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绿色是希望之色,也是生命之色,它是最充满活力的色彩。可如果“绿”被囚禁了,它会变成怎样呢?这节课们一起来学习现代散文家、翻译家陆蠡写的散文《囚绿记》,一起看看作者为什么“囚绿”,又是怎么“囚绿”的。
1.熟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结合时代背景,理解“绿”的深刻含义。
3.赏析文章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掌握作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
陆蠡(lǐ)(1908一1942),字圣泉,天台平镇岩头下村人,学名陆圣泉,原名陆考原,现代散文家、革命家、翻译家。资质聪颖,童年即通诗文,有“神童”之称。巴金认为他是一位真诚、勇敢、文如其人的作家。
1942年仅34岁的陆蠡死于日寇酷刑之下,在1983年4月,国家民政部批准他为革命烈士。
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曾翻译俄国屠格涅夫的《罗亭》,英国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法国拉·封丹的《寓言诗》和法国拉马丁的《希腊神话》。
《囚绿记》写于1938年,作者当时正在沦为孤岛的上海,看着"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由此他怀念起一年前,也即邀抗日战争爆发前夕,暂住北京之时,作者生活在阴暗潮湿的房间里,窗外的一树常春藤。作者当时怀着"过于抑郁的心情",对富有生命力,充满生机的绿色常春藤无比眷恋。
陆蠡( ) 涸( )辙
婆娑( ) 猗( )郁
囚系( ) 蕈( )菌
lǐ
pó suō
xì
hé
yī
xùn
了截:直截。
涸辙:干涸的车辙。
急不暇择:因着急而没时间选择。
婆娑:①盘旋舞动的样子;②枝叶扶疏的样子;③眼泪下滴的样子。
猗郁:茂盛的样子。
词语释义
1.快速阅读课文,说说本文是围绕那个字展开的?
全文围绕一个“绿”字展开。
2.课文围绕“绿”写了哪些内容?
一、寻绿(1~4):
二、赏绿(5~7):
三、囚绿(8~12):
四、放绿(13):
五、怀绿(14):
交代绿的由来
表达对绿的喜爱之情,为下文的囚绿做铺垫。
囚绿的过程。赞颂常青藤不甘被囚的执著。
释放“绿”,点明主旨。
对“绿”的思念之情。
3.在“囚绿”的过程中,随着常春藤状态的变化,作者的心情,以及对常春藤的态度有什么不同?请完成下表。
常春藤状态 作者心情 对常春藤的态度
生的欢喜;喜悦
不快
可怜;恼怒
牵进
幽囚
移锁
像病了似的
尖端总是朝着窗外
浆液丰富
门虽常开着,可没人来打扰我,因为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但我并不孤独。我忘记了困倦的旅程和已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我望着这小圆润,绿叶和我对语。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
现实世界的“孤独”“陌生”“困倦”“不快”,在与绿的“对话”,与“自然”的沟通中消解,“我”从“绿”中悟到生的乐观和勇气,“绿”给予“我”精神的慰藉和生命的向往。社会人际空间的孤独和自我心灵世界的丰富对立而统一。
4.作者为什么喜欢绿?找出具体例子分析。
5.通读全文,思考:作者既然爱绿,为什么他要“囚绿”? 之后为什么又要“放绿”呢?
抚平“我”抑郁之心,燃起“我”对生活的希望
囚绿
为了让绿色与“我”更接近、更亲密
以装饰简陋的房间
抗日战争爆发后,“我”被青藤那顽强的抗争性格,永向光明的执著精神所感染,作者仿佛看见了呼唤光明和自由的千千万万个中国人(当然也包括作者本人),故珍重开释了这个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绿囚”。
放绿:
6.找出文中描写绿的句子,说说作者笔下的绿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
(1)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纤细的脉络、嫩芽。下雨的时候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这段话表现出常春藤的外形美,“卷须柔软”“舒展嫩叶”,下雨时还会带着“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2)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
绿蓬勃、向阳、固执,是爱、青春和幸福的象征。
(3)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
离开了阳光后,常春藤失去原本的颜色、变得细瘦,体现了它的柔弱。
(4)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即使被“我”囚禁,常春藤的尖端依旧执着地朝着窗外的地方生长,体现了它的执着、坚贞和顽强不屈的精神。
7.联系时代背景,思考:绿在文中具体指什么?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1)“卢沟桥事件发生了”
(2)“烽烟四逼中的旧都”
背景:
绿
象征:用“绿”象征了永不屈服于黑暗,坚贞不屈,自强不息的成千上万的民族英雄。
托物言志:借用“绿”来表达作者对爱国民族英雄的崇敬之情。
以小见大:从“绿”身上的品质上升到民族英雄的品质。
(1)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
8.找出文中直接抒情的句子,体会其表达效果。
这几句话运用排比和比喻,直接倾诉对绿的热爱。作者把绿当做希望,幸福和快乐的象征。“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一句,说明作者境遇不佳,他需要绿色来愉悦自己的眼睛,安慰自己的心灵。
(2)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
交代了“囚绿”的原因。点明了绿的象征意义和作者对绿的挚爱。不仅要用它置换物质生活空间,还要用它填补精神生活的空洞。
“绿”在囚禁下“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 表现了常春藤不甘被囚、追求光明、顽强不屈的性格形象。“损害了我的自尊心”“可是我囚系住它”表达作者对常春藤眷恋中不满的心态。
(3)可是每天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
这两句话交代了作者和常春藤仿佛成为了朋友,也暗含了作者对沦陷在敌人手中的土地和人民的深切怀念。
(4)离开北平一年了。我怀念着我的圆窗和绿友。有一天,得重和它们见面的时候,会和我面生么?
9.课文既然划分为寻绿、赏绿、囚绿、放绿和怀绿五个层次,可作者为什么给文章命名为“囚绿记”?
文章5个层次中,“囚绿”写绿枝条艰难的状况,这暗示着艰难的国运家运;“囚绿”表达作者复杂的心情,这是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略我国领土的时代背景下,作者内心极度痛苦和精神上坚决反抗的反映。
作者以一株常春藤为线索,牵出无限的情思,唱出了一曲绿色生命之歌。绿色是自然给予人类的审美心理需求,它给人以和平安宁的象征,给人以生命活力的感召力量。绿在视觉上给人以美感,色彩美;心理上使人愉悦,安宁。这就是一般人都喜欢绿,爱绿的原因。而我们的作者在“烽火四逼”的民族危亡时刻,不仅写爱绿,更赋予绿以时代需要的象征意义。我们从中窥见他渴望光明、自由,呼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崇高的灵魂”。
托
物
言
志
蓬勃、向阳、固执
生命、希望,追求光明、自由,坚贞不屈的抗战精神
借
物
抒
情
绿
试着借鉴本文的写法,调动你的情感和想象,描述一种景物,力求写出景物的特点。500字左右。
悬崖边的树
不知是什么奇异的风
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
平原的尽头
临近深谷的悬崖上
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
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
它孤独地站在那里
显得寂寞而又倔强
它的弯曲的身体
留下了风的形状
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
却又像要展翅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