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 3.4梁山伯与祝英台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下 3.4梁山伯与祝英台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花城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01-06 06:47: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花城版音乐教材《走进音乐世界》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
1、以审美为核心。注重学生对音乐审美情趣及音乐学习习惯的培养,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唤起学生对民族交响乐的喜爱与表现。
2、以音乐为主线。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如感受与体验、实践与展示)都立足在音乐中进行并完成。
3、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教学设计始终把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为重要理念。
二、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欣赏、模仿、演唱、演奏、参与等教学方法,让学生体验音乐艺术与时代思想完美相结合的崇高情感,并能运用音乐术语进行描述,以获得对音乐的亲身体验。
2、通过音乐作品的学习,激发学生崇高的民族自豪感,更好的了解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和优良传统,并能将其继承和发扬光大。
3、通过鉴赏音乐作品,丰富和提高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分析和体验音乐作品中音乐要素的变化,使学生懂得音乐要素对塑造音乐形象的重要性,提高学生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
2、通过电影与音乐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形象、直观、深入浅出的启发,让学生感受音乐作品的表现与思想内容。
3、能够体验音乐情感的发展变化,并能简要描述并表现出来。
4、感知音乐结构,了解奏鸣曲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聆听、讲述、启发,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
2、通过听辨,对比,了解音乐要素塑造音乐形象的重要性。
3、通过听辨、参与、演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
三、教学分析
1、本课选自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长江两岸的歌: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通过电影与音乐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形象、直观、深入浅出的启发,让学生感受音乐作品表现的思想内容。
2、,感受和体会音乐要素造就的音乐形象和音乐内容,从聆听、欣赏、演唱、参与作品中,培养学生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并对民族交响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从多元文化的角度调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与品位。
3、初中三年级的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知能力与鉴赏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学习中不应忽视音乐要素和音乐知识的讲解与挖掘,以便使学生更好地在聆听、感受、参与的过程正确地理解音乐作品的思想内涵。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以音乐要素为切入点,感受音乐、表现音乐,提高学生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
2、了解奏鸣曲式的结构特点。
难点:
1、了解音乐要素对塑造音乐形象、音乐思想内容的重要性。
2、通过多种形式的参与与欣赏,培养学生聆听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及教学课件、钢琴、小提琴、锣、镲
七、教学方法
1、采用聆听、欣赏,理解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
2、采用观察、对比法,感受音乐作品中音乐要素塑造音乐形象的重要性。
3、采用模拟,参与法,切身感受音乐作品的情感与内涵。
4、采用讲述法,对音乐专业知识的传授。
5、采用交流、合作法,分享,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八、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聆听歌曲《化蝶》
播放音乐,安抚学生情绪。
听着音乐进入教室,并做好上课准备。
熟悉的旋律能更好地为本课教学作好铺垫,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1、认识小提琴及其音色。
2、了解小提琴协奏曲。
出示小提琴协奏乐队图片。
1、用小提琴为学生演奏《野蜂飞舞》片段。
提问:你们认识这件乐器吗?它音色是怎样的?
2、口述:下面我们来模拟小提琴的演奏。
3、提问:如果在一个大型乐队里,由小提琴独奏,其他乐器围绕着它的旋律进行协同演奏,同学们知道这样的器乐套曲就叫做什么吗?(小提琴协奏曲)
1、欣赏演奏
2、在老师指导下模拟演奏小提琴的姿势。
3、回答问题
教师现场的演奏既可以让学生直观的感受乐器的音色,同时也展示了教师扎实的音乐技能,从而激发学生对教师的敬仰之情,提高了学生浓厚学习兴趣。
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3、揭示课题: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口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民族交响乐代表作: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一起感受这个千古爱情绝唱。
观看图片
1、了解小提琴协奏曲的定义。
2、明确本课学习内容。






风和日丽、
鸟语花香
1、聆听音乐作品:风和日丽、鸟语花香
从器乐的音色展开画面想象。
口述:传说在东晋时期,祝家庄有一位漂亮聪明的女孩叫做祝英台。好学的她冲破了封建礼教,女扮男装踏上了外出求学的道路。
提问:你听,在途中,她听到了什么声音?这种声音是采用哪种乐器的音色来模仿的?(播放音乐)
1、聆听音乐
2、生答:长笛
利用学生喜欢听故事的特点,以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民间故事导入,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风和日丽、
鸟语花香
口述:在轻柔的弦乐颤音背景下,长笛吹出了优美动人的鸟鸣般的华彩旋律。
提问:你能想象到这是怎样的景色吗?(风和日丽、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百花盛开的画面)
口述:在这美好的景色中,她邂逅了来自于寒门学子梁山伯。
想象画面并回答问题:鸟叫的画面。
根据器乐音色特点,引导学生展开丰富联想,培养学生想象思维。
2、观看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片段一,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与感受。
播放电影片段(一):相遇片段
观看电影片段(一)
通过电影情节内容,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更好的理解音乐和作品的思想内涵。
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呈示部主部




