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2节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2课时)课件(31+37张ppt)+2份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章 第2节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2课时)课件(31+37张ppt)+2份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1-06 11:47:31

文档简介

第2节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第1课时 元素周期律
课后篇巩固提升
夯实基础·轻松达标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小越容易失去电子
B.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与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有关
C.从LiF,NaCl,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均呈现从+1价+7价的变化
D.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从1到8呈现周期性变化
答案B
解析同一周期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半径越小(稀有气体元素除外),得电子能力越强,A项错误;O一般不显正价,F无正价,C项错误;第一周期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从1到2,D项错误。
2.下列各元素性质递变情况中,错误的是(  )
A.Li、Be、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
B.P、S、Cl元素最高化合价依次升高
C.N、O、F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D.P、S、Cl元素的最低化合价依次为-3价、-2价、-1价
答案C
解析根据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可知,A项正确;P、S、Cl的最高化合价依次为+5价、+6价、+7价,故B项正确;在电子层数相同的情况下,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C项错误;P、S、Cl的最低化合价依次为-3价、-2价、-1价,D项正确。
3.下列各组元素中,按最高化合价递增的顺序排列的是 (  )
A.C、N、O、F B.K、Mg、C、S
C.H、He、Li、Be D.P、S、Cl、Ar
答案B
解析根据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在数值上一般等于其最外层电子数(O、F除外)分析各选项。A项,C最高化合价为+4价,N最高化合价为+5价,O一般不显正价,F无正价;B项,K最高化合价是+1价,Mg最高化合价是+2价,C最高化合价是+4价,S最高化合价是+6价;C项,He一般只显0价,Li最高化合价是+1价,Be最高化合价是+2价;D项,Ar一般只显0价。
4.某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是H2XO4,这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  )
A.HX B.H2X C.XH3 D.XH4
答案B
解析由H2XO4可知X的最高化合价为+6价,则其氢化物中X应显-2价,故氢化物分子式为H2X,所以B项正确。
5.下列各组微粒,半径大小比较中错误的是(  )
A.K>Na>Li B.Na+>Mg2+>Al3+
C.Mg2+>Na+>F- D.Cl->F->F
答案C
解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A项正确;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核电荷数越大,微粒半径越小,B项正确,C项错误;Cl-比F-多一个电子层,离子半径Cl->F-,F-和F电子层数相同,粒子半径F->F,则半径Cl->F->F,D项正确。
6.下列各组元素按最高化合价递增顺序排列的是(  )
A.C、N、F B.Na、Mg、Al
C.F、Cl、Br D.P、Cl、S
答案B
解析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最高化合价,但氟元素无正价。
7.已知X、Y为原子序数在1~18之间的两种元素,原子序数X>Y,且X、Y的最高正化合价与其最低化合价绝对值相等,填写下列空白(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填空):
(1)X是      ,Y是      ,原子半径X    Y(填“>”或“<”)。?
(2)X、Y的简单氢化物的化学式分别为              ;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分别为            。?
