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阅读写作扩展素材 照应(二)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阅读写作扩展素材 照应(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1-06 20:27: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阅读、作文】照应(二)
1.内容与标题的照应
???? 即文章的内容与标题相互照应,标题中明显的,行文中必须有相应的文字,来照应标题。以题眼为基点,写下去,使文章始终围绕中心主旨运笔。
???? 简单地说,文题照应 ,就是在叙事过程中,所写的内容务必切题 ,要和标题相照应。这种方法,也叫“标题照应”。
主要分为两类:
(1)首段扣题,尾段照应。
(2)卒章显志,篇末扣题。
文题照应法的两种情况:
1.标题的含义,一目了然,行文反复点题,使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例如:《谁是最可爱的人》
正文与标题4次照应。
朋友,当你听到这段事迹的时候,你的感觉又是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吗?
2.标题的意义含蓄,在适当的地方点题,形成正文与标题的照应。
例如:《小桔灯》标题含义深刻,因此,在正文中多处点题,与题目照应。
第5节:“我下楼在门口买了几个大红桔子……”
第6节:“我想起了……桔子,就拿出来放在床边的小矮桌上。她……拿过一个最大的桔子来……”
第8节:“她……把那个小桔灯四周相对的穿起来……”
第10节:“我提着这灵巧的小桔灯……”
第11节:“每逢春节,我就想起那盏小桔灯。”
本文,由于运用了题文照应的方法,揭示了小桔灯的象征意义,主题就更加突出了。
1.首尾照应???
在开头提出话题,结尾时作出答案或总结,就叫做“首尾照应”。也就是文章的开头与结尾,紧密呼应。
2.首尾照应的作用
首尾照应,既给人一种结构完整、浑然一体的感觉,又有概括全文、揭示中心的效果。
E 《一件小事》
开头:“但有一件小事,却与我有意义,将我从坏脾气里拖开,使我至今忘记不得。”
结尾与开头呼应:“独有这件小事,却总是浮在我的眼前,有时反更分明,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且增大我的勇气和希望。”
伏笔的种类
1.通过描写环境设置伏笔
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在介绍志愿军潜伏部队周围的环境时写道:“前面六十多米就是敌人的前沿阵地,不但可以看见铁丝网和胸墙,还可以看见地堡和火力点,甚至连敌人讲话都听得见。敌人居高临下,当然更容易看见我们。我们趴在地上必须纹丝不动,咳嗽一声或者蜷一下腿,都可能被敌人发觉。”这就为故事向高潮推进作了铺垫,为“我”为什么看到亲爱的战友被烈火整个儿包住想救而不能救,邱少云为什么“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呤”埋下了伏笔。


2.通过描写人物言行设置伏笔
如:《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写病床上的爸爸对“我”说:“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这句类似于遗嘱式的交代暗示后文爸爸的病逝。
总结:找伏笔方法1、留意文中特殊的环境描写。环境描写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暗示背景。如《最后一课》中的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2.留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和心理描写。
范文:我家门前的路
我家门前有一条乌黑的柏油公路。每当我走在这条公路上,总不免想起过去。
小时候,我经常看见人们挑着东西从我家门口走过,那时可没有公路,只是一条弯弯曲曲的羊肠小路。站在山坡上往下看,小路一会儿钻进山沟,一会儿又爬上长满茅草的荒坡。山上杂草丛生,只有在远远的山顶上才有几棵苍劲的古树。
我一天天长大了。叔叔阿姨们在我家门前挖的挖,推的推,把小路修得又宽又平。汽车终于开到了我的家门口。我和小伙伴们可高兴啦,一会儿摸摸汽车的“大眼睛”一会儿又敲敲车轮子。可过了一段时间,我们那股高兴劲儿就没有了,因为每当汽车开过,黄尘滚滚,弄得我们睁不开眼睛;要是下雨,就满路泥泞。
今年初,我家门前又来了许多工人叔叔,他们不仅平整了路面,还浇上柏油,撒上细沙,又开来压路机把路面压得平平的,一条乌黑平坦的柏油公路修好了。从此,睛天不再是滚滚黄尘,雨天也不再是满路泥泞了。
星期天,我和弟弟去后山顶上捡柴,站在山顶放眼四望,一座座山峰郁郁葱葱;沿着山坡往下看,公路如一条苍龙一会儿钻进树林中,一会儿又飞上山坡,在绿色的海洋和逶迤的山峰间腾飞。
真美呀,我家门前的路。
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
①老人是菲律宾华侨,在海外奋斗半生。几经浮沉,衣锦还乡的他萌生了济世助人、造福梓里的念头。
?②于是,老人分别给家乡几所学校的校长写了信,希望每个校长能提供十来个学生的名单,以便他从中确定人选,作为资助对象。?
③家人嗔怪他的愚昧,既是捐助,何必我程序搞得这样复杂?不如来个快捷方式,譬如通过“希望工程”或者“春蕾计划”,干净利落地了却一桩心愿,岂不是更好??
