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最新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多媒体教学课件
第一单元第1课:《我爱这土地》——精心整理教案
艾青
艾青——我爱这土地
背景简介
这是一首在现代诗歌史上广泛传诵的名篇。抗战初期的19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抗日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
又称“七·七”事变。自1937年4月开始,侵华日军经常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进行军事演习,向中国军队挑衅,蓄谋制造大规模侵华战争寻找借口。同年7月7日,日军以在卢沟桥附近进行实弹演习,深夜11时许,日军借口宛平县城发枪数响,使演习部队“混乱”。一名士兵“失踪”,要进宛平县城搜查。这一无理要求,当即遭到中国守军拒绝,正交涉间,日军突然向宛平县城射击,继而炮轰卢沟桥。
我驻军二十九军、三十七师(冯治安部)吉星文团,忍无可忍,奋起自卫,此即为卢沟桥事变。7月8日中共中央通电全国,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国民党在“和平解决”无望情况下,蒋介石于7月17日发表庐山讲话,宣布中国政府和军队准备自己抗战,7月20日日本向中国全面发动战争。“七·七”事变发生,是日本帝国主义大举进攻中国的开始,卢沟桥中国守军自卫反击,标志着中国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
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
1937年12月13日,南京,这座已经“无抵抗的都市”沉没于血海之中。
13日晨,日军谷寿夫师团首先从中华门进入南京,血洗了聚集在中山北路、中央路的难民区,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拉开了帷幕。次日,其他三个师团相继进入南京南北各市区,展开了大规模的屠杀。南京这座历史名都陷入了历史上最黑暗的日子里。
13日,约有十余万难民和被解除武装的中国士兵,被日军围逼到燕子矶江边的沙滩上,数十挺机枪疯狂扫射,顿时,尸体蔽江,水为不流,至少有5万余人惨遭杀害。
14日,日军在汉西门外又集体屠杀难民和非武装军警七千余人,江岸,尸体纵横,血流成河,汇向江流。
15日夜,被日军俘虏的南京军民九千余人,被押往上元门外鱼雷营江边,遭到集体屠杀,除九人侥幸逃生外,余者全部遇难。
16日,日军在下关煤炭港、鼓楼四条巷一带屠杀我无辜同胞数万人。
17日,日军在下关上元门屠杀我同胞三千余人,在三叉河杀害四五百人。
18日,日军在下关草鞋峡将中国男女老幼同胞5.7万人集体残杀,“先用机枪扫射后,复用刺刀乱戮,最后浇以煤油,纵火焚烧,骸骨悉数投于江中”。在这前后,日军还在上新河一带残杀中国被俘军人及难民28730人。到处尸骸遍野,人血染地,南京成了一座血腥的人间地狱。日本《东京朝日新闻》从军记者铃木二郎记述道:“我随同攻陷南京的日军一道进城,在城内待了四天,目击日军无数暴行。”
“十二月十三日,在中山门附近城墙见到极其恐怖凄惨的大屠杀。俘虏们在二十五公尺宽的城墙上排成一列,许多日本兵端着插上刺刀的步枪,齐声大吼,冲向俘虏们的前胸或腹部刺去,一个接着一个被刺落到城外去了。只见飞溅的血雨喷向半空,阴森的气氛使人汗毛直竖,我站在那里,吓得目瞪口呆,不知所措。可是,俘虏们有人脸上浮泛着冷笑,有人若无其事的大笑,等待着死亡。”
《朝日新闻》从军记者今井正刚说:“我于十二月十五日夜间,在大方巷《朝日新闻》办事处前面马路上,看到数千人头攒动,一望无际的中国人群,被赶赴下关屠场。在天色微明的扬子江畔,一片黑黝黝的尸体堆垒如山,在尸山里蠕动着人影,总有五十人乃至一百人以上,他们在日军刺刀的逼迫下转来转去拖拽着尸体,丢向江流里去。
作业完毕,苦力们被排列在长江岸边,哒!哒!哒!一阵机关枪声,只见仰面朝天、翻身仆地、腾空跃起,一一都跌落江中,被滚滚波涛卷走。”据在场作业的一个日本军官说:“这里被杀害的中国人大约是两万人。”南京市崇善堂在难民区内组织了“崇字掩埋队”,下设4个分队,从本月起,南自中华门、通济门外,西自水西门外,东自中山门外,城内自城南经鼓楼至挹江门以东,共收尸112266具。
情景导入
太阳与土地是最能概括诗歌特色的两个意象。诗人对于光明、理想和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常常借助太阳这一意象来表现,艾青仿佛是一位夸父,至死不渝地去追寻着太阳、光明和理想;作为另一方面,与诗人血脉相连的土地也是他一生一世都无法割舍的眷念。他曾说过:“这个无限广阔的国家和无限丰富的农村生活——无论旧的还是新的——都要求在新诗上有它重要篇幅。”艾青对土地的关注,就是对祖国的挚爱。
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当代诗人。诗集有:《大堰河——我的保姆》《黎明的通知》《归来的歌》等。主要诗作还有抒情长诗《光的赞歌》 《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
作者生平
艾青生长在农村,自幼为贫苦农妇哺养,对农民有儿子般的深情。长大后的曲折经历,坎坷遭遇,使他很快成为一个革命者。1929年赴法国留学,并开始诗歌创作。1932年回国,在狱中写成诗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奠定了在诗坛的地位。他的早期诗作多诅咒黑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沉重忧郁,但对生活充满希望与憧憬。他的抗战时期的诗作,为觉醒了的民族而歌唱,格调高昂。
艾青的诗
艾青的诗有着特有的忧郁美。诗人的这种忧郁,源自民族的苦难,体现着他深刻的忧患意识,博大的历史襟怀和浓烈的爱国真情!
