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高考生物限时训练(一)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共72分,限时30分钟。
第Ⅰ卷(共3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每小题6分,共3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蓝藻细胞有丝分裂前后,染色体数目一般不发生改变 B.所有生物都具有DNA,说明生物具有统一性
C.细胞分化使不同细胞内的mRNA的种类、数量有所不同 D.噬菌体能利用细菌的核糖体和内质网合成自身的蛋白质
2.用基因工程方法生产人的干扰素的过程大致如下:①测定干扰素的氨基酸序列→②推测出相应mRNA的核苷酸序列→③推测出结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④通过化学方法合成目的基因→⑤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⑥将目的基因导入大肠杆菌体内→⑦运用发酵工程生产人的干扰素。下列对该过程的认识正确的是
A.第⑤步操作时,DNA连接酶的催化作用与黏性末端的碱基互补无关
B.干扰素是上述“工程菌”在发酵过程产生的一种初级代谢产物
C.由于细胞分化的缘故,只有部分大肠杆菌能合成和分泌人的干扰素
D.上述目的基因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与人的干扰素基因外显子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一样
3.对下列有关实例形成原理的解释,错误的有几项
①克隆羊的获得利用了杂交育种的原理 ②培养青霉菌高产菌株利用了基因突变的原理③利用高浓度盐水腌制咸肉能存放很长时间,利用了渗透作用的原理 ④无籽西瓜与无籽番茄属于可遗传变异 ⑤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的原理是近亲结婚其后代必然患隐性遗传病
A.2 B.3 C.4 D.5
4.当今DNA重组技术、细胞工程、发酵技术在实际中得到广泛应用,使人类在干预生命过程、制造新物种的长期努力中获得了更大的自由。下列有关生物工程叙述,正确的是
A.发酵罐中冷却水的作用是降低酶的活性 B.将骨髓瘤细胞与经过免疫的B淋巴细胞融合后产生单克隆抗体
C.细胞中的质体常作为基因工程的运载体 D.克隆羊多利的培育过程是一种无性繁殖,其只具有卵细胞提供方遗传性状
5.下表为地球上主要生态系统的总面积及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质的量(净初级生产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生态系统类型
湖河
沼泽
热带雨林
温带森林
冻土带
荒漠密灌林
农田
海洋
面积(km2)
2
3
30
18
8
18
14
332
净初级生产力g/(m2·a)
500
200
20000
13000
140
70
650
125
A.以上各类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B.陆地生态系统中的热带雨林是生物圈最主要的能量基地
C.群落结构单一的农田净初级生产力较高的主要原因是人为的使能量向农作物集中
D.净初级生产力,除未利用的部分外,其余的则被初级消费者和分解者利用
第Ⅱ卷(共42分)
6.(18分)陆生植物光合作用所需要的碳源,主要是空气中的CO2,CO2主要是通过叶片气孔进入叶肉。陆生植物能不能通过根部获得碳源,且把此碳源用于光合作用?某同学根据提供的实验器材(放射性物质检测仪、容积为250mL的锥形瓶、完全培养液、生长正常的菜豆幼苗、NaH14CO3、NaH12CO3等),完成了相关的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该同学所采用的实验方法为溶液培养法和__________________法。
(2)请运用相关的生物学知识补充实验步骤。
①方法和步骤:
第一步:把含有适量的________________的完全营养液置入锥形瓶中,并选取生长正常的菜豆幼苗放入锥形瓶中并固定。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一段时间后,对菜豆幼苗的光合作用产物进行检查。
②结果预测和结论:
7.(24分)下图表示某种植物的两种繁殖方式。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B→C表示从植物茎尖取材进行组织培养,与图D所示的生殖方式相比,其优越性是 。
(2)图E⑦细胞中来源于母本染色体数所占的比例是 。如果⑦的基因型是AAaBbb,则该胚囊中参与受精作用的精子和卵细胞的基因型分别是 。
(3)假设此植物是桃,则发育成果皮的结构是[ ] 。
(4)假设此植物是女娄菜,属于XY型性别决定,正常植株呈绿色,部分植株呈金黄色,且金黄色仅存在于雄株中,以下是某生物研究小组完成的几组杂交实验的结果,请回答相关问题:
① 在绿色和金黄色这对相对性状中,金黄色是 性状。
② 决定女娄菜植株颜色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若用A或a表示相关基因,第一组和第二组杂交实验中母本的基因型依次是 。
③ 第一组和第二组杂交实验的子代都没有雌株出现,请你对此现象
做出合理的推测: 。
④ 请在右侧方框中写出第三组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
(5) 该小组的同学还打算探究玉米某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否属于伴性遗传。你认为他们的研究是否有意义?为什么?
