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人教九年级上册化学第7单元:燃料及其应用(期末)练习含答案
人教化学九年级上册第7单元
**第7单元 燃料及其应用**
1、油锅起火,迅速用锅盖盖灭,其主要灭火原理是( )
A.降低食用油的着火点 B.清除可燃物
C.隔绝空气 D.防止食用油溅出
【参考答案】C
2、下列变化过程,在适当的条件下能一步完成的是(?? )
①H2→H2O; ②CO2→CO; ③CO→CaCO3; ④Fe3O4→Fe.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答案】C
【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解析】【解答】解:①H2燃烧生成水,转化能一步完成.②CO2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CO,转化能一步完成.③CO不能与碱溶液反应,该反应不能一步完成.④Fe3O4与一氧化碳等在高温下反应生成Fe和二氧化碳,转化能一步完成.
故①②④在适当的条件下能一步完成.故选:C.
【分析】一步反应实现即原物质只发生一个反应即可转化为目标物质,根据所涉及物质的性质,分析能否只通过一个反应而实现即可.
3、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固体燃料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旺。从燃烧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
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D.?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答案】B
【解析】【分析】促进燃烧的方法是:(1)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2)增大氧气的浓度.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促进物质燃烧的方法.A、可燃物的热值一般是不会改变的;B、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可以使燃烧更旺;C、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会改变的;D、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一般是不会改变的.【解答】使可燃物充分燃烧的条件:一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二是中的氧气的浓度.一般情况下,增大氧气的浓度较难操作,在空气中燃烧的物质,氧气浓度是一定的,要想燃烧更旺,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火要虚”就是在燃料中间留一些空气,以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A、可燃物的热值一般是不会改变的,故A错误;B、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可以使燃烧才能更旺,故B正确;C、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会改变的,故C错误;D、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一般是不会改变的,故D错误.故选B【点评】可燃物燃烧通常需要氧气的支持,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或氧气充足时可发生完全燃烧,与氧气接触不充分或氧气不足时则发生不完全燃烧.
4、近期,我国多处地方的煤矿发生爆炸,造成多人死伤.引起爆炸的主要气体是(?? )
A.?氢气???????B.?甲烷?????????????C.?一氧化碳????????????D.?氧气
【答案】B
【解析】【解答】解:瓦斯的主要成分是CH4 , 发生爆炸是因为瓦斯的主要成分甲烷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或氧气混合点燃或受热易发生爆炸. 故选B.【分析】爆炸是指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里急剧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的气体急剧膨胀,发生爆炸.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或氧气混合点燃或受热均易发生爆炸.瓦斯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具有可燃性.
5、下列对化学实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会发出耀眼白光?
B.?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试液变成蓝色C.?点燃纯净的氢气时,会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D.?铜绿受热时,固体变成黑色
【答案】B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粉末,说法正确,A不符合题意;
B、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说法错误,B符合题意;
C、点燃纯净的氢气时,会产生淡蓝色的火焰,说法正确,C不符合题意;
D、铜绿受热时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氧化铜是黑色固体,所以会观察到固体会变成黑色,说法正确,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A、结合镁在空气中燃烧现象分析;B、结合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紫色石蕊在酸性溶液中的变色情况分析;C、结合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D、结合铜绿受热分解的产物分析。
6、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B.?①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不高于80℃C.?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D.?①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
【答案】C
【解析】【解答】解: A、①能燃烧,而②不燃烧,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①白磷燃烧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不高于80℃,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烧杯中的热水起提高温度和隔绝空气的作用,符合题意;D、烧杯中注入的是80℃的水,①燃烧,③不燃烧,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正确但不符合题意;答案:C.【分析】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的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并且可燃物必须与氧气接触,二者缺一不可.烧杯中的热水起提高温度和隔绝空气的作用;白磷的着火点是40℃,而红磷的着火点是240℃,实验设计能体现着火点的不同.
7、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以及安全措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将煤球粉碎可使其燃烧更充分??????????B.?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C.?电视机着火时直接用水扑灭???????????????D.?物质与氧气反应时都会发生燃烧
【答案】A
【解析】【解答】解:A、将煤球粉碎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充分,故正确; B、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不变,故错误;C、电视机着火用水扑灭,首先关闭电源开关,然后用干粉或气体灭火器、湿毛毯等灭火扑灭,切不可直接用水用水扑救,故错误;D、物质与氧气反应不一定发生燃烧,例如物质的缓慢氧化就不产生燃烧现象,故错.故选:A.【分析】A、根据促进燃烧的条件进行解答;B、根据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不变进行解答;C、根据电器着火的灭火方法进行解答;D、根据物质与氧气反应的现象考虑.