1、聆听音乐作品:爱情主题
从音色、速度、力度、节奏等音乐要素感受音乐作品情感与画面。
口述:两人一见如故,在一个叫做草桥的地方结为金兰之好。(播放音乐)
提问:你听出这段旋律是用什么乐器演奏吗?
口述:对了,小提琴在竖琴的伴奏下,缓缓地奏出这淳朴而美丽的爱情主题音乐。
提问:它的速度、力度、音色、节奏、旋律线有什么特点?你仿佛看到梁山伯与祝英台原本应该拥有一份怎样的情感?
1、聆听音乐
2、回答问题:小提琴。
3、回答问题:音色(明亮)、音区(高音区)、中速(平稳)、力度(强)、节奏(舒缓)
通过分析音乐的音色、音区、速度、力度、节奏等音乐要素,明确这样的音乐要素塑造了幸福、美好的故事情节。
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呈示部主部




口述:这么唯美的一段旋律仿佛让我们看到梁山伯与祝英台本应该拥有一段幸福美满的姻缘。
板书:速度—慢
力度—f
音色—明亮
节奏—舒缓
情感—美好
观看板书
通过板书,巩固学生对知识的归纳与对比,加深记忆和印象。
2、演唱旋律,熟悉音乐。
口述:我们一起演唱下这经典的旋律吧。(钢琴伴奏)
要求学生根据音乐的情感,用柔美的声音来演唱。
一边演唱旋律一边假设小提琴演奏。
1、通过演唱,熟悉作品主题音乐,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2、通过模拟小提琴的演奏,更好地感受与表现音乐。




1、观看电影片段(二)
口述:在同窗的三年里,他们就如亲兄弟一样,一起学习,一起玩耍,亲密无间,形影不离,留下了许多美好的
观看影片
从电影情节中感受梁祝两人同窗三年幸福时光,引起情感共鸣,紧紧抓住
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呈示部副部




回忆和欢笑。
(同上)
学生学习的兴趣。
2、聆听音乐作品:同窗共读
从音乐要素的变化感受音乐形象、情感的变化。
提问:音乐是怎样表现这愉快、幸福地的场景?音乐的速度、力度、节奏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样的速度和节奏可以表现人物怎样的心情?
板书:
速度—快
力度—f
音色—明亮
节奏—紧凑
情感—欢快地
1、聆听音乐,感受音乐作品带来的听觉感受。
2、回答问题:速度变快了,节奏变得密集了。
1、明确快的速度、强的力度、紧凑的节奏可以塑造人物欢快、喜悦的心情。
2、通过板书,巩固学生对知识的归纳与对比,加深记忆和印象。
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同窗共读
3、用惗指感受音乐情绪。
口述:那我们一起来惗指,感受一下他们的快乐与幸福吧。
随着音乐惗指,感受作品情绪。
通过肢体活动,加深对作品情感地体验。
呈示部结束部




1、聆听音乐作品:十八相送
从音乐要素的变化感受人物情感与故事情节的变化。
口述:一封家书打破了这种幸福的时光。在父亲的催促下,祝英台不得不提前返乡,梁山伯前来相送。(播放音乐)
提问:音乐的速度力度、节奏又发生了什么变化?表现了怎样的情绪?
提问:我们仿佛看到两人是怎样的一种离别情景?
1、聆听音乐,思考问题。
2、回答问题:依依惜别,难分难舍。
明确慢的速度、弱的力度、舒缓的音乐节奏塑造了哀伤的音乐情绪,刻画了人物离别的愁绪。
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呈示部结束部




2、出示乐句,分析两个休止符在此的妙处。
口述:在相送的途中,祝英台有好几次想向梁山伯暗示她在三年里对梁山伯的情意。但由于女孩子的矜持,她又不好意思说,几次欲言又止。
提问:你们听下,音乐节奏有什么特点?(播放音乐)采用了前八分休止符号,听起来音乐是断断续续的,把人物矛盾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
回答问题:运用了两个休止符。
了解作曲家运用特殊节奏型可细腻地描绘祝英台欲言又止的人物心理。
3、即兴创编歌词。
4、作品展示
提问:下面我们为这句旋律来即兴编句歌词,帮助祝英台完成她内心真正的想法。
口述:我们一起唱一下我们的作品。
小组创编歌词并展示。
1、充分调动了学生交流合作的学习态度,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想象思维。2、通过小组展示演唱,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4、观看电影片段三:
播放电影片段三
观看影片
通过观看电影片段,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感受梁山伯与祝英台离别时无限伤感,十八相送的画面。