。
1-----5 C A B B A
6、(1)同位素示踪法(2/)
(2)① 第一步:NaH14CO3(3/);
第二步:将上述装置放在温暖、阳光充足的地方培养(3/);
②结果预测和结论:
在光合作用产物中发现有14C,说明陆生植物能通过根部获得碳源,用于光合作用;(3/)
在光合作用产物中没有发现14C,说明陆生植物不能通过根部获得碳源,用于光合作用 (3/)。
7、30.(22分)
(1)(2分)基本保持母本的一切性状 ,取材少,培养周期短、繁殖快(答出两点即可)
(2)(4分)2/3 aB 、Ab(缺一错一颠倒不给分) (3)(2分) ⑩子房壁
(4)(每空2分,图解4分,共12分)① 隐性 ② X XAXA 、XAXa (缺一错一颠倒不给分) ③ 金黄色雄株产生的含Xa 的配子不能成活,只有含Y染色体的精子参与受精作用
④
(5)(2分)无意义。因为玉米为雌雄同株植物,不存在伴性遗传
2008年高考生物限时训练(三)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共72分,限时30分钟。
第Ⅰ卷(共30分)
1.据报道,一些人因酵母菌感染而导致酒精中毒。这些人其实根本没有饮用任何酒精饮料,却经常呈醉酒状态。检查结果表明,生长在这些人肠道内的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所制造出来的酒精足以让人大醉。经过抗生素治疗,这些人很快恢复了健康。据此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酵母菌属于微生物,其细胞结构与动物、植物、细菌都有一定区别
B.抗生素是一类具有特异性抑菌或杀菌的物质,报道中的抗生素可能是青霉素
C.人所感染的这些酵母菌与人是寄生关系,与人肠道内的细菌是竞争关系
D.酒精是酵母菌的次级代谢产物,其进入人体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
2.某生物小组为了解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组成,对其中动物的胃进行解剖,其结果如下表所示。已知甲为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据表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①如果甲是红树,则此生态系统属于森林生态系统
②此食物网中有5条食物链,戊占有3个不同的营养级
③该生态系统中,个体数量最多的一定是甲
④乙与丙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
⑤向此生态系统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可增强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⑥若庚获得1 kJ能量,则从理论上至少需要消耗甲25 kJ
A.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③⑤⑥ D.①②⑤⑥
3.科学家在某种植物中找到了抗枯萎病的基因,并以质粒为运载体,采用转基因方法培育出了抗枯萎病的金茶花新品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粒是最常用的运载体之一,它仅存在于原核细胞中。
B.获得抗枯萎病基因并将其连接到质粒上,用到的工具酶是DNA连接酶。
C.为保证金茶花植株抗枯萎病,只能以受精卵细胞作为基因工程的受体细胞。
D.通过该方法获得的抗病金茶花,将来产生的配子不一定含抗病基因。
4.关于生物固氮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气中的氮只有经过生物固氮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B.圆褐固氮菌和根瘤菌分别属于自养型与异养型生物
C.不能用无氮的培养基培养根瘤菌,但可以培养圆褐固氮菌D.用纤维素酶处理圆褐固氮菌,可以破坏其细胞壁
5.如下图所示,甲、乙、丙、丁分别代表某种微生物不同的生存环境(均能生长良好),1、2、3、4、5、6、7表示该种微生物细胞中不同的酶。下列相关叙述除哪项外都是正确的?
