第2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课件 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课件 4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1-05 09:06: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我们有坚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够的能力挫败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图谋。我们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
——习近平十九大报告
坚定的意志
——领导人的不懈努力

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为实现祖国统一的方针政策演变,体会领导人的坚定意志。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毛泽东、周恩来就曾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设想,表示除外交外,台湾一切事务都由蒋介石全权处理,后者还可派人参加中央政府。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同日,停止炮击金门,实现两岸30年来真正停火。
1979年,邓小平在美国国会演讲时指出:“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
1981年, 叶剑英具体阐述了和平统一祖国的“九条方针”。“国家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有高度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台湾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等等。”
80年代以来,邓小平多次发表讲话,全面阐述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随着两岸关系发展,双方交流中产生了许多无法回避的实际问题。1992年,汪辜会谈,两岸民间进行的最高层次会议。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称为“九二共识”。
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国共两党领导人举行历史性会谈。
1995年,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就台湾问题提出八项主张,强调“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2005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反分裂国家法》,以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2017年十九大
“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
1、宣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使命必达。
2、反对“台独”决心、意志与信心。3、宣示继续坚持和平统一大政方针。
启示:
1、党的坚强领导。
2、策略不同,但统一祖国的意志坚定。
充分的信心
一国两制构想
港澳回归实践
两岸共同心愿
情景再现
一国
两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

大 陆
港澳台

社会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

前提和核心


主体
补充

高度自治
港人治港,澳人治澳
统一之策----一国两制的构想

1、含义:


特别行政区
和平统一
(1)根本原因: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2)政策原因(关键):“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3)法律依据: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
2、港澳能够回归的原因:
回归后的香港
1995年,西方《财富》预言:实施“一国两制”的香港必然会“死亡”。
1999年,《财富》选择香港召开了“《财富》全球论坛”,称香港是全球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
澳门回归10年来,一跃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速最快的地区之一,位居亚洲乃至世界前茅。
回归后的澳门


对中国:洗刷了百年耻辱,在祖国统一大业上迈出了坚实一步。
对世界:为解决国际问题提供新思路
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天才的创造力
对港澳地区:翻开了新的一页,港澳稳定发展
3、港澳能够回归的意义:
对台湾:提供借鉴经验
1949年高秉涵跟随国民党退居台湾。

高秉涵幼年照片
国民党官兵撤离
金门逃兵案
1963年冬天,一名台湾士兵在值岗时,冒险抱了一只轮胎就跳入金门海峡,他想游回自己在厦门的家,再看一眼妈妈。可惜游了一整夜的他,被回流的海水又冲回了金门......他被判处死刑......临刑前,法官高秉涵劝其喝点酒,士兵拒绝了:“我要清清楚楚地回家,我怕我喝了酒,灵魂不认得回家的路。”
1979年艰难辗转的一封家书
大陆1979年元旦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后,高秉涵知道与家联系有了希望,开始寻找渠道。寄出了写给母亲的一封家书:
“娘,这么几十年,我还有这个毅力,还要活着,就是为了最后能够活着见你一面,娘,你要等我活着回来。”
1987年的母亲节,老兵们写了绝笔信,手持“抓我来当兵、送我回家去”、“白发娘望儿归”的标语进行返乡运动。
1988年,第一个台湾返乡探亲团抵达北京。他们在八达岭长城上的激动的高呼“到家了!”
少小离家老大回,助百名老兵回家。
海峡浅浅,明月弯弯。一封家书,一张船票,一生的想念。相隔倍觉离乱苦,近乡更知故土甜。少小离家,如今你回来了,双手颤抖,你捧着的不是老兵的遗骨,一坛又一坛,都是满满的乡愁。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高秉涵
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足够的能力
——综合国力的较量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依据学案材料,找出实现祖国统一的能力体现在哪里?
十八大以来我国进一步取得的面向新时代的突破性进展,根本上改变了两岸经济社会发展对比。目前,大陆已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二十多倍于台湾;量子通讯、自造航母、高铁输出、大飞机等高端科技大面积涌现;日常生活中共享经济、移动支付等影响不断辐射到台湾;“一带一路”成为推动众多国家共同发展的世界级宏图,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对人类和世界发展的意义越来越受到关注。
经济实力:经济、科技迅速发展。
随着我党和国家的国际影响力不断上升,不仅中国正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共产党也正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国际社会对中共的看法正在发生转折性变化:国际社会不仅在经济、发展上“向东看”,而且开始在道路、理念上“向东看”。出现这一变化,根本原因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有力领导。
政治实力:国际影响力提高,坚强有力领导。
1971年,中国得到了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重返联合国,成为中国的唯一合法代表。随着中国影响力的提升,现有174国家已同中国建交,剩下的27个国家,其中有22个是台湾的邦交国,还有5个未同两岸建立任何外交关系。
外交实力对比:国际地位提高,
绝大多数国家与中国建交。
我们有了坚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够的能力,是否就可以解决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还很复杂!

1949年蒋介石集团败退台湾,造成海峡两岸的分离与隔绝,形成“台湾问题”。

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占领我国台湾及其附属岛屿。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收回台湾。
港澳问题:
殖民侵略遗留问题
台湾问题:


中国内政问题
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实质及其解决途径有何区别?

自己解决,决不允许任何外国干涉
外交途径
长期以来,日本国内始终有人支持“台独”,日本也一度成为台独活动的大本营。
国际反华势力阻挠
2016年台湾“大选”结束,岛内就有舆论忧心“台独春天今又来”。尽管蔡英文还在坚持模糊的“维持现状”,但“台独”势力的猖獗却已尽显,到处叫卖 “台独”主张,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在台独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台湾《中国时报》评论称,台湾正升腾起“台独”污泥浊水,拍打着脆弱的两岸关系悬崖。 ——凤凰网新闻
台独势力非常猖獗
对待台湾问题的基本立场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我们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
——习近平十九大报告
祖国完全统一的实对中华民族复兴意义
符合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
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
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推动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

祖国统一潮流
坚定的意志
足够的能力
政、经、军、外交
充分的信心
一国两制政策
历届领导人不懈努力
港澳回归实践

本课小结
台独势力猖獗
国际反华势力
两岸共同心愿

任重道远

祝愿
祖国早日完成统一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