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苏科新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2章 轴对称图形》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DF⊥AB,垂足为F,DE=DG,△ADG和△AED的面积分别为60和35,则△EDF的面积为( )
A.25 B.5.5 C.7.5 D.12.5
2.如图,∠A=80°,点O是AB,AC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则∠BCO的度数是( )
A.40° B.30° C.20° D.10°
3.如图,已知AB=AC=BD,那么( )
A.∠1=∠2 B.2∠1+∠2=180°
C.∠1+3∠2=180° D.3∠1﹣∠2=180°
4.如图,B是直线l上的一点,线段AB与l的夹角为α(0°<α<180°),点C在l上,若以A、B、C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C共有( )
A.2个 B.3个 C.2个或4个 D.3个或4个
5.如图,在△ABC中,AB=AC,AD平分∠BAC,DE⊥AB,DF⊥AC,E、F为垂足,则下列四个结论:(1)∠DEF=∠DFE;(2)AE=AF;(3)AD平分∠EDF;(4)EF垂直平分AD.其中正确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6.将一张矩形的纸对折,然后用笔尖在上面扎出“B”,再把它铺平,你可见到( )
A. B. C. D.
7.如图,△ABC与△ADC关于AC所在的直线对称,∠BCA=35°,∠B=80°,则∠DAC的度数为( )
A.55° B.65° C.75° D.85°
8.下列“表情”中属于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9.如图,图中显示的是从镜子中看到背后墙上的电子钟读数,由此你可以推断这时的实际时间是( )
A.10:05 B.20:01 C.20:10 D.10:02
10.如图,将△ABC沿着过AB中点D的直线折叠,使点A落在BC边上的A1处,称为第1次操作,折痕DE到BC的距离记为h1,还原纸片后,再将△ADE沿着过AD中点D1的直线折叠,使点A落在DE边上的A2处,称为第2次操作,折痕D1E1到BC的距离记为h2,按上述方法不断操作下去…经过第2018次操作后得到的折痕D2017E2017到BC的距离记为h2018,若h1=1,则h2018的值为( )
A.2﹣ B. C.1﹣ D.2﹣
二.填空题(共8小题)
11.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垂足为E,若△ABC的面积为9,DE=2,AB=5,则AC长是 .
12.如图,等腰△ABC中,AB=AC,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C于点D,∠DBC=15°,则∠A的度数是 度.
13.等腰三角形有一个角为70°,则底角的度数为 .
14.在△ABC中,∠A=80°,当∠B= 时,△ABC是等腰三角形.
15.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就连小小的台球桌上都有数学问题.如图所示,∠1=∠2,若∠3=30°,为了使白球反弹后能将黑球直接撞入袋中,那么击打白球时,必须保证∠1等于 .
16.一个等边三角形的对称轴有 条.
17.在字母A、B、C、D、E、F、G、H、I、J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个.
18.在上学的路上,小刚从电瓶车的后视镜里看到一辆汽车,车顶字牌上的字在平面镜中的像是IXAT,则这辆车车顶字牌上的字实际是 .
三.解答题(共8小题)
19.如图,已知在Rt△ABC中,∠A=90°,BD是∠ABC的平分线,DE是BC的垂直平分线.试说明BC=2AB.
20.如图,已知△ABE,AB、AE边上的垂直平分线m1、m2交BE分别为点C、D,且BC=CD=DE,求∠BAE的度数.
21.如图,在△ABC中,∠C=∠ABC=2∠A,BD是AC边上的高,求∠DBC的度数.
22.如图,点D、E在△ABC的边BC上,AD=AE,BD=CE,
(1)求证:AB=AC
(2)若∠BAC=108°,∠DAE=36°,直接写出图中除△ABC与△ADE外所有的等腰三角形.
23.如图,已知△ABC中,AB=AC,D是△ABC外一点且∠ABD=60°,∠ADB=90°﹣∠BDC.求证:AC=BD+CD.