艾青的诗永远昭示我们:——对国家、民族深沉强烈的爱和广博的襟怀、火热的心肠,是诗的根本!
朗读欣赏
mp3
flash
假如 / 我 / 是一只鸟,
我 / 也应该 / 用嘶哑的喉咙 / 歌唱:
这 / 被暴风雨 / 所打击的 / 土地,
这 / 永远汹涌着 / 我们的悲愤的 / 河流,
这 / 无止息地 / 吹刮着的 / 激怒的 / 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 / 无比温柔的 / 黎明……
——然后 / 我 / 死了,
连羽毛 / 也腐烂在 / 土地里面。
为什么 / 我的眼里 / 常含泪水?
因为 / 我对这土地 / 爱得深沉……
整体感知
意 象
暴风雨打击的土地——遭受侵略蹂躏的祖国
汹涌着悲愤的河流、无止息的激怒的风——来自林间的温柔黎明
悲愤和激怒的人民——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生死眷恋土地的鸟——诗人对祖国的挚爱深情
结构梳理
结构:诗的第一节以一只鸟儿生死眷念土地作比,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挚爱。第二节一问一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托出了他那颗真挚的心:“因为我对土地爱得深沉。”
合作探究
1. 诗中出现的“土地”、“河流”、“风”、“黎明”象征了什么?
“土地”象征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
“河流”、“风”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黎明”象征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
“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象征风起云涌的不屈不挠的抗战斗争。
“温柔的黎明”象征光明的斗争前景。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象征祖国大地遭受苦难,山河破碎,国土沦丧。
2.诗人对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描写,蕴涵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对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描写,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当时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以及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3.诗中哪两句诗直接抒发了“我”对“这土地”的热爱之情?
课文最后“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两句直接抒发了“我”对“这土地”的热爱之情。
4. 诗中“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这只“鸟”是一个饱受磨难,拼尽全力,用整个生命去歌唱的形象。
我爱这土地
5.你怎样理解下面这两句诗?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这两句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念,为祖国献身的愿望。
6.“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句中“嘶哑”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如果用“嘹亮”好吗?为什么?
“嘶哑”表达了作者歌唱不已,真情无限的情怀。哪怕唱至喉咙充血,声音嘶哑,面对困难斗争的几多悲伤,也不会停息对大地的歌唱。用“嘹亮”,虽添了亮色,但少了艰辛,减弱了对大地挚诚感情的表达。用“嘶哑”来形容鸟儿的歌喉,使人体味到了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国热情。
诗中的意象的象征意义 诗人以鸟的形象自喻,用饱含激情的诗句歌唱祖国,歌唱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这种鸟儿对土地的痴情,表达出诗人愿为祖国奉献一切的赤子衷情。
我爱这土地
意象 象征
鸟 诗人自己
土地 祖国大地
河流 满腔悲愤
风 抗争精神
黎明 解 放 区
艺术特色
意象内涵丰富,象征手法恰当。
诗中的每一个事物都赋于丰富的内涵,“鸟”是诗人的虚拟,是泛指,嘶哑着喉咙歌唱的既是“鸟”,也是我(作者自己),同样,大地、河流、风和黎明等,都是诗人心目中赋于了一定意义的形象。
抒情方式巧妙,感情表达分层强化。
运用比喻借物抒情,这是抒情方式的巧妙;为了能久久拨动读者的心弦,还要不断的强化作品本身的感情,作品开头就用“假如”这是第一层强化;以“嘶哑”来形容鸟声(一反鸟声优美清脆),这是第二层强化;又用一系列描摹土地、河流等景观的长句,加上一系列的修饰语,这是第三层强化。
拓展延伸
假如诗人还健在,面对繁荣昌盛的祖国,还用《我爱这土地》抒情,他会怎样写?
