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检测题
一、单选题
1.现有无标签的CO2和CO气体各一瓶,分别进行下列实验操作不能鉴别两种气体的是( )
A./ B./
C./ D./
2.下列对有关主题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物质用途
B.元素之最
氢气:较理想的清洁能源
石英砂:可制造光导纤维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Si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N
C.物质鉴别
D.环保知识
硬水和蒸馏水:加入肥皂水
氧气和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减缓“温室效应”:开发新能源
减少水体污染:禁止使用洗涤剂
A.A B.B C.C D.D
3.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聚氯乙烯塑料可用于导线的绝缘层 B.石灰石可用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
C.金刚石镶在刀柄上用来裁玻璃 D.不锈钢材料可用于制作外科手术刀
4.下列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化学与工农业
B、化学与生活
①用二氧化碳与铁矿石反应炼铁
②石油炼制可得汽油、煤油、柴油等
③稀有气体通电后能发光制霓虹灯
①衣服上的油污:可用汽油除去
②冰箱的异味:可用活性炭吸附
③住房失火,消防队员用水扑灭,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物质性质与用途
D、化学之最
①氧气有助燃性——作燃料
②氮气常温下稳定——作保护气
③铜具有导电性——作导线
①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②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是铝
③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A.A B.B C.C D.D
5.下列地点附近,可以使用明火的是
A.加油站 B.面粉厂 C.烟花销售点 D.空旷的露营区
6.关于碳及碳的化合物知识网络图(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能相互反应),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C→CO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B.“CO2/H2CO3”可用酚酞试剂验证
C.“CO2→CaCO3”的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D.“CO→CO2”只能通过和金属氧化物反应实现
7.用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安全可行的是
A.在加油站内拨打或接听移动电话 B.燃气泄漏时点火检查
C.炭火盆里放一盆水可防煤气中毒 D.室内起火应压低身体逃离火场
8.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在加热的条件下,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时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
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D.二氧化碳能使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
9.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和动物的呼吸作用增加 B.海水中蓝藻等生物的过度生长
C.大量燃烧矿物燃料 D.冰箱中制冷剂“氟里昂”的泄漏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器自燃用水泼灭 B.高层楼房着火乘电梯逃生
C.燃气泄漏时点火检查 D.发现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
11.从化学的角度分析,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用于食品防腐
B.分类回收废弃物,提高资源利用率
C.采用燃烧氢气的方式生产水,补充城市饮用水资源的不足
D.厨房煤气管道漏气时,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12.下列活动中,不是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 )
A.水力发电 B.发射航天飞机
C.汽油燃烧驱动汽车 D.果蔬电池放电
13.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
A.煤 B.氢能 C.石油 D.天然气
二、实验题
14.下列是初中化学中三个实验,请按要求填空:
/
(1)C实验中烧杯③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A实验实验说明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的_______,该实验成功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装置气密性好 ②实验前夹紧止水夹 ③红磷过量或足量 ④冷却到室温后才打开止水夹
(3)B实验中,由铜片上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的现象可以得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
三、推断题
15.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C、D、E、I是单质,E和H是黑色固体,I为红色固体,请你根据如图回答。
/
(1)写出A、D、E的化学式:A______;D______;E______。
(2)MnO2的作用是______。
(3)反应①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从能量的角度,该反应是将______转化为化学能。
(4)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16.已知在常温下A为液体,B、C、F是气体;其中C是最轻的气体,E是红色固体,F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G为黑色固体单质,H是白色不溶于水的固体,它们之间的转变关系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
(1)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C是_____,G是_____,F是_____。
(2)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17.如图,甲、乙、丙为常见的单质,A与B是组成元素相同的常见液体,D与E是组成元素相同的常见气体,C为黑色粉末,丙为红色固体,D能进行光合作用。图中的反应条件和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略去,请回答:
/
(1)E的化学式为_____。
(2)由B生成甲和乙的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
(3)乙和C反应生成丙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实验室检验D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
四、科学探究题
18.某学习小组对过量炭粉与氧化铁反应后的气体产物成分进行研究。
(提出问题)学完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后,知道碳在质量不同的氧气中燃烧可以生成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那过量的炭粉与氧化铁反应后的气体产物有哪些可能呢?
(提出假设)假设1:只有二氧化碳;
假设2:_____;
假设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
(设计方案)如图1所示,将一定量的氧化铁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与过量炭粉完全反应,测定参加反应的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
/
(查阅资料)氮气不与碳、氧化铁发生反应。实验室可以用氯化铵(NH4Cl)溶液和亚硝酸钠(NaNO2)溶液混合加热反应制得氮气,同时生成氯化钠和一种常见的液体。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
①按上图连接装置(未装药品),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方法是先夹紧弹簧夹,在右侧导管处连接一注射器,将注射器活塞往里推一段距离,松手后观察到_____现象,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称取3.20g氧化铁和2.00g碳粉混合均匀,放入48.48g的硬质玻璃管中;
③加热前,先通一段时间纯净干燥的氮气,目的是_____。
④停止通入N2后,夹紧弹簧夹,加热一段时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现象说明_____。
⑤待反应结束,应先_____,再_____(填“熄灭酒精喷灯”或“打开弹簧夹、继续通氮气”),冷却至室温后停止通入氮气,称得硬质玻璃管和固体总质量为52.24g。(已知氧化铁被完全还原成铁单质)。
(数据处理)经计算,参加反应的碳元素质量为0.48g,生成的气体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得出结论)根据数据处理结果判断,得出假设_____成立。
(实验反思)有同学认为也可以将图1中虚线内B装置换成图2装置,图2装置中你认为最为合理的是_____。
/
五、计算题
19.已知天然气的主要成份是甲烷,化学式为:CH4,求算:
(1) 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
(2)32 克的甲烷完全燃烧的话,可以生成二氧化碳多少克________?
20.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
(1)石油是一种粘稠状液体,主要含有___________两种元素
(2)页岩气(CH4)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3)发现邻居天然气泄漏,_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按门铃通知户主。
(4)氢气是最环保的能源,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是_____________。100kg的氢气燃烧最多可以生成的水是__________kg(写出计算式及计算结果)。
参考答案
1.C2.C3.B4.D5.D6.C7.D8.A9.C10.D11.C12.A13.B
14.做对比实验 1/5 ①②③④ 需要与助燃物(空气)接触
15.H2O2 H2 C 催化作用 分解反应 电能 CuO+CO/Cu+CO2
16.H2 C CO2 / 化合反应 。
17.CO 分解反应 CuO+H2Cu+H2O CO2+Ca(OH)2═CaCO3↓+H2O
18.只有一氧化碳 2NH4Cl+2NaNO2=2NaCl+4H2O+2N2↑ 活塞回到原处 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影响实验结果 生成了二氧化碳 打开弹簧夹、继续通氮气 熄灭酒精喷灯 1:2 3 丙
19.3:1 88g
20.碳、氢或C、H CH4+2O2CO2+2H2O 不可以 2H2 +O2 2H2O 36×100kg /4=900 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