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复习目标:
1、回顾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它们面积的计算方法、理解这些图形之间的联系,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多边形的面积。
2、能运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选择合适的方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复习重点: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这些平面图形的联系。
复习难点: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复习过程:
一、基础再现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复习多边形的面积和组合图形的面积。(板书课题)
学生一起说说这些公式,教师板书面积公式。
??S=ah÷2 S=ab????? S=ah??? S=(a+b)h÷2
问:计算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时应注意什么?
师强调:1、注意底与高相对应;2、计算三角形和梯形面积时要除以2。
教师归纳整理知识结构
我们学习过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复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观看课件)
反复让学生理解、记忆三种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在推导过程中理解: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
三、基本练习
(一)、判断:
1、周长相等的两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
?2、面积相等的两个梯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形状不一定相同,但面积一定相等。(???)
?4、把一个长方形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后,它的面积没有改变。(???)
?5、两个完全重合的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6、梯形的面积比平行四边形面积小。(???)
?7、一个长方形可以划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
?(二)、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略)
(三)算一算,把正确答案填入括号内。
(1)一个三角形底是5cm,高是4cm,面积(???)。如果一个三角形,它的面积为36平方分米,高为8分米,则它的底为(???)分米。
(2)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为15分米,高为8分米,面积为(???)平方分米。如果一个平行四边形底为15分米,面积为90平方分米,则高为(???)分米。
(3)一个梯形的面积是22平方分米,上、下底之和为11分米,它的高是(???)分米。?
(4)一个梯形的面积是24平方分米,下底是5分米,高是4分米,上底是(???)分米。
(5)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比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少(四)、下面4个梯形的面积一样大吗?为什么?
四、拓展练习:想一想、画一画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 1.总复习第7题。 2.P 124第7、8、10题。
教 后 反 思
在多边形面积计算部分,本课强化了底与高的“对应”,及时弥补了前期教学中的疏漏。练习中呈现多组有多余条件的图形,要求学生自己辨析哪些是有用数据,并正确列式,感觉此题价值较高。同时查缺补漏,帮助学生巩固了画高的作图技能,特别是钝角三角形高的作法。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同学们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灵活地运用面积公式进行独立图形和组合图形的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在上课中,通过同学们回忆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应用“图形转化”到“知识转化”的数学思想,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让同学们培养起自主学习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是让同学们能够自主地整理完善知识结构、掌握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灵活准确地利用面积公式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完成谈话导入,点睛揭题,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主题。紧接着进入知识回顾环节,通过同学们的互相交流,回忆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再通过点名回答,课件展示,板书提示,同学们自主总结,老师点拨的形式下,回顾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同学们掌握了“图形转化”到“知识转化”的数学思想,了解了各种图形面积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起良好的知识结构,进一步加深了各种图形面积公式。最后通过默写的形式,强化了面积公式的记忆。
在知识运用的环节中,我们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练习题,加强对组合图形的理解。强调了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力求让学生勤思考,多发言,勇于展示自己。让同学们在习题过程中,学会思考解题的思路,找出解题的注意事项:如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的时候,学会用高对应的底这两个条件进行计算,在计算过程中,强化记忆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后面的除以2。又如计算过程当中的单位换算,组合图形的合与分,组合图形的条件补充等等。让同学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思维的良好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