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 四川·成都
课 题
中国共产党诞生
授课班级
八年级
学 科
历 史
授课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课 标
要 求
2001年
(实验版)
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观看《开天辟地》等影片,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
2011年
(修订版)
了解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史实;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观看《开天辟地》《建党伟业》等影片,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
通过对比新旧课程标准,可以发现新课标增加了“了解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史实”,在教学活动建议中,都提到应该通过观看影片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中,也会更加注重对背景知识的铺垫。
教材分析
本课是首次将《中国共产党诞生》单独成课,有利于完整呈现中共成立的过程,不仅基于课标,同时凸显教材编写的时代性。从历史地位来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里程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彻底改变了中国革命的面貌。通过回顾我们来时的路,帮助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情分析
基于网上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八年级学生通过影视、书籍、新闻 、学校等途径了解了较多关于中国共产党的知识,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仍存在碎片化知识较多、概念理解难、逻辑思维能力有所欠缺等情况。
针对这样的学情,需要教师在补充感性材料和历史细节的同时,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理解教材各子目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理清线索,从情感上和学生一起去感受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
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目标“三维一体”的特点,我将其统一表述:
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过程等史实,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以运用历史图文资料、创设情境、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渗透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彻底改变了中国的革命面貌,是先进的知识分子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而不懈探索和奋斗的结果,感悟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力量,激发学生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
项目
内 容
确立依据
解决措施
教学
重点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
首先,新课标增加了“了解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史实”,并且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而从学情分析来看,学生相关史实知识储备不足。基于以上分析,将其设为本课重点。
结合视频、创设情境、和教师讲解等方式进行落实;
教学
难点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更多需要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逐渐体会,不易在本课直接理解。
采用历史时间轴、数字故事等形式进行突破;
教学设计
教学立意
值此建国70周年之际,回首来时路,波澜壮阔!那么,除了骄傲和自豪,我们还能给学生传达些什么呢?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一课在中学课堂中其实是相对难以设计的一课,怎样才能把这堂课背后的温度传递给学生呢?我想尝试用丰富的历史情境和生动的历史细节,带领学生去追溯这段历史,让学生真切地感受那群年轻人的初心和使命,拉近学生和历史的距离。
因此,本课以初心——寻路——使命——信仰为主线贯穿全课,将课魂定为“信仰的力量”。
教学流程
微博热点,导入新课
第一部分——初心 第二部分——寻路
第三部分——使命 第四部分——信仰
教
学
设
计
教
学
设
计
导入:微博热点 导入新课
通过呈现微博热搜话题,天安门国旗为什么只升到28.3米?激发学生好奇心,进而引导学生认识到建党和建国之间的历史关联,渗透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以此引入新课。
第一部分: 初心
播放视频 回溯重要历史节点
三个历史人物,同样的时间,他们会做出怎样的选择?激发学生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兴趣,产生情感共鸣。
2.结合视频 寻找人物初心
民国建立之后,他们却依然“迷茫”和“焦虑”,这是为什么呢?
当时的中国,帝制复辟,军阀混战,列强肆虐。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此时的中国仍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引导学生认识到“救国救民”就是他们的初心。
过渡:怀着这样的初心,他们踏上了寻路之旅,寻救国之路!
第二部分:寻路
历史回眸 理清线索
时间轴勾勒出近代奋斗历程,回顾历史,近代各阶级为救亡图存前仆后继,却始终未能拯救中国,叩问民族复兴,究竟路在何方?厘清线索,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作出铺垫。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播放视频,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通过问题对话,引导学生认识到这条新的救国之路便是马克思主义道路,而此时的中国工人阶级经过五四运动已经登上了政治舞台,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学生自主学习,落实教材
还原工人夜校上课情景,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能够得到中国工人阶级的广泛响应,突破学生认知难点。
过渡:为个完成拯救中国的使命,必须要建立一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进入第三篇章——使命
第三部分:使命
南陈北李 相约建党
借用音频创设情境,陈独秀和李大钊一南一北、相约建党的对话萦绕在耳边,他们对于革命的热血和激情,对于未来的憧憬和期待,对于初心的坚守和实践,无疑会在学生心底打下深深的烙印。