答案(1)Si C > (2)SiH4、CH4 SiO2、CO2
解析X、Y的最高化合价等于其最低化合价的绝对值,且原子序数在1~18之间,据最高化合价+|最低化合价|=8可知X、Y的最高化合价为+4价,即二者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均为4,则为C、Si;由原子序数X>Y可知,X为Si,Y为C。
提升能力·跨越等级
1.元素M、N的原子序数不超过18,M的最高化合价为+1价,N比M原子序数大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M的原子最外电子层上只有1个电子
B.M一定是金属元素
C.N可能是活泼的非金属元素
D.N的最高化合价一定是+2
答案A
解析M的原子序数不超过18,最高化合价为+1价,则M可能为氢、锂或钠。N比M原子序数大1,则N可能为氦、铍、镁。
2.元素X的离子与钙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且X的离子半径小于负二价硫离子的半径。X元素可能为(  )
A.Al B.P C.Ar D.K
答案D
解析由X形成的离子与Ca2+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可排除Al、Ar;由X的离子半径小于S2-的半径可知,X元素可能为钾。
3.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B、C、N、O、F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B.元素周期律的实质是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C.还原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I-、Br-、Cl-、F-
D.某元素R的最高价氧化物化学式为R2O5,又知R的气态氢化物中含氢的质量分数为8.8%,则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
答案B
解析B、C、N、O、F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A项不正确。I-、Br-、Cl-、F-还原性依次减弱,C项不正确。某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R2O5,则R为+5价,其最低化合价应为-3价,其形成的气态氢化物为RH3,根据已知,3A(H)A(R)+3A(H)×100%=8.8%,解得A(R)≈31,D项不正确。
4.关于钠元素和氟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离子半径Na+B.原子半径NaC.原子的电子层数Na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Na>F
答案A
解析钠离子和氟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离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所以离子半径Na+F,B项错误,C项错误;Na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氟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所以最外层电子数Na5.(双选)X元素的阳离子和Y元素的阴离子具有与氩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Y原子序数比X的小
B.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Y的多
C.X的原子半径比Y的大
D.X元素的最高化合价比Y的大
答案AC
解析Xn+、Ym-和Ar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其原子序数:X>Ar>Y,A项正确;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Y的少,B项错误;X的原子半径比Y的大,C项正确;X元素的最高化合价比Y的小,D项错误。
6.元素A、B、C、D的简单离子,核外都有10个电子,A的氯化物中,电子总数为28,A和B的化合物A2B粒子中共有30个电子,B与C的化合物为C2B3型;C与D的化合物为CD3型。
(1)试根据有关元素的化合物的分子构成确定其化合物的化学式。
A的氯化物      ;A2B       ;?
C2B3       ;CD3        。?
(2)四种简单离子的半径大小关系:       。?
答案(1)NaCl Na2O Al2O3 AlF3
(2)O2->F->Na+>Al3+
解析由元素A、B、C、D的离子核外都有10个电子可知,A、B、C、D是C、N、O、F、Na、Mg、Al中的四种元素。设A的氯化物分子式为AClx,因其电子总数为28,只有x=1时合理,可确定A为钠元素。A与B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Na2B,该粒子的电子总数为30,可得B有8个电子,B是氧元素。B与C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C2O3,可知C为铝元素。C与D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AlD3,可得D为氟元素。四种离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故r(O2-)>r(F-)>r(Na+)>r(Al3+)。
贴近生活·拓展创新
★(1)下表是部分前18号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
元素代号
L
M
Q
R
T
原子半径/nm
0.160
0.143
0.112
0.104
0.066
主要化合价
+2价
+3价
+2价
+6、
-2价
-2价
①L元素的名称是    ,R元素的名称是    。?
②L、M中与T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具有两性的是    (写化学式)。?
(2)某种融雪剂主要成分为XY2,X、Y均为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其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且1 mol XY2含有54 mol电子。
①该融雪剂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    。?
②元素D、E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相应原子电子层数的2倍,D与Y相邻,D元素是    ,E元素是    。?
答案(1)①镁 硫 ②Al2O3 (2)①CaCl2 ②S C或He
解析(1)根据主要化合价可知,L、Q最外层有2个电子,根据原子半径特点,Q是Be,L是Mg,M是Al;T只有-2价,则T是O,R是S。Al与O形成的Al2O3具有两性。
(2)XY2中每1 mol离子含有电子54 mol×13=18 mol,又结合X、Y均为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则X是Ca,Y是Cl,XY2是CaCl2。对于D、E元素来说,如果有1个电子层,最外层有2个电子,则是He;若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有4个电子,则是C;如果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有6个电子,则是S;据题意,D与Cl相邻,则D是S,E是C或He。
课件31张PPT。第1课时 元素周期律知识铺垫新知预习自主测试1.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原子的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2.原子的失电子能力与最外层电子数和电子层数有关,钠元素原子失电子的能力比镁强,氟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比氯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强。
3.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知识铺垫新知预习自主测试一、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
1.原子序数
(1)原子序数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序号,其数值等于该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
(2)原子序数=原子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及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
(1)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知识铺垫新知预习自主测试(2)元素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 知识铺垫新知预习自主测试(3)元素化合价变化的规律。 通过探究可以发现,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元素的化合价等均呈周期性变化。知识铺垫新知预习自主测试二、元素周期律
1.定义
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2.实质
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微思考】非金属元素的正价一定等于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吗?
