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对花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4对花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艺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01-04 19:47: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对花》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对花》选自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音乐教科书第九课。《对花》是我国北方广泛流传的一种传统小调。歌唱者以互相问答、对猜花名的方式比赛智能、传授知识、娱乐嬉戏。它的演唱形式也很多,有的用乐器伴奏,有的伴着锣鼓边歌边舞。歌曲采用分节歌形式,两段词,每段一个季节;问、答各一句,不断交叠;句幅渐紧,更替渐密,越唱越热烈。每段基本唱词只有两句,如问:“正月里来开的什么花”答:“正月里开的是迎春花”以下就是大段的衬词,比如:模仿锣鼓的“七不隆冬、八不隆冬”等等,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十分热闹。
教学目标:????????????????????
1.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本课的各项音乐活动,感受华北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
2.了解表演唱和对唱这两种演唱形式,以及上滑音的唱法,并能在演唱时正确运用。
3.能学会演唱歌曲《对花》,并能对歌曲进行即兴创编。
4.学习简单秧歌手绢花动作,能进行大胆的歌曲舞蹈表演及创作。
教学重点:
1.在歌曲三个特色-对唱、装饰音、衬词的分析、学习中,学会歌曲并感受河北地方民歌的音乐特点。
2.生动有韵味唱好歌曲,积极参与歌曲表演。
教学难点:
?能生动有韵味地进行歌表演,从演唱中更好的体会歌曲中对花调形式,装饰音、衬词运用展示的地方民歌特色。
教学工具:课件、钢琴 、手绢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对唱的演出形式:多媒体播放花鼓戏《刘海砍樵》的男女对唱,让学生体会对唱的演出形式及含义。
二、节奏导入新课《对花》
1.简单的“花”的节奏问答游戏。(形式:小组接龙比赛,师问生答)
师:今天老师想和同学们做一个有关花的节奏接龙游戏,由老师问同学们答,要求同学们回答时的节奏要和老师问的节奏是一样的。
如:师问:你是?什么?花 呀! 生答:我是?牡丹花呀!
……
2.复杂的“花”的问答游戏,熟悉歌词,导入课题。
?师:接下来,我们把这朵花呀开到各个季节去,把节奏加难,看看同学们的花是不是开得仍然很好?
?问:春.季??里??来|什.么??花 儿??开?-?|答:(略)
?问:夏.季??里??来|什.么??花 儿??开?-?|答:(略)
?……
3.听赏《对花》,取歌名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进行的季节花问答游戏,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新歌的歌词,请同学们接下来认真听赏这首歌曲,请你能根据歌词的内容及歌曲的形式给歌曲取个合适的名字?(播放《对花》不出示歌名)
?生:略
?师简略评价
【本环节教学意图:利用歌词进行简单节奏练习,第一强化了歌词内容,方便更好的导入新课,第二提前进行了歌曲中的节奏学习,第三简单竞赛性的活动大大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三、学习《对花》
?(一)、找特色、学歌曲
1.对唱(对花调)
?(1)导入课题
?师:他们在演唱形式和我们平常歌唱的形式有什么不一样?这首歌唱的是什么?
?课件出示;对花调介绍】
“对花调”:在民歌中这样一问一答的形式我们把它叫做“对”,又因为以花为题,我们把它们统称为“对花调”。“对花”是我国民歌常见题材,除了我们本节课节选的河北对花以外,在河南、山西、陕西、宁夏等地都有属于自己特色民歌《对花》。因其旋律流畅,情绪活泼、欢快,具有趣味性、竞赛性,深受劳动人民的喜爱。
?(2)导入课题(课件出示课题:《对花》)
?板书????《对花》
?师小结;对唱的形式让歌曲更有趣味性,更欢快活泼
?(3)欣赏各地区《对花》演唱视频,感受对唱形式的特点及音乐情绪
?(教学方法:用欣赏、讲解教学来让学生感受地方民歌中对唱这种音乐形式的风格特色,及音乐情绪)
2.装饰音(上滑音、倚音)
? (1)看书复听音乐《对花》,找“装饰音”。
?师:请你找出不认识的音乐记号
(2)认识“上滑音”, “倚音”。(板书)
【课件出示:标记装饰音的句子】
(3)①学生听辨老师带下滑音和不带下滑音的演唱效果。????
?②学生模仿演唱。
? (师用手势作上扬的音调提示?)
?③倚音的学唱。?
?④老师用河北话说带装饰音的句子,请同学们说说感受
?生:略。(但都能感受到装饰音部分与河北话腔调很像,都往上扬)
生小结特点及作用:加入很多装饰音,地方民歌特色更加明显。而且让歌曲变得更生动、有意思,歌曲更好听。
(教学方法:主要运用对比教学,让学生自己感知有无装饰音的不同,自己找到正确的演唱方法)
3.衬词:
?(1)再次听赏全曲,找“衬词”。
?要求:仔细听听歌词的内容,请你找出你觉得最有趣的句子,听完后唱一唱。
?
【课件展示衬词部分:七拔弄东采东采???八拨弄东采东采??得儿色??得儿色】
?(2)跟琴试唱
?(3)介绍相关文化,了解“衬词”的特点。
师:河北人民在逢年过节时候,会舞着五彩缤纷的花扇和彩绸,扭着秧歌跳起手绢舞,在欢庆的锣鼓声中翩翩起舞,场面非常热闹。同学们,你们知道“七拔弄东采东采”是形容热闹场面什么的吗?(模拟敲锣鼓的声音)
?(4)学习秧歌手绢花动作,体验、感受歌曲的情绪。
?单绕花
?双绕花
?交替花
??顺风旗
?(5)边跳边唱,将欢快情绪带入歌曲
?(6)生小结加入衬词的作用:歌词中加入了“衬词” 气氛欢快、活泼
?(教学方法:这一环节运用了讲解及手绢花表演情景模仿等教学手段,学生兴趣高)
【本环节教学意图:在每一个特色环节,通过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活动,让学生找歌曲中出现的对唱、装饰音、衬词特色,吸引学生注意力,既有效解决教学重点,又增加课堂趣味性,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二)、全曲学唱、表现
?1.试唱全曲。
?学生用la试唱全曲,找出演唱中的难点。
?2.解决演唱中的难点。
?(1)尾声部分“哎”唱八拍(气息要稳)
?(2)衬词部分
?3.“对唱”的形式演唱全曲。
?师生对唱
?男女对唱
?4.歌曲情绪处理:歌曲问的句子唱轻点,答得时侯神气点,衬词部分情绪激动点,将歌曲推向高潮。
?5.学习手绢花参与歌曲表现。
(1)介绍秧歌
(2)老师表演,生总结手绢花表演特点
(3)生自己根据老师前面所教的基本动作,歌曲《对花》编动作
【本环节教学思路:本环节既有演唱能力训练,又有学生的表演展示.首先着重训练歌曲演唱及难点解决,然后让学生用多种形式表现歌曲,将本课推向高潮.】
四、小结:
师:今天我们在这堂课中,运用了说、唱、跳、演等形式来学习河北民歌《对花》,说了对花调特色,唱了河北民歌,跳了秧歌手绢花,表演了对唱。今天大家的表现都非常出色,也感受到大家对民歌的喜爱,中国地大物博,各个地区和省份都有自己的民歌及地方旋律特色,愿大家保持这份赤诚之心,发扬传播我们的民歌,让这块音乐之地开出更多更好的民族音乐之花。?我们下节课见,下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