24.△ABC的三边长分别为:AB=2a2﹣a﹣7,BC=10﹣a2,AC=a,
(1)求△ABC的周长(请用含有a的代数式来表示);
(2)当a=2.5和3时,三角形都存在吗?若存在,求出△ABC的周长;若不存在,请说出理由;
(3)若△ABC与△DEF成轴对称图形,其中点A与点D是对称点,点B与点E是对称点,EF=4﹣b2,DF=3﹣b,求a﹣b的值.
2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1,5),B(﹣1,0),C(﹣4,3).
(1)求出△ABC的面积;
(2)在图中作出△ABC关于y轴的对称图形△A1B1C1;
(3)写出点A1,B1,C1的坐标.
26.请你在图中以直线l为对称轴作出所给图形的另一半.
2020年苏科新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2章 轴对称图形》单元测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DF⊥AB,垂足为F,DE=DG,△ADG和△AED的面积分别为60和35,则△EDF的面积为( )
A.25 B.5.5 C.7.5 D.12.5
【分析】过点D作DH⊥AC于H,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可得DF=DH,再利用“HL”证明Rt△ADF和Rt△ADH全等,Rt△DEF和Rt△DGH全等,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列方程求解即可
【解答】解:如图,过点D作DH⊥AC于H,
∵AD是△ABC的角平分线,DF⊥AB,
∴DF=DH,
在Rt△ADF和Rt△ADH中,,
∴Rt△ADF≌Rt△ADH(HL),
∴SRt△ADF=SRt△ADH,
在Rt△DEF和Rt△DGH中,
∴Rt△DEF≌Rt△DGH(HL),
∴SRt△DEF=SRt△DGH,
∵△ADG和△AED的面积分别为60和35,
∴35+SRt△DEF=60﹣SRt△DGH,
∴SRt△DEF=.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记性质并作辅助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2.如图,∠A=80°,点O是AB,AC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则∠BCO的度数是( )
A.40° B.30° C.20° D.10°
【分析】连接OA、OB,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BC+∠ACB=100°,根据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OA=OB,OA=OC,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计算即可.
【解答】解:连接OA、OB,
∵∠A=80°,
∴∠ABC+∠ACB=100°,
∵O是AB,AC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OA=OB,OA=OC,
∴∠OAB=∠OBA,∠OCA=∠OAC,OB=OC,
∴∠OBA+∠OCA=80°,
∴∠OBC+∠OCB=100°﹣80°=20°,
∵OB=OC,
∴∠BCO=∠CBO=10°,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3.如图,已知AB=AC=BD,那么( )
A.∠1=∠2 B.2∠1+∠2=180°
C.∠1+3∠2=180° D.3∠1﹣∠2=180°
【分析】根据等边对等角得出∠B=∠C,∠BAD=∠1,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得出∠C+2∠1=180°,然后根据∠C=∠1﹣∠2,即可求得3∠1﹣∠2=180°.
【解答】解:∵AB=AC=BD,
∴∠B=∠C,∠BAD=∠1,
∵∠1=∠C+∠2,
∴∠BAD=∠1=∠C+∠2,
∵∠B+∠1+∠BAD=180°,
∴∠C+2∠1=180°,
∵∠C=∠1﹣∠2,
∴∠1﹣∠2+2∠1=180°,
即3∠1﹣∠2=180°.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等,熟练掌握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4.如图,B是直线l上的一点,线段AB与l的夹角为α(0°<α<180°),点C在l上,若以A、B、C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C共有( )
A.2个 B.3个 C.2个或4个 D.3个或4个
【分析】分别根据当α=90°,当α为锐角与钝角时,得出即可.
【解答】解;如图1,当α=90°,
∴只有两个点符合要求,
如图2,当α为锐角与钝角时,
符合条件的点有4个,
分别是AC3=AB,AB=BC2,AC1=BC,AB=BC.
