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的处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人们在生活中要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
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焚烧等,但填埋、焚烧的方法还是会影响环境。
过程与方法:
调查统计全班每一个学生家庭一天的垃圾数量和成份。
通过垃圾填埋的模拟实验,观察分析简单填埋垃圾的危害,从而考虑并尝试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同时了解现代新型垃圾填埋场的设施和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会产生破坏。培养发展关注环境的意识。
引导学生对垃圾问题的进一步关注和思考,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人们在生活中要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认识到简单填埋、焚烧等垃圾处理方法对环境仍有污染。
教学难点:
设计、了解新型垃圾填埋场的设施及功能,意识到再先进的垃圾处理方式对环境仍然有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垃圾的电子小报、“给垃圾找个家”图画、在家完成“我家一天的垃圾统计”。
教师准备: 相关垃圾及垃圾处理的图片、视频,并制成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入新课
提问:孩子们,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学校都组织了什么活动呀?活动都是关于垃圾的,看来我们有必要一起来研究垃圾。(板书:垃圾)
唤起回忆。
学生回答。
通过提问、活动照片,唤起学生在地球日活动中有关垃圾的相关回忆,激趣引入。
二、统计一天垃圾
1、谈谈在“我家一天的垃圾统计”活动中的体会。(板书:多、脏、臭)
2、出示课前汇总的全班各组一天产生的垃圾数量。现场计算全班每人每天生产的垃圾数量。全校一天一共要产生的垃圾数量。
3、出示资料了解金牛区、成都市日产垃圾量。
谈体会。
计算全班每人每天生产的垃圾数量。
推算全校一天一共要产生的垃圾数量。
了解垃圾数量,认识垃圾之多。
通过活动,意识到我们每天都在产生的垃圾,垃圾又多又杂又脏。
了解自己所在辖区人均日产垃圾量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利用垃圾运输车做比较,让学生确切感受生活垃圾之多。
三、认识压缩站
1、提问:这么多垃圾被随意丢弃后会对环境造成什么影响?
2、提问:同学们平时是怎样处理垃圾的?垃圾桶里的垃圾到哪去了?
3、出示西北桥垃圾压缩站视频,并对压缩站的工作流程做介绍。
观看照片。
谈垃圾对环境的危害。
交流。
通过视频了解压缩站。
利用视觉冲击,让学生感受到保护环境的重要。
教材中没有提到垃圾压缩站,但在现实生活中它在垃圾处理上是至关重要的。
四、探究简单填埋的利弊
1、提问:你们知道目前处理垃圾有哪几种方法吗?(板书:处理)
2、视频播放成都市龙泉驿垃圾填埋场视频。
3、小组讨论:这样的简单填埋的利弊(板书)
4、播放模拟垃圾填埋场在雨水的浸泡下发生的变化的视频。
5、引导学生了解简单填埋的缺点:垃圾污水扩散、沼气爆炸、垃圾坍塌等问题。
学生回答。
观看视频。
小组合作讨论。
小组代表汇报。
观看视频。
了解简单填埋的缺点。
利用龙泉驿垃圾填埋场视频产生疑问。
通过垃圾填埋场的模拟实验、沼气爆炸的新闻、垃圾坍塌的图片,让学生从产生疑问到清楚的认识到简单填埋不是个好办法。
五、设计、了解新型的垃圾填埋场
1、提问:看来简单的填埋方式还存在着很多缺点,我们能对它进行改进吗?
出示学生图画,教师示范修改。
2、PPT出示要求,明确设计方向。
3、小组合作动手设计、汇报。
4、比较完善。出示新型填埋场视频。
5、 讨论:这样的垃圾填埋能保证安全了吗?师介绍弊端。(板书)
学生思考。
观看教师范画。
小组合作完成设计。
展示汇报成果。
了解新型填埋场。
学生思考。
回答。
利用教师范画、明确设计方向以及让学生在“给垃圾找个家”画图上进行修改,减轻了设计合理垃圾填埋场的难度。
通过小组的努力,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也再次调动了他们探究的积极性。
六、探究垃圾焚烧的利弊
1、通过视频了解焚烧这种垃圾处理方式。(板书:焚烧)
2、组织讨论焚烧利弊。(板书)
3、总结垃圾焚烧利弊。
观看视频。
讨论、交流。
从认识到了解焚烧,通过心理的起伏让学生感受到垃圾处理的困难性。
七、总结延伸
1、回顾垃圾的一生!提问:对于今天的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
2、提出倡议:将今天的收获、体会带到家庭、社区,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
回顾垃圾一生。
谈收获、体会。
通过对现实、现象的观察引起学生的触动,希望他们能从身边小事做起。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