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草船借箭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5 草船借箭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1-08 17:47: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63张PPT。5草船借箭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课时第二课时新课导入 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即是根据《三国演义》的第四十六回的相关内容改编的。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走近作者 罗贯中 元末明初小说家。他被称作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
主要作品:《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水浒全传》。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我会认瑜忌督幔寨擂呐弩丞yújìdūmànzhàiléinǔchéngnà我会写寨擂呐插妒忌曹督委鲁遮dùjìcáodūwěilǔzhēzhàiléinàchā妒嫉妒 嫉贤妒能女小芳的学习成绩十分优秀,让全班同学都妒忌。左右jì忌猜忌 肆无忌惮心洪水肆无忌惮地吞噬着正在沉睡中的村庄。上下女字撇点的撇长点要短并有力、横稍向上提,户字上框扁窄、竖撇要长。dù己字稍窄、上框要扁、竖弯钩的竖短弯稍长,下边的心字要宽扁。曹姓曹 萧规曹随日赤壁之战中,孙权刘备联合打败了强大的曹军。上下dū督督促 九门提督目三国时期,周瑜是吴国的都督,可以指挥千军万马。上下上横要短、中间日字扁宽、一横居中,两竖贯穿上横,下边日字要窄小。cáo叔字扁宽、中横稍长并上提、中间两竖是两笔、小字竖不带钩,目字扁窄。委委派 委以重任禾在外地工作的妈妈委托邻居张叔叔给我捎来好多日常用品。上下lǔ鲁鲁莽 齐鲁大地鱼鲁肃是三国时期吴国的杰出谋士。上下“禾”要扁窄、首笔是短平撇,“女”要扁宽、首笔撇短点长、一横最长。wěi鱼字上边扁窄、中间田字两竖稍向里收、下横要长,下边日字要窄小。遮遮掩 遮人耳目辶石榴树像一把大伞举过房顶,把我家小院遮起来。半包围zhài寨营寨 安营扎寨宀这些土匪躲到水寨里,很难逮住他们。上中下“庶”中间不要写成“艹”、两竖下边封闭,四点稍宽、要均匀,“辶”的捺要平且长。zhē中间三横两竖紧凑匀称,撇和捺在两竖下起笔、要舒展,下边不是木字。擂擂鼓助威 自吹自擂扌赛场上,我们擂鼓为运动健儿助威。左右nà呐唢呐 摇旗呐喊口开幕式上,同学们呐喊着响亮的口号穿过主席台。左右左窄右宽,扌横短提稍长,雨字上横稍短、下框变为冖、四点要小、匀称。léi口字要小、居中,内字下框宽大、一撇上边出头、一点在撇靠下位置、要小。插插入 两肋插刀扌运动会上,操场周围插满了鲜艳的彩旗。左右右上边首撇短平、中竖与臼字下横相连,臼字首笔是短撇、 两边分开。chā我会写擂léi 擂鼓lèi 擂台赛例:台上正在举行擂(lèi)台赛,台下的人擂(léi)鼓助威对对碰近义词反义词妒忌——嫉妒 训斥——斥责
推却——推辞 预计——估计
紧急——紧迫 吩咐——嘱咐迟延——耽搁 疑惑——怀疑妒忌——仰慕 推却——接受
迟延——提前 齐全——短缺
疑惑——明白 秘密——公开神机妙算——无计可施理解词语【妒忌】
【军令状】
【迟延】
【疑惑】
【调度】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胜过自己的人心怀怨恨。戏曲和旧小说中所说接受军令后写的保证书,表示如不能完成任务,愿依军法受罚。耽搁;拖延。怀疑困惑。管理并安排(工作、人力、车辆等)。【虚实】
【弓弩手】
【丞相】
【神机妙算】虚和实,泛指实际情况或内部情况。古代军队中负责射箭的兵士。古代辅佐君主的职位最高的大臣。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情势,决定策略。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整体感知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以限期造箭为由意欲加害诸葛亮。诸葛亮同周瑜斗志,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妙解课文草船借箭塑造了诸葛亮怎样的形象?第二课时周瑜为什么要让诸葛亮造箭?讨论交流: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课文开门见山,交代了故事的起因。概括诸葛亮挺有才干,周瑜妒忌诸葛亮的事实。“妒忌”正是周瑜与诸葛亮发生矛盾的起因,为故事的展开埋下了伏笔。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 这是周瑜设好的圈套,明里共商军事,暗里设陷阱害人。他明知故问,意欲加害诸葛亮,表现了他的险恶用心。而诸葛亮的简洁回答,表现了他的胸有成竹。 