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教学目标:
1.通过分组收集资料,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多方面影响;
2.通过讨论和交流,认识到人和生物圈的复杂关系,激发环境保护的意识;
3.对影响生态环境的活动进行讨论,体验进行科学决策的过程。
4.培养学生通过各种媒体提供的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5.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影响的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讨论和交流,认识到人和生物圈的复杂关系,激发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难点:
对影响生态环境的活动进行讨论,体验进行科学决策的过程。
课前准备:
组织学生收集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以及防治的资料,生物入侵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情景导入:人类的生存依赖于环境:我们向环境索取食物、衣服、水和其他生存所必须的物质,人类的活动也极大地影响着环境。我国从1978年开始建设的“三北”防护林,位于西北、华北北部和东北西部地区,是一项举世瞩目的生态建设工程,被誉为“绿色万里长城建设工程”。目前,这一工程累计造林22*106公顷,相当于全球人工造林面积的1/7。大家看课本P111彩图,有什么感想?学生回答:人类太伟大了,勤劳的付出将取得丰硕的结果……这是人类对生态环境的有利的影响,人类对环境的影响都是有利的吗?(不是)合作探究,展示交流:互动一:学生举例说明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1.我们在课前要求大家搜集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的实例,谁能举例说明?学生举例:大量植被被破坏,造成土地沙化,沙尘暴频繁发生;人类大量捕杀野生动物,造成野生动物数量减少,很多物种濒临灭绝,比如藏羚羊等;由于水资源的污染,很多河流都成了死河,还有一些水域由于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赤潮等生态问题;空气污染使很多地区的人们肺癌的发病率增高。2.观察课本P112四幅图,针对下面的4个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学生回答:(1)动植物大量减少,动物因缺乏栖息地而减少或灭绝,环境恶化,作物种植受到影响。(2)乱砍滥伐,开垦山林过度放牧是引发沙尘暴的重要原因。(3)人们为了一己私利,或是将鸟类端上饭桌牟取暴力,或是“保护农作物”。人们还用毒药和猎枪来捕杀鸟类,如果鸟类日益减少,自然环境中的害虫就会大量繁殖,造成农业、园林的重大损失。(4)水体富营养化造成藻类大量繁殖,死亡的动植物遗体的分解大量消耗水中的氧气,甚至产生一些有毒物质,使水生动物大量死亡。互动二:根据所学知识对以上问题提出解决方案。1.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呢?请大家根据自己的调查分小组拿出解决方案。学生分组制定解决方案,各组展示方案,相互评价补充,最后确定一份完整的解决方案。教师肯定学生的方案,同时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我们现在制定了比较完备的解决方案,大家打算如何处理我们的劳动成果?学生回答:寄到报社或杂志,递交给环境保护机构,呼吁全民提高环境保护意识。2.你打算在以后的生活中怎样来保护环境?学生回答:多参加植树等绿化活动,爱护花草树木;不随便乱扔垃圾,尽量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多学知识,利用科学来改变环境……互动三:另类的生态破坏我们刚才分析的是人类直接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生物本身也会破坏生态环境,大家知道吗?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资料,请大家在看视频的同时,注意总结生物入侵的原因、危害以及如何采取措施。教师播放“生物入侵及其危害”的视频资料。学生观看视频, 学生看完视频后回答:某种生物来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缺乏天敌,大量繁殖对当地物种的生存造成严重威胁。我们应该提高对生物入侵的认识,严格限制外来物种入境,必要时要进行严格的科学论证。整合提升: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教师以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充分利用《同步学习》上的实例,让学生在做题训练中加深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第一节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1、 破坏实例
2、 解决方案
3、 生物入侵
有利
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