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到哪里去了》
教学理念:
本节课是冀教版四年级下册《有趣的变化》此单元中的重要内容。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到“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因此本节课的设计要原则,以生为本,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究的活动中,通过“猜测——动手实验操作——总结”此过程,不仅学到科技知识,同时也培养了科学探究的技能。做实验、观察现象、讨论交流、小组合作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学生在此活动中尝试了当科学家的成功与喜悦,为日后的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1、能预测各种物质与水混合后的结果。? ? ? ? 2、能实事求是地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 3、能自己制定标准对各种物质进行分类。 (2)科学知识: 能用自己的话说明溶解的含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乐于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 ? 2、愿意通过合作的方式同大家 一起学习。?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做物体与水混合的实验。
教学难点:理解溶解的含义
教学准备:小组准备:沙、豆子、食盐、锯末、红糖、烧杯5只、 玻璃棒、水、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1、谜语:“来自水中,却怕水冲,回到水里,无影无踪”大家猜一猜是什么?——盐
2、盐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哪位同学来描述盐的样子?
3、盐是一粒一粒的我们称它是颗粒状,
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盐,大家想一想,把盐放在水中会怎么样呢?教师演示:把盐放入水中,并搅拌,让学生看现象。问:你看到了什么现象?(盐不见了!)
师:盐到哪里去了?(板书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
二、教师引领,学习新知
1、展开想象,预测结果。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见到物质与水混合的例子,是不是所有的物体在水中都会像盐一样消失呢?老师准备了五种材料:食盐、沙子、豆子、锯末、红糖。如果把它们分别放入水中,猜一猜会发生什么现象?小组交流并记录在表格中。
加入水中的物体
预计的现象
实际的现象
水的变化
食盐
盐也会化在水里水会变咸
沙子
沙子不会化!
豆子
豆子不会化!
锯末
浮在水面上!
红糖
红糖会化在水里水会变甜!
小组汇报记录表
2、实验验证,探究获知。
从你们的猜测来看,可以看出同学们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但是大家的猜想是不是正确呢。要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同学们说该怎么办?实验!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实验材料有玻璃棒、药匙、烧杯、水。你能根据实验材料说说这个实验怎么做吗?你觉得在做实验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讨论
(1)出示实验要求:
1、为了保证实验合理,每只杯中的水量、放入的固体量和搅拌的次数均要相同。
2.搅拌时玻璃棒不要碰到烧杯壁和底部。
3.注意观察物体在水中发生的变化,并及时把实验情况填入表格的后两栏。
4.不要随便品尝实验的物品,注意卫生。实验后把实验物品摆放整齐,实验桌上的水迹也擦干了。
(2)小组实验。
(3)学生汇报实验。
加入水中的物体
预计的现象
实际的现象
水的变化
食盐
盐也会化在水里水会变咸
融化了,看不见了
没有太大变化
沙子
沙子不会化!
没有融化,
沉在了水底
水变浑了
豆子
豆子不会化!
沉在了水底
没有变化
锯末
浮在水面上!
没有融化,一大部分浮在水面,一少部分沉在水底
水有一点变颜色
红糖
红糖会化在水里水会变甜!
看不见了
水变红了
(4)依据标准分类
师: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食盐、沙子、豆子、锯末、红糖这几种物体与混合后的实验现象,你能根据物体在水中的实际情况自己确定不同的标准把这五种物体进行分类吗?下面我们就根据物体在水中的变化情况动手分一分,看哪组的分类方法多且独特合理(学生动手分类,并交流)
分类标准
分类结果
标准1
看见或看不见的
看见:沙子、豆子、锯末、 看不见:食盐、红糖
标准2
水是否浑浊
浑浊:
不浑浊:
师:糖粒和盐粒在水中化的非常非常小,小到我们的眼睛都看不见了,如果用一个科学术语来描述我们就说它们变成了极小极小的微粒。——课件出示:极小的微粒?
那这些极小极小的微粒分布在水的哪个位置?出示烧杯用点代表盐、红糖画出来。
师:我们喝的每一口糖水都是甜的,糖的微粒到处都有。说明这些极小的微粒是均匀分散到水中的。这说明糖的微粒是怎样分散在水中的? 均匀分散到水中。
在科学上,我们把像食盐或红糖这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微粒,均匀分散到水中的过程叫做溶解。——课件出示:“溶解”的含义
三、深化认识,总结拓展
1、拓展: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像盐这样容易在水中溶解的?
2、出示多媒体课件, “最后老师请大家帮帮忙,前两天我从超市买了洗衣粉、饼干、奶粉、味精、芝麻糊、面条,你们能帮我把这些物品分为“易溶于水”和“不易溶解于水”两大类吗?”???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把食盐等五种物体与水混合的实验,知道了白糖、食盐在水中能溶解,沙子、铁粉、锯末在水中不能溶解。那么不溶解在水中的物体我们能想办法把它们从水中分离出来吗?课下同学们自己去查资料吧!下节课向大家汇报,看哪个组知道的方法最多,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