提示:不一定。非金属元素的正化合价等于在形成的化合物中原子所能偏移的最外层电子数,如硫元素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其正价有+4价、+6价。知识铺垫新知预习自主测试1.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原因是(  )
A.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B.元素的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C.元素的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D.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
答案:A知识铺垫新知预习自主测试解析:由原子的电子排布可知,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都呈现周期性的变化,从而引起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即原子的电子层排布的周期性变化是引起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决定因素,故A项正确;元素的原子半径属于元素的性质,元素的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是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故B项错误;化合价属于元素的性质,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是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故C项错误;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故D项错误。知识铺垫新知预习自主测试 2.下列元素的常见化合价依次从+1价到+3价的是 (  )
A.H、He、Li B.Na、Mg、Al
C.Al、Be、Na D.N、O、F
答案:B
解析:A项中He的常见化合价为0价;C项中常见化合价依次为+3、+2、+1,与题目要求恰好相反;D项中F无正价。知识铺垫新知预习自主测试3.元素的原子结构决定其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元素的最高化合价
B.多电子原子中,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高
C.P、S、Cl得电子能力依次增强
D.P、S、Cl最高化合价依次减小
答案:C
解析:多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但O、F及稀有气体元素不符合该规律,A项错误。多电子原子中,离核较近的电子能量较低,B项错误。P、S、Cl得电子能力依次增强,C项正确。P、S、Cl最高化合价依次增高,D项错误。任务一任务二素养脉络随堂检测 构成原子的微粒及其相互关系
问题探究
如何比较Na、Mg、Al元素原子半径的大小?,如何比较Na+、Mg2+、Al3+半径的大小?
提示:Na、Mg、Al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核电荷数逐渐增大,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逐渐增大,半径逐渐减小。Na+、Mg2+、Al3+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核电荷数越大,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越大,半径越小。故原子半径:Na>Mg>Al,离子半径:Na+>Mg2+>Al3+。任务一任务二素养脉络随堂检测知识归纳
影响微粒半径的因素有:电子层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一般地,电子层数越多,微粒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越大,半径越小;当电子层数、核电荷数相同时,核外电子数越多,电子之间的斥力使半径趋于增大,故当电子层数、核电荷数相同时,核外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在比较微粒半径时,一般先看电子层数,再看核电荷数,后看核外电子数。
(1)一看电子层数
电子层数不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如r(F)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如
r(Na)>r(Mg)>r(Al)>r(S)>r(Cl),r(S2-)>r(Cl-)>r(K+)>r(Ca2+)。
(3)三看电子数
核电荷数相同时,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如
r(Cl-)>r(Cl)、r(H-)>r(H)。任务一任务二素养脉络随堂检测典例剖析
例1X和Y两种元素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X元素的阳离子半径大于Y元素的阳离子半径;Z和Y两种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Z元素的原子半径小于Y元素的原子半径。X、Y、Z三种元素原子序数的大小关系是(  )
A.X>Y>Z B.Y>X>Z C.Z>X>Y D.Z>Y>X
答案:D
解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阳离子,核电荷数大的半径小;具有相同电子层数的原子,随着原子序数增大,原子半径减小。根据题意,X和Y两元素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X的阳离子半径大于Y的阳离子半径,则X的原子序数小于Y的原子序数;Z和Y两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且Z元素的原子半径小于Y元素的原子半径,则Z的原子序数大于Y的原子序数。由此得出三种元素原子序数的关系为Z>Y>X。任务一任务二素养脉络随堂检测变式训练1-1下列微粒半径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  )
A.r(Na+)>r(Na) B.r(Cl-)>r(Cl)
C.r(Ca2+)>r(Cl-) D.r(Mg)>r(Na)
答案:B
解析:同一种元素:r阳离子Cl,则半径r(Ca2+)Na,故半径r(Mg)问题探究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常见化合价的变化规律(元素主要化合价包括最高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见下图:任务一任务二素养脉络随堂检测 你能根据 推测出该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吗?
