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高考预测试卷(理综生物部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研究表明在人体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能够分泌一种称为穿孔素的蛋白质,可将被病毒感染的细胞或肿瘤细胞的膜溶解而形成孔洞,导致这些靶细胞解体死亡。下列与这一免疫过程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c
A.效应T细胞作用于靶细胞是其免疫反应的唯一表现
B.靶细胞死亡后,侵入靶细胞内的病毒也就死亡了
C.在上述效应T细胞作用过程中产生的穿孔素属于淋巴因子
D.效应T细胞分泌的穿孔素以主动运输方式跨过细胞膜
2.下面4项有关生物学实验研究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用3H标记的鸟嘌呤可研究DNA在细胞周期中含量的变化
B.动植物细胞融合都可用聚乙二醇作促融剂
C.切断小鼠大脑皮层与下丘脑的神经联系,小鼠不能维持体温恒定
D.用带有35S和32P的培养基培养的T2噬菌体分别侵染大肠杆菌,可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3.如图所示为某种细菌体内合成氨基酸的途径,若在发酵工程中利用该菌种来大量合成氨基酸乙,最好采取的措施是
A.基因工程,将控制酶c的基因导入另一种细菌
B.诱变处理,选育出不能合成酶d的菌种
C.诱变处理,选育出不能合成酶e的菌种
D.细胞工程,将该菌与另一种细菌进行细胞融合
4.下面为细胞分裂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可得出
A.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体积明显增大的时期是OP段
B.若在A点将核DNA带上同位素标记,则在GH段可检测到有放射性的脱氧核苷酸链占50%
C.在图中的GH段和OP段,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组数是相等的
D.图中L点→M点所示过程的进行,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5.下表表示在烧怀中加入一些枯草浸出液,烧杯中的枯草杆菌以其中的有机物为食,过几天(d)后放入大草履虫,再过一段时间后,放入双小核草履虫。三种生物在浸出液中数量增减情况综合为下表。
试验材料
生物数量(个/mL)
1d
2d
3d
4d
5d
6d
7d
8d
9d
枯草杆菌
180
160
140
160
180
160
140
50
60
大草履虫
-
60
70
80
60
50
40
20
10
双小核草履虫
-
-
-
-
20
40
60
80
100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均属于草履虫,二者为种内斗争关系
B.大草履虫与枯草杆菌构成捕食关系,在放入双小核草履虫之前,枯草杆菌的大部分能量流向大草履虫
C.在两种草履虫的竞争关系中,双小核草履虫竞争获胜,但9d后,双小核草履虫数量不一定继续增加
D.将该烧杯置于光照、温度等条件适宜的环境中,烧杯内的生物数量可长期保持稳定
30.(22分)骨胳肌中神经突触小体,其高尔基体“出芽”形成递质小泡,内含乙酰胆碱。乙酰胆碱为可引起突触后膜兴奋的递质,乙酰胆碱酯酶能催化乙酰胆碱的水解,使神经递质在完成神经兴奋传递后,很快消失。有机磷杀虫剂不仅对人体有毒,中毒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患者神经系统(神经细胞)处于持续兴奋之中,肢体震颤不已,直至死亡。
(1)如刺激蛙的神经纤维,该处膜内外的电位情况是______________,兴奋在该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
(2)有机磷农药作用的结构是突触,此结构中兴奋传递的信号转换是________________。
(3)有机磷杀虫剂对人体有毒,中毒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患者神经细胞处于持续兴奋之中,肢体震颤不已,直至死亡。你认为该杀虫剂的作用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兴趣小组为验证有机磷杀虫剂对神经传导中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具有抑制作用,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第一步:取一青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先置于适宜浓度生理盐水中浸泡,用适宜电流刺激坐骨神经,腓肠肌发生一次正常收缩。
第二步:再将该标本置于等浓度的有机磷杀虫剂中浸泡,用适宜电流刺激,腓肠肌收缩不止,震颤不已。
该兴趣小组通过以上实验得出实验结论:有机磷杀虫剂对神经传导中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具有抑制作用。请据此分析:
