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1-06 15:32: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唐劲松全国版教材教案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一、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1、南北重归统一
A:隋朝的建立
当时北周的小皇帝年仅八岁,被封为隋国公的杨坚手握军政大权,同时也是小皇帝的外祖父。
时间:581年
建立者:隋文帝杨坚
都城:长安
B:隋朝的统一

①统一的过程及时间
北周与陈对峙→隋与陈对峙→隋灭陈,南北重归统一。589年隋灭陈完成了全国统一。
②意义:结束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开创隋唐时期三百七十余年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问题解析: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大分裂后,隋为什么能实现重新统一
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
南方: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
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2、隋文帝时期的“开皇之治”
  隋初 隋盛时 结论
人口 三千多万人 四千六百多万人 人口激增
垦田 一千九百多万顷 五千五百多万顷 垦田扩大
粮仓 长安太仓 洛阳含嘉仓;洛口仓 粮仓丰实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
唐朝建国20年,隋朝的库藏还没有用尽。隋朝仓库的丰足在我国历史上是少见的。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隋朝大运河

A:概况: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四五千里。隋朝的大运河,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河流,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B:大运河开通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必然性:中国的政治重心和经济重心有不同的转移方向,总体来说,政治重心自西向东转移,经济重心自北向南转移。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不休,人口大量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隋统一后,客观上需要用南方发展起来的经济来补给北方的政治重心,所以开通沟通南北的大通道是历史的必然。
偶然性:
C:大运河开通的意义
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隋的灭亡
隋炀帝自恃强盛,大兴土木,穷奢极欲——兴建东都洛阳,开通大运河,3次大举征伐高丽……,这些使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民不聊生,最终引发大规模起义。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二、唐朝的建立与繁荣
1、唐朝的建立
隋朝太原留守李渊在太原起兵,618年攻占长安,建立唐朝。
2、贞观之治
在唐朝建立和统一的过程里,李渊的次子李世民功劳卓著,后继帝位,是为唐太宗。他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在政治上,知人善任(例如:房玄龄、杜如晦、魏征),虚怀纳谏。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了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3、武周时期——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唐太宗之子高宗在位时,皇后武则天参与朝政,高宗死后不久,她废唐称帝,改国号为周。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在她当权期间,一是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二是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所以尽管政局纷纭,但唐朝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4、开元盛世
“玄宗少历民间,身经难,故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勤庶政。”
武周政权结束后不久,唐高宗之孙李隆基即位,是为唐玄宗。他具有革新魄力,任用贤才、重视吏治、崇尚节俭,最终将唐朝统治推向历史上的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这是我国历史上继西汉前期之后又一个盛世局面。这一时期,经济有很大发展,社会空前繁荣。
唐前中期的经济发展
农业:曲辕犁、筒车
手工业:南青北白的瓷器(邢窑、越窑)、唐三彩
商业:贸易:陆海丝绸之路
城市:以长安城为例——布局严谨规范、坊市分开、市受时间和空间的严格限制、政府对市实行着严格的直接管理。
6、民族关系

A:突厥
东突厥:唐朝时,周边各族迅速发展。唐太宗统治时期,对周边各族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东突厥在隋末唐初多次南下进攻。贞观初年,唐朝大败东突厥,俘获颉利可汗。唐太宗对东突厥的降众,在不改变原有部落组织、风俗习惯的情况下,委派突厥贵族管辖。对一些入朝的突厥首领,唐朝给予官职。对颉利可汗,唐太宗归还他的家属,赐以良田美宅。这些措施对北方各族产生巨大影响。他们纷纷入朝,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西突厥:西突厥控制着天山以南的西域各国,势力强大,影响了丝绸之路的畅通。640年,唐太宗派兵征服依附西突厥的高昌,设置安西都护府。高宗在位时,灭亡西突厥。后来武则天在位时,设置北庭都护府,与安西都护府分治天山南北。
B:回纥(维吾尔人的前身)
7世纪初,回纥生活在色楞格河一带,受突厥统治。东突厥灭亡后,回纥南移,归附唐朝。唐玄宗统治时期,册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回纥控制着东起黑龙江、西至阿尔泰山的广大地域。安史之乱期间,回纥出兵助唐平叛。后来,回纥改名回鹘,9世纪政权瓦解。
C:吐蕃(藏族前身)
背景: 7世纪初,松赞干布统一吐蕃,定都逻些(今拉萨)
远嫁: 文成公主入藏(唐太宗时) 嫁给松赞干布
金城公主入藏(唐中宗时) 嫁给尺带珠丹
合同为一家:821年,唐与吐蕃正式结盟(长庆会盟),并建立了会盟碑,屹立
在拉萨大昭寺门前
D:靺鞨(宋时女真、今满族的前身)
靺鞨分为粟末和黑水两部。唐玄宗统治时期,东北的靺鞨族粟末部强大起来。唐玄宗封其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E:唐与南诏(彝族和白族的先民)
唐朝初年,彝族和白族的先民在今云南洱海一带建立了六个政权,称为六昭。
8世纪初,在唐朝的扶持下蒙舍诏统一各个诏,建立了以太和城为中心的南诏政权。唐玄宗册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
唐朝疆域
唐朝前期,疆域东到大海,西达咸海,东北至外兴安岭、库页岛一带,南及南海,空前辽阔。南海诸岛及相关领域纳入中国的版图。唐朝周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对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作出了积极贡献。

唐盛世结束与衰亡
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
A:安史之乱
背景:开元末年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安禄山担任三个边地的节度使,逐渐扩张势力。
经过:755年,身兼三个节度使的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发动叛乱,历时8年,史称“安史之乱”。安史之乱于763年被唐平定。
影响:在平叛过程中,唐军许多将领拥兵自重,中央集权被削弱;边防空虚,吐蕃占领河西陇右地区,边疆频频告急。从此以后,唐朝由盛转衰。
B:藩镇割据
特点:安史之乱期间和以后,唐朝陆续增设节度使。节度使管辖地区,大者十余州,小者三四州。他们名义上是唐朝的藩镇,但有些藩镇独立性强,实为割据势力。
权力:这些藩镇在政治上拥有自主权,可以自行任免官吏,节度使死后职位传给儿子或部将;在经济上,拥有财权;在军事上,拥有强悍的武装,独霸一方。很多藩镇虽受朝廷控制,但内部兵变时有发生。这种藩镇割据局面在唐朝后期持续了100多年。
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
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
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日益严重,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875年,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起义军横扫大半个中国,一度攻占长安,沉重地打击了唐朝的统治。黄巢起义军的将领朱温降唐,被封为节度使。他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黄巢起义,逐渐控制政权。907年朱温废唐称帝,国号梁,史称后梁,唐朝灭亡。

五代十国
概况
907年,朱温废唐称帝,国号梁,史称后梁。唐朝灭亡。此后50多年间,黄河流域先后经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5个短命王朝,称为“五代”。五代除后唐定都洛阳外,其余都定都开封。与五代同时,南方各地先后出现吴越、南唐等9个割据政权,连同五代末期在山西建立的北汉,称为“十国”。
周世宗改革
到五代十国后期,后周世宗柴荣顺应当时形势,努力清除五代的弊政,后周实力逐渐增强,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