A.乙中的微生物存在合成5的基因,不存在合成6的基因
B.4、5、6、7的产生,既保证了代谢的需要,又避免了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浪费,增加了微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C.4、5、6、7是诱导酶,它们的合成与甲、乙、丙、丁中存在的诱导物有关
D.1、2、3是该微生物一直存在的酶,所以是组成酶
第Ⅱ卷(共42分)
30.(22分)兔子的毛色有灰色、青色、白色、黑色、褐色等,控制毛色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其中,灰色由显性基因(B)控制,青色(b1)、白色(b2)、黑色(b3)、褐色(b4)均为B基因的等位基因。
(1)已知b1 、b2 、b3 、b4 之间具有不循环而是依次的完全显隐性关系(即如果b1 对b2显性、b2 对b3显性,则b1 对b3显性)。但不知具体情况,有人做了以下杂交试验(子代数量足够多,雌雄都有):
甲:纯种青毛兔×纯种白毛兔--F1为青毛兔 乙:纯种黑毛兔×纯种褐毛兔――f1为黑毛兔
丙:F1青毛兔×f1黑毛兔--
请推测杂交组合丙的子一代可能出现的性状,并结合甲、乙的子代情况,对b1 、b2 、b3 、b4 之间的显隐性关系做出相应的推断:
①若表现型及比例是 ,则b1 、b2 、b3 对b4 显性,b1 、b2 对b3 显性,b1 对b2 显性(可表示为b1 >b2>b3 >b4 , 以下回答问题时,用此形式表示)
②若青毛:黑毛:白毛大致等于2:1:1,则b1 、b2 、b3 、b4 之间的显隐性关系是 。
③若黑毛:青毛:白毛大致等于2:1:1,则b1 、b2 、b3 、b4 之间的显隐性关系是 。
(2)假设b1 >b2>b3 >b4 。若一只灰色雄兔与群体中多只不同毛色的纯种雌兔交配,子代中灰毛兔占50%,青毛兔、白毛兔、黑毛兔和褐毛兔各占12.5%。该灰毛雄兔的基因型是 。若让子代中的青毛兔与白毛兔交配,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 。请在方框内写出遗传图解:
31.(20分)为了验证动物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机理,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帮助他完成有关步骤及结果分析。
材料用具:兔子若干只、注射器、75%酒精、脱脂棉、含放射性的碘溶液、放射性测定仪、生理盐水、适宜浓度的甲状腺激素溶液和促甲状腺激素溶液(均不含放射性)等。
实验步骤:
①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雄兔15只,随机均分为三组,分别编号A、B、C。
②将注射部位用酒精棉球消毒后,分别取等量(且适量)的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注射到A、B、C三组兔子体内。
③每隔一定时间用放射性测定仪分别测定三组兔子甲状腺的放射量,并作记录并将实验数据绘成曲线,结果如上图所示。
④第4天,分别向A、B、C三组兔子注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每隔一定时间分别用放射性测定仪测定三组兔子甲状腺的放射量,并作记录。
请根据以上实验回答下面的问题:1、 开始的2天内兔子体内甲状腺的放射量上升的主要原因是三组兔子体内的甲状腺细胞通过______________方式大量吸收碘。第2天到第4天,其放射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请在图中画出4天后的一小段时间内A、B、C三组兔子的甲状腺的放射量变化曲线。
3、 碘是甲状腺细胞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如果缺碘,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减少,同时伴随着甲状腺肿大。请问甲状腺肿大的具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22分)
(1)①青毛:白毛大致等于1:1 ;(3分)
②b1 >b3>b2 >b4 (3分) ③b3> b1 >b2 >b4 (3分)
(2)Bb4 (2分) 青毛:白毛:褐毛=2:1:1 (3分)
遗传图解:
(写出杂交图解给2分,写出各代符号(或文字)给2分,写出各代表现型给2分,写出F1代性状比例给2分。)
31.(22分)①健康、发育状态一致的(或其它合理答案)(2分)
②放射性碘溶液(2分)
④等量(且适量)的甲状腺激素溶液、生理盐水、促甲状腺激素溶液(2分,三组处理的顺序可对调,但任意一组处理错误即无分)
⑤(2分)
⑴主动运输(2分);甲状腺利用碘合成甲状腺激素并分泌出细胞(2分)
