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1-04 14:26: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诗中的部分生字,理解生词的意思。?
2、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学习诗人王之涣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的含义,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并重。在古诗教学中,既要让学生走近诗人,走进那意那境,感受诗句的魅力,又要教会学生通过各种方法理解其中的字、词、句。这些,离不开扎实的训练与反复的提高。让学生在课堂与课后,产生读古诗的欲望,学会读古诗的方法,试着理解古诗的含义……也就是让学生在古诗阅读方面有所发展,就是教师教一些古诗的重要意义。?
设计思路:?
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进入阅读古诗的课堂。抓住“诗人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让学生反复读古诗。因为是低年级的孩子,所以先引导他们学会读对古诗,试着读懂诗句。再在教者的熏陶与感染中进入诗句的情境,举一反三,让学生读、说、画、背……不断地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以及诗句中蕴含的哲理。最后设计相应的写字教学,进行部分生字的书写训练。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1、师:?今天沈老师将带小朋友们一起穿越时空,梦回大唐,去认识要一位唐朝有名的大诗人,谁呀???
(?特色:为了引导学生兴趣盎然地走近古诗,在认识诗人王之涣时,设计穿越时空,梦回大唐,创设了学诗的情境,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2、师:?他一生中写过许多描写边塞风光的古诗。有一天王之涣登上了山西永济县的一座楼,知道是什么楼?(真聪明,它可是我国的四大名楼之一。)鹳雀楼地处黄河边,有一种名叫鹳雀的鸟经常停在上面休息,所以人们把这座楼叫做“鹳雀楼”。?
3、诗人王之涣登上了鹳雀楼,看到将要落山的太阳和奔腾的黄河,想了很多,于是就挥笔写下了——(出示古诗,范读)?
(?特色:低年级语文教学力求做到入情入境。在课的伊始,用课件展示鹳雀楼和教师声情并茂的解说,把学生带入诗的意境中。)?
师:好听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古诗——登鹳雀楼?让我们伸出小手一起端端正正的把诗题写好。(边板书边说注意点)?来,一起读读诗题。(齐读题目)?特色:时刻提醒孩子写好每一个字。?
二、初读感知?
1、师:诗题读好了,相信你们古诗也能读好,借助拼音,把诗句读通顺,把字音读准确,老师喜欢用心读书的孩子!?
生:(自由读古诗)?
特色: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让孩子们在读中感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检查读的效果?
师:刚才在古诗中,我们遇到了很多生字。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ppt出示注音生字:雀??楼??依??入??欲??穷?目??更)?????
?(1)自由读,指名读?
(2)开火车读,找小老师读齐读?
特色:让学生当小老师带读,形成人人争当小老师的局面。这样即可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又可让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师:现在我们把这些生字放到诗中去,谁愿意来读读这首诗?(字字准确,你真是一鸣惊人。)读古诗讲究的是字正腔圆,谁再来试试?(生读,师评价)读古诗还讲究韵律美,谁再读?(出示标有节奏线的诗,指读)好极了,超赞!?
品读古诗?
1、学习第一句?
过渡:一首诗就是一幅画,请小朋友看看这幅画(ppt出示),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特色:充分给予学生自由想象、自由表达、自由学习、自由呼吸的学习空间。学生在初读的基础上,观察图画想象诗意,可以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同时激发学生学习表达的欲望。?师:近处有……(生说)?远处有……(生说)?
当生说到“太阳”时,师说:这里的太阳和我们平时看到太阳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会是白色的呢?我们一般看到的太阳不都是红红的吗?有谁知道?(指名说)?
?这里的“白日”可能是因为当时山上里的云雾很重,遮挡了太阳的光线,使得太阳看上去成白乎乎的了)?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白日”将要怎么样??
生:落下去?
师:所以“白日”就是指“落山的太阳”;这落山的太阳正靠着群山慢慢西沉,直到看不见了。(ppt出示太阳落山图)这就是诗人所写到的——白日依山尽?师:这景色美吗?谁能把这句读美了?(评价:听了你的朗读,老师眼前仿佛浮现出一幅夕阳靠着山慢慢往下落时的美景图)让我们一起来试试吧。(齐读:白日依山尽)?
师:?诗人登上鹳雀楼上,不仅看到了夕阳西下的美景,还见到了——奔腾不息的黄河水正滚滚流向大海。多么壮观啊!?谁能把这句诗读好,谁愿意来试试?(ppt出示第一句古诗)?
师:师配乐深情叙说:夕阳挨着连绵起伏的群山缓缓落下,余晖染红了天边的云彩,是那么美丽;奔腾不息的黄河水波涛汹涌,流向远方,流入大海,是那么壮观,诗人心潮澎湃,他情不自禁地吟道:白日…,黄河……。?
??师:刚才我们在学古诗时,借助了文中插图,发挥了想象,这可是我们学古诗的一个好办法,我们小朋友可要记住哦!?
特色:在学习中不忘教给孩子学习古诗的好方法。?
2、学习第二句诗:?
师:?诗人王之涣站在鹳雀楼上,面对这样壮观的美景,他想到了——?(ppt出示图)(学生自由回答)?
师:诗人想到了,读——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引:千里目指想怎样?要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必须要——?
哪个字表示还要登楼?示“更”。(只要再登一层就足够了吗?一层并不是真的一层,而是还要往上的意思。)?
引导说:诗人想:要想——,就必须要——。是啊,这是因为——?让生试说。(登高才能望远)(板书:登高??望远)?师:谁来读读这句诗??
“更上一层楼”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它激励着我们不断进取,勇攀高峰,小朋友们,你们还有什么地方也需要更上一层楼的呢??
生说?
小结:是呀,不管什么人,不管做什么事,包括小朋友们学习也是,想要得到更多,都需要更上一层楼,都需要更加努力才行!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读出对这句话的新的理解、感受,好吗?自由练习,赛读,齐读。?
特色:联系生活,引导学生体会千古名句蕴含的深刻道理:登高才能望远,要望远就得登高的的道理。?
从你们的朗读中,老师感受到了你们那不断进取的决心。?
这就是名扬天下的古诗“登鹳雀楼”,课件出示画面、古诗。让我们把这首古诗牢牢记在心里。(同桌互背)
?四、熟读成诵??
1、小朋友们,日落西山,晚霞满天,滔滔的黄河水东流而去,多么壮丽的景象!?过渡: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象,此时,你们想不想像诗人一样吟诵这首诗。?
特色:再次欣赏夕阳西下,滔滔黄河水的景象,引出学生触景生情,然后扮演诗人身临其境地体验情感。?
2、学生扮演诗人诵读(先小组读,再个别打扮成小诗人表演读。)?过渡:真不错,多像一位小诗人呀!读到这里,会背这首诗吗?谁来试一试。?伴随着优美的古筝曲,谁来背??
3、学生背诵(个别背,男、女生打擂台,齐背等形式)?
五、指导书写?
1.过渡语:太阳西下的景色多美呀!诗句里的字会写就更好了。???
出示生字:??楼??依?
2、观察:你发现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点吗?(左右结构)?那写的时候有什么不同呢??
3、师范写,生书空,描红?
特色:采用“引导观察—教师范写—体验临写—对比欣赏”,让学生在观察探究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示范讲解,用最直观的手段向学生展示写字过程,让学生从中领悟写字的要点,使学生在自主、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写好字,初步感受汉字的笔画美、结构美、形体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