∴满足条件的点C共有:2或4个.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利用分类讨论得出是解题关键.
5.如图,在△ABC中,AB=AC,AD平分∠BAC,DE⊥AB,DF⊥AC,E、F为垂足,则下列四个结论:(1)∠DEF=∠DFE;(2)AE=AF;(3)AD平分∠EDF;(4)EF垂直平分AD.其中正确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分析】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做题.
【解答】解:∵AB=AC,AD平分∠BAC,DE⊥AB,DF⊥AC
∴△ABC是等腰三角形,AD⊥BC,BD=CD,∠BED=∠DFC=90°
∴DE=DF
∴AD垂直平分EF
∴(4)错误;
又∵AD所在直线是△ABC的对称轴,
∴(1)∠DEF=∠DFE;(2)AE=AF;(3)AD平分∠EDF.
故选:C.
【点评】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的重合(简写成“三线合一”).
6.将一张矩形的纸对折,然后用笔尖在上面扎出“B”,再把它铺平,你可见到( )
A. B. C. D.
【分析】认真观察图形,首先找出对称轴,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可知只有C是符合要求的.
【解答】解:观察选项可得:只有C是轴对称图形.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仔细观察图形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如图,△ABC与△ADC关于AC所在的直线对称,∠BCA=35°,∠B=80°,则∠DAC的度数为( )
A.55° B.65° C.75° D.85°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求出∠BAC的度数,再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可得∠DAC=∠BAC.
【解答】解:∵∠BCA=35°,∠B=80°,
∴∠BAC=180°﹣∠BCA﹣∠B=180°﹣35°﹣80°=65°,
∵△ABC与△ADC关于AC所在的直线对称,
∴∠DAC=∠BAC=65°.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轴对称的性质,对应点的连线与对称轴的位置关系是互相垂直,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称轴上的任何一点到两个对应点之间的距离相等,对应的角、线段都相等.
8.下列“表情”中属于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能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部分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分别判断即可.
【解答】解:A、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
B、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
C、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正确;
D、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根据定义判断出图形的性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难度一般.
9.如图,图中显示的是从镜子中看到背后墙上的电子钟读数,由此你可以推断这时的实际时间是( )
A.10:05 B.20:01 C.20:10 D.10:02
【分析】根据镜面对称的性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顺序颠倒,且关于镜面对称.
【解答】解:由图分析可得题中所给的“10:05”与“20:01”成轴对称,这时的时间应是20:01.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镜面反射的原理与性质.解决此类题应认真观察,注意技巧.
10.如图,将△ABC沿着过AB中点D的直线折叠,使点A落在BC边上的A1处,称为第1次操作,折痕DE到BC的距离记为h1,还原纸片后,再将△ADE沿着过AD中点D1的直线折叠,使点A落在DE边上的A2处,称为第2次操作,折痕D1E1到BC的距离记为h2,按上述方法不断操作下去…经过第2018次操作后得到的折痕D2017E2017到BC的距离记为h2018,若h1=1,则h2018的值为( )
A.2﹣ B. C.1﹣ D.2﹣
【分析】根据中点的性质及折叠的性质可得DA=DA'=DB,从而可得∠ADA'=2∠B,结合折叠的性质可得∠ADA'=2∠ADE,可得∠ADE=∠B,继而判断DE∥BC,得出DE是△ABC的中位线,证得AA1⊥BC,得到AA1=2,求出h1=2﹣1=1,同理h2=2﹣,h3=2﹣×=2﹣,于是经过第n次操作后得到的折痕Dn﹣1En﹣1到BC的距离hn=2﹣,据此可得答案.
【解答】解:连接AA1.