示例1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要欢快的歌唱
这个养育中华儿女的家园
这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土地
这个被太阳照亮的前程
和那东方雄鸡崛起的时代……
——然后,我的青春开始褪色
为什么我仍面带微笑,心含希望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示例2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要欢快的歌唱
这被壮丽山河拥簇的土地
这哺育了千百万劳动人民的母亲
这在世界上步步崛起的雄师
和那每天来自大地上希望的曙光……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我的眼里常流露出怀恋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祝你
一路顺风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1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最新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多媒体教学课件
第一单元第1课:《诗两首·乡愁》——精心整理教案
余光中
师:我们中国有个非常著名的散文作家,他的名字叫余秋雨。他说,很多外国友人都曾问我一个同样的问题,如果让你推荐一个中国最值得观赏的地方,只选择一个,你会推荐哪里 他说,我总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三峡。
我想说的是,如果有同学问我,老师,请你向我们推荐一种中国最值得欣赏的文学体裁,只推荐一种。我相信,我也会毫不犹豫地回答——诗歌,中国的诗歌艺术。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每一个中国人的灵魂深处无不浸润着诗歌所留下的印记。它早已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潜移默化中流传下来。
师:举几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在生活中,当我们吃饭时不小心浪费了一些粮食,我们的父母会敲敲桌子说,谁知盘中餐——
生(集体):粒粒皆辛苦。
师:非常好。或者当我们在家里玩耍,浪费了时间的时候,我们的父母又会告诫我们说,少壮——
生(集体):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师:再或者当我们取得成绩的时候,我们的老师又会教诲我们,欲穷——
生(集体):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师:非常好,不必再举太多的例子,诗歌早已渗入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之中,分离不开。因为诗中有爱,诗中有恨,诗中有温暖的友情,诗中有温馨的亲情。然而,更让我牵肠挂肚、费尽思量的却是那些带着忧伤的思乡之情。不必把栏杆拍遍,在唐诗的高峰中苦苦寻觅;也不必细说从头,在宋词的柔波里轻轻荡舟。单是书上的这首小诗就足以让我们感受到思乡所带来的惆怅与美丽。我们先来看一幅画面。(点击鼠标,屏幕显示画面,音乐响起。)
师:“乡愁”,当我们轻声朗读这两个字的时候,当我们在课前预习这首诗歌的时候,心中是否会油然而生一种情感 那又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呢
生:淡淡的怅惘和迷茫。
生:我感到一种忧伤。
师:很好,这正是诗人在诗歌中所着力营造的一种意境之美,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意境产生呢 诗歌又是怎样在字里行间悄悄地将忧伤传递到每一个读者的心灵之中的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带着这样的疑问进入“乡愁”,一起在“乡愁”中漫步!
师:请大家打开语文课本,翻到第4页,我们先来看一下作者,哪位同学告诉我,余光中是何处的诗人
生:余光中是台湾人。
师:很好,他是台湾诗人。书上的介绍非常简单,我们再了解得稍微详细一些。请大家看屏幕。来看余光中的介绍。(点击鼠标,屏幕显示余光中的介绍)(生朗读)
余光中简介(配图)
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诗歌评论家。祖籍福建永春, 1928年出生于南京,1950年去台湾大学外文系求学。1958年赴美国爱荷华大学进修。1984年返台任教。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而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游子思乡之情是他的诗歌作品中的重要内容。他的诗具有浓重的中国意识和深厚的历史感.主要作品:《白玉苦瓜》 《灵河》《石室之死》《春天,遂想起》《乡愁四韵》等。
师:《乡愁》写于1972年,作者是在1950年赴台,当时他年方——
生(集体):22岁。
师:大家要记住这个数字,22岁到台湾。
师:余光中的诗写于1972年,当时的台湾与大陆之间仍不可以公开互相来往。但是很多台湾人,包括海外的游子,都是身在海外,但心在大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写下了柔情而又不失真挚的这首《乡愁》。
师:我们说诗歌是文字跳动的音符,而欣赏诗歌正是将这一个个音符串成一段精美的华彩乐章。我们先一起回忆一下欣赏诗歌的四个乐章。(点击鼠标,屏幕显示诗歌欣赏的四个步骤)(生朗读)
诗歌欣赏四步骤
朗读吟诵----感受诗歌音乐美
咬文嚼字----感受诗歌语言美
联想想象----感受诗歌图画美
比较映衬----感受诗歌新奇美
师:好,下面让我们一起奏响第一乐章:朗读吟诵——感受诗歌音乐美。(点击鼠标,屏幕显示)先请大家听读一遍余光中的《乡愁》。请同学用心地体会一下诗中的那样一种淡淡的忧伤之情。听读完后,也请同学们集体朗读一下。(播放朗读)(生朗读)
朗读吟诵——感受诗歌音乐美
《乡愁》MP3朗读
《乡愁》flash朗读
听读要求:注意节奏和重音,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和所抒发的情感。
乡 愁
小时侯,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学生朗读,朗读要求:
节奏:分明
语调:深沉
语速:舒缓
感情:真挚
师:好,我们再来看最后一节,感受一下我的朗读和大家的朗读有什么不同 (师朗读)(生朗读)
师:大家读得比前面有进步,但似乎仍然有些不尽如人意之处,是不是还有什么真挚的情感隐匿在诗歌的字里行间,没有被我们所发现呢 让我们每人都随身携带一个探测器,进入诗歌欣赏的第二乐章,这就是——
咬文嚼字——感受诗歌语言美
思考:1,作者按什么顺序将四小节组合成诗的?