(2)如右图所示(3分,表示出曲线大致趋势即可,即下降趋势A组变缓,B组不变,C组加快。ABC三组的的标号需与步骤④中的ABC三组相对应,否则无分)
(3)缺碘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障碍,进而导致促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和发育所致(3分)
2008年高考生物限时训练(二)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共72分,限时30分钟。
第Ⅰ卷(共3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每小题6分,共30分)
1、医学家很早就注意到,人体的某些部位对异体蛋白的入侵,不产生或只产生轻微的排斥反应。医学上把不产生排斥反应的生理现象叫“免疫赦免”,把能接受外来组织抗原的部位,称为免疫赦免区,这些部位是角膜、视网膜、脑、肝、妊娠子宫等,所以人类的角膜移植成功率为100%,但心脏、肾脏等的移植,通过利用免疫抑制药物等方法,才能移植成功率提高到60~70%。据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移植的心脏、肾脏对于受体来说相当于抗原
B、受体对于所移植器官的排斥属于细胞免疫
C、可以使用药物提高人体免疫系统的敏感性而获得免疫赦免
D、妊娠子宫的这种“免疫赦免”特性有利于带有异体蛋白的受精卵着床和胚胎的正常发育
2、下面有关动物神经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电信号或化学信号的形式进行传导
B、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这个过程是耗能过程,体现了突触前膜的选择透过性
C、神经递质通过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D、兴奋在反射弧完成过程中经过的突触越多持续时间越长
3、图1、图2分别表示玉米的光合作用强度与外界CO2浓度、光照强度的关系,据图判断正确的是(已知25℃和30℃分别是玉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
A、图1中所示的植物若改为大豆,则P点左移
B、图2中所示的植物若改为人参,则P点右移
C、图1中若光照减弱,P点会左移
D、图2中若大气温度从25℃升高到30℃,P点右移
4、下列有关生物工程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体细胞杂交育种和转基因作用育种一般都要用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B、单克隆抗体用于治疗癌症是利用抗体的特异性定向杀死癌细胞
C、研究大肠杆菌群体生长规律的过程中原则上要随时添加缓冲液调节PH
D、病毒用于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均需经灭活处理
5、生态位是一个物种所处的环境以及其本身生活习性的总称,是一个物种为求生存而所需的广义“资源”,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位的多样性是群落结构相对稳定的基础 B、生态位越相似的物种种内斗争越激烈
C、生态位的分析能提高生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 D、生态位相似的物种入侵,往往会破坏当地物种的多样性
第Ⅱ卷(共42分)
30、(24分)细胞内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为丙酮酸的分解,其反应式为:
酶
2C3H4O3+6H2O----------(6CO2+20[H]
为探究该反应发生的场所,甲、乙二人分别做了如下实验(不考虑正常情况下溶解的气体):
甲:步骤一:用某种物质处理新鲜肝脏,使其分散成为单个细胞。
步骤二:用含C6H12O6的完全营养液培养肝细胞一段时间。
步骤三:用一定的方法使上述细胞破裂,再离心得到细胞质基质及线粒体基质,分装在标号为1、2的两支试管中。
步骤四:取新配制的澄清石灰水两滴,分别滴入到两支试管内。
现象:1、2两支试管均变浑浊。
结论:丙酮酸的分解既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又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
乙:第一步同甲步骤一,第二步同甲步骤三,第三步待续。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方法的步骤一中要用到____________作处理剂。
