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近邻——月球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提出自己想要知道的关于月球的问题。
2.能根据观察结果分析月相变化的原因。
3.能设法用模拟实验研究月相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知道的关于月球的知识
能坚持长期进行观察
知识目标
知道月相形成的原因。
知道月球每天每月的运动模式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大胆设想自己应如何到月球探险
教学重点:
观察月球的运动模式,了解月相的形成原因。
教学准备:
一、学生准备
1.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月球的资料
2.提前一个月观察月相
二、教师准备
1.相关课件及视频资料
2.三球仪、台灯、直径在20厘米的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同学们,今年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词,让我们一起欣赏。
师生一起欣赏苏轼的《水调歌头》。
活动2观察月球的运动模式
(一)认识月相及变化规律
谈话:诗词欣赏完了,这里面有一句话“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提问:月有阴晴圆缺,说明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讲述:对,我们把看到的月球的不同形状叫月相。
板书 月相
提问:你都看过什么形状的月相?
学生描述
提问:你认为月相变化有规律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教师出示课件 月相变化图 讲述月相名称以及每个月相出现的时间。
提问:月相变化有什么规律?
学生分组讨论
汇报交流
教师小结
(二)探究月相形成的奥秘
1提问:你认为月相的形成与什么有关系?
2学生猜测
3谈话:大家的想法到底对不对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
4课件出示设计实验提示:
5学生分组设计模拟实验方案。
6学生汇报交流
7谈话:哪组同学愿意到前边给大家做一做?
8学生到前边分工演示月相形成的模拟实验,边演示边汇报实验现象。
9视频播放演示实验现象。
10学生观看
11教师小结同时播放视频 月相成因
三、巩固应用
1.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学生汇报自己的收获。
3课件出示问题:谁在撒谎
4.学生应用本节课知识解答。
5.布置作业:(课件出示)
假如你到月球去考察,你应该准备什么东西?可能会看到什么现象?更具自己的想想,写一篇科幻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