思考:2.乡愁本是非常抽象,不可琢磨的一种感情,诗人是通过什么具体可感的事物来表达的?
小时候(少年)——邮票
长大后(青年)——船票
后来(中年)——坟墓
现在(老年)——海峡
思考:3.这四种意象前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有什么特点?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正语反说,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反衬了思乡之情的浓烈。
小结:
小时候(少年) 邮票 思念母亲 母子离愁 个人思乡之情
长大后(青年) 船票 思念妻子 夫妻离愁 逐 层 推 进
后来(中年) 坟墓 怀念母亲 丧母哀愁
现在(老年) 海峡 思念大陆 思归浓愁 普遍家国之思
时间顺序 托物寄情 感 情
师:还有没有什么问题 真的没有问题了。(停顿)不,还有。诗歌是读不尽的,它还需要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去那美丽的画面中飞翔。这就是欣赏诗歌的第三乐章:联想想象——感受诗歌图画美(点击鼠标,屏幕显示)
诗中有画,这是多数抒情诗所共有的一个特点。我们先一起观看几幅跟诗意相近的画面。(点击鼠标,屏幕显示画面)
小时候(配图)
乡愁是 一枚 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配图)
乡愁是 一张 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配图)
乡愁是 一方 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配图)
乡愁是 一湾 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请同学们一起静思片刻,在书的空白处用你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属于你心中的那一幅优美的图画。(时间:3分钟)
好,请同学们停下手中的笔,让我们一起聆听最精彩的想象。
老师的描绘——(第四节):
夕阳西下,我坐在沙滩的礁石上,倾听着来自远方的声音。夕阳就像是一团熊熊的火焰,似乎永不燃尽,但我知道,夕阳会离我远去,就像这海浪一样,有一天我也会听不到它的声音。一串串脚印在沙滩上,望不到边,那正是我走向家乡的路。我问苍天,向着大海母亲喊道:‘妈妈!’可是我却听不到任何的回答。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我听见了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这海浪是来自祖国的,可对面的亲人们,你们听见这里的声音吗
比较映衬——感受诗歌新奇美
拓展阅读——来自课后练习四
乡愁
席慕蓉
故乡的 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
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别离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同:诗人都是选择几个有深意的形象来表达同样的 主题,两篇都是通过创造性的比喻来书写心中的乡愁,两首都是抒情诗。
异:余诗的思想深度比席诗要广和深;余诗的结构比较对称,在表达的情感上,席诗相对细腻和缠绵。
余光中的《乡愁》境界更胜一筹,它表达了对祖国统一的期望,所以它的诗里面体现了一丝阳刚之美,更带有一点男子的气概;而席慕蓉的《乡愁》,语言非常清新,感情非常细腻,更多的是一种阴柔之美,体现了女子的妩媚。
拓展练习:仿例写句(自我体验)
余光中说:“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有 人 说:“乡愁是故乡的小路,弯弯曲曲望不到尽头。
乡愁是窗前的风铃,叮叮当当,令人心伤。”
还有人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 学 们:如果有一天,你离开了温馨挚爱的家园,离开了年迈慈祥的双亲,成为漂泊的游子。这时你会说乡愁是什么?让我们放飞思绪,就“乡愁是……”这个话题说话。
乡愁是……
是一杯浓浓的酒
是一轮圆圆的月
是故乡那湾永远流淌的小溪
是远走时父亲久久的伫望
是离别时母亲不断的挥手
是雕刻在记忆中的古老童话
是人一辈子走不出的精神的家
是一根电话线,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背诵乡愁,我一定行!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 邮 票 ),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 船 票 ),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 坟 墓 ),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 海 峡 ),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 小小 )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 窄窄 )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 矮矮 )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 浅浅 )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师:诗中有音乐,诗中有图画,诗中还有语言与新奇的美,正是这一切构成了诗歌的情景交融,使整首诗充满了意境之美。淡淡的月光,浅浅的海峡,一棵没有年轮的树,一方矮矮的坟墓,它们共同传递出的情感是一种淡淡的忧伤。但究竟为什么而忧伤呢 忧伤什么