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故设下造箭的圈套,以公事为由,意欲加害诸葛亮。诸葛亮的回答正中周瑜下怀,于是他假借“公事”,逼迫诸葛亮承担造箭任务。诸葛亮为什么答应造箭?讨论交流: 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只”表现了诸葛亮语气坚定,充满自信。 周瑜看似在征求询问诸葛亮的意见,表示对诸葛亮的尊重。实际上他的话语中充满杀机,用心险恶。 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 诸葛亮把时间、地点、人数交代得清清楚楚,表现了他对这件事胸有成竹。诸葛亮为借箭做了哪些准备?讨论交流: 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船和军士是诸葛亮借箭的基本条件,将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是伪装,船两边放草把子,是为了受箭。真是考虑周全,安排巧妙。 诸葛亮为借箭做了充分的准备。因为他知道鲁肃忠厚守信,顾全大局,所以向他借船。他也知道周瑜聪明过人,所以不让鲁肃告诉周瑜借船之事。表现了他有计谋、有胆略,知人善用。看来他在立军令状之前,就已经想好整个草船借箭的计划。 借箭过程中,哪些地方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讨论交流: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这里用了排比的句式,语气强烈,渲染出故事的紧张感。情况如此紧急,诸葛亮表现得超乎寻常的沉着冷静,侧面烘托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智慧过人。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描写天气,突出雾大,推动情节的发展。 这一句环境描写突出江上雾大,其作用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诸葛亮选择这样的天气,说明他精通天文气象,预测准确无误。只有这样的天气,才会让疑心多虑的曹操看不清虚实,不敢轻易出兵,只让弓弩手射箭,这是借箭成功的条件之一。 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一字摆开”既便于行动,又不留空当,使受箭面积增大。军士“擂鼓呐喊”,既是为了虚张声势,制造进攻的假象,吸引曹操军队的注意力,引曹军出来射箭,又是让曹军明确射箭的目标和方向。这些都表现了诸葛亮的思虑缜密、安排巧妙。 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语言描写,表现不同人物的不同特点。鲁肃吃惊,害怕曹军出来进攻,而诸葛亮镇定自若,成竹在胸。 诸葛亮谈笑风生、镇定自若与鲁肃的吃惊形成鲜明的对比。因为他对曹操生性多疑、用兵谨慎的性格了如指掌。在“看不清虚实”的情况下,不会“轻易出动”。从诸葛亮的笑中,我们能体会到他的从容自信、宽容大度。这一笑,笑出了他的胸有成竹,笑出了他的运筹帷幄,笑出了他的神机妙算,笑出了他的英雄本色。诸葛亮的笑笑自己神机妙算(自信的笑)笑曹操不敢出兵(胜利的笑)笑周瑜不自量力(胜利的笑)笑鲁肃忠厚老实(幽默、宽厚的笑)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曹操的举动印证了诸葛亮的判断,充分表现了他的谨慎多疑,侧面烘托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诸葛亮下令把船掉过来,是为了能两面受箭,也为了保持船体平衡,便于箭满后顺风顺水返回,省去掉头的时间。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充分显示出来。 诸葛亮敢逼近曹军水寨,不是贸然行动,也不是一意孤行。而是因为他完全掌握了曹操生性多疑、小心谨慎的性格,再者是利用大雾天气,让曹操不敢轻易出兵。此行 “借箭”,不是他信口开河,而是他周密考虑、巧妙安排之后的行动,所以才不费吹灰之力,借走十万支箭。这不仅显示了诸葛亮丰富的天文知识,也表现了他高超的军事智慧才能。 天渐渐亮了,雾已经散了。这时候,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这种天气为诸葛亮撤退提供绝佳时机。“满”说明诸葛亮的借箭成功。 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接着叫二十条船驶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顺风顺水”表现了诸葛亮精通天文,借助有利条件成功撤退。草船借箭成功的因素:三天后江上有大雾船身相连容易受箭曹操多疑不敢出兵士兵擂鼓虚张声势,引敌射箭刮西北风,使船回去顺风顺水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现在哪些地方?②晓地理④布置周密、准确。①知天文③识人心 草船借箭塑造了诸葛亮神机妙算、心胸宽广、足智多谋的形象。