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5 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 课件(12张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公开课)5 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 课件(12张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1-06 10:47:2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课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 单元 二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二
学习 目标 1、通过反复吟诵感受词作豪壮的情调及了解苏轼豪放词风。2、品味词中精炼传神的语言,掌握对比、衬托的手法。 3、理解作者复杂的心情,丰富的情感世界。 4、通过对本词文化层面的分析感悟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 5、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谈一谈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国梦”。
重点 1、感受苏词豪放词风 2、品味词中精炼的语言、掌握词中的表现手法。
难点 1、通过从文化层面对本词的理解来感悟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 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谈一谈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国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重庆山灵水秀,两江环绕,同学们都去过江边,不知道你们面对长江会想些什么?(学生谈谈,老师稍作小结)。同样,900百多年前,一位诗人面对长江发出这样的感慨:(老师背诵头句) 学生谈感想学生齐读全文 感受诗人的思想,熟悉课文
讲授新课 二、作家作品 (幻灯三) 字、号、三苏、唐宋八大家。 三、解题 词牌是“念奴娇”,标题是“赤壁怀古”,那么词牌和标题,哪个与内容相关?(明确:标题与内容相关)。在诗歌鉴赏中,我们首先就要关注诗歌的题目,有时它是对诗内容和思想的概括。如这里,“赤壁怀古”,“古”在这里指的是古迹,即赤壁。怀古指的是感受古迹来抒发诗人之情,那么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诗人通过感受古迹赤壁,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四、名作欣赏 (幻灯四) 在进入课文学习之前,我们分组赏析3组句子:(5分钟)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从意象、写作视角+角度赏析) 提示:抓几个重要意象分析,如大江、浪、千古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从重点词语、修辞角度赏析) 提示:诗歌鉴赏要注意一些特别的字,我们称之为诗眼、文眼,这些字一般来说是动词和形容词,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鱼翔浅底”的“翔” C、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 提示:从人物描写角度归纳人物的性格特征 五、分析文章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幻灯五) 1、淘:冲洗;风流:杰出。字面意思是: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注意古文翻译中的对等翻译原则) 2、老师提问:这一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第一组和第二组同学为我们赏析一下?(第一、二小组学生展示赏析结果) 3、老师补充,明确:这几句话是两种视点的交织,首先看到“大江东去,浪淘尽”,通常我们看江,只见其一段,而苏轼看到的却是整条长江,应该是站在高处看,证明其视角的广阔,这是从空间上观察,体现了空间的阔广,(板书:大江:空间——阔广)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而诗人眼中的阔广,是诗人心胸阔大的一个外显、外露。想想,要是胸怀不宽广,他怎能感受到大江的广阔与辽远? 前面讲空间视点,是实写,如大江就是指的长江,而浪也指的是眼前浪,展现出江的广阔、辽远。而这里也有虚写的成份在其中,这时的大江就可以理解为“历史长河”,而浪则可以理解为“历史发展的沧桑云烟”,正是这沧桑云烟洗尽了千古的英雄豪杰。这时,诗人的视点转到了时间上面,“千古”表现了时间的深远(板书:千古:时间——深远),时间与空间的交织,时空纵横就显出了意境的宏阔,大气磅礴,诗人心胸的宏阔(板书:宏阔),这正是苏轼豪放词风的体现。 ??这种写法影响到后世许多诗文,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沁园春·长沙》“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本来千里、万山是看不尽的,诗人站在高处俯瞰,另外加上诗人的想象,却能达到特别的效果,就是“体现空间的广,时间的远,诗人思想的深邃、心胸的宏阔和词的磅礴大气。” 板书:大江:空间——阔广 宏 千古:时间——深远 阔??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故垒”是“旧战场”,西边的古老的城堡,就是他们所说的赤壁之战的遗迹。“人道是”,特意说明是“他们说”,我苏轼本来就知道这里不是历史上赤壁之战的战场,借他人之口,绕过疑点,勾起人们对赤壁之战的历史的回顾。 那么,“赤壁”是一种什么景观呢?接下来作者进行了具体的描写。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幻灯六)(第三小组和第四小组展示汇报赏析结果) 明确:“乱”(岩石山崖险怪、陡峭)“穿”(山崖高峻,动态性,主动去刺穿天空、主动性、化静为动)、“惊”(浪巨大,诗人为之震惊,这里融入进诗人主观之情)“拍”(惊涛力度之大)、“卷”(波涛气势之大)几个动词有力度感,为我们显出一幅动感、豪壮的画面。 修辞:夸张、比喻 多角度:形、声、色板书:赤壁(雄奇壮美) 而我们知道“一切景语皆情语”,面对眼前的动感、豪壮之景诗人内心能不能平静?