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与正方形》教学案例
梅万凤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六单元长方形与正方形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应该让学生动手实际操作,亲自量一量,折一折,自己去发现并尝试归纳出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充分发挥出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使学生建立几何图形的空间观念,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学习的学习过程,精心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学生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一年级直观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今后学生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和面积计算都打下了基础。二年级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虽然对长方形与正方形有直观的认识,但是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点学生很陌生。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小组合作能力,但本节课操作活动较多, 需要老师的明确要求和有效的组织引导。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比较、归纳、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能够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通过“量一量”“折一折” “拉一拉”等活动,获得研究图形的经验,体验到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和二者之间的联系。
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感受等活动方式,获得对空间与图形知识的直观经验, 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体验知识产生和形成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获取知识的能力。通过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及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通过游戏活动,了解了长方形与正方形之间的联系。
教学设想:学生喜欢教师从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呈现富有挑战的问题,给他们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在自主探
索和充分交流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并且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准备:长方形与正方形纸、三角尺、直尺、小棒等。
案例描述: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一年级学过哪些平面图形吗?你能从我们的教室中找到它们吗?
生:长方形和正方形,黑板的形状是长方形
教师把长方形,正方形贴在黑板上。(板书课题) 师:关于长方形与正方形你还想知道什么吗? 生 1:我想知道长方形与正方形有什么区别。
生 2:我想知道长方形的边,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
师:我们先来猜想一下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点? 生:它们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对着的边相等。
师:现在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吧!
调整过程:考虑到“情境”的生动性、有效性,经过试教,最终我选择了让学生回顾学过的平面图形,从教室中找到它们,进而引出课题。
提出问题是数学教学的起点和关键点,提出问题的质量直接影响下面的探究环节,所以接下来,我激疑设问,关于长方形与正方形你还想知道什么?既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又让解决的问题来源于学生自己。学生提出了“想知道长方形、正方形边和角有什么特点。” 我抓住这一问题,按照先猜想后验证的程序有条不紊地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解决。
二、实践体验,解决问题: 1、自主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
师:现在你们每个人手中都有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你们可以利用手中的工具,自己想办法来找一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分别有什么特点!
学生独立探究。
调整过程:首先,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自己想办法来找一找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征!有的教师提出建议,学具的准备要充分,否则会局限学生的思维。于是,我除了准备纸片、三角板、直尺外,还准备了小棒、方格纸等利于学生探索的相关材料。
2、小组内交流反馈。
师:在小组内说清你用什么方法,发现了什么。
(小组内合作学习,教师深入各小组巡视指导。) 3、以小组为单位汇报研究成果。
师:你们小组都发现了什么,哪个小组愿意先来汇报? 师:哪个小组愿意先来汇报呀?
生 1:我们小组发现长方形对着的边是相等的。师:你是怎么发现的呀?
生 1:我是用格尺量的。师:还有谁想补充吗?
生 2:我也发现长方形对着的边是相等的,我是用对折的方法知道的。师:还有哪个组想说呢?
生 3:我们组发现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我用眼一看就知道,我还用三角板量了,发现四个角确实都是直角。
师:小组内还有谁补充呢?
生 4:我发现正方形的四个角全是直角,我是用三角板量的。生 5:我发现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我用对折的方法知道的。
(学生边说边实际动手折。)
生 6:老师象他那样对折是看不出来的,要这样折才行呀。
(学生动手演示。)
师:你们认为他们两个谁说的对呢? 生 7:第二同学说的对。
生 8:把正方形横竖对折不能看出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只有斜着对折,看到挨着的两条边相等,才能知道正方形的四条边是相等的。
师:你同意他的说法吗?(同意!)其他同学也可以试着来折一折。
(学生实际折一折。)
师:其他小组还什么新的发现吗?
生 9:我小棒摆了正方形和长方形,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生 10:我用正方形纸片沿对角线对折,再对折,把正方形四条重合在了一起,我发现正方形的四条边是相等的。
师:他的方法很巧妙,大家也试着折一折,好吗? 学生动手折一折。
案例分析:教学中教师注意让每一位学生都在自主观察和操作活动中获得对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达到学习“空间与图形”的重要目标,教师通过让学生反复观察、实践、最终认识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感受等活动方式,获取了研究空间图形的经验,而这种感受正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对知识的产生和形成的体验。学生的探索策略很多,教师注意了引导学生相互借鉴, 相互学习,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理解。教师还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游戏中,进一步探索和感受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愉悦中获得对平面图形的直观认识,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数学起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教师布置的实践作业就是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