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测试题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A卷(基础与提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4分,共32分)
1.(2019·江西)森林火灾现场救援的方法有:飞机投水、砍出隔离带、人工扑打等,其中“砍出隔离带”采用的灭火原理是 ( )
A.隔绝氧气 B.降低着火点
C.隔离可燃物 D.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2.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分析错误的是 ( )
A.火上浇油——增加可燃物
B.釜底抽薪——移走可燃物
C.吹灭蜡烛——降低着火点
D.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隔绝空气
3.(2019·东营)近期发生的火灾和爆炸事件给人们敲响了安全警钟。下列说法或做法不正确的是 ( )
A.对发生的火灾,首先要尝试用水扑灭,同时考虑其他办法
B.只要控制好燃烧和爆炸的条件,就能使之为我所用,造福人类
C.加油站、加气站内拨打电话可能引发燃烧或爆炸
D.明火附近避免喷洒空气清新剂或杀虫剂,以免引发火灾
4.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的结论的是 ( )
5.(2019·青岛)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在有限空间里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B.用煤炭烧锅炉时不断鼓入空气,可使煤炭燃烧更剧烈、更充分
C.实验桌上少量酒精着火时可用湿布盖灭,是因为降低了酒精的着火点
D.森林起火时,可在大火蔓延线路前砍掉一片树木,建立隔离带灭火
6.如图2,实验室模拟粉尘爆炸实验。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下列干燥的粉末,点燃蜡烛,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气,肯定观察不到爆炸现象的是 ( )
A.大理石粉 B.面粉 C.煤粉 D.镁粉
7.一般情况下,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但镁条能在CO2中剧烈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Mg+CO2 2MgO+C。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该反应说明镁着火时不能用CO2扑灭
B.该反应中镁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C.该反应的现象是剧烈燃烧,只生成白色固体
D.该反应中CO2能支持燃烧
8.中科院院士赵玉芬在第五届化学国际研讨会上,表演了一场“魔术”:熊熊大火中,只要穿上一件“防火衣”,火苗就会从身边绕着“走”。下列有关“防火衣”的大胆猜想不正确的是 ( )
A.可能是在纺织品中添加了某种“阻燃剂”
B.该“防火衣”阻燃原理是降温
C.轻盈的“防火衣”将取代防火砖等笨重材料
D.若把纤维、阻燃剂一起压制,可制成防火门
二、填空与简答题(每空3分,共48分)
9.燃烧蚊香能将杀虫剂缓慢释放到空气中达到驱蚊效果。
(1)用打火机点燃蚊香使其燃烧,从燃烧的条件分析打火机的作用是 。
(2)蚊子很远就能嗅到蚊香的气味,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
(3)结合生活实际写出一种熄灭蚊香的方法: 。
10.2018年6月1日5时20分,芜湖一辆行驶中的公交车突然起火。
(1)当空气中悬浮着一定量的汽油时,一个小火星就足以使其燃烧,这说明汽油的着火点较 (填“高”或“低”)。
(2)消防用品之一是水,用水灭火的原理是 。
(3)乘坐汽车、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时,下列物品禁止携带的是 (多选,下同)。
A.鞭炮 B.瓶装饮料 C.书刊 D.酒精
(4)这次事故引发了人们对公共交通消防安全问题的讨论,下列观点合理的是 。
A.公交车上要配备消防器材????
B.公交车上座椅用阻燃材料制成
C.对司乘人员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培训
11.(2019年建邺区一模)燃烧与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图4所示装置可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②打开K,通入氧气,对比乙、丙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能说明可燃物燃烧的另一个条件的实验现象是 。
(2)火灾是燃烧最常见的危害,燃烧还能引起爆炸。破坏燃烧条件可以灭火,避免爆炸。图5所示的“火立熄”是一种新型的家用灭火用品。“火立熄”接触到火焰3~5 s后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燃烧物上,同时放出不可燃气体,使火焰熄灭。“火立熄”的灭火原理是 。
12.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请回答:
(1)如图①和②两种灭火方式的原理分别是:① ,② 。
(2)如图③是往燃烧的油锅里加水,结果不但没有熄灭锅里的火,还造成图④的后果,正确熄灭油锅里火焰的方法是 。
(3)可燃物在有限空间里急剧燃烧可导致爆炸,下列混合物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的是
(填序号)。
A.沼气和空气 B.N2和O2 C.CO和O2 D.H2和O2
(4)中学生要具备一定的安全常识,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填序号)。
A.在山林中遇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逃离火灾区
B.被围困在火灾区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C.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所有门窗
D.夜间发现燃气泄漏应关闭阀门,立即开灯检查
三、实验与探究题(每空4分,共20分)
13.图7是“燃烧的条件”实验活动的部分操作示意图:
(1)仪器①的名称为 。
(2)实验一:加热片刻观察到A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3)实验二:观察到先燃烧的物质是 。若将铜片上的物质换成等量的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观察到木屑先燃烧,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 (填“低”或“高”)。
(4)实验三: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8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填序号)。
A.蜡烛燃烧需要氧气
B.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
C.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
D.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为84%
B卷(应用与拓展)
1.(2019·台州)如下图,集气瓶中充满二氧化碳,大烧杯中燃着两支高低不等的蜡烛,实验时打开止水夹,移开玻璃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观察到高的蜡烛先熄灭
B.不移开玻璃片,实验现象更明显
C.蜡烛会熄灭,是因为二氧化碳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
D.去掉烧杯中的1支蜡烛,也能得出同样的实验结论
2.注意防火安全很重要。
(1)学校教学楼楼道里放置了手提式干粉灭火器(灭火剂:磷酸二氢铵50%、硫酸铵25%),灭火器阀门开启后,筒体内的灭火剂在驱动气压力的作用下,经虹吸管从喷射管喷出,当灭火剂以雾状与火焰接触后发生一系列物理作用和化学反应,包括起到稀释氧气和冷却燃烧物表面温度的作用,从而使火焰熄灭。对于干粉灭火器的工作原理说法错误的是 。
A.灭火剂是二氧化碳
B.灭火剂通过隔绝空气灭火
C.在灭火过程中降低了物品的着火点
D.它与泡沫灭火器的灭火原理是相同的
(2)使用灭火器灭火时,正确作法的是 。
A.站在上风方向灭火
B.站在下风方向灭火
C.对准燃烧点根部喷射
D.对准燃烧点上部喷射
A卷(基础与提高)
1.C 2.C 3.A 4.A 5.C 6.A 7.C 8.B
9.(1)使温度达到着火点
(2)在不停地运动
(3)剪断或滴水熄灭等
10.(1)低 (2)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3)AD (4)ABC
11.(1)①4P+5O22P2O5 ②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通氧气前丙中白磷不燃烧,通氧气后丙中白磷燃烧 (2)使燃烧物与氧气隔绝
12.(1)①隔离可燃物 ②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2)盖上锅盖 (3)ACD (4)AD
13.(1)酒精灯 (2)物质具有可燃性 (3)乒乓球碎片 低 (4)D
B卷(应用与拓展)
1.D
2.(1)AC (2)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