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高中历史选修三
CONTENTS
目录
第一次世界大战
01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02
第二次世界大战
03
冷战
04
01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1918
●背景原因 ● 过程阶段 ●结果影响
背景原因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
不平衡
四大矛盾
两大集团
英德矛盾 法德矛盾
法意矛盾 俄奥矛盾
物质基础
技术支持
军国主义
极端民族主义
泛斯拉夫主义
泛日耳曼主义
生产力发展
科技进步
意
俄
德
法
1879德奥同盟
1882三国同盟
1892法俄军事协定
1907英俄协约
军事集团的形成
奥
英
1882三国同盟
1904英法协约
背景原因
1914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1914爆发
奥匈帝国对
塞尔维亚宣战
1914
重点:西线
马恩河战役
阵地相持
速战速决破产
1915
重点:东线
未能击垮俄国
1916
重点:西线
凡尔登战役 转折
索姆河 日德兰
1917
中美参战
俄国退出
1918
《布列斯特条约》
十一月革命
德国投降
战争经过
(1)沉重灾难。
(2)催生新世界:欧洲地位下降;美日崛起;苏俄建立;民族觉醒;国联成立。
(3)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催生新技术;政府职能转变;改变思想观念。
影响
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
战争性质
结果影响
02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919——1922
延迟符
●内容实质 ● 作用评价
巴黎和会1919
帝国主义分赃会议——凡尔赛和约
维持和平环境,利于恢复发展
调整欧洲关系,新兴民族国家
暂时缓和矛盾,建立分赃体系
局限性:帝国主义分割殖民地、世
界霸权的分赃体系
胜败矛盾、胜胜矛盾、资社矛盾
华盛顿会议
局势紧张
远东太平洋问题
美日
矛盾
中国
问题
军备
竞赛
华盛顿会议
1921——1922
四国条约
五国
海军条约
九国公约
中日解决山
东悬案条约
终结英日同盟
减少争霸障碍
遏制日本扩张
承认日本权益
现代第一个裁军协议。
美海军军备与英相同地位
英国海上霸权的终结。
日本主力舰吨位劣于英美。
门户开放打破
日本独霸局面
中国重新回到
共同支配局面
为美在华扩张
控制亚太地区
提供便利条件
基本解决
山东问题
延迟符
维护和平的努力
01
1924道威斯计划
02
1925《洛迦诺公约》
03
1928《非战公约》
延迟符
缓和矛盾
掩盖
祸根
强权
分赃
维护
和平
凡华体系的双重性
实质:帝国主义瓜分殖民地、分割世界霸权的国际体系
03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9——1945
延迟符
●背景原因 ● 过程阶段 ●结果影响
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
不平衡
经济危机
激化矛盾
法西斯主义
疯狂侵略扩张
绥靖政策
中立法案纵容
背景原因
1933
希特勒
1922
墨索里尼
1936
《反共产国际协定》
柏林—罗马—东京
轴心国集团形成
1936
广田弘毅内阁
邪恶轴心
绥靖政策 与 中立法案
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
进入莱茵河非军事区
德国吞并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
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
局部侵华——全面侵华
1938年慕尼黑协定
西班牙内战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延迟符
捷克
西班牙
埃塞
俄比亚
中国
奥地利
德国
背景原因
01
02
03
04
05
06
07
1939年 爆发
《苏德互不
侵犯条约》
德国闪击波兰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单击此处添加单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单击此处添加单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单击此处添加单
1940年
法国投降
敦刻尔克大撤退
不列颠空战
1941年扩大
租借法案
苏德战争
《大西洋宪章》
太平洋战争
1942年转折
《联合国家宣言》
斯大林格勒
中途岛、阿拉曼
1943年
意大利投降
开罗会议
德黑兰会议
1944年
霸王行动
诺曼底登陆
开辟第二战场
1945年
雅尔塔会议
德国投降
波茨坦会议
日本投降
战争过程
四大会议
开罗会议
对日作战
战后远东
德黑兰会议
开辟第二战场
协同对德作战
雅尔塔会议
处置德国
苏联对日作战
成立联合国
战后安排
波茨坦会议
德国处置问题
结束对日作战
对日战后处置
中
美
英
苏
结果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
01
03
05
02
04
沉重灾难
理性、民主、人权、和平、联合国
世界格局,欧洲 ↓,美苏 ↑
社会主义力量 ↑
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
06
推动科技革命
04
冷战
1946——1991
●背景原因 ● 过程阶段 ●结果影响
冷战原因
苏联国力与国际影响力增强
推行大国沙文主义
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
意识形态方面存在根本对立
根本原因
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和
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
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
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二战改变世界政治力量对比
西欧与日本衰落
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
美国确立称霸世界全球战略
苏联成为其最大阻碍。
美国 对抗领域 苏联
时间 举措 时间 举措
1947年 杜鲁门主义(冷战开始) 政治 1947年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1947年 马歇尔计划 经济 1949年 经济互助委员会
1949年 北大西洋公约 军事 1955年 华沙条约(两极格局形成)
对抗表现
美攻苏守
美攻苏守
苏攻美守
1958三和路线——表面和解
1961柏林危机
1962古巴导弹危机
1950——
1964
1964——1980
1980——1991
1991
GAME
OVER
阶段过程
1969尼克松主义
1972尼克松访苏——缓和高潮
1975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
1979苏联入侵阿富汗
1980卡特主义
1981里根 新遏制政策
1983星球大战计划
1985新思维理论
1987《中导条约》
美苏对峙,都推行强权政治,破坏国际关系和世界和平。
冷战影响
严重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
美苏军备竞赛不断升级,造成国际局势紧张。
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均不敢动武
避免世界大战爆发。
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互相借鉴,
推动了世界整体发展。
两强相争,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为各种力量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机会
,如不结盟运动兴起、第三世界崛起、
欧共体形成,从而促进了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延迟符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