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件(38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件(38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1-04 16:55: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8张PPT。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隋朝的统一、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制隋朝的灭亡合作探究1:隋朝的统一1.过程:南朝与北朝的政权更替581589隋公元589年,隋朝大军南下,渡过长江,进改南方陈国。陈朝后主陈叔宝奢侈腐化,宴游无度,当他听说建康城已陷落时,慌忙带着他的两个嫔妃,躲入宫廷内的一口枯井里。隋军呼喊他们不出来,扬言要往井里投石头,陈后主才和两个妃嫔出来投降。陈后主携二妃躲入的枯井,被后人嘲笑为“胭脂井”。据说这口井就在今天南京鸡鸣寺的山坡下。
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文帝仅用四个月灭陈,统一全国。历史传说一、隋的统一
建立时间:
建 立 者:
都  城:
隋统一时间:581年杨坚(谥号:隋文帝)长安(今陕西西安)隋文帝——杨坚589年(1)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度量衡制度。
(2)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3)影响: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出现“开皇之治”的盛世。2.巩固措施:隋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一成果?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有哪些?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
隋朝强大国力的象征——含嘉仓
1969年,考古工作者对含嘉仓城进行发掘 ,现已探出粮窖287座,其中最大的窖,窖口18米左右,深12米左右,最小的窖,窖口也有8米左右,深6米左右。该仓建于隋朝。 隋朝全盛时期疆域图(1)北方民族大融合:经过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民族分歧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
南方经济发展: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南北方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动荡的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
(2)陈朝统治腐朽:陈后主不问政事,沉迷享乐。
(3)隋朝国力强盛,战术得当。
(4)长期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3.原因:隋朝为什么能够统一全国?4.意义:隋朝统一的意义(1)结束了长期战乱的局势,为唐帝国的繁盛打下了基础;
(2)为经济的稳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人口逐渐增多,生产力得到提高,商业开始繁荣;
(3)结束了地方割据,为中华民族的统一做出了贡献。大运河的最北端是哪一座城镇?
最南端是哪座城镇?
大运河的中心哪里?合作探究2:开通大运河1.读图观察大运河涿郡余杭洛阳依次说出大运河的四段河流的名称吗?1.读图观察大运河永济渠
通济渠
邗沟
江南河隋朝的大运河示意图一条:一条贯穿南北的大动脉二长:2700多千米三点:三个城市洛阳涿郡(北京)余杭(杭州)四段:分为四 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五河:贯穿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水长江钱塘江江都(扬州)长安六省:跨越六个省份(从北至南)
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 千里长河一旦开,
亡隋波浪九天来。 银帆未落干戈起,
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汴水》开凿大运河所用民力2. 过程:怎样开凿一条大运河?通览全图:感受工程浩大、地形复杂、劳役众多的场面。
聚焦局部:体会古人利用技术、天然河道的巧妙之处,组织管理的智慧。汴河通淮利最多, 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 取尽膏脂是此河。
——李敬芳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 《汴河怀古》
3.古人评论大运河说: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水运粮食在古代为什么这么重要? 这句话的意思是,国家水上运粮食全靠大运河。
在古代,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水运粮食比起陆运,装载量的大,速度快。京杭大运河风光4.评价大运河第一、南北交通大动脉,促进南北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国家统一。
第二、当时开凿大运河过度役使了民力,给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合作探究3:开创科举制隋文帝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最早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设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诞生。1.隋朝科举制创建过程进士科考试主要是三场,其后各代基本沿用下来。