生:在忧伤很多东西啊!(笑声)
师:举个例子来说。
生:比如说他很想家,想妈妈给他包饺子,包的饺子比外面的好吃(笑声);也比如说他看到这支笔,然后想到这是妈妈给买的。
师:一种想家的感觉,作者在此的忧伤仅仅只是思家的忧伤吗 还有什么忧伤
生:我想是两岸不能统一,也很想念自己的亲人。
师:这已不仅仅是一种个人的忧伤,更是一种民族的忧伤,国家的忧伤。所以说虽然是一种淡淡的忧伤,却是一种浓浓的意境之美啊!这正是我们欣赏诗歌的最主要的地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师:让我们一起再次通过朗读吟诵,来体会诗歌中所蕴含的崇高的情感。(点击鼠标,音乐响起)(生朗读)
师:很好。听,这样一首时时在耳边浮现的歌曲,这样一段轻轻在耳边萦绕的旋律,正是余光中作词,罗大佑谱曲并演唱的《乡愁四韵》。让我们静静聆听一分钟吧!(一分钟后)
师:实在不忍心打断我们同学满是“乡愁”的思绪。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远不会老去。
师:好,下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1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7 页 (共 7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30张PPT)
最新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多媒体教学课件
第一单元第1课:《诗两首·我爱这土地》
艾青
我爱这土地
这是一首在现代诗歌史上广泛传诵的名篇。抗战初期的19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抗日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1937年7月7日)
又称“七·七”事变。自1937年4月开始,侵华日军经常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进行军事演习,向中国军队挑衅,蓄谋制造大规模侵华战争寻找借口。同年7月7日,日军以在卢沟桥附近进行实弹演习,深夜11时许,日军借口宛平县城发枪数响,使演习部队“混乱”。一名士兵“失踪”,要进宛平县城搜查。这一无理要求,当即遭到中国守军拒绝,正交涉间,日军突然向宛平县城射击,继而炮轰卢沟桥。
我驻军二十九军、三十七师(冯治安部)吉星文团,忍无可忍,奋起自卫,此即为卢沟桥事变。7月8日中共中央通电全国,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国民党在“和平解决”无望情况下,蒋介石于7月17日发表庐山讲话,宣布中国政府和军队准备自己抗战,7月20日日本向中国全面发动战争。“七·七”事变发生,是日本帝国主义大举进攻中国的开始,卢沟桥中国守军自卫反击,标志着中国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
(1937年7月7日)
我爱这土地
1937年12月13日,南京,这座已经“无抵抗的都市”沉没于血海之中。 13日晨,日军谷寿夫师团首先从中华门进入南京,血洗了聚集在中山北路、中央路的难民区,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拉开了帷幕。次日,其他三个师团相继进入南京南北各市区,展开了大规模的屠杀。南京这座历史名都陷入了历史上最黑暗的日子里。 13日,约有十余万难民和被解除武装的中国士兵,被日军围逼到燕子矶江边的沙滩上,数十挺机枪疯狂扫射,顿时,尸体蔽江,水为不流,至少有5万余人惨遭杀害。
(1937年12月13日)
14日,日军在汉西门外又集体屠杀难民和非武装军警七千余人,江岸,尸体纵横,血流成河,汇向江流。
15日夜,被日军俘虏的南京军民九千余人,被押往上元门外鱼雷营江边,遭到集体屠杀,除九人侥幸逃生外,余者全部遇难。
16日,日军在下关煤炭港、鼓楼四条巷一带屠杀我无辜同胞数万人。
17日,日军在下关上元门屠杀我同胞三千余人,在三叉河杀害四五百人。
(1937年12月13日)
18日,日军在下关草鞋峡将中国男女老幼同胞5.7万人集体残杀,“先用机枪扫射后,复用刺刀乱戮,最后浇以煤油,纵火焚烧,骸骨悉数投于江中”。在这前后,日军还在上新河一带残杀中国被俘军人及难民28730人。到处尸骸遍野,人血染地,南京成了一座血腥的人间地狱。日本《东京朝日新闻》从军记者铃木二郎记述道:“我随同攻陷南京的日军一道进城,在城内待了四天,目击日军无数暴行。”
(1937年12月13日)
我爱这土地
“十二月十三日,在中山门附近城墙见到极其恐怖凄惨的大屠杀。俘虏们在二十五公尺宽的城墙上排成一列,许多日本兵端着插上刺刀的步枪,齐声大吼,冲向俘虏们的前胸或腹部刺去,一个接着一个被刺落到城外去了。只见飞溅的血雨喷向半空,阴森的气氛使人汗毛直竖,我站在那里,吓得目瞪口呆,不知所措。可是,俘虏们有人脸上浮泛着冷笑,有人若无其事的大笑,等待着死亡。”
(1937年12月13日)
(1937年12月13日)
《朝日新闻》从军记者今井正刚说:“我于十二月十五日夜间,在大方巷《朝日新闻》办事处前面马路上,看到数千人头攒动,一望无际的中国人群,被赶赴下关屠场。在天色微明的扬子江畔,一片黑黝黝的尸体堆垒如山,在尸山里蠕动着人影,总有五十人乃至一百人以上,他们在日军刺刀的逼迫下转来转去拖拽着尸体,丢向江流里去。
我爱这土地