使用动态地图,呈现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和分布情况,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通过挖掘一大参会代表年龄、身份、经历等信息,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人物,感悟信仰的力量,同时铺垫人物命运,紧扣主线——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学生回归教材,通过表格落实“一大”“二大”会议内容,中共“二大”是“一大”的继续,在思想上进一步完成了建党任务,通过小组讨论,对比分析“一大”“二大”纲领,思考为什么要调整党的纲领,感悟实事求是的精神,渗透核心素养之唯物史观,突破理解难点。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如何让学生理解中共诞生的伟大意义是本课的难点,通过数字故事和呈现从建党到建国28年3个月的宏伟画卷,学生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建党意义,呼应导入,突破本课难点。
过渡:从红船走到天安门城楼,从建党到建立新中国,28年零3个月的艰苦奋斗,然而,当胜利到来的那一天,13位一大代表只有两位站上了天安门城楼。其他人都去哪儿了呢?再次引发学生对人物命运的强烈共情。进入第四篇章,信仰。
第四部分:信仰
1.小组讨论 感悟历史
以红船油画为背景,依次呈现“一大”13位代表的迥异人生。设计小组讨论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当初那十三位怀揣着救国救民之初心的热血赤子,为什么走出了迥然不同的人生道路?给今天的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启示?再次通过感悟人物命运,让学生明白选择信仰难,但更难的是对信仰的坚守!今天的中国正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行,更需要传承先辈身上那份信仰的力量,用信仰的力量支撑起我们的初心和使命。
奋进历史 情感升华
我们今天又是如何传在承先辈身上信仰的力量呢?就在国庆前的9月29号,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向为国家和人民做出巨大贡献的功勋人物,颁发象征国家最高礼遇的共和国勋章,接受党和人民的最高礼赞!我想这就是一种最好的传承吧。此刻,信仰的力量已经在同学们的心底播下了种子,再次重申,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也只有不忘记来时的路,坚守初心,坚定信仰,才能走好今天的路。完成情感的自然升华,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已然澎湃在胸。
板书设计
/
教学反思
设计亮点:
1.以初心——寻路——使命——信仰为主线贯穿全课,立意明了、线索清晰;
2.使用大量生动的材料,让课堂更加充实,更富有活力;
3.立足学情,创设丰富的历史情境,解决学生认知难点,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设计困惑:
本课主要呈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过程,而课标要求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这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我是尝试通过数字故事将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的中国革命面貌呈现出来,帮助学生从宏观角度进行理解,但无法确定实际教学效果,如何更好地达成这个目标,我也一直在思考。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敬请各位评委、各位老师批评指正,感谢各位的聆听!
课件26张PPT。28.31921.071949.10中国共产党诞生心初19岁33岁23
岁陈独秀·安徽都督府李大钊·天津政法学校毛泽东·湖南新军军营动荡不安的日子何时才能结束?一个理想的中国究竟应该是怎样的模样?究竟谁才能够拯救中国的困境?路寻辛亥革命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历史回眸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会给当时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带来怎样的思考?五四运动
中国工人阶级
登上了政治舞台十月革命(1917年):俄国工人阶级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联合贫农,暴力推翻了资产阶级政权,建立了世界上由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
1918.《庶民的胜利》
1918.《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1919.《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1918.《法俄革命之比较观》组织工会工人补习学校工人识字班工人生活刊物自主学习将来的环球,
必是赤旗的世界!1.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谁?主要文章有哪些?2.先进的知识分子向工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方式有哪些?问题探究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能够得到中国工人阶级的广泛响应?毛泽东问:“工友们,工人的工字怎么写呢?”
一工人答:“嗯.......一横一竖一横?”
毛泽东说:“对!头顶着天,脚踩着地,工人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天字!这个天,是天下的天。工农大众,就应该是这天下的主人!”
一工人问:“做天下的主人?能有这样的好事儿?”
毛泽东答:“这话不是我说的,是一个叫马克思的洋人说的,这个洋人的主张,便是要人人平等,世界大同!”
——毛泽东在夜校讲课工人夜校上课情景命使南陈北李
相约建党他们犹如
天边的启明星一般
渐次显现
当被信仰照亮的一刹那
他们不再感到孤单 代表们的年龄? 代表们的经历?浙江嘉兴南湖(剧照)建设共产主义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上海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中央局,陈独秀任书记推翻资产阶级政权,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实现共产主义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合作探究讨论:从“一大”到“二大”,党的纲领有什么变化?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调整?标志中国共产党诞生进一步从思想上完成建党上海13人50多人1921年7月 在党的组织和推动下 ,以1922年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为终点,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个高潮,全国发生大小罢工100多次,参加人数在30万人以上。红船启航第一次国共合作创建人民军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遵义会议 生死转折铁流两万五千里三军过后尽开颜战略转移 万里长征日寇侵华 国难当头论持久战 谋定乾坤运筹帷幄 决胜千里百万雄师过大江解放南京 改天换地新中国成立高举民族大义 建立统一战线1949.10天安门城楼28.3开天辟地焕然一新1921.07红船启航仰信
“一大”13位代表的迥异人生讨论:当初那十三位怀揣救国救民之初心的热血赤子,为什么最后走出了迥然不同的人生道路?这给今天的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启示?不管我们走得多远
都不能忘记
来时的路
也只有
不忘记来时的路
坚守初心
坚定信仰
才能走好今天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