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一折、做一做》教学设计
辽宁省凌海市实验小学
教师:张红
教学目标:
1、结合有趣的剪纸活动,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
2、在活动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3、欣赏数学中的对称美,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结合剪纸活动,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
教学过程:
激情创境
1、口算:
13-7 = 17-9= 5+8 = 7+9 = 25-10=
16-8 = 19-9= 4+7 = 6+9= 3+3+3+3 =
学生看口算卡片进行口算,其他学生判断!
2、导言:教师出示一些漂亮的剪纸图案。提问:这些图案剪的是什么?这些图案漂亮吗?你有什么想法?想剪出这样的图案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折一折做一做中的数学知识!(板书课题)
学生明确学习内容
二、合作探究
1、你能剪出小衣服图案吗?
先让学生看图想一想,小衣服图案是样剪出来的
学生看图,说一说剪小衣服图案的步骤:先对折,再画出小衣服的一半,最后沿着所画的线剪下来,展开就是一件小衣服。
2、再带领学生一起进行操作,剪出小衣服图案,在操作的过程中直观感受“轴对称“现象。
学生按照剪小衣服的步骤进行操作。剪出一件小衣服。感受“轴对称”现象。
全班展示交流
3想办法得到上面其他的几个图案。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先把彩纸对折 ,再分别剪出“王”字,五角星图案和树叶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提醒学生要注意使用剪刀时的安全问题。
学生根据剪小衣服图案的经验,自己想办法剪出“王”字和其他图案。
学生把各自作品贴到黑板上
三、实践体验
1、第1题。
先让学生自己看图,看懂后再动手剪一剪。教师适当进行指导。
学生自己看图,看懂后动手剪一剪,展示作品。
2、第2题
让学生自己想像,要想剪出一个红“十”字、“中”字,这张纸应该怎样折?又该怎样剪?自己动手试一试。
学生先想象应该怎样剪,再动手自己剪一剪。看剪出来的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形状,如果不是,应该怎样改进。
3、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再通过现场演示让学生判断自己的连线是否正确
4、第5题。
看一看,做一做。。
先把一张纸对折,画出小兔子的一半, 用针沿着刚才的轮廓线打眼,将对折的纸打开,就会形成一只可爱的小兔子
5.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已总结学习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