1、观看电影片段四(抗婚片段)
提问:祝英台回家后,遭遇了什么事情呢?
口述:祝英台回家后,遭到了父母的逼婚,被父亲许配给了太守之子—马文才。在当时父母之命大于天的这种封建势力是很严厉的和残酷地。
1、观看影片
2、回答问题:逼婚。
通过观看电影情节,感受祝英台被逼婚的无奈与痛苦,激发学生对封建社会的痛恨,引起情感共鸣。
2、聆听音乐作品:封建主题。从音乐要素的变化感受人物形象、音乐思想的变化。
提问:音乐是以一种怎样的力度、音色、节奏、音区来表现封建势力的强大和黑暗?
1、聆听音乐
2、回答问题:力度很强,音色恐怖,低音区。
明确强的力度、阴暗的音色、乐器在低音区的演奏,塑造了封建势力黑暗、强的音乐形象。
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板书:
速度—中速
力度—ff
音色—低沉
音区—低音
节奏—铿锵有力
观看板书
通过板书,巩固学生对知识的归纳与对比,加深记忆和印象。
3、演唱曲谱,熟悉旋律。
口述,我们试用一种很强的力度来唱一下这段音乐,感受这种黑暗的封建势力。
演唱旋律
通过演唱,加深对作品情感地体验。
4、感受重音记号的作用。
提问:同学们认识这个记号吗?(重音记号)
请两位同学上来用锣、镲来伴奏,其他同学演唱旋律。
1、回答问题:重音记号。
2、用锣、镲参与伴奏
通过打击乐器的参与,感受乐曲重音,加深对作品情感地体验。
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聆听音乐作品:英台抗婚。
口述:在这种强大封建势力逼迫下,祝英台奋力抵抗。
提问:音乐家是大量的使用了什么节奏型?
1、聆听音乐
2、回答问题:切分节奏。
感受切分节奏对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性。
2、改变节奏型,感受不同的人物形象。
提问:如果我把切分节奏改为八分音符节奏,效果是怎么样的呢?这样的节奏表现了祝英台的心情是怎样的?(改变节奏演唱旋律)。
回答问题:仿佛看到祝英台很快乐,很乐意接受这门亲事。
通过聆听与对比,明确音乐此处使用切分节奏的重要性。







1、聆听音乐作品:楼台相会
口述:这时候梁山伯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他兴匆匆地前来提亲。可是一切都太迟了,两人偷偷在楼台相会,这是一场肝肠寸断的互诉,在强大的封建势力面前,爱
聆听音乐
让学生了解不同器乐的音色对塑造人物形象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2、出示乐器图片
情显得那么脆弱和无奈。
提问:请听,里有几种乐器的音色出现?
口述:大提琴和小提琴交替演奏,仿佛是梁山伯和祝英台两人在窃窃私语,对话,互诉着思念之情。音乐把两人百感交集的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
回答问题:采用了大提琴和小提琴。
(同上)







1、播放电影片段五(投坟)
口述:梁山伯回家后,因为抑竟然病终了。祝英台闻此噩耗,悲痛欲绝。回到家后,因为抑郁,竟然病终了。祝英台闻此噩耗,悲痛欲绝。在她成亲当天,她哭倒在梁山伯坟前。她用她的血泪向封建势
观看影片
通过影片情节,切身感受梁山伯与祝英台两人悲惨的命运,激起学生对封建社会的痛恨,达到情感体验的最高潮。
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力提出了控诉。这时,天色大变,电闪雷鸣,梁山伯坟竟然裂开了,祝英台看到此景,她豪不犹豫地扑向她至亲至爱的人。
(同上)
(同上)
2、播放投坟音乐
提问:音乐是怎么表现这惊天动的的一刻?它的力度、乐器等有何变化?(锣鼓齐鸣,乐队所有的乐器都奏响了,掀起了乐曲的最高潮)
板书:
力度—fff
器乐—全部奏响
1、聆听音乐
2、回答问题:所有的乐器都奏响了,力度达到了最强。
1、通过对乐曲的力度变化,体会音乐情感高潮表现。
2、通过板书,巩固学生对知识的归纳与对比,加深记忆和印象。
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观看由李德伦指挥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化蝶》视频。
提问:故事的结局是什么呢?(化蝶)这段音乐史再现了哪部分音乐?(播放音乐)
口述:但这已经不是乐曲刚开始那种人间美景了,长笛的演奏把我们带入了仙境中,紧接着,小题琴再次奏响那最美的爱情主题音乐。
1、聆听音乐
2、生答:再现引子部分
1、感受乐曲再现结构。
2、感受小提琴加了弱音器的演奏表现的故事情节也就不相同了。
2、演唱歌曲《化蝶》
口述:著名的作曲家阎肃先生根据这段旋律,创作了一首《化蝶》的歌曲,我们一起来演唱一下。
演唱歌曲
通过美妙的人声,演绎歌曲,再次感受歌曲的情感。
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了解奏鸣曲曲式结构
出示作品完整的曲式结构
口述:这种由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四个部分组成的曲式,我们称之为奏鸣曲式。
观看屏幕
了解奏鸣曲曲式结构。
二、了解作曲家陈纲和何占豪及作品创作背景。
口述:陈纲、何占豪创作的这部协奏曲,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深深赢得了广大人民的喜爱,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我们自己民族的交响音乐。
观看人物图片
通过作曲家的介绍,激发学生崇敬的心理,树立民族自豪感。