(明确:不能;澎湃、激越) 诗人内心为什么会如此激荡不静?(加一个过渡句,层次设计更分明,环节联系更紧)因为他不光看到了如画的江山,而且还想起了千百年来的许多豪杰之士。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江山如画承接上文,词的上片总结了赤壁雄奇壮美之景。 “一时多少豪杰”,注意“多少”,是多还是少?(明确:多)豪杰很多,而作者在这里只提到一个,那就是周瑜,说明作者最羡慕的是周瑜,为什么羡慕周瑜,因为周瑜文武双全、英气勃勃,建立了卓越的功勋,而苏轼心里有不有建功立业之志?(有,才会景仰和他一样杰出的周瑜),我们从这里就可以体会出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情怀。后半句就过渡到词的下片。 接着,词的下片主要在写周瑜,写得怎么样?我们读一读,学生齐读词的下片。 (第五小组和第六小组展示汇报关于描写周瑜的语句的赏析)(幻灯7) 小乔初嫁——年青得意,幸福美满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气度潇洒,姿态俊伟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破敌从容,杰出的军事才干 小结:人物侧面描写中有一点就是环境烘托人物,如“寒蝉凄切……骤雨初歇”(凄凉之景对离别之情的正衬);“闺中少妇不知愁……悔教夫婿觅封侯”(乐景写哀情,反衬)。赤壁之战成就了周瑜,赤壁之景也是雄奇壮美的,而英雄周瑜又是杰出的,我们可以说雄奇壮美之景(?)杰出的人?明确:衬托。 板书:赤壁(雄奇壮美)——周瑜(建功立业,又得美人) 提问:前面说到那么多的英雄作者都不提,只羡慕周瑜,从周瑜方面来说,他杰出,建立卓越功勋。从苏轼方面来说,此时的苏轼是怎样的情况,我们将其和周瑜作个对比: (幻灯8)项目??周??瑜 苏??轼 年龄 34岁 47岁 婚姻??幸福美满 三十丧妻 外貌??英俊儒雅 早生华发 职位??东吴都督 团练副使 际遇??功成名就 功业未就 周瑜是幸福的,而苏轼是不幸的,那么这里作者写幸福的周瑜实际上是为了反衬自己的不幸。 板书:板书:赤壁(雄奇壮美)——正衬——周瑜(建功立业,又得美人)——反衬——苏轼(壮志难酬,妻死十年) 如果周瑜的灵魂能故地重游,见到苏轼这落泊之态,又会是怎样的情景?诗人真会想啊: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里是个倒装句: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老都老了,还想这么多做什么。 其实,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多么希望他俩能相遇,听听他们的心里话。学生活动: 2个学生上台表演周瑜灵魂故地重游,见到苏轼这落泊之态,他们展开的对话。感谢刚才两位同学的精彩表演,我相信通过二者的对话,苏轼受到了周瑜莫大的鼓励。当然,命运注定二人是不能偶遇的——罢罢罢,还是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吧。 在这里苏轼认识到人生的短暂,用酒来祭奠江月。 本词的魅力不光在于文字上面,此外我们还可以从文化的视角来探讨一下本词的魅力,语文学习包括文字、文学、文章、文化四个部分,在此我想从文化的角度来对全词作一个阐述。 相信很多同学都喜欢看美国的大片,为什么?因为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英雄梦,小时候经常会想,哪一天祖国危急,我能力挽狂澜;想当白马王子英雄救美也是一种英雄梦。(打怪兽、打外星人拯救世界也是一种英雄梦)想想,是不是这样?而美国的大片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宣扬的这种个人英雄主义,所以在这个方面能引起大家的共鸣。而我们整个中华民族也有英雄梦,是怎样的梦,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幻灯9) 1、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迁) 2、国耻未雪,何由成名。(李白) 3、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 4、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陈毅) 中国人没有外在价值观——上帝,有内在的超越价值观——除内心修养心性外,还有做英雄建功立业,为国献身,这就是我们民族的英雄梦。(板书:英雄梦)“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概括了我们民族从英雄梦兴起到破灭的过程(板书:兴起、破灭)。每个人都有英雄梦,面对长江思考英雄有多大价值?只能感觉到英雄的渺小、无奈和个体的无价值,这就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那么多风流人物,有什么意思?这就是英雄梦的破灭。那么多英雄尚被淘尽,何况我们还称不上“风流”人物,英雄梦面对这一句时,是多么苍白、肤浅。这就是中国文化的悲剧意识,中国文化的悲剧意识除了暴露人的生存困境外,还有个最大特点,就是弥合人的生存困境。现在又给你一条简单解决的道路,我个人是没希望的,但外在于我的天地、长江、明月是无限的,只有将有限的生命融入于无限永恒中,那么我就可以同时获得永恒、获得价值。有一句话,说的是“把有限生命投入到无限为人民服务中去”就是表现这种意识,在这里,苏轼最终将自己融入到永恒(长江、明月)中,那么他自己也得到了永恒、获得了价值。所以: 当我们今天念到“秦时明月汉时关”时,我们会想起伟大的秦始皇;当我们说到“chinese”时,我们会想起那个强盛的秦帝国;当我们想起“一尊还酹江月”的时候,我们会想到旷达的苏轼,这是因为他们已和无穷自然、无限永恒融入在了一起,获得了永恒的价值,让我们后人永远记住了他们。这就是此诗的文化意义。 板书:英雄梦——兴起、破灭——永恒 六、课堂练笔 (幻灯10)前面提到做英雄建功立业,为国献身,这就是我们民族的英雄梦。党的18大提出了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希望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谈一谈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国梦”。(100字左右) 学生回答 小组讨论 二小组学生展示赏析结果 第三小组和第四小组展示汇报赏析结果 第五小组和第六小组展示汇报关于描写周瑜的语句的赏析 2个学生上台表演周瑜灵魂故地重游,见到苏轼这落泊之态,他们展开的对话。 学生课堂练笔 检查预习情况 勾出重点句子,让学生先形成印象 展示分析对重点句子的理解 展示分析对重点句子的理解 展示分析对重点句子的理解 表演,体会作者的思想,现场重现 练笔,升华,总结,收获