阅读方法理清写作顺序,概括课文内容说明:阅读课文时,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就能快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方法:按照事情发展顺序的文章,可以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顺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默读课文。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以公事为由,让诸葛亮十天之内造十万支箭,意欲加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志,立下军令状,做好准备工作,用妙计向曹操成功“借箭”十万多支,箭如期如数交付周瑜,周瑜了解经过后,自叹不如。 读课文前,你对课文中的人物有什么了解?读课文后,你对哪些人物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你还想了解哪些关于他们的故事? 读课文前,我对文中的人物是通过电视剧和爷爷讲的三国故事了解到的。我知道诸葛亮神机妙算,能言善辩,张飞勇敢粗鲁等。学完课文,我对诸葛亮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面对周瑜的陷害,他没有斤斤计较,而是顾全大局,用自己的智慧“借”到了十万支箭。
我还想了解诸葛亮的“空城计”“七擒孟获”“三气周瑜”“火烧赤壁”等故事。课文结构




知天象——大雾弥漫
知地形——顺水行船
知人心—— 曹操多疑 神机妙算
足智多谋准备:鲁肃忠厚,借助帮忙起因:妒贤嫉能、设计陷害经过结果:了解经过、自叹不如主旨归纳 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以限期造箭为由意欲加害诸葛亮。诸葛亮同周瑜斗志,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才智超群。写作手法通过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本课运用语言描写表现人物特点,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如“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一句典型的语言描写,把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镇定自若展现得淋漓尽致。运用语言描写要注意:人物的语言必须个性化,要符合人物的身份、职业;语言描写要符合说话的情境;有时候我们可以把人物的表情、动作模拟出来。 一个星期天的清晨,天正下着倾盆大雨,妈妈拿了雨衣就要出门,我急忙上前问:“妈妈,这样的天您要上哪儿?”妈妈说:“上班去。”“星期天还要上班吗?”我不解地问。妈妈说:“当然要上班,傻闺女,星期天就没有病人吗?”“那,雨下得这么大,就不能等一等吗?”“不能,怎么能等呢?病人在等着我呢,时间就是生命!”说完,妈妈披上雨衣,急急忙忙地消失在雨雾中了……举例: 练一练: 请运用语言描写写一个片段,展现人物性格特征。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结构严谨。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写了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准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箭如期如数交付周瑜,周瑜自叹弗如。这样严谨的结构,大大增强了故事的完整性和严密性。推荐阅读诸葛亮借东风赤壁之战前夕,周瑜已经做好了准备,要发动火攻一举烧毁曹军的战船,打败曹操。但周瑜忙中出错,竟然没有想到火攻对风向的要求很高,而隆冬时节长江中游一带多刮西北风,没有东南风。如果就着西北风放火,曹军处于上风头,刚好烧了自己,根本烧不到曹军。周瑜想不出办法,一下子病倒了。周瑜躺在病床上,嘴里还哼哼唧唧。诸葛亮当时在周瑜军中帮着出谋划策,他知道周瑜的病因。诸葛亮笑着说:“我有一个药方可以治好都督的病。”周瑜一震,忙说:“请先生指教。”诸葛亮让手下的人都退出病房,提起毛笔,在一张纸上写下了四句话:“想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写完送到周瑜面前说:“都督,这是你的病根子。”周瑜一看,万分惊奇,忙说:“请问用什么药可以治好呢?事情已经万分紧急了,请马上告诉我吧!” 诸葛亮故意说自己有呼风唤雨的本事,需要在南屏山造一座“七星坛”,由他亲自登坛、做法、借东风。周瑜有了上次草船借箭的事,这次自然信了,“病”也一下子好了。他精神抖擞地下令赶紧到南屏山筑七星坛,同时调兵遣将,做好准备,只要东南风一刮,就向西北进发。
公元208年11月20日,那天半夜,果然刮起了东南风,而且风势越来越猛,可见诸葛亮的预见十分准确。思考: 如何看待诸葛亮给周瑜的药方?你认为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感谢您的观看HAPPY CHILDREN201x.12.31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