第一场是贴经,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填空。主考官从诸子经书中选取一行,然后把其中的三个字贴盖住,让考生读出被贴的字是哪几个,其用意不过是考考生的背功,测试一下考生对经书的熟练程度。
第二场考诗赋,每个考生作诗一首、赋一首,这一场极为重要。
第三 场考试策,就时务出个题目,让考生回答自己的见解。目的是想看看考生对治国方略的独到见解,以为国家选择治国平天下的英才。这三场考试都实行淘汰制,每场皆定去留。只要一场考不好,状元梦随之破灭。2.原因:为什么出现科举制?(1)隋朝中小地主经济实力不断加强,积极要求参政,希冀通过某种形式改变政治地位不高的现状。(2)魏晋南北朝以来形成的士族豪门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有明显的减弱和下降。(3)统一的隋朝,需要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的目的。①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②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3.科举制的影响材料:隋末,天下地主武装纷纷起兵造反,而以李唐政权为根据地的关中地区最多,关中地区集中了大量的地主阶级上层人物,在地方上势力强大,在社会上声望卓著,在政治上辐射很广。隋末瓦岗寨起义英雄程咬金合作探究4:隋朝的灭亡1.原因:隋朝灭亡的直接原因?隋末瓦岗寨起义英雄秦琼隋末农民起义势力强大。2.原因: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隋炀帝暴政(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三征辽东)、贪图享乐(奢靡巡游)、朝廷腐败。结果: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的统治面临瓦解。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唐朝建立。618年,隋炀帝被部将杀死隋炀帝本人隋






亡繁盛一时国家统一 经济繁荣大运河的开凿二世而亡 38年
581—618589年开创科举制隋文帝隋炀帝※知识梳理隋朝的统一与灭亡隋的统一建立:①______年,北周外戚②______夺取政
权,建立隋朝,定都③_________
统一:④______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统治:隋统一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
统一南北⑤_______和度量衡制度,加强
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意义: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581杨坚长安589币制开通大运河目的:为了加强⑥_________,巩固隋王朝对
全国的统治
开凿:从⑦______年起,隋炀帝下令先后开凿
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概况:大运河以⑧______为中心,北抵
⑨_______,南至⑩_____,全长2700 多千米
意义: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南北交通605洛阳涿郡余杭※知识梳理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开创科举取士制度隋朝的灭亡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由上层权贵垄断, 选官看重_______,不太注重才能
开创:隋文帝时,初步建立起通过_______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_______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意义: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_______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______的发展门第考试进士官吏教育暴政:隋炀帝在位期间,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
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
※同步训练夯实基础一、单项选择题
1. 南北朝时期是两晋以后中国历史上一个分裂时期,从开始到结束,共经历了169年。南朝与北朝的最后一个政权分别是( )
A. 南齐、北齐 B. 梁、北魏 C. 陈、北周 D. 宋、西魏
2. 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朝代之一,疆域辽阔、国力强盛。它的建立者是( )
A. 杨坚 B. 嬴政 C. 刘彻 D. 杨广CA3.“他在位期间成功地统一了自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他在1978年美国学者麦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排行第82位。这位在西方人眼中影响深远的中国皇帝是( )
A. 秦始皇 B. 汉武帝 C. 隋文帝 D. 隋炀帝
4.猜一个历史谜语:持久和平(打一古地名)。下列王朝中,定都此地的是( )
①陈 ②秦朝 ③西周 ④东汉 ⑤西汉 ⑥隋朝
