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备人
课题名称
《叮铃铃》
课型
演唱
课时安排
1
第1课时
媒体使用
电子白板、电子琴
课标
要求
1乐于参与各种演唱活动。
2、能够用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唱歌,培养良好的唱歌习惯。
3、能够用自然地声音、准确的 节奏和音调,有表情的独唱或参与齐唱、轮唱、合唱。
学情
分析
四年级学生在小学阶段属于高段了,对事物的认知水平与理解能力有很大提高,模仿能力更是发挥的很好,在不影响同学们学习兴趣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他们音乐素养与学习音乐良好习惯的培养,特别是在本节课加强合唱的合作与声部和谐的训练。此外,同学们对歌曲的艺术处理也需要进一步提高。
教材解析
教学目标(学习目标)
教学重难点
这是首欢快、活泼的湖南地方特色民歌。歌曲描绘了孩子们在高山上、白云深处赶羊群,在小河边弹琴的生动场面,表达了山村孩子快乐的心情。歌曲为2/4拍,旋律中的变化音#5,、大量的前倚音和下滑音的运用为作品增强了乡土气息,突出了湖南民歌的清新、婉转的特点。
1.能用亲切活泼的声音演唱《叮铃铃》。
2.通过演唱歌曲初步感受湖南民歌的特征
3.能用比较和谐的声音合唱,音准、节奏正确。
4.在体验和表现歌曲情绪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用优美圆润的声音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唱准带升号的音#5,完成歌曲的二声部合唱
2.了解装饰音的含义及表现作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堂随机
一、游戏导入—听音训练
升记号的学习
1、大家找不同
听老师说咱们班同学的耳朵特别厉害,今天咱们做个游戏---“大家找不同”,教师弹奏两条旋律,大家听听有什么不同?
要求:第一遍:听不同
第二遍:在不同处起立
出示PPT,谱面上发现什么不同?
我们平时在平时的手机电话上看到有类似的符号,它在音乐中有它的名字,它叫升记号表示要升高半个音,下面我们一起感受一下它的魅力吧。弹奏练习一旋律,手势引导
用用柯尔文手势来帮助学生演唱
听不同
认识升音记号
唱一唱
手势助唱
从游戏入课,既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又能为后面学习歌曲做铺垫
手势教学辅助同学们掌握音准
二、歌曲学习
歌曲铺垫
2、低声部初步感受
同学们的歌声引来了一群小羊,它们最喜欢听歌啦,它听到我们的歌声就跑来啦。同学们猜猜这是什么声音?
(教师弹奏旋律,生猜猜)
3、识读乐谱
快乐的小羊带来一串音符,请你们认一认。出示歌谱
4、后面四个音符上有一个倒三角形,我们要怎么唱呢?
33 33 ︱66 66 ︱16 16 16 16 16 ︱ 1 6 ︱1 6 ︱
加上歌词演唱
5.加上声势动作演唱
让我们来模仿小羊来唱一唱
6.反复演唱高声部
小羊流连在美丽的山水间,迟迟不肯回家,于是叮铃铃的声音就在山间不断穿梭,我们请出反复记号,请同学们连续演唱三次,带上你的小羊角哦。
学习高声部
完整感受
(1)引导学生完整听赏
小羊唱的这么开心,牧童也迫不及待地要出场了。他唱着美妙的歌声走了过来,请你们听听,说说牧童是怎样的心情。
播放范唱音乐
(2)学唱第一部分
A.熟记歌词
歌词中唱到了哪些景物和声音
B.跟老师演唱美景部分
发现#5,如果没有这个记号还有没有味道?
C.学习拟声部分
教师范唱
请大家跟琴小声跟唱
D.完整齐唱歌曲高声部
我们一同描绘了美景,也体验了一回当快乐的牧童,现在我们把两个部分连起来小声演唱
学生清唱一遍,并对学生的声音提出要求
(小羊的脖铃声)
认歌谱视唱
按不同要求演唱
要唱的跳跃一点
学生跟琴唱一次
学生唱高声部歌词:
(自豪的,得意的,高兴的。。。。)
高山、白云、小河、鱼儿
学生完整听赏
知道升音记号的作用
(没有)
随琴哼唱
完整跟琴伴奏演唱
清唱,注意音准
打破常规,先学习低声部,模仿小羊的铃铛声,同学们肯定学的快乐
熟悉歌词
了解升记号的作用
三、合唱练习
1.找出歌曲的两个声部
同学们,请你们看看歌谱,这是一个二声部的合唱歌曲,大家找找看,可爱的小羊是高声部还是低声部呢?
那高声部呢?
复习低声部两遍
我们一起复习一下小羊的铃铛声吧。学习最后一句。
3.师生合唱
老师在唱完回声之后,请你们接唱小羊好吗?
4.生生合作
我还是觉得高声部太弱了,再请一组同学帮我。给学生分声部。进行合唱练习
(低声部)
(牧童)
完成合唱
四、艺术处理
出示微课:
小组交流找找歌曲中的一些音乐符号,用声音表现一下。
小组交流,了解不同符号的作用
五、小结下课:
唱了一节课的叮铃铃,同学们知道叮铃铃有什么含义吗?
最后,让我们扬起小羊便,赶着幸福的养儿走出教室吧!
小羊的脖铃声
儿童愉快的心情
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教师可做适当补充
板书设计:
叮铃铃
愉快的
高山 白云 小河 鱼群 “#” 升记号
小羊 牧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