①本实验设计的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有同学指出该实验方案并不严谨,需加以改进。请你在此基础上提出更加合理的实验方案。
第一步:
第二步:
31、(20分)在遗传学实验中,动物方面一直用果蝇(2N=8)作为经典实验的材料。
Ⅰ.下图一示某雄果蝇进行减数分裂时,一个细胞核中DNA分子数随时间的变化;图二示该雄果蝇一个精原细胞分裂形成四个精子细胞的过程图(其中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长翅V对残翅v为显性,后胸正常H对后胸变形h为显性,三对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黑圆点表示着丝点)。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雄果蝇后胸正常H基因与后胸变形h基因分离发生在图一中的_______段。
(2)在图二中2细胞内画出该细胞四分体时期三对等位基因与染色体关系图。
(3)若图二中1细胞表示雌果蝇一个卵原细胞,则该细胞由上述细胞分裂过程形成的雌性生殖细胞的基因型为(不考虑交叉互换)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现有同种同批发育的灰身后胸正常的野生型(均为纯合子)雄果蝇和黑身后胸变形的雌雄果蝇若干,培养瓶(内放置香蕉皮、苹果肉等,用棉花塞住瓶口)若干,请设计实验验证雄果蝇灰身B-黑身b,后胸正常H-后胸变形h这两对相对性状单独遗传均遵循基因分离定律,一起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方法步骤: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B 3.B 4.D 5.C
30.(1)外负内正(2分) 双向(2分)
(2)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4分)
(3)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2分)
(4)①用有机磷杀虫剂浸泡过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乙酰胆碱酯酶失去活性,乙酰胆碱不水解,它将持续作用。突触后膜受体;引起后一神经持续兴奋,腓肠肌震颤不已,而未接触过有机杀虫剂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中,乙酰胆碱酯酶能催化乙酰胆碱的水解,腓肠肌将正常收缩。(4分)
②第一步:取两个相同的青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编号甲、乙,分别置于适宜浓度生理盐水中浸泡,用适宜电流刺激坐骨神经。高考资源网 甲、乙肌均发生一次正常收缩。(4分)
第二步:将甲、乙分别置于适宜浓度生理盐水和等浓度的有机磷杀虫剂中浸泡;再用适宜电流刺激,甲肌仍发生一次正常收缩,乙肌收缩不止,震颤不已。(4分)
31.Ⅰ(每小题2分)(1)bc (2)如图
(3)BVh或bvH
Ⅱ参考答案一:
方法步骤:①选多只同种同批发育的灰身后胸正常的野生型雄果蝇(BBHH)与多只黑身后胸变形的雌果蝇(bbhh)共同培养在1号培养瓶中,成熟时,让其自然交配;同时让黑身后胸变形的雌雄果蝇(bbhh)培养在2号培养瓶中,成熟时,也让其自然交配,在适宜条件下让两瓶中的受精卵发育成为性成熟的个体。(3分)
②从1号培养瓶的子一代中选多只性成熟的灰身后胸正常的雄果蝇(BbHh)及从2号培养瓶的子一代中选多只性成熟的黑身后胸变形的雌果蝇(bbhh)一起培养在3号培养瓶中,也让其自然交配,在适宜条件下让两瓶中的受精卵发育成为成体,得到子二代。(3分)
③对子二代表现型进行统计分析。(2分)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子二代中灰身:黑身;后胸正常:后胸变形均接近1:1,说明此两对相对性状单独遗传均遵循基因分离定律;(3分)
②灰身后胸正常:黑身后胸正常:灰身后胸变形:黑身后胸变形约等于1:1:1:1,说明此两对性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3分)
参考答案二:
①选多只同种同批发育的灰身后胸正常的野生型雄果蝇(BBHH)与多只黑身后胸变形的雌果蝇(bbhh)共同培养在1号培养瓶中,成熟时,让其自然交配,得到子一代。
②从1号培养瓶的子一代中各选多只性成熟的灰身后胸正常的雄果蝇(BbHh)和雌果蝇(BbHh)一起培养在2号培养瓶中,也让其自然交配,得到子二代。
③对子二代表现型进行统计分析。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子二代中灰身:黑身;后胸正常:后胸变形均接近3:1,说明此两对相对性状单独遗传均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②灰身后胸正常:黑身后胸正常:灰身后胸变形:黑身后胸变形约等于9:3:3:1,说明此两对性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