由折叠的性质可得:AA1⊥DE,DA=DA1,
又∵D是AB中点,
∴DA=DB,
∴DB=DA1,
∴∠BA1D=∠B,
∴∠ADA1=2∠B,
又∵∠ADA1=2∠ADE,
∴∠ADE=∠B,
∴DE∥BC,
∴AA1⊥BC,
∴AA1=2,
∴h1=2﹣1=1,
同理,h2=2﹣,h3=2﹣×=2﹣
…
∴经过第n次操作后得到的折痕Dn﹣1En﹣1到BC的距离hn=2﹣.
∴h2018=2﹣,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找出规律是解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共8小题)
11.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垂足为E,若△ABC的面积为9,DE=2,AB=5,则AC长是 4 .
【分析】根据角平分线性质求出DF,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求出△ABD的面积,求出△ADC面积,即可求出答案.
【解答】解:
过D作DF⊥AC于F,
∵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
∴DE=DF=2,
∵S△ADB=AB×DE=×5×2=5,
∵△ABC的面积为9,
∴△ADC的面积为9﹣5=4,
∴AC×DF=4,
∴AC×2=4,
∴AC=4
故答案为:4.
【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性质,三角形的面积的应用,解此题的关键是求出DF长和三角形ADC的面积.
12.如图,等腰△ABC中,AB=AC,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C于点D,∠DBC=15°,则∠A的度数是 50 度.
【分析】由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C于点D,可得AD=BD,即可证得∠ABD=∠A,又由等腰△ABC中,AB=AC,可得∠ABC=,继而可得:﹣∠A=15°,解此方程即可求得答案.
【解答】解:∵DM是AB的垂直平分线,
∴AD=BD,
∴∠ABD=∠A,
∵等腰△ABC中,AB=AC,
∴∠ABC=∠C=,
∴∠DBC=∠ABC﹣∠ABD=﹣∠A=15°,
解得:∠A=50°.
故答案为:50.
【点评】此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注意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注意方程思想的应用.
13.等腰三角形有一个角为70°,则底角的度数为 70°或55° .
【分析】根据题意,分已知角是底角与不是底角两种情况讨论,结合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分析可得答案.
【解答】解:根据题意,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等于70°,
①当这个角是底角时,即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的度数是70°,
②当这个角是顶角时,设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x,
则2x+70°=180°,
解得x=55°,即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的度数是55°.
故答案为:70°或55°.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通过三角形内角和,列出方程求解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在△ABC中,∠A=80°,当∠B= 80°、50°、20° 时,△ABC是等腰三角形.
【分析】此题要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①∠B、∠A为底角;②∠A为顶角,∠B为底角;③∠B为顶角,∠A为底角.
【解答】解:∵∠A=80°,
∴①当∠B=80°时,△ABC是等腰三角形;
②当∠B=(180°﹣80°)÷2=50°时,△ABC是等腰三角形;
③当∠B=180°﹣80°×2=20°时,△ABC是等腰三角形;
故答案为:80°、50°、20°.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关键是掌握等角对等边,注意考虑全面,不要漏解.
15.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就连小小的台球桌上都有数学问题.如图所示,∠1=∠2,若∠3=30°,为了使白球反弹后能将黑球直接撞入袋中,那么击打白球时,必须保证∠1等于 60° .
【分析】利用∠2+∠3=90°,进而求出∠2的度数,再利用∠1=∠2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由题意可得:∠2+∠3=90°,∠3=30°,
∴∠2=60°,
∵∠1=∠2,
∴∠1=60°.
故答案为:60°.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得出∠2的度数是解题关键.
16.一个等边三角形的对称轴有 3 条.
【分析】根据对称轴:如果沿某条直线对折,对折的两部分是完全重合的,那么就称这样的图形为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图形的对称轴.对称轴绝对是一条点化线,可得答案.
【解答】解:如图:
一个等边三角形的对称轴有 3条,
故答案为:3.
【点评】本题考查了轴对称的性质,如果沿某条直线对折,对折的两部分是完全重合的,那么就称这样的图形为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图形的对称轴.对称轴绝对是一条点化线.
17.在字母A、B、C、D、E、F、G、H、I、J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3 个.
