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笔下的质感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画家笔下的质感
一、教材分析
《画家笔下的质感》是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3课的内容,属于造型与表现学习领域。课本篇幅很短,需要教师补充大量的素材来组成完整的授课内容,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中质感的表现方法的研究、学习,了解绘画语言,并运用于造型表现活动。教材从油画《根》的赏析导入,引发学生思考,使之感受和理解质感表现在绘画中的意义。油画《任弼时》、《冠军的诞生》作品运用写实的手法表现了逼真的质感,通过分析局部图片,学生了解到了明暗、笔触在塑造质感时所起的作用。方法技能的学习从形和线两个方面展开,介绍了用形状轮廓、线条笔触感受和表现物体质感的方法。四个“思考?练习”分别从认识感受质感、引导学生用形状和纹理尝试表现质感等方面出发,对教学活动的关键环节进行指导。两个学习活动分梯次开展,从赏析、创意到表现,完成对质感的认识和绘画表现的过程。
二、学生分析
学习对象为七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色彩理论知识及写生经验,但素描基础薄弱,对色彩的认识比较肤浅。他们知识面比较狭隘,已形成被动接受式的学习习惯,缺乏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要采用多种手段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认识,增强技能。但他们富有朝气,接受能力很强,所以借用多媒体等手段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提升学习兴趣。1、学生美术基础知识薄弱,对物体肌理与质感没有认识。 2、大部分学生不具备美术技能,对绘画有一定的抵触。 3、学生通过学习能利用材料表现物体的质感。 4、通过动手制作,激发学生创作欲望,能利用质感表现来表达美术作品主题,尝试主题进行创作。
三、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注材质的意识,体验质感表现与情感主题表达之间的内在关系。
2、知识目标:了解质感这一独特的视觉语言,尝试用简单的制作方法来表现物体的质感。重点
3、能力目标:激发学生创作欲望,能利用质感表现来表达美术作品主题,尝试进行主题创作。使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难点
四、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一、新课导入
欣赏作品《根》画家对黄土地地表质感的细腻刻画,增强学生对作品的感染力,牵引着观赏者的思绪。
学生欣赏
多媒体课件展示油画作品《根》。分细节展示,放大局部,让学生感受细腻的刻画。
二、新课探究
1.问题:“你如何理解“质感”一词?”请学生回答。 质感是我们对某种物质的触觉或视觉感受,如布的柔软与钢的坚硬、瓷的光滑与陶的粗糙。绘画中对不同材质运用不同的手法所表现出来的材质真实感,是画家笔下的质感。学习质感、天然质感和人工 质感的概念。
2、什么是肌理?肌理:指材料表面的纹理、构造组织给人的触觉质感和视觉质感。 肌理有天然和人工之分,有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之分。
3、教师出示两大类不同质感的静物:用不同材质制作的物体光滑度、厚度、硬度、透明度不同,表现着不同质感。
1)、粗质感的静物:
如:陶土器(砖头、陶罐),竹木制品,粗织纤维(呢、麻、牛仔……),以及一些表面粗糙的物体(核桃等)。
2)、细质感的静物:
如:上釉瓷器,金属器皿(不锈钢制品),玻璃制品,表面光滑的蔬果(苹果 西红柿等),石膏制品,皮革,棉布,绸布等。
3、绘画中质感的表现: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段,再现其特质,使其符合人们的感觉。二、对合作(一)探究阶段(媒体展示图片) 比研交流、观察
比较一: 究。 全面牛 仔 —— 皮 毛 —— 丝绸
提高。观察比较二: 玻 璃 —— 岩 石 —— 不锈钢
(二)交流感受
物体 肌理、质感 感 受 牛 仔—— 粗糙、无光泽、厚重、不光
滑 粗犷、奔放 皮 毛—— 蓬松、有光泽、柔软、光滑 温暖、高贵
丝 绸—— 细腻、有光泽、柔软、光滑 华丽、典雅
独立思考。 回答。 激发 2 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欣赏不同质感的图片,谈感受。
提高观察能力及表达能力。
二、对合作(一)探究阶段(媒体展示图片) 比研交流、观察
比较一: 究。 全面牛 仔 —— 皮 毛 —— 丝绸
提高。观察比较二: 玻 璃 —— 岩 石 —— 不锈钢
(二)交流感受
物体 肌理、质感 感 受 牛 仔—— 粗糙、无光泽、厚重、不光
滑 粗犷、奔放 皮 毛—— 蓬松、有光泽、柔软、光滑 温暖、高贵
丝 绸—— 细腻、有光泽、柔软、光滑 华丽、典雅
独立思考。 回答。 激发 2 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欣赏不同质感的图片,谈感受。
提高观察能力及表达能力。
4、感受身边实物的肌理、质感,学生交流感受,教师总结。
牛仔: 粗糙、无光泽、厚重、不光。
皮毛:蓬松、有光泽、柔软、光滑 温暖、高贵。
丝绸:细腻、有光泽、柔软、光滑 华丽、典雅
5、教师引导学生用不同质感的方法表现,总结不同的线条表现不同的质感, 不同的笔触表现不同的质感。
学生 回 答。 学生 小组 练 习。
学生积累相关知识。
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不同实物感受不同的质感。
学生总结特点:质地较粗,表面反射光线能力不很强,受环境的影响也不明显。
学生总结特点:质地细腻,表面光滑,受光源及环境的影响。
学生以周围实物为例,再次感受质感与肌理。
学生欣赏不同质感的图片,谈感受。提高观察能力及表达能力。
一、触摸观察、比较概括
1.让学生触摸方盒中的物品,说出感受。
2.播放图片(羽毛)说出感受
3.引出质感的概念
质感:指我们对某种物质视觉或触觉的感受。
二、观察欣赏、感受总结
1.出示美术作品《任弼时》
提问: 画家画了哪些质感强烈的物体?这些物体在质感上有什
么共同特点?
