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 9雨的形成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下 9雨的形成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1-05 12:52: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雨的形成》教案
教学目标
1 、 探究目标 引导学生回想生活中一些有趣现象,提出现象成因的假设;能选择不同的方法和材料研究、设计、验证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
2 、 知识目标 能用自己的话说明什么叫凝结。并利用这个概念来解释雨的形成。
3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活动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动手的能力以及合作意识。使学生对自然现象产生兴趣,从而感悟大自然的神奇。
重点 :创造条件,理解凝结的概念,使学生尽可能独立的探究雨的成因。
难点 : 选择不同的方式和材料进行实验研究验证结论
教法 学法:
谈话法 讲解法 演示法 实验法 讨论法 情景教学法 观察法 尝试法 小组合作法 自主探究法等。
教学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酒精灯、同样大小的杯子、玻璃片、试管夹、热水、温水、铁丝网、冰块、塑料膜、量杯。
(一)、情景引入,导入新课。
1.出示雨的动态图,引出课题。
2.出示饮料,锅盖。等的图片。教师请学生观看图片提出疑问:在物体上看到了什么?
(二)、走进生活,感知新知。提出假设,解释现象。
你知道这些神奇的小水滴是怎么来的吗? 先让学生猜测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然后,再猜测小水珠在什么情况下形成的?(学生讨论,说出自己的观点)。。
(三)实践验证,得出结论。
对于我们的观点是否正确。我们要用实验来进行验证。
1.教师演示实验(演示过程中强调酒精灯使用的注意事项,及实验过程中使用仪器的注意事项),小组代表上来观察,进一步证实,小组派代表汇报实验结果。
归纳小水珠形成的条件:1.水蒸气 2.遇冷 。
得出结论:水蒸气遇冷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
板书:水蒸气 —— 遇冷 —— 小水珠(凝结)
2.出示其他由于水的凝结而产生的自然现象的图片
引导学生根据生活中见到的凝结现象讨论、我们来假象一下雨的形成过程。 (学生交流猜想。)
总结:同学们对雨的形成过程都有自己的见解,真不错。怎样才能证明我们的想法是不是正确呢?我们也需要有科学的实验来证实。
(四、)制定计划, 独立实验
1、 这次实验由你们自己独立完成,在做 实验 之前,我们先要制定一个计划,(填写课本32页研究计划) 请同学们分组,一起来设计实验计划,实施实验。(出示课件)
2、 展示材料 :有酒精灯、铁丝网、三角架、冰块,热水、塑料膜、量杯。
3 、实验要求:
下面同学们就可以选择你们认为合适的实验方法动手实验了,在你们的桌子上已经有一些材料,这些材料是两个不同的降雨实验装置,得出相同的实验结果。选择哪一种方法自己看大屏幕。一定要注意安全,实验器材轻拿轻放,酒精灯要按正确的使用方法操作。请同学们选取材料,动手实验吧!
4、分组按计划 选取材料 开展探究活动。(学生实验,教师在巡视中提醒学生注意安全,认真观察记录。)
5、分组汇报、交流、相互评价。
(五)、推想自然界雨的形成
1、 提问:刚才同学们的实验方法虽然不同,但我们都看到了类似的实验现象,谁能把这个过程简单地描述一下?
2、请大家分组讨论,推想自然界雨的形成过程。(出示图片)
(六)、出示幻灯片,水的循环图。水的循环在生活中到处可见,课下留心观察,生活中的那些现象体现了水的可逆性,下节课,我们来一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