④老人摇摇头说:“我的血汗钱只给那些配得到它的孩子。”哪些孩子才有资格得到资助?是那些家庭贫困的孩子还是优秀生,抑或是特长生?谁也不知道老人心里的答案。
⑤名单很快到了老人手里。老人让家人买来了许多书,有《泰戈尔诗集》《纪伯伦诗集》《十万个为什么》等,分门别类地包装好,准备寄给名单上的孩子。家人面面相觑:这样微薄的礼物是不是太寒酸了?大家断定书中自有“黄金屋”。可翻来覆去也没有找到夹在书中的纸钞。只在书的第一页看到了老人的亲笔赠言:赠给品学兼优的学生xxx。落款是老人的住址、姓名、电话和电子邮箱。?
⑥家人大惑不解,却也不愿忤逆老人的意愿,只好替他一一寄出那些书。
⑦光阴荏苒,老人常常对着电话发呆,又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从黄叶凋零到瑞雪飘飞,谁也猜不透老人所为何事。
⑧家人读懂老人的心,缘于新年前收到的一张很普通的贺卡,上面写着:感谢您给我寄来的书,虽然我不认识您,但我会记着您的。祝您新年快乐!没想到老人竟然兴奋的大呼小叫:“有回音了,有回音了,终于找到了一个可资助的孩子。”家人恍然大悟,终于明白老人这些日子郁郁寡欢的原因,他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试金石”,只有心存感激的人才会有资格得到他的资助。?
⑨老人说:“土地失去水分滋润会变成沙漠,人心没有感激滋养会变的荒芜。不知感恩的人,注定是个冷漠自私的人;不知关爱别人,纵使给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也不配得到别人的爱。”
⑩想来也是,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什么是必须和应该的;所以,没有一种领受是可以无动于衷、心安理得的,都应心存感激。一朵花会为一滴雨露鲜艳妩媚,一株草会因一缕春风摇曳多姿,一湖水也会因一片落叶荡漾清波,一颗心更应对另一颗关爱的心充满感激之情。?
1.选文第⑤段中加横线的句子为后文哪些内容埋下了伏笔 ? (分)???????????????????????????????????????????????????????????????????????????????????
2.选文第④段中老人说:“我的血汗钱只给那些配得到它的孩子”,在老人眼里,哪些孩子才配得到他的资助???(3分)
1.选文第⑤段中加横线的句子为后文哪些内容埋下了伏笔 ?(4分)??
答:为后文老人等待学生来信(来?电)和收到好卡埋下伏笔(两点?,?每点2分)
2.选文第④段中老人说:“我的血汗钱只给那些配得到它的孩子”,在老人眼里,哪些孩子才配得到他的资助???(3分)
答:只有那些心存感激的人才有资格得到他的资助。
?一.首尾照应。??
它指的是在文章开头出现的语句或事物或内容,在文章结尾又再次出现,从而构成首尾呼应的关系。???
作用:??
一是在内容上,它可以强调某种思想感情,强化主题意义,加深读者印象,提高表达效果。
二是在结构上,它可以增强文章结构的完整性和回环美。???
莫怀戚的《散步》
开头: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结尾: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解析】这两段文字的照应,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情节的照应,即“散步”;二是人物的照应,即我、母亲、妻子、儿子等祖孙三代四个人。而且,照应的顺序很有讲究,开头是“散步”总概,结尾是具体的“散步”;开头由“我”到“母亲”到,“妻子”到,“儿子”,结尾依然是这样的安排顺序。这样照应,既有序,又有物,既合理,又严密。???
注意的问题:
一是照应的语句要有所变化,不能简单重复,否则显得呆板;
二是开头和结尾的文字,要有明显的适应性,开头只能作开头,结尾只能做结尾,不能互换而用。
二.文题照应
题文式照应最常见的是题目与文首文尾的照应。文章的开头要点明题目,文章的结尾要总结全文,也往往要点明题目。这两处点题照应,是写记叙文的基本要求。??
概念:它指的是正中文的词语与题目中的词语相同或相近,从而构成照应关系,实际上就是点题。题文中照应的显著特点,是扣题紧凑,关照严密,题能辖文,文不离题,可以避免走题旁逸,加深读者印象,有力地表达文章的主题。???
2.开头与结尾点题照应,一般有两种情况:??
(1)题目在开头或结尾的完整出现,有时单独列句,有时嵌于句中;??
(2)题目在开头或结尾的零散出现,或在开头或在结尾出现题目中的若干关键词语,以达到点题照应的目的。??
题文式照应,运用时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能简单重复,要多角度多方面地点题,也就是说,完整地点题要少,零散地灵活地点题要多,以增加记叙文照应的生动性。二是点题照应要恰到好处,以达到画龙点睛、突出文章中心的目的。
悬念式照应
在文章的开头设置悬念,然后将这个悬念不断推进,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最后释除悬念,抖开包袱,令人恍然大悟。这些悬念的文字和情节,上挂下连,前照后应,形成了很严密的照应关系。?
细节式照应?
通过对事物细枝末节和多次描写而形成的照应,以此来表达感情、寄托思想、表现个性,是一种生命力强、效果上乘、给人们印象深刻的照应方法。细节照应的文字,一般比较简洁;照应的位置,可以遍及各个段落,开遍收束,承转圆合,均无不可,十分自由。?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