【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求解.
【解答】解:A,B,C,D,E,H、I是轴对称图形,F、G、J都不是轴对称图形.
故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有3个,
故答案为:3.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图形的对称性,对于常见图形的对称性的理解是解决本题的关键,难度适中.
18.在上学的路上,小刚从电瓶车的后视镜里看到一辆汽车,车顶字牌上的字在平面镜中的像是IXAT,则这辆车车顶字牌上的字实际是 TAXI .
【分析】根据镜面对称的性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顺序颠倒,且关于镜面对称.
【解答】解:IXAT是经过镜子反射后的字母,则这车车顶上字牌上的字实际是TAXI.
故答案为TAXI.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镜面反射的原理与性质.解决此类题应认真观察,注意技巧.
三.解答题(共8小题)
19.如图,已知在Rt△ABC中,∠A=90°,BD是∠ABC的平分线,DE是BC的垂直平分线.试说明BC=2AB.
【分析】DE垂直平分BC,则有BC=2BE,只要证明BE=AB即可,由BD是∠B的平分线,∠DAB=∠DEB=90°,BD=BD,可证△ABD≌△EBD,从而有BE=AB.
【解答】证明:∵DE是BC的垂直平分线,
∴BE=EC,DE⊥BC,
∵∠A=90°,
∴DA⊥AB.
又∵BD是∠ABC的平分线,
∴DA=DE,
又∵BD=BD,
∴△ABD≌△EBD,
∴AB=BE,
∴BC=2AB.
【点评】本题考查了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其性质的运用.
20.如图,已知△ABE,AB、AE边上的垂直平分线m1、m2交BE分别为点C、D,且BC=CD=DE,求∠BAE的度数.
【分析】由AB、AE边上的垂直平分线m1、m2交BE分别为点C、D,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AC=BC,AD=DE,又由BC=CD=DE,易得△ACD是等边三角形,继而求得∠BAE的度数.
【解答】解:∵AB、AE边上的垂直平分线m1、m2交BE分别为点C、D,
∴AC=BC,AD=DE,
∴∠B=∠BAC,∠E=∠EAD,
∵BC=CD=DE,
∴AC=CD=AD,
∴△ACD是等边三角形,
∴∠CAD=∠ACD=∠ADC=60°,
∴∠BAC=∠EAD=30°,
∴∠BAE=∠BAC+∠CAD+∠EAD=120°.
【点评】此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此题难度适中,注意掌握转化思想与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21.如图,在△ABC中,∠C=∠ABC=2∠A,BD是AC边上的高,求∠DBC的度数.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与∠C=∠ABC=2∠A,即可求得△ABC三个内角的度数,再根据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求得∠DBC的度数.
【解答】解:∵∠C=∠ABC=2∠A,
∴∠C+∠ABC+∠A=5∠A=180°,
∴∠A=36°.
则∠C=∠ABC=2∠A=72°.
又BD是AC边上的高,
则∠DBC=90°﹣∠C=18°.
【点评】此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关键是此题主要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22.如图,点D、E在△ABC的边BC上,AD=AE,BD=CE,
(1)求证:AB=AC
(2)若∠BAC=108°,∠DAE=36°,直接写出图中除△ABC与△ADE外所有的等腰三角形.
【分析】(1)首先过点A作AF⊥BC于点F,由AD=AE,根据三线合一的性质,可得DF=EF,又由BD=CE,可得BF=CF,然后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证得AB=AC.
(2)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解答即可.
【解答】证明:(1)过点A作AF⊥BC于点F,
∵AD=AE,
∴DF=EF,
∵BD=CE,
∴BF=CF,
∴AB=AC.