作业完毕,苦力们被排列在长江岸边,哒!哒!哒!一阵机关枪声,只见仰面朝天、翻身仆地、腾空跃起,一一都跌落江中,被滚滚波涛卷走。”据在场作业的一个日本军官说:“这里被杀害的中国人大约是两万人。”南京市崇善堂在难民区内组织了“崇字掩埋队”,下设4个分队,从本月起,南自中华门、通济门外,西自水西门外,东自中山门外,城内自城南经鼓楼至挹江门以东,共收尸112266具。
(1937年12月13日)
我爱这土地
太阳与土地是最能概括诗歌特色的两个意象。诗人对于光明、理想和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常常借助太阳这一意象来表现,艾青仿佛是一位夸父,至死不渝地去追寻着太阳、光明和理想;作为另一方面,与诗人血脉相连的土地也是他一生一世都无法割舍的眷念。他曾说过:“这个无限广阔的国家和无限丰富的农村生活——无论旧的还是新的——都要求在新诗上有它重要篇幅。”艾青对土地的关注,就是对祖国的挚爱。
我爱这土地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当代诗人。诗集有:《大堰河——我的保姆》《黎明的通知》《归来的歌》等。主要诗作还有抒情长诗《光的赞歌》 《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
艾青生长在农村,自幼为贫苦农妇哺养,对农民有儿子般的深情。长大后的曲折经历,坎坷遭遇,使他很快成为一个革命者。1929年赴法国留学,并开始诗歌创作。1932年回国,在狱中写成诗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奠定了在诗坛的地位。他的早期诗作多诅咒黑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沉重忧郁,但对生活充满希望与憧憬。他的抗战时期的诗作,为觉醒了的民族而歌唱,格调高昂。
艾青的诗有着特有的忧郁美。诗人的这种忧郁,源自民族的苦难,体现着他深刻的忧患意识,博大的历史襟怀和浓烈的爱国真情!
艾青的诗永远昭示我们:
对国家、民族深沉强烈的爱和广博的襟怀、火热的心肠,是诗的根本!
假如 / 我 / 是一只鸟,
我 / 也应该 / 用嘶哑的喉咙 / 歌唱:
这 / 被暴风雨 / 所打击的 / 土地,
这 / 永远汹涌着 / 我们的悲愤的 / 河流,
这 / 无止息地 / 吹刮着的 / 激怒的 / 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 / 无比温柔的 / 黎明……
——然后 / 我 / 死了,
连羽毛 / 也腐烂在 / 土地里面。
为什么 / 我的眼里 / 常含泪水?
因为 / 我对这土地 / 爱得深沉……
mp3
flash
意 象
暴风雨打击的土地
汹涌着悲愤的河流
无止息的激怒的风
来自林间的温柔黎明
遭受侵略蹂躏的祖国
悲愤和激怒的人民
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生死眷恋土地的鸟
诗人对祖国的挚爱深情
结构:诗的第一节以一只鸟儿生死眷念土地作比,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挚爱。第二节一问一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托出了他那颗真挚的心:“因为我对土地爱得深沉。”
“土地”象征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
“河流”、“风”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黎明”象征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
“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象征风起云涌的不屈不挠的抗战斗争。
“温柔的黎明”象征光明的斗争前景。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象征祖国大地遭受苦难,山河破碎,国土沦丧。
1. 诗中出现的“土地”、“河流”、“风”、“黎明”象征了什么?
2.诗人对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描写,蕴涵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3.诗中哪两句诗直接抒发了“我”对“这土地”的热爱之情?
诗人对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描写,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当时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以及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课文最后“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两句直接抒发了“我”对“这土地”的热爱之情。
我爱这土地
4. 诗中“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这只“鸟”是一个饱受磨难,拼尽全力,用整个生命去歌唱的形象。
我爱这土地
5. 你怎样理解下面这两句诗?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这两句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念,为祖国献身的愿望。
6. “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句中“嘶哑”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如果用“嘹亮”好吗?为什么?
