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4.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练习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一章 4.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练习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1-06 10:22: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1.
如图所示,图中1、2分别为电阻R1、R2的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关系图线,则(  )
A.R1和R2串联后的总电阻的I-U图线应在Ⅰ区域
B.R1和R2串联后的总电阻的I-U图线应在Ⅲ区域
C.R1和R2并联后的总电阻的I-U图线应在Ⅲ区域
D.R1和R2并联后的总电阻的I-U图线应在Ⅱ区域
答案B
2.
如图所示电路中,电压表V1和V2的内阻都远远大于R1、R2、R3和R4的电阻。R1和R3电阻未知,R2=R4=20 Ω,电压表V1和V2的读数分别为15 V和10 V,则a、b两点间的电压为(  )
                
A.23 V B.24 V C.25 V D.26 V
解析因为R1、R2、R3和R4串联,且R2+R3=R3+R4,故R3和R4上的电压也为10 V。a、b两点间电压是R1和R2上电压与R3和R4上电压之和,即(15+10) V=25 V。
答案C
3.
如图所示,三个完全相同的电阻阻值R1=R2=R3,接在电路中,则它们两端的电压之比为(  )
A.1∶1∶1 B.1∶2∶2
C.1∶4∶4 D.2∶1∶1
解析R2、R3并联电阻为R12,再根据串联电路分得电压与电阻成正比知U1∶U2∶U3=2∶1∶1,D项正确。
答案D
4.
如图所示,a、b两端电压恒定,电阻R1=2 kΩ,用内阻也是2 kΩ的电压表测电阻R1两端电压为2 V,测R2两端电压为4 V,则不接电压表时,关于a、b间总电压判断正确的是(  )
A.等于6 V B.大于6 V
C.小于6 V D.以上说法都不对
解析测R2两端电压时读数为4 V,即电压表与R2并联所得的电压为4 V,此时R1分得的电压应大于2 V,故a、b间总电压应大于6 V。
答案B
5.把3 kΩ的R1与4 kΩ的R2串联起来接到电压U恒为40 V电路中。现在用一个电压表接到R2的两端,测得R2两端电压的示数为20 V。若把这个电压表接到电阻R1的两端其示数为多少?此时电路中的总电流是多少?
解析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及已知条件
U2=U-U1
显然R2RVR2+RV=R1
代入数值可得:RV=12 kΩ
现将电压表与电阻R1并联,其等效电路如图所示。
RV与R1并联后的总电阻
R1'=RVR1RV+R1=2.4 kΩ,
R1'R1'+R2=U1U
解得U1=15 V
电路中的总电流I=UR1'+R2=6.25 mA。
答案15 V 6.25 mA
能力提升
1.
(多选)如图所示的电路中,若a、b端为输入端,A、B为输出端,并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滑动变阻器的中央,则(  )
A.空载时输出电压UAB=Uab2
B.当A、B间接上负载R时,输出电压UAB<Uab2
C.A、B间的负载R越大,UAB越接近Uab2
D.A、B间的负载R越小,UAB越接近Uab2
解析空载时A、B间的电压为总电压的一半,即UAB=Uab2,故选项A正确。当A、B间接上负载R后,R与滑动变阻器的下半部分并联,并联电阻小于变阻器总阻值的一半,故输出电压UAB<Uab2,但R越大,并联电阻的总阻值越接近于滑动变阻器总阻值的一半,UAB也就越接近Uab2,R越小,并联电阻的总阻值越小,UAB就越小,故选项B、C正确,选项D错误。
答案ABC
2.
(多选)如图所示,R1=2 Ω,R2=10 Ω,R3=10 Ω,A、B两端接在电压恒定的电源上,则(  )
A.S断开时,R1与R2的电压之比为1∶5
B.S闭合时,通过R1与R2的电流之比为2∶1
C.S闭合时,R1与R2两端的电压之比为1∶5
D.S断开与闭合两种情况下,电阻R1两端的电压之比为2∶1
解析S断开时,R1和R2串联,电压之比为电阻之比,即为1∶5,R1的电压为U6,选项A正确;S闭合时,R3与R2并联的阻值为5 Ω,R1与R并的电压之比为2∶5,R1的电压为2U7,选项C、D错误;S闭合时,通过R2与R3的电流相等,等于R1的电流的一半,选项B正确。
答案AB
3.
如图所示,R1=2 Ω,R2=3 Ω,滑动变阻器最大值R3=5 Ω,则当滑片从a滑到b的过程中,安培表示数的最小值为多少?
解析设滑片上部分电阻为x Ω,则下部分为(5-x) Ω,
总电阻R=(2Ω+x)(8Ω-x)2Ω+x+8Ω-x
由数学知识可知当2 Ω+x=8 Ω-x,即x=3 Ω时,R最大,此时R max=5×510 Ω=2.5 Ω
安培表的示数最小Imin=URmax=52.5 A=2 A。
答案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