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 函 数
19.1.1 变量与函数
基础闯关全练
1.一辆汽车以50 km/h的速度行驶,行驶的路程s(km)与行驶的时间t(h)之间的关系式为s=50t,其中变量是 ( )
A.速度与路程 B.速度与时间 C.路程与时间 D.三者均为变量
2.圆锥的底面半径r=2 cm,当圆锥的高h由小到大变化时,圆锥的体积V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变量是______.(圆锥的体积公式:V=πr?h)
3.下列各关系中,不是函数关系的是 ( )
A.y=-x(x≤0) B.y=±x(x≥0)
C.y=x(x≥0) D.y=-x(x≥O)
4.某地海拔高度h与温度T之间的关系可用T=21-6h来表示(温度单位:℃,海拔高度单位:km),则该地区某海拔高度为2 km的山顶上的温度为 ( )
A.15℃ B.9℃ C.3℃ D.7℃
5.在函数y=3x+4中,当x=1时,函数值为_______,当x=_______时,函数值为10.
6.函数y=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 )
A.x≠0 B.x<1 C.x>1 D.x≠1
7.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x>3的是 ( )
A.y=x-3 B.y= C.y= D.y=
能力提升全练
1.如图19-1-1-1所示,圆柱的高是3 cm,当圆柱的底面半径由小到大变化时,圆柱的体积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1)在这个变化中,自变量是________,因变量是____;
(2)当底面半径由1 cm变化到10 cm时,圆柱的体积增加了____cm?.
2.若函数y=则当函数值y=8时,自变量x的值等于________.
3.某剧院的观众席的座位分布呈扇形,且按下列方式设置:
排数(x) 1 2 3 4 …
座位数(y) 50 53 56 59 …
(1)按照上表所示的规律,当x每增加1时,y如何变化:
(2)写出座位数y与排数x之间的关系式;
(3)按照上表所示的规律,某一排可能有90个座位吗?说出你的理由.
三年模拟全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变量x,y的关系:①y=x;②y?=X;③2x?=y,其中y是x的函数的有 ( )
A.3个 B.2个 C.1个 D.O个
2.下表反映的是某地区用电量x(千瓦时)与应交电费)y(元)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用电量x(千瓦时) 1 2 3 4 …
应交电费y(元) 0.55 1.1 1.65 2.2 …
A.x与y都是变量,且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B.用电量每增加1千瓦时,电费增加0.55元
C.若用电量为8千瓦时,则应交电费4.4元
D.y不是x的函数
二、填空题
3.在函数y=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y(m/s)与气温x(℃)之间存在如下关系:y=+331.当气温x=22℃时,某人看到闪电5s后才听到雷声(光传播的时间忽略不计).则此人与闪电发生地相距____________m.
五年中考全练
一、选择题
1.函数y=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 )
A.x≥-1且x≠1 B.x≥-1 C.x≠1 D.-1≤x<1
2.根据如图19-1-1-2所示的程序计算函数y的值,当输入x的值是4或7时,输出的y的值相等,则6等于 ( )
A.9 B.7 C.-9 D.-7
3.一名司机驾驶汽车从甲地去往乙地,他以80千米/小时的平均速度用了4小时到达乙地,当他按原路匀速返回时,汽车的速度v(千米/小时)与时间t(小时)的函数关系是 ( )
A.v=320t B.v= C.v=20t D.v=
二、填空题
4.函数y=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核心素养全练
1.已知函数?(x)=1+,其中?(a)表示x=a时的函数值,如?(1)=1+,?(2)=1+,?(a)=1+,则?(1)??(2)??(3)?…??(100)=______.
2.将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如图19-1-1-3①,可得到一条折痕,继续对折,对折时每条折痕与上次的折痕保持平行,如图19-1-1-3②,连续对折三次后,可以得到7条折痕,如图19-1-1-3③.回答下列问题:
(1)对折四次可以得到_______条折痕:
(2)写出折痕的条数y与对折次数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求出对折10次后的折痕条数.
第十九章 一次函数
19.1 函 数
19.1.1 变量与函数
1.C在s=50t中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行驶时间是自变量,行驶路程是因变量,速度为50 km/h,是常量.故选C.
2.答案V,h
解析 在变化过程中,底面半径r=2 cm,不发生改变,是常量,体积V随高度h的变化而变化,故V,h为变量.
3.B B选项,当x取正值时,y有两个对应值,故B选项中的关系不是函数关系.
4.B把h=2代入T=21-6h,得T=21-6×2=9.故选B.
5.答案7;2
解析 当x=1时,y=3x+4=3×1+4=7.当函数值为10时,3x+4=10.解得x=2.
6.D根据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得x-1≠0,解得x≠1.故选D.
7.D A.x的取值范围是一切实数;B.x的取值范围是x≠3;C.x的取值范围是x≥3;D.x的取值范围是x>3.
1.答案(1)底面半径;体积(2)297π
解析(1)根据函数的定义可知,对于底面半径的每个值,都有一个确定的体积的值按照一定的法则与之相对应,所以自变量是底面半径,因变量是体积.
(2)体积增加了(π×10?-π×1?)×3=297π cm?.
2.答案4或-
解析①当x≤2时,x?+2=8,解得x=-;
②当x>2时,2x=8,解得x=4.
综上,x为-或4.
3.解析(1)由题表中的数据,可知当x每增加1时,y增加3.
(2)由题意可得y=50+3(x-1)=3x+47(x为正整数).
(3)某一排不可能有90个座位.
理由:当y=3x+47=90时,解得x=.因为x是正整数,而不是正整数,故某一排不可能有90个座位,
一、选择题
1.B对于x的每一个取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则y是x的函数,对于①y=x,③2x?=y,当x每取一个值时,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故选B.
2.D.∵对于x的每一个取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y是x的函数,选项D不正确,故选D.
二、填空题
3.答案x≥1
解析根据题意得x-1≥0,解得x≥1.
4.答案1721
解析∵y=x+331,
∴当x=22时,y=×22+331=344.2.
∵某人看到闪电5 s后才听到雷声,
∴根据“路程=时间×速度”可得,路程s=5×344.2=1721 m.
一、选择题
1.A 由二次根式的定义,可知x+1≥0,即x≥-1;由分式的分母不为零可得x-1≠0,即x≠1,所以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x≥-1且x≠1,故选A.
2.C ∵当x=7时,y=6-7=-1,∴当x=4时,y=2×4+b=-1,解得b=-9.故选C.
3.B根据公式“路程=速度×时间”可算得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为320千米,再根据公式“速度=”可得v=,
二、填空题
4.答案x>-1
解析由二次根式的定义可知,x+1≥0,由分式的分母不为零可知,≠0,故可得x>-1.
1.答案5151
解析∵?(1)=1+,
∴?(1)??(2)??(3)?…??(100)==5151.
2.解析(1)第一次对折:1=2-1.
第二次对折:3=2?-1.
第三次对折:7=2?-1.
第四次对折:15=2?-1.
所以对折四次可以得到15条折痕.
(2)根据(1)可得到y=2?-1(x为正整数).
(3)当x=10时,y=2??-1=1023,
所以对折10次后的折痕条数为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