8、2017年6月1日,特朗普宣布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引起国际社会强列反响,使能源和环境问题再次成为热点。下列观点或做法完全正确的是(?? )
A.保护空气
B.爱护水资源
a.禁燃烟花爆竹——降低PM2.5
b.CO2增多——酸雨
c.SO2排放——温室效应
a.用淘米水浇花——节约用水
b.活性炭——除白来水异味
c.污水处理——防止水污染
C.垃圾处理
D. 能源利用
a.焚烧垃圾——减少“白色污染”, 环保
b.回收废电池——保护土壤
c.禁烧秸秆——减轻雾霾
a.发现大量可燃冰——无能源危机
b.太阳能路灯——节能环保
c.车用乙醇汽油——无尾气污染
A.?A???????????B.?B??????????C.?C??????????D.?D
【答案】B
【考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保护水资源,白色污染与防治,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解析】【解答】A、CO2增多——温室效应,SO2排放——酸雨;A不符合题意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污水处理后再排放。B符合题意C白色污染是不可降解的塑料引起的污染;C不符合题意
D、可燃冰与煤、石油、天然气一样都是不可再生的能源,不能缓解能源危机;车用乙醇汽油——尾气中也有有害气体和烟尘,同样会污染空气。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二氧化硫增多会形成酸雨,二氧化碳会引起温室效应解答B从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方面考虑C根据焚烧垃圾会造成空气污染解答D根据可燃冰克缓解能源危机,乙醇汽油可减少污染
9、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硝酸铵与熟石灰混合研磨:白色固体中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B.?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强光,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的白雾C.?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钉:铁钉表面覆盖一层白色物质,溶液变成浅绿色D.?在空气中点燃硫粉: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
【答案】A
【解析】A、硝酸铵属于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会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B、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C、铁的活动性比铜强,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钉,铁钉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溶液变成浅绿色,故选项说法错误.D、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
10、燃烧是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下列有关燃烧或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用水可以灭火,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碳、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C.?锅里的油着火时可用锅盖盖灭,是因为隔绝了氧气?????????
D.?钠可以在氯气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
【答案】A
【解析】【解答】A 、用水灭火是利用了水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使其降低到着火点以下,从而灭火,着火点属于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外界条件无关,A符合题意;B、 碳在空气中仅能出现红热现象,在氧气中燃烧发耀眼的白光。硫在空气中燃烧是淡蓝色,硫在氧气中燃烧是蓝紫色。B不符合题意;C 、油锅着火盖上锅盖可灭火,是因为这样可以隔绝空气,C不符合题意;D 、钠在氯气中可以燃烧说明燃烧在氯气中也可以进行,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
A着火点是物质固有属性,不能降低B氧气具有助燃性,燃烧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C根据灭火的原理可解答D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如镁条和二氧化碳的燃烧
11、燃料在生产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下列有关燃料说法不合理的是( )
A.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化石燃料
B.所有能量的获得都来自于燃料的燃烧
C.车用乙醇汽油作燃料,可节约石油资源
D.氢气制取成本高且贮存困难,目前氢能源没有广泛使用
1.【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对燃料的认识,我们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化石燃料,太阳能、水能、潮汐能等也能为我们提供能量。
12、科学贵在创新,以下是对部分化学实验的改进,其中不能达到目的是( )
A.?A????????????????????????????B.?B???????????????????????????C.?C???????????????????????????D.?D
【答案】B
【解析】【解答】解:A、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被气球收集防止污染空气,故A能达到目的;B、一氧化碳有毒不能排放到空气中,但是一氧化碳不和碱液反应,所以不能用于吸收一氧化碳,故B不能达到目的;C、不用酒精灯点燃就不需要打开橡皮塞,所以瓶中的空气没有与外界流通,所以使测定结果更精确,故C能达到目的;D、关闭弹簧夹后向长颈漏斗内注水,一段时间后长颈漏斗内形成一段液柱且保持不变,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所以现象更明显,故D能达到目的.故选:B.【分析】A、根据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被气球收集防止污染空气进行解答;B、根据一氧化碳不和碱液反应进行解答;C、根据不用酒精灯点燃就不需要打开橡皮塞,所以瓶中的空气没有与外界流通进行解答;D、根据关闭弹簧夹后向长颈漏斗内注水,一段时间后长颈漏斗内形成一段液柱且保持不变进行解答.
13、燃烧通常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________________的剧烈的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发光、发热 氧化反应
14、高温加热10g碳酸钙,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测得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
(1)若10g碳酸钙全部分解可产生多少克氧化钙?
(2)实际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是多少克?
【参考答案】.⑴ 5.6g
⑵ 原碳酸钙中的钙元素质量为10g×40%=4g
剩余固体质量为 4g÷50%=8g
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g-8g=2g
15、火炬使用的燃料是丙烷(C3H8),火炬正常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足够的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丙烷的着火点
【解析】【解答】火炬正常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足够的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丙烷的着火点.【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