2.出示美术作品《根》与《父亲》(相互照映欣赏)
提问:这两幅作品从质感考虑它们有哪些相似点?
3.重点总结:通过对美术作品中物体质感的真实描绘,更好地
突出作品的情感主题,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三、动手实践
1.用形状表现质感:
质感不同的物体形态变化是不同的,注意观察物体的形状,尤
其是转折的地方,硬或软,薄或厚,可以通过细心描绘轮廓和结构
形态表现出来。外形的细微变化表现出了不同质感。
褶皱的纸与丝绸之间的质感比较(整理说明主要特质)
2.用线条表现质感:
线条的变化非常丰富,在描绘质感方面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可
一、触摸观察、比较概括
1.让学生触摸方盒中的物品,说出感受。
2.播放图片(羽毛)说出感受
3.引出质感的概念
质感:指我们对某种物质视觉或触觉的感受。
二、观察欣赏、感受总结
1.出示美术作品《任弼时》
提问: 画家画了哪些质感强烈的物体?这些物体在质感上有什
么共同特点?
2.出示美术作品《根》与《父亲》(相互照映欣赏)
提问:这两幅作品从质感考虑它们有哪些相似点?
3.重点总结:通过对美术作品中物体质感的真实描绘,更好地
突出作品的情感主题,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三、动手实践
1.用形状表现质感:
质感不同的物体形态变化是不同的,注意观察物体的形状,尤
其是转折的地方,硬或软,薄或厚,可以通过细心描绘轮廓和结构
形态表现出来。外形的细微变化表现出了不同质感。
褶皱的纸与丝绸之间的质感比较(整理说明主要特质)
2.用线条表现质感:
线条的变化非常丰富,在描绘质感方面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可
多媒体课件出示不同质感的实物图。
多媒体课件出示不同肌理的实物图。
多媒体课件不同材质的对比图。
实物展台出示陶土器(砖头、陶罐),竹木制品,粗织纤维(呢、麻、牛仔……),以及一些表面粗糙的物体。
实物展台出示上釉瓷器,金属器皿(不锈钢制品),玻璃制品,表面光滑的蔬果(苹果 西红柿等),石膏制品,皮革,棉布,绸布等。
课件出示不同材质主题的对比图
三、作业练习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1、初步尝试绘画出一张富有材料和质感的作品。尝试用不同的线条表现不同质感的物体。
2.要求:独立完成,并能体现材料的美感。
3.学生将完成的作业张贴在黑板上,由学生互评、(你最喜欢哪张作品,为什么?),(运用 那种方法法和追求表达何种质感?)教师评价。
3、教师适当指导。
4、课件大师作品,拓宽学生思路。
1、充分交流。
2、学生练习,品味线条的魅 力。
课件展示用不同手法表现主题的大师作品。
四、作业展示
1、每小组选出一位同学展示作业,教师适当点评。
2、个别 展 示。
3、大胆再创造。 展示劳动成
果。
4、小结:当我们沉醉在大自然给予的美景时,心中可能会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愿望,那就是想用手中的笔把它画下来,留下永恒的记忆。你是否很想知道怎样来表现物体的质感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1、小组点评。
2、学生展示作品。
3、再创作。
实物展台展示学生作品,教师适当协助,并放大局部让学生分析不同质感的主题细节描绘的方法。
五、质感研讨
1.表现质感的方法:(结合图片来分析) 第一、色彩表现。欣赏水彩画、水粉画和油画作品,同时介绍它们的不同特点。第二、明暗、线条。素描作品欣赏,体会由明暗和线条带来的真实感。 第三、运用材料。
学生小组讨论
课件出示重点词:色彩、线条、明暗、材料。
六、课后拓展
1、在建筑(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灯具(水晶灯)、家具(沙发)和陶瓷用品(茶具)说 明材料和质感知识的运用广泛。 2、从摄影艺术、生活用品和造型设计方面说明。
3、广告设计和服装设计都要运用材料和 质感的知识。
学生课后学习
课件出示拓展要求
七、本节小结
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同学们留心观察、细心地体会,还可以利用其它材料进行研究,为 生活创造更多更美的图形,为学习增添更多的乐趣。
学生自我小结本节所学知识点。
课件出示本节重点词汇,总结本节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