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 3.7阳关三又叠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下 3.7阳关三又叠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花城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01-06 06:57: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阳关三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感受、体验古曲《阳关三叠》的风格特点,引发对我国古代音乐及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关注。 2. 能用连贯的气息、柔和的声音和充满友爱的情感演唱歌曲《阳关三叠》,通过对音乐节奏、旋律的分析,体会歌曲忧伤、惜别的情绪。 3. 结合王维的诗《送元二使安西》,理解歌曲中所表现的对友人无限关爱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 唱准歌曲《阳关三叠》中附点音符、切分音符的时值及八度音程,从相关音乐要素中体会歌曲忧伤、惜别和期待的情感。 2. 体验并表现古曲《阳关三叠》的风格特点。 教材分析 《阳关三叠》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的诗《送元二使安西》谱写的歌曲。原来诗是:“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全曲分成三大段, 用同一种曲调变化演唱三次.所以称为“三叠”。歌曲的情感细腻、丰富,表现了诗人对即 将到关外的朋友恋恋不舍的情谊。特别是“遄行、遄行”八度的大跳,寄托了对友人无限 的关爱之价。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导入新课 1. 师:展示课件这是幼儿园小朋友的友情,他们长大一起玩,一起晒太阳,互相帮助。同学们,再过几个月,我们将结束八年级的学习,你们有没有想过,如果你和好友假期分别,你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寄托你的思念呢?(通信、发邮件、打电话、QQ聊天等。) 2. 师:表达友谊的歌曲呢?(《友谊地久天长》音频) 二、情感体验 1. 师:让我们一起齐唱友谊地久天长,你们唱得很好。其实古代也有很多表现友谊的音乐作品。今天,我们一同来欣赏一首描写友谊的古曲,请你听后思考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阳关三叠》音频) 2. 师:同学们,谁能告诉我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离别> 三、诵读歌词 1. 讲述歌词的来源。 师:这段歌词的前一部分实际上是来自一首唐诗,你们知道这首唐诗是谁的什么作品吗? 师:这位同学对学过的知识掌握得很扎实。这首诗在语文课上学过,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篇《送元二使安西》。唐朝时,为诗配乐进行演唱十分盛行,很多古诗都被合乐而唱,《阳关三叠》也是其中之一。原诗描绘了怎样的情节呢?欣赏(《阳关三叠》) 2. 讨论“三叠”。 师:我想再问一问同学们,你认为《阳关三叠》名字中的“三叠”是什么意思呢?请大家进行讨论。(学生讨论,2人一组,允许各抒己见。) 师:同学们都很有想法。原曲分成三大段,由于将一个曲调变化叠唱了三遍,故名三叠。教材中选用的是一部分,也就是其中的一叠。阳关是一个地名,所以歌曲叫《阳关三叠》,曲中还有一个地名——“渭城”,所以歌曲又叫《渭城曲》《阳关曲》。 3. 分析歌词。 师:歌词部分比原诗要长,我们来看后面部分的歌词,“遄”这个字念chuán。齐读一下。 师:“遄行”是指“一路上你要快快地走,快快地走”,寄托了对友人无限关爱之情。“长途越渡关津”指遥远的旅途要穿越多少关山、渡口!“历苦心,历苦心”是指“要经历千辛万苦,千辛万苦”。“历历苦心,宜自珍”指“再累再苦啊,你要自己保重,自己多多保重”。 4. 合乐诵读。 师:现在,我们合着音乐的旋律完整读一遍歌词,注意每一句强调的语气和声音上强弱的变化。 四、听唱结合,学唱歌曲(《阳关三叠》歌曲学习) 1. 难点解析。(强调每句旋律走向上的强弱变化,注意“第二句”前十六后八的节奏,注意唱满句尾两拍的时值,注意“遄行”句八度音程的音准,第二个“遄行”比第一个多了一拍(生唱);唱准附点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节奏,注意“历历苦”的重音记号,通过力度变化表现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2. 教师有感情地范唱歌曲。(提示学生注意体会歌曲中忧伤、惜别和期待的情感。) 3. 学生用“Wu”随琴声哼唱旋律。(教师指导,注意歌唱的状态,半打哈欠的状态、气息的支撑、嘴唇放松、音色优美、注意乐句的呼吸,1-2遍)。 4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师:这首名曲从古至今一直被传唱,经久不衰。 师:请同学们和着老师的琴声一起小声哼唱,2遍。这首歌曲表现出了作者当时非常复杂的情感变化。你觉得都有什么样的情感,又是如何通过音乐表现出来的呢?比如音调、节奏、速度方面,请大家谈谈这个问题。 5. 跟伴奏演唱。 师:带着刚才分析的感受与总体的音乐风格——低沉的音调、稀疏的节奏、缓慢的速度,让我们跟伴奏声情并茂地来歌唱一遍。(《阳关三叠》伴奏音频) 五、拓展音乐文化视野 在现代,也有许多通过古诗词改编的乐曲《在水一方》春秋《诗经》中的<蒹葭>,《明月几时有》北宋苏轼《水调歌头》,《春晓》,《卷珠帘》,《青花瓷》。 五 小结。 师:在我国古代,诗词与音乐是有密切联系的,很多诗词都是合乐而唱。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诗三五百篇,孔子皆弦歌之。”可见,我国古代的诗歌总集《诗经》都是用乐器伴奏着歌唱的,但音乐早已失传了。 所以,本课学习的歌曲中,诗是音乐的核心,而音乐则是诗的灵魂。诵读诗句时,可以借助音乐来感受诗的韵律和情感;演唱歌曲时,则可以通过诗中的文学艺术来感受歌曲的意境美、音乐美和艺术美。古诗和歌曲虽然都表达了离别之情,但不同的艺术形式在表达情感的深度和层次上也不尽相同,当我们在内心中动了情感,就用语言表现出来;当语言不足以表现情感时,音乐就产生了,所以说音乐产生于语言的尽头。 六、加深对歌曲的体验 1. 对比欣赏合唱曲《阳关三叠》。 师:请同学们再对比欣赏合唱曲《阳关三叠》。(《阳关三叠》合唱音频)加入合唱效果后又有了哪些新的感受?(教师可提示:加入各个声部后音色丰富、浑厚,层次分明,力度的起伏突出了歌曲的高潮,音乐的表现力也更丰富了,表现的情感更加细腻了。) 。教师:最后,大家拉起手来,一起演唱歌曲,在友谊的歌声中结束我们今天的音乐课。(播放《阳关三叠》伴奏音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