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变化(一)》教案
教学目标:
情意:通过引导学生对人的成长变化的关注,增强热爱生命的情感。
认知:通过对人外貌变化的观察,了解生命变化的周期和规律。
技能: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以平面描绘或立体造型的方法,表现成长变化的主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用平面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表现出人物的成长变化。
难点:在创作中学会合理选择并能综合利用材料。
1.议论一下:人在成长过程中,相貌、身材、神态会发生哪些变化?
画出或用其他方法表现出自己的成长过程。
既要注意各年龄段的外貌特征,又要注意一个人相貌的延续性。
教学准备:
电教、教具、范画数幅、录像。
教学过程:
一、观看录像,观察人的成长变化
1、人由出生到年老的过程演示,这是每个人必经的阶段。
二、启发学生思维
1、说一说儿时的模样。
可参照儿时的照片,以及家人的描述。
2、画一画现在的自己。
3、想像一下自己未来的模样。
4、讨论:
人在成长变化中,身材、相貌会发生哪些变化?
三、欣赏范作
1、出示其他小朋友的作品以供欣赏。
2、说一说是如何进行创作的?用了哪些作画工具,用了哪些作画方法?
(1)适当地进行夸张,大胆想象。
(2)多种材料的运用:
彩纸、水彩笔、蜡笔……
(3)彩纸粘贴、撕纸粘贴、纸版画……
四、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根据照片,以及想象,画出成长过程的系列图画。
五、作业评价
1、作业展示
2、学生个别讲解自己的作品
《成长变化(二)》教案
教学目标:
情意:回忆自己的过去,认识现在的自己,想象自己的未来,灵活运用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展示自己所憧憬的未来。
认知:认识到人在成长变化中各个年龄段的外貌变化特征,观察、了解自己成长变化中体貌的变化特征。
技能:用黏土来表现自己的成长过程。
教学重点、难点:
观察、了解自己成长变化中体貌的变化特征,用黏土和泥工的技巧来表现自己的成长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欣赏一组陶艺
2、师:调皮的小丫头,勤奋的好学生,新家的好妈妈,慈祥的老奶奶……不同年龄和相貌,原来都是同一个人。
你觉得有意思吗?
3、揭示新课:我的成长变化(二)
二、讲解陶艺的制作
1、欣赏几组范作
2、讲解陶艺历史
3、陶艺的制作工具
竹刀、拍子、修饰和塑削工具
4、制作方法
手捏法
三、用黏土创作
用黏土表现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想象中未来的模样,既要注意各年龄段外貌的变化,又要注意一个人相貌的延续性。
作业设计要求
1、根据想象,用黏土表现自己的成长变化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成长过程各个时段的特征,用黏土来表现人物的成长变化。
2、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评价
1、作品展示
2、学生讲解自己的作品创意
3、注意点:制作时水分不可太多,以防开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