“嘶哑”表达了作者歌唱不已,真情无限的情怀。哪怕唱至喉咙充血,声音嘶哑,面对困难斗争的几多悲伤,也不会停息对大地的歌唱。用“嘹亮”,虽添了亮色,但少了艰辛,减弱了对大地挚诚感情的表达。用“嘶哑”来形容鸟儿的歌喉,使人体味到了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国热情。
我爱这土地
意象
象征
鸟
土地
河流
黎明
诗人自己
祖国大地
抗争精神
解 放 区
诗人以鸟的形象自喻,用饱含激情的诗句歌唱祖国,歌唱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这种鸟儿对土地的痴情,表达出诗人愿为祖国奉献一切的赤子衷情。
诗中的意象的象征意义
风
满腔悲愤
意象内涵丰富,象征手法恰当。
诗中的每一个事物都赋于丰富的内涵,“鸟”是诗人的虚拟,是泛指,嘶哑着喉咙歌唱的既是“鸟”,也是我(作者自己),同样,大地、河流、风和黎明等,都是诗人心目中赋于了一定意义的形象。
抒情方式巧妙,感情表达分层强化。运用比喻借物抒情,这是抒情方式的巧妙;为了能久久拨动读者的心弦,还要不断的强化作品本身的感情,作品开头就用“假如”这是第一层强化;以“嘶哑”来形容鸟声(一反鸟声优美清脆),这是第二层强化;又用一系列描摹土地、河流等景观的长句,加上一系列的修饰语,这是第三层强化。
假如诗人还健在,面对繁荣昌盛的祖国,还用《我爱这土地》抒情,他会怎样写?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要欢快的歌唱
这个养育中华儿女的家园
这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土地
这个被太阳照亮的前程
和那东方雄鸡崛起的时代……
——然后,我的青春开始褪色
为什么我仍面带微笑,心含希望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要欢快的歌唱
这被壮丽山河拥簇的土地
这哺育了千百万劳动人民的母亲
这在世界上步步崛起的雄师
和那每天来自大地上希望的曙光……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我的眼里常流露出怀恋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祝你
一路顺风(共30张PPT)
最新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多媒体教学课件
第一单元第1课:《诗两首·乡愁》
余光中
我们中国有个非常著名的散文作家,他的名字叫余秋雨。他说,很多外国友人都曾问我一个同样的问题,如果让你推荐一个中国最值得观赏的地方,只选择一个,你会推荐哪里 他说,我总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三峡。
我想说的是,如果有同学问我,老师,请你向我们介绍一种中国最值得欣赏的文学体裁,只介绍一种。我相信,我也会毫不犹豫地回答——诗歌,中国的诗歌艺术。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每一个中国人的灵魂深处无不浸润着诗歌所留下的印记。它早已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潜移默化中流传下来。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在生活中,当我们吃饭时不小心浪费了一些粮食,我们的父母会敲敲桌子说,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非常好。或者当我们在家里玩耍,浪费了时间的时候,我们的父母又会告诫我们说,少壮——
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再或者当我们取得成绩的时候,我们的老师又会教诲我们,欲穷——
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非常好,不必再举太多的例子,诗歌早已渗入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之中,分离不开。因为诗中有爱,诗中有恨,诗中有温暖的友情,诗中有温馨的亲情。然而,更让我牵肠挂肚、费尽思量的却是那些带着忧伤的思乡之情。不必把栏杆拍遍,在唐诗的高峰中苦苦寻觅;也不必细说从头,在宋词的柔波里轻轻荡舟。单是书上的这首小诗就足以让我们感受到思乡所带来的惆怅与美丽。我们先来看一幅画面。
“乡愁”,当我们轻声朗读这两个字的时候,当我们在课前预习这首诗歌的时候,心中是否会油然而生一种情感 那又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呢
我感到淡淡的怅惘和迷茫。
我感到一种忧伤。
很好,这正是诗人在诗歌中所着力营造的一种意境之美,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意境产生呢 诗歌又是怎样在字里行间悄悄地将忧伤传递到每一个读者的心灵之中的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带着这样的疑问进入“乡愁”,一起在“乡愁”中漫步!
