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件(共4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件(共4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1-05 21:43: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4张PPT。7、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一、契丹的兴起契丹族原为鲜卑族的一支,居住在辽水上游的潢水(今西拉木伦河)流域,以游牧为主。耶律阿保机(辽太祖)时间:
国号:
定都:10世纪初辽(有时称契丹)上京
(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耶律阿保机次子,辽国第二位皇帝,公元927年―947年在位。占燕云十六州,
灭后晋,
成为“中原皇帝”二、辽与北宋的和战907年,朱温废唐称帝,国号梁,史称后梁。幽云十六州有多重要?你能根据地图指出吗?十六州所辖土地囊括了当时中国东北与北部地区最重要的险关要塞与天然屏障。这一地区的丧失,使长城及其要塞完全失去作用,致使华北大平原全部裸露在北方游牧民族的铁蹄之下。
原来后晋的官员刘知远跑到晋阳自封为皇帝,把国号改为“汉”。
刘知远做了11个月皇帝死了。
他的儿子刘承佑继位,他随意杀害大臣。公元905年,大臣郭威被迫起兵造反,杀了刘承佑,改国号为“周”
郭威(周太祖)死后,养子柴荣(周世宗)继位,进行大力改革。在位5年去世,他7岁的儿子继位。杨家将世系表雁 门 关代县杨业祠好文学,善书法。
著名谚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即出自他。
1004年,辽朝入侵,于澶渊定盟和解,史称“澶渊之盟”
开创“咸平之治”有人主张迁都避让,宰相寇准坚决反对,力劝宋真宗亲征。即为岁币探究活动消极影响: 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的沉重负担。
积极影响: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看,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促进了双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三、党项族的兴起时间:
国号:
建立者:
定都:大夏(史称西夏)元昊1038年兴庆(今宁夏银川)党项人原披发蓬首。元昊颁布“秃发令”,此后党项人“秃发穿耳戴环”。探史明理探究一:辽与北宋,西夏与北宋的关系,有什么共同之处?1、都是汉族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
2、都是先战后和的关系
3、北宋每年都要给两国“岁币”
4、与北宋签约和议后,促进了各自经济文化的发展探究二: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战争是侵略战争吗?不是侵略战争。只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内部的兄弟之争。
辽、西夏以劫掠和扩大势力为目的发动战争,是非正义的;
北宋抗辽、西夏的斗争维护了中原和南方社会的相对稳定和生产发展,是正义的。探究三:汉唐王朝在与少数民族的争战中有明显优势,为什么北宋时期这种优势不存在了呢?① 幽云十六州被辽割占,北宋失去屏障。
② 宋朝重文轻武,采用“守内虚外”的策略。
③ 少数民族汉化程度高。探究四:北宋与辽、西夏由战争走向议和的原因是什么?1、双方都不具备彻底战胜对方的实力,是实力均衡的产物;
2、战争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破坏了双方的正常贸易,严重影响人民日常生活;
3、人民反对战争;
4、北宋统治者软弱无能。我来判断1、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统一了全国。 (  )
2、“澶渊之盟”是北宋与辽的盟约(  )
3、北宋-辽-西夏是按建立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   )下列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金辽北宋辽北宋西夏辽北宋西夏北宋辽西夏ABC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