口述:我们一起总结音乐要素对塑造人物形象和音乐思想内容的重要性。
畅谈对这部作品的理解和感受:深深为民族作品而感动、自豪。
能及时反馈本课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得情感的共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播放歌曲《化蝶 》
口述:如今这只乐坛的彩蝶早已冲破了国界,飞到了国外。国外的评论家称赞这部作品是最美的旋律,并将它称作《蝴蝶的爱情》,希望同学们课后能去聆听更多的优秀民族音乐作品,更好的了解中华民族的名族文化和优良传统。
(播放音乐)
在音乐声中走出教室。
1、首尾呼应,体现课堂地完整性。
2、在歌声中回味这最美妙的旋律。
九、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面向科组教师展示的高效展示课,是一堂以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为载体而设计的赏析课。
伟大的艺术家罗丹说过:“艺术就是情感”,那么音乐作为艺术形式之一,事实上就是情感表现与交流的重要形式。因此,我在本课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始终体现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始终关注对音乐的情感体验,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教学设计环环相扣,过渡自然,循序渐进。通过观看电影片段、聆听音乐,老师现场的演奏、故事讲述;通过分析、对比音乐作品中的音乐要素,明确音乐要素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性;通过旋律演唱,肢体动作参与,打击乐器伴奏等教学活动,感受音乐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内涵等等,不仅紧紧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培养和实践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很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首先,以音乐课本内容为基点,对教学内容进行挖掘、拓展、整合,采用电影片段、民间故事、音乐作品三者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充分体验音乐与民间故事相融合的特征。
教材是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长江两岸的歌当中的一首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我以此内容为基点,深入挖掘乐曲的音色、速度、力度、节奏、音区等音乐要素,采用电影与故事相融合的教学设计,如通过电影情节,让学生直接了解故事的内容;通过音乐作品的鉴赏,让学生结合电影情节展开丰富的想象;通过多种形式的参与活动,让学生深刻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通过对音乐作品的价值与作曲家的介绍,树立学生民族自豪感,弘扬民族精神,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传承。
其次,具有一定高音乐素养的学生是实现本节课成功的关键。
本课教学取得成功,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我的课堂主人——学生。
他们对音乐的感受、鉴赏、表现能力在课堂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展示。在聆听音乐时,能用精确语言对作品情绪的描述,能展开想象力对音乐进行三度创作。对音乐的感知很敏锐。如对音乐的速度、力度、音色等音乐要素的感受与对比,重音记号对歌曲情绪的表现。能用歌声来表现乐曲意境,能大胆地用肢体动作参与作品,表现作品,能用打击乐器参与音乐表演等等,他们给我的课增添了无限生机和活力。
最后,教师全面、扎实的音乐技能和驾驭课堂教学能力,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基础和保证,它不仅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1、教师过硬的器乐演奏技巧,为学生演绎了生动的音乐形象。例如在介绍小提琴这环节,我现场让学生欣赏小提琴演奏。由于学生之前意料不到我会把一台现实版的小提琴带到现场,所以感到非常的惊喜和好奇,而我就是通过学生的这种好奇心而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在了解小提琴音色那环节,我现场演奏《野蜂飞舞》片段,学生眼睛里顿时闪烁着崇拜的眼神,充满了极大的兴趣,我相信这件乐器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真正了解小提琴是 “上帝”赐给了人类用来表达“天堂”完美和谐之音的媒介物。
2、教学活动的灵魂在于教学语言技巧,在课例中我除了充分发挥自己音乐特长外,张弛相间的语感,富有感情地故事讲述和肢体表现,为课堂增辉添彩。学生听得兴致勃勃,情感体验在故事发展中一步步达到高潮。
但我还有一小遗憾,就是在这节课中没有时间去完整地聆听这部作品。因为这部作品的时长大约需要28分钟,所以在一节课内既要完整聆听一遍,又要完成所有的教学任务是不现实的。但考虑到这部作品大家早已眼熟耳闻,家喻户晓,同学们也非常熟悉,于是教学次序做了适当的调整,在这第一课时,重点是分析作品,感受音乐。在此了解、熟悉的个主题音乐基础上,在第二课时再完整地聆听作品,而且在聆听的过程中加以适当的肢体动作参与,这样相信学生印象会更深刻。总之,通过这节课,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追求和创新,争取更大的进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