(2)甲的实验能得到上述结论吗?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提供如下试剂:丙酮酸及符合要求的完全营养液(不含糖),清水,吸管苦干,新配制的澄清石灰水。请继续乙的实验,探究丙酮酸分解发生的场所。
步骤三:取等量且少量的试管1及试管2中的溶液分别置于编号为A、B的两支试管内,再取_______________分别加入A、B两支试管内。
步骤四:一段时间后,分别加入两滴新配制的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
预测实验现象及结论:
现象
结论
①
②
③
31、(18分)2007年12月27日发表于《公共科学图书馆.生物学》上的一篇论文中指出,美国科学家最近在研究果蝇的基本问题―――性别决定机制时,出乎意料地得到了新的结论:在果蝇中,性别由X染色体的条数决定,只有两个X染色体才能产生足够的雌性化学信号,从而令胚胎在某一特定而短暂的阶段朝雌性方向发展,而不像在人类中,Y染色体上有很强的决定男性的基因,即使在具有多余X染色体的个体中,只要存在Y染色体,内外性器官就都是男性型的。
早在1916年摩尔根的合作者Bridges在实验中就发现白眼雌果蝇(XbXb)和红眼雄果蝇(XBY)杂交所产生的子一代中出现了一个例外的白眼雌果蝇。大量的观察发现,在2000~3000只子代红眼雌果蝇中会出现一只白眼雌果蝇,同样在在2000~3000只子代白眼雄果蝇中会出现一只红眼雄果蝇,该如何解释这种奇怪现象呢?
(假设上述实验中雄蝇产生配子的过程是正常的,不考虑基因突变)
请写出这两种例外个体的基因型:雌性_____________,雄性为____________。
产生上述例外个体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种变异类型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如上述的雌性例外果蝇可育,它与正常红眼雄性果蝇交配,后代又出现了雌性白眼与雄性红眼的次级例外子代。试写出产生次级例外子代的遗传图解(用棋盘法)。
答案:1----5 CBDAB
30(共24分,每空2分)
(1)胰蛋白酶 (2)不能 线粒体内产生的CO2可以自由通过线粒体双层膜进入细胞质基质
(3)步骤三: 等量的丙酮酸及完全营养液
预测实验现象及结论:
现象
结论
①
A试管出现混浊,B试管无现象
丙酮酸分解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②
A试管无现象,B试管出现混浊
丙酮酸分解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
③
A、B两支试管都出现混浊
丙酮酸的分解既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又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
31、(18分)
(1) XbXbY(2分) XBO(2分)
(2)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出现同源染色体(或染色单体)没分开(2分) 染色体变异(2分)
(3)(10分)XbXbY × XBY
XB
Y
XbXb
XBXbXb
XbXbY(雌性白眼)
Y
XBY(雄性红眼)
YY
Xb
XBXb
XbY
XbY
XB XbY
XbY Y
答案:1----5 CBDAB
30(共24分,每空2分)
(1)胰蛋白酶 (2)不能 线粒体内产生的CO2可以自由通过线粒体双层膜进入细胞质基质
(3)步骤三: 等量的丙酮酸及完全营养液
预测实验现象及结论:
现象
结论
①
A试管出现混浊,B试管无现象
丙酮酸分解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②
A试管无现象,B试管出现混浊
丙酮酸分解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
③
A、B两支试管都出现混浊
丙酮酸的分解既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又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
31、(18分)
(1) XbXbY(2分) XBO(2分)
(2)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出现同源染色体(或染色单体)没分开(2分) 染色体变异(2分)
(3)(10分) XbXbY × XBY
XB
Y
XbXb
XBXbXb
XbXbY(雌性白眼)
Y
XBY(雄性红眼)
YY
Xb
XBXb
XbY
XbY
XB XbY
XbY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