A. ①② B. ⑤⑥ C. ③⑤ D. ④⑤CB5. 改革是社会前进的动力。下列哪位人物采取的改革措施中,没有明确进行“度量衡”方面的改革?( ) A. 孝文帝 B. 隋文帝 C. 嬴政 D. 商鞅 6. 考古学家发现,含嘉仓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米,有数百个粮窖,其储备的物资和粮食可供应五六十年。这段材料意在说明隋朝( ) A. 政治清明 B. 经济发展 C. 民族融合 D. 国强民富 7. 穿越历史时空,小明随商队从涿郡至洛阳沿水路去贩卖粮食。沿途他可以欣赏大运河中哪一渠道的风光?( ) A. 永济渠 B. 通济渠 C. 广通渠 D. 灵渠ABA8. 唐朝诗人皮日休的《汴河怀古》:“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大运河的开通( )
①持否定态度 ②持肯定态度 ③评价客观公正 ④态度比较偏激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9. 如果你出生在上等人家,不管才能和品德如何差都能顺利做大官;如果你出生在下等人家,不管你才能和品德再好也没办法做大官。这一历史现象在下列哪一个朝代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
A. 秦朝 B. 汉朝 C. 周朝 D. 隋朝DD10. 科举制度有其发展轨迹和功能变迁,经历了创立、发展、鼎盛与衰亡的过程。其中,科举制度正式创立于( )
A. 隋文帝时期 B. 隋炀帝时期 C. 周文王时期 D. 周武王时期
11. 在一些外国研究者看来,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世界历史上最具有开创性的官吏选拔制度,堪称“中国第五大发明”。该制度选拔官吏的标准是( )
A. 财产多 B. 品行高 C. 才学优 D. 军功大BC12. 小强和爸爸都是历史迷。一天,小强让爸爸猜我国古代的一位皇帝,他给出如下提示词:开通大运河、创立进士科、暴君。爸爸给出的正确答案应该是( )
A. 隋炀帝 B. 隋文帝 C. 晋惠帝 D. 秦始皇
13. 隋炀帝好大喜功,连年役使数百万人大兴土木;多次发动攻打高丽的战争,最终导致田地荒芜。尽管国库充足,民间却饥馑遍野。这说明一个国家要长治久安必须( )
A. 深化改革 B. 关注民生 C. 巩固国防 D. 善于用人AB14. 右图是一幅描绘隋末农民起义场景的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起义发生于下列哪一地区?( )
A. 陕西 B. 山西 C. 山东 D. 河北
15. 下列选项皆是对隋朝特点的简短总结,其中哪一个最为全面且符合实际?( )
A. 经济繁荣 B. 短暂而繁荣 C. 二世而亡 D. 节俭盛行CB能力提升二、综合题
16. 隋代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咏史诗》
材料二 据悉,大运河全线复航已提上日程,不少业内专家对此也积极呼吁!估计这条穿越千年的古运河,将重现生机。巩固统治。(1)阅读材料一,当时统治者修建“长河”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假如你隋朝是一位家住江都的读书人,要到洛阳参加科举考试,想通过大运河走水路,请写出其水路路线。
(3)大运河已是历史古迹。结合材料二及当前实际,你认为重新修建大运河,让“大运河全线复航”有何现实意义?邗沟→通济渠。交通便利,有利于旅游开发、环境保护等。17. 廉政兴邦,暴政亡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隋炀帝连年大兴土木,对外不断用兵,繁重的徭役、兵役,使得田地荒芜,民不聊生,各地人民纷纷举兵反抗,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全国性的武装起义。(1)阅读材料一,对比表格中的数据,概括隋朝鼎盛时期的经济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阅读材料二,材料中涉及的迫使人民起义的因素有哪些?
(3)对比从上两则材料,你能得出哪些有益的启示?
经济发展繁荣。隋朝统一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等。繁重的兵役、徭役等。廉政兴邦,暴政亡国。※强化训练1. 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了历史的天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隋朝从统一全国到灭亡,大约经历了多少年?( )
A. 19 B. 25 C. 29 D. 37
2. 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
A. ①开始开凿运河②建立隋朝③灭亡陈朝
B. ①灭亡陈朝②建立隋朝③开始开凿运河
C. ①建立隋朝②灭亡陈朝③开始开凿运河
D. ①建立隋朝②开始开凿运河③灭亡陈朝CC3. 图示法是一种直观形象的学习方法。用图示法描绘隋朝大运河的大致走向,最贴切的是( )
4. 关于大运河的评价,自古以来褒贬不一,众说纷纭。下列评价大运河的诗文中,持完全否定态度的是( )
A.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B.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C.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
D.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DA5. 《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该诗体现了( )
A. 分封制度的血缘和等级特点
B. 科举制度的公平和机会均等
C. 行省制度的首创和高效特点
D. 八股取士的腐朽和文化专制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