(2)∵∠B=∠BAD,∠C=∠EAC,∠BAE=∠BEA,∠ADC=∠DAC,
∴除△ABC与△ADE外所有的等腰三角形为:△ABD、△AEC、△ABE、△ADC,
【点评】此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此题难度适中,注意掌握辅助线的作法,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23.如图,已知△ABC中,AB=AC,D是△ABC外一点且∠ABD=60°,∠ADB=90°﹣∠BDC.求证:AC=BD+CD.
【分析】以AD为轴作△ABD的对称△AB′D,后证明C、D、B′在一条直线上,及△ACB′是等边三角形,继而得出答案.
【解答】证明:以AD为轴作△ABD的对称△AB′D(如图),
则有B′D=BD,AB′=AB=AC,
∠B′=∠ABD=60°,∠ADB′=∠ADB=90°﹣∠BDC,
所以∠ADB′+∠ADB+∠BDC=180°﹣∠BDC+∠BDC=180°,
所以C、D、B′在一条直线上,
所以△ACB′是等边三角形,
所以CA=CB′=CD+DB′=CD+BD.
【点评】本题考查了轴对称的性质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有一定难度,准确作出合适的辅助线是关键.
24.△ABC的三边长分别为:AB=2a2﹣a﹣7,BC=10﹣a2,AC=a,
(1)求△ABC的周长(请用含有a的代数式来表示);
(2)当a=2.5和3时,三角形都存在吗?若存在,求出△ABC的周长;若不存在,请说出理由;
(3)若△ABC与△DEF成轴对称图形,其中点A与点D是对称点,点B与点E是对称点,EF=4﹣b2,DF=3﹣b,求a﹣b的值.
【分析】(1)利用三角形周长公式求解:△ABC的周长=AB+BC+AC;
(2)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求解:AB+BC>AC,AB+AC>BC,AC+BC>AB,再分别代入a的两个值验证三边关系是否成立即可;
(3)利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求解:△ABC≌△DEF,可得,EF=BC,DF=AC,代入值再分解因式即可.
【解答】解:(1)△ABC的周长=AB+BC+AC=2a2﹣a﹣7+10﹣a2+a=a2+3
(2)当a=2.5时,AB=2a2﹣a﹣7=2×6.25﹣2.5﹣7=3,BC=10﹣a2=10﹣6.25=3.75,AC=a=2.5,
∵3+2.5>3.75,
∴当a=2.5时,三角形存在,周长=a2+3=6.25+3=9.25;
当a=3时,AB=2a2﹣a﹣7=2×9﹣3﹣7=8,BC=10﹣a2=10﹣9=1,AC=a=3,
∵3+1<8.
∴当a=3时,三角形不存在
(3)∵△ABC与△DEF成轴对称图形,点A与点D是对称点,点B与点E是对称点,
∴EF=BC,DF=AC,
∴10﹣a2=4﹣b2,即a2﹣b2=6;a=3﹣b,即a+b=3、把a+b=3代入a2﹣b2=6,得3(a﹣b)=6
∴a﹣b=2.
【点评】考查了轴对称和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概念和性质.
三角形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的性质:两个图形全等.
2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1,5),B(﹣1,0),C(﹣4,3).
(1)求出△ABC的面积;
(2)在图中作出△ABC关于y轴的对称图形△A1B1C1;
(3)写出点A1,B1,C1的坐标.
【分析】(1)利用三角形的面积求法即可得出答案;
(2)首先找出A、B、C三点关于y轴的对称点,再顺次连接即可;
(3)根据坐标系写出各点坐标即可.
【解答】解:(1)如图所示:△ABC的面积:×3×5=7.5;
(2)如图所示:
(3)A1(1,5),B1(1,0),C1(4,3).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作图﹣﹣轴对称变换,关键是找出对称点的位置,再顺次连接即可.
26.请你在图中以直线l为对称轴作出所给图形的另一半.
【分析】利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从图形中的各点向l引垂线并延长相同的距离,找到对应点顺次连接.
【解答】解:
【点评】本题主要是根据轴对称图形,找出图形中关键点的对称轴,然后顺次连接成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