课堂小结 本文运用虚实结合、对比、衬托等多种手法,通过对赤壁景色的描写和对周瑜的赞美,抒发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同时也写出了壮志难酬、华发早生的感伤。
板书 大江:空间——阔广 宏 千古:时间——深远 阔 英雄梦——兴起、破灭——永恒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共14张PPT)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三苏

唐宋八大家
子瞻
东坡居士
苏洵、苏轼、苏辙
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
名作欣赏: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从意象、观察视角角度赏析)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从重点词语、修辞角度赏析)

C、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
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小乔初嫁了
——年青得意,幸福美满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气度潇洒,姿态俊伟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破敌从容,杰出的军事才能
周 瑜 苏 轼
34岁
幸福美满
英俊儒雅
东吴都督
功成名就


47岁
三十丧妻
早生华发
团练副使
功业未就
年龄
婚姻
外貌
职位
际遇
1、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司马迁
2、国耻未雪,何由成名。
——李 白
3、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陆 游
4、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
——陈 毅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谈一谈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国梦”。(100字左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
自由 平等 公正 法治
爱国 敬业 诚信 友善


本文运用虚实结合、对比、衬托等多种
手法,通过对赤壁景色的描写和对周瑜的赞
美,抒发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同时
也写出了壮志难酬、华发早生的感伤。
板书:
视 大江: 空间——阔广 宏
点 千古: 时间——深远 阔


赤壁 正衬 周瑜 反衬 苏轼
雄奇壮美 建功立业,又得美人 壮志难酬,妻死十年

英雄梦——兴起、破灭——永恒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