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预测卷(一) 2008-05-03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2007年 5月30日,由于连续高温高热,导致太湖蓝藻在短期内积聚爆发,水源水质恶化,最终使城区出现了大范围的自来水发臭现象。6月21日,无锡太湖局部水域再次出现蓝藻聚集。也就在这一天,这个城市七成的供水,几乎在一夜之间变成了臭水。温家宝代表中央向无锡市民表示歉意。下列关于蓝藻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高倍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蓝藻的遗传物质分部于细胞核内
B.蓝藻是好氧藻类,其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C.蓝藻属于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D.只有基因突变引起蓝藻变异
2.在植物受伤时,一种由18种氨基酸组成的多肽——系统素会被释放出来,与受体结合,活化蛋白酶抑制基因,抑制害虫和病原微生物的蛋白酶活性,限制植物蛋白的降解,从而阻止害虫取食和病原菌繁殖。下列关于系统素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系统素能抑制植物体内与蛋白酶有关的基因的表达
B.系统素的合成与分泌与核糖体、内质网和液泡有直接关系
C.系统素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D.系统素相当于植物体内的“抗体”,能与外来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的结合
3.下图表示谷氨酸脱羧酶催化谷氨酸分解的过程中有关物质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1mol谷氨酸分解为1mol氨基丁酸和1molCO2)。下列有关描述不合理的是…( )
A.曲线1表示的肯定是谷氨酸的浓度变化
B.曲线2表明,在该条件下谷氨酸在大约20分钟时完全分解
C.如果曲线2、3、4表示不同温度下酶促反应曲线,则曲线2代表的温度高于曲线3和曲线4代表的温度
D.如果曲线2、3、4代表不同酶浓度下的酶促反应,则曲线2代表的酶浓度高于曲线3和曲线4
4.某生物兴趣小组在密闭玻璃温室内进行植物栽培实验,他们对温室内C02含量、O2含量及CO2吸收速率进行了24 h 测定,得到如图所示曲线,则以下说法有几种是正确的…………………………………………………………………( )
①c、e两点的光合速率为零
②c、d之间的区段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
③de段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
④进行细胞呼吸的区段只有ab段和fg段
A.1种说法正确 B.2种说法正确
C.3种说法正确 D.4种说法正确
5.近日名为“我的皮肤”的生物活性绷带在英国诞生了,它给皮肤烧伤病人带来了福音。该活性绷带的原理是先采集一些细胞样本,再让其在特殊的膜片上增殖。5~7天后,将膜片敷在患者的伤口上,膜片会将细胞逐渐“释放”到伤口,并促进新生皮肤层生长,达到加速伤口愈合的目的。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我的皮肤”的获得技术属于动物细胞工程
B.人的皮肤烧伤后会因人体第二道防线的破坏而导致免疫力下降
C.种植在膜片上的细胞样本最好选自患者本人
D.膜片能否把细胞顺利“释放”到伤口与患者自身皮肤愈合与细胞膜上HLA有关
6.根据现代生物技术原理,为解决以下四个问题:
①快速培养名贵花卉,
②克服远缘植物有性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③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能力,
④干扰素的工业化生产.
依次可以应用的技术手段是( )
选择题答题卡: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二、非选择题(共36分)
30. (18分)秋末植物的叶片衰老时,在叶柄基部开始形成离层(如图1甲所示),而后从植物体上脱落。离层部位细胞相关的生命活动如图乙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乙图可知,叶柄基部离层的产生,与 (植物激素)有密切关系。在该植物激素的作用下,细胞核中的有关基因进行表达,基因表达过程分别在 、 中进行。
(2)A物质由内质网以出芽的方式形成小泡,运往高尔基体,再由高尔基体形成分泌囊,运往细胞膜,而后通过细胞膜的 作用,分泌到细胞外。从这一系列的过程能够证明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过程分泌到细胞壁之间的物质,对离层形成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乙图中可以看到多个核糖体与mRNA连结,这一现象也常见于其他细胞中,如右图所示。其生物学意义是由于mRNA是单链,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容易被水解成__________________;多个核糖体与mRNA连结,就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合成较多的产物,这样可以减少能量的消耗,符合“节约”的原则。
(5)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叶柄基部离层的形成,还有脱落酸等其他激素的参与,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 (18分)自然界中有一种含有叶绿体的原生动物—眼虫,这说明植物的细胞器同样可以在某些动物细胞中存活。某同学提出问题“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之间可以实现杂交吗?”他尝试设计出下列具体的实验方案。结合实验方案回答:
实验原理:根据绿眼虫的特点,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之间在理论上是可以实现杂交的。实验步骤如下:
(1)①中选的植物材料细胞中,必须有的细胞器是 _______________ 。
(2)③过程所用的酶是 __________ 。
(3)④过程除了用电激之外,还可以用 _______ 等做诱导因素。
(4)⑤过程动物细胞体外培养需要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要强调所用的器械的灭菌和实验人员的无菌操作,原因是
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⑤⑥过程中,通常要添加血清,原因是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如果让动植物杂交种批量培养生产,可以用 技术。
(8)动植物杂交种细胞是否有细胞壁?为什么?
、
高考生物预测卷(一)·参考答案 2008-05-03
1.D 解析:解答本题要明确蓝藻是原核生物,遗传物质分部于拟核内;只有核糖体细胞器,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主要由有氧呼吸提供,场所是细胞膜;尽管不含叶绿体,但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为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由于无染色体,变异只有基因突变。
2. C 解析:系统素是通过活化植物体蛋白酶抑制基因而产生某种物质;再由这种物质来抑制害虫和病原微生物的蛋白酶活性。系统素能促进植物体内与蛋白酶有关的基因的表达;所以A错。
3. C 解析:影响酶活性的温度有个最适温度;高于或低于最适温度,酶的活性都要降低。
4. A 解析:c、e两点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①错;c、e之间的区段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③错;一天24小时植物都要进行呼吸作用,④错。
5. B 解析:皮肤和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6.C
30.(1)乙烯 细胞核 核糖体(细胞质)
(2)外排 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各种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一定的连续性(3)活性纤维素酶催化纤维素水解,使叶柄基部细胞之间的联系减弱,从而形成离层。
(4)不稳定 核糖核苷酸
(5)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不是单一激素的作用,而是由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
31. ⑴ 叶绿体 ⑵ 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⑶ 病毒、聚乙二醇(振荡、离心、生物、化学因素等)
⑷ 无菌、无毒的环境,营养,温度,pH,气体环境
⑸ 各种杂菌可以在培养基上面迅速生长,培养基一旦被污染,迅速生长的各种杂菌不但会和培养物争夺营养,而且这些杂菌生长的过程中会生成大量对培养物有害的物质,导致培养物迅速死亡
⑹ 由于人们对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还没有完全搞清楚,通常加入血清、血浆等一些天然成分
⑺ 动物细胞培养
⑻ 无 因为胚胎在母体子宫中完成胚胎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