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2 种子发芽 鄂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2 种子发芽 鄂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鄂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1-04 20:41: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种子发芽》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浸泡种子。种子萌发时,必须具备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氧气。这个部分学生将进行几种种子吸水量的研究。
第二,种子的内部构造。学生将在这个环节中,亲自将种子剥开,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
第三,发芽的蚕豆。学生将把浸泡的种子放在盘子中,对种子进行持续的观察,并记录种子的变化过程。结合对种子内部结构的研究,发现种子各部分的作用。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观察经验和动手操作经验,他们的好奇心很强,对做实验很感兴趣,前几节课学生对植物的花、果实的形成过程以及如何把种子传播出去都做了研究,对种子发育成植物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他们对种子是怎样萌发的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
1.植物的种子能够孕育新的生命,条件适宜的时候,种子就会萌发,新的生命就会开始生长。
2.植物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
3.种子的各部分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进行对比实验并做记录。
2.运用感官及工具研究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探究种子奥秘的兴趣,养成认真细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蚕豆种子的构造与各部分的作用。
难点:认识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评价任务
1.通过浸泡种子实验认识种子萌发需要水分。
2.用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认识胚的作用。
3.坚持记录种子萌发过程。
教学准备
为全班准备:油菜种子、黄豆种子、蚕豆种子,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观察记录表;小刀、镊子、放大镜。(如果把第三部分安排在课堂中,还要准备刚发芽的蚕豆和棉花)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出示一个小黑袋,让学生摸一摸,猜一猜里面装的是什么。点出它们都是植物的种子。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它们外形上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3.植物妈妈利用哪几种方法将种子散播到了远处?讨论:种子在怎样的环境下可以萌发呢?板书课题:种子的萌发。
二、学习新课:浸泡种子
1.(出示一杯蚕豆苗)提问:它是什么发育而成的?
2.(出示干的一盆蚕豆)提问:这样的蚕豆干放着会发芽吗?需要什么条件?(水、温度、氧气等)
3.种子萌发需要水分,为了测量种子萌发到底需要吸收多少水分?不同的种子吸收水分的多少是不是一样?课前,老师做了这么一个实验;(出示准备好的浸泡实验装置)我事先都装了200毫升的水,然后各取了10粒不同的种子,把它们浸泡在水中。为什么我要装一样多的水?为什么都各选了10粒种子,而不是1粒呢?刚刚做的这个实验,现在马上能看到结果吗?那我们就把它放在实验室里,让我们等待两天再来测一下,看还会剩下多少水?
三、学习新课:种子的内部构造
谈话:刚才,我们看到浸了水的蚕豆已经发芽了,那你知道蚕豆里面是怎样的吗?想不想看一看?
1.教师提示:(1)小心地将种皮剥下,尽量保持完整。(2)小心地将“豆瓣”分开,观察连接处是怎样的?(3)仔细观察、认真完成记录表。
2.教师做解剖演示。
3.请材料员用刚才的材料来交换新的材料,拿到材料后开始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4.请学生上台展示观察记录。(重点交流:我在“豆瓣”的连接处发现了什么?)
5.(投影出示蚕豆结构图)教师点出:像蚕豆这样的种子,是由种皮和胚构成的。外面的被我们剥下来的是“种皮”,里面的“豆瓣”我们称它为种子的“胚”。胚包括:胚根、胚芽和子叶等。
6.让学生在记录纸上画的蚕豆图,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7.那么其他的种子是不是也有类似的构造呢?老师这里还有一些浸泡过的其他种子。(师出示装好袋的黄豆、油菜种子)
8.让学生再像刚才那样来剥一剥其他种子,与蚕豆种子比较一下。
9.投影出示这几种种子的解剖实物照片,交流这些种子的构造有哪些共同点?
四、学习新课:发芽的蚕豆
1.我们已经知道种子的内部结构,还知道它们会发芽,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有关种子发育成幼苗的视频片段吧!学生观看种子萌发的视频。
2.刚才我们观看了一颗种子可以长成一株新的植物,那胚的各个部分分别变成了植物的什么呢?
3.学生交流各自的猜测。
4.大家的猜测很丰富!但要想知道结果,有什么好方法?
5.在教师指导下设计实验方法。(在一个小盒子里,只要垫上一些棉花,保持棉花湿润,然后把浸泡后的蚕豆种子放在上面就可以了。)
6.教师下发材料,学生操作实验。这个实验的操作是很简单的,但接下来的观察记录可不轻松。有没有发现盒子上面的记录表?
7.师投影出示记录表与学生讨论观察的内容和方法。问:我们可以几天观察一次。
五、总结拓展
谈话:老师发给大家的种子已经是浸泡过的了,今天正好是第两天,我们就以两天为间隔,可以吗?
问:那重点应该观察些什么内容呢?今天“它各个部分是什么样子的?”让我们先把它们记录下来吧!
1.学生观察并做好第一次记录。
2.投影展示典型小组的记录纸,明确科学简洁的记录方法,课后由小组长负责一起去完成这个实验记录,好吗?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是采用讲授法、观察法、动手操作法,学生是学习科学的主人。我的教学设计力求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创设一定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所以,我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观察实验——推理验证”来进行这节课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实验、交流等,指导学生对种子的结构有一个完整系统的认识。
观察发芽的蚕豆这部分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对细小事物的观察能力。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这部分是在三年级下册三单元植物的一生里面已经研究过的,所以在这儿我只强调镊子解剖种子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其它的都放手交给学生去操作。学生很容易得出蚕豆种子可以分成种皮、胚根、胚芽、子叶等部分。以前在三年级研究的时候还提到胚轴,这儿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胚轴就没有提出来了。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自己设计一个实验活动毕竟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让学生先自学P33页介绍的一个对比实验的研究操作过程,引导学生科学地研究问题。而且要求学生下课后继续研究并在第33页作好记录以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