请大家打开语文课本,翻到第4页,我们先来看一下作者,哪位同学告诉我,余光中是何处的诗人
余光中是台湾人。
很好,他是台湾诗人。书上的介绍非常简单,我们再了解得稍微详细一些。请大家看屏幕。来看余光中的介绍。
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诗歌评论家。祖籍福建永春, 1928年出生于南京,1950年去台湾大学外文系求学。1958年赴美国爱荷华大学进修。1984年返台任教。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而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游子思乡之情是他的诗歌作品中的重要内容。他的诗具有浓重的中国意识和深厚的历史感.主要作品:《白玉苦瓜》 《灵河》《石室之死》《春天,遂想起》《乡愁四韵》等。
余光中 简 介
《乡愁》写于1972年,作者是在1950年赴台,当时他年方——
22岁。
大家要记住这个数字,22岁到台湾。
余光中的诗写于1972年,当时的台湾与大陆之间仍不可以公开互相来往。但是很多台湾人,包括海外的游子,都是身在海外,但心在大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写下了柔情而又不失真挚的这首《乡愁》。
我们说诗歌是文字跳动的音符,而欣赏诗歌正是将这一个个音符串成一段精美的华彩乐章。我们先一起回忆一下欣赏诗歌的四个乐章。
诗歌欣赏四步骤
朗读吟诵----感受诗歌音乐美
咬文嚼字----感受诗歌语言美
联想想象----感受诗歌图画美
比较映衬----感受诗歌新奇美
听读要求:注意节奏和重音,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和所抒发的情感。
朗读吟诵——感受诗歌音乐美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小时侯,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乡愁》flash朗读
朗读要求:
节奏:分明
语调:深沉
语速:舒缓
感情:真挚
思考:1,作者按什么顺序将四小 节组合成诗的?
小时候
长大后
后 来
现 在
(少年)
(青年)
(中年)
(老年)
思考:2.乡愁本是非常抽象,不可琢磨的一种感情,诗人是通过什么具体可感的事物来表达的?
邮票
船票
坟墓
海峡
乡 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咬文嚼字——感受诗歌语言美
正语反说,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反衬了思乡之情的浓烈。
思考:3.这四种意象前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有什么特点?在诗 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乡 愁
小时候
乡愁是 一枚 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 一张 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 一方 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 一湾 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思念母亲
思念妻子
怀念母亲
思念大陆
小时候
(少年)
长大后
(青年)
后 来
(中年)
现 在
(老年)
思考:4.诗作每一节中的意象,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要求: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意再现画面,体会情感)
邮票
船 票
坟墓
海峡
个人思乡之情
普遍家国之思
逐 层 推 进
母子离愁
丧母哀愁
夫妻离愁
思归浓愁
时间顺序
托物寄情
感 情
小结:
小时候
乡愁是 一枚 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 一张 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 一方 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 一湾 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邮票
船票
坟墓
海峡
联想想象——感受诗歌图画美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请同学们一起静思片刻,在书的空白处用你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属于你心中的那一幅优美的图画。(时间:3分钟)
好,请同学们停下手中的笔,让我们一起聆听最精彩的想象。
老师的描绘——(第四节):
夕阳西下,我坐在沙滩的礁石上,倾听着来自远方的声音。夕阳就像是一团熊熊的火焰,似乎永不燃尽,但我知道,夕阳会离我远去,就像这海浪一样,有一天我也会听不到它的声音。一串串脚印在沙滩上,望不到边,那正是我走向家乡的路。我问苍天,向着大海母亲喊道:‘妈妈!’可是我却听不到任何的回答。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我听见了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这海浪是来自祖国的,可对面的亲人们,你们听见这里的声音吗
乡愁
席慕蓉
故乡的 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
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别离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同:诗人都是选择几个有深意的形象来表达同样的 主题,两篇都是通过创造性的比喻来书写心中的乡愁,两首都是抒情诗。
异:余诗的思想深度比席诗要广和深;余诗的结构比较对称,在表达的情感上,席诗相对细腻和缠绵。
余光中的《乡愁》境界更胜一筹,它表达了对祖国统一的期望,所以它的诗里面体现了一丝阳刚之美,更带有一点男子的气概;而席慕蓉的《乡愁》,语言非常清新,感情非常细腻,更多的是一种阴柔之美,体现了女子的妩媚。
拓展阅读:
比较映衬——感受诗歌新奇美
余光中说:“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有 人 说:“乡愁是故乡的小路,弯弯曲曲望不到尽头。
乡愁是窗前的风铃,叮叮当当,令人心伤。”
还有人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 学 们:如果有一天,你离开了温馨挚爱的家园,离开了年迈慈祥的双亲,成为漂泊的游子。这时你会说乡愁是什么?让我们放飞思绪,就“乡愁是……”这个话题说话。
乡愁是……
是一杯浓浓的酒
是一轮圆圆的月
是故乡那湾永远流淌的小溪
是远走时父亲久久的伫望
是离别时母亲不断的挥手
是雕刻在记忆中的古老童话
是人一辈子走不出的精神的家
是一根电话线,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歌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 ),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 ),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 ),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 ),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邮 票
船 票
坟 墓
海 峡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 )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 )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 )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 )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小小
窄窄
矮矮
浅浅
(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小时候
长大后
后来啊
而现在
《乡愁四韵》歌曲(罗大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