提示:能;最高价为+6价,最低价为-2价。任务一任务二素养脉络随堂检测知识归纳
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1)氢元素的化合价有+1价、-1价、0价,如H2O、NaH、H2。
(2)氟元素有0价和-1价,无正价。
(3)氧元素常见化合价为-2价、-1价、0价,如CuO、Na2O2、O2,氧元素一般不显正价。
(4)金属元素有0价和正价,无负价。
(5)非金属元素既有正价又有负价,还有0价。(F除外)任务一任务二素养脉络随堂检测(2)Y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    。?
(3)比较S2-和Y-的还原性:    。?
答案:(1)+5 (2)7 (3)S2->Y-解析:(1)根据电荷守恒得-n+(-2)×3+(+1)×6=-1,得n=1,代入 (2)由(1)及化学方程式知,Y有+5价、-1价两种价态,由于Y存在Y-,-1价是Y元素的最低化合价,其最外层电子数为8-1=7。
(3)在题给反应中还原剂为S2-,还原产物为Y-,故还原性S2->Y-。任务一任务二素养脉络随堂检测 金属元素有正价、无负价。非金属元素既有正价又有负价,但F元素无正价,氧元素一般不显正价;一般地,最高正价存在于氧化物及酸根离子中,最低负价存在于氢化物中,最高正化合价+|最低负化合价|=8(H除外)。任务一任务二素养脉络随堂检测变式训练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低化合价,其绝对值等于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B.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高化合价不超过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C.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金属原子
D.金属元素只有正价和零价,而非金属元素既有正价又有负价和零价
答案:B
解析:非金属元素最低化合价的绝对值等于8减去对应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A错误;非金属元素的最高正价等于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O、F除外),不会超过该数值,B正确;氦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C错误;并非所有非金属元素都有正价,如F无正价,D错误。任务一任务二素养脉络随堂检测变式训练2-2原子序数小于20的X元素能形成H2X和XO2两种化合物,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
A.8 B.12 C.15 D.16
答案:D
解析:X元素在H2X中呈-2价,在XO2中呈+4价,根据-2价分析,该元素原子最外层应有6个电子,选项中只有原子序数为16的元素原子满足此条件。任务一任务二素养脉络随堂检测任务一任务二素养脉络随堂检测1.已知下列元素的原子半径: 根据以上数据,磷原子的半径可能是(  )
A.0.80×10-10m B.1.10×10-10m
C.1.20×10-10m D.0.70×10-10m
答案:B
解析:Si、P、S三种元素位于同一周期,原子半径Si>P>S,故磷的原子半径在1.06×10-10~1.17×10-10m之间,所以B项正确。任务一任务二素养脉络随堂检测2.下列微粒半径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
A.NaB.CsC.Na+D.S2->Cl->Na+>Al3+
答案:D
解析:原子电子层数相同时,原子的核电荷数越大,其半径越小,A项错误;电子层数不同时,原子的电子层数越多,其半径越大,B项错误;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时,离子的核电荷数越大,其半径越小,C项错误;S2-的半径大于Cl-的半径,Na+的半径大于Al3+的半径,S2-、Cl-比Na+、Al3+多一个电子层,则四种离子的半径大小关系为S2->Cl->Na+>Al3+,D项正确。任务一任务二素养脉络随堂检测3.原子序数从11依次增大到17,下列所述递变关系错误的是(  )
A.原子电子层数不变
B.从钠到铝金属性增强
C.最高化合价数值逐渐增大
D.从硅到氯最低化合价从-4→-1
答案:B
解析:原子序数11到17的元素,都具有3个电子层,电子层数相同,A项正确;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B项错误;原子序数从11到17的元素在周期表同一周期,最高化合价依次增大,C项正确;原子序数从11到17的元素在周期表同一周期,从硅到氯最低化合价由-4价升高到-1价,D项正确。任务一任务二素养脉络随堂检测4.(双选)已知原子序数小于18的元素的离子aA2+、bB+、cC2-、dD-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A>B>D>C
B.离子半径:C2->D->B+>A2+
C.原子序数:d>c>b>a
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D>C>A>B
答案:BD
解析:原子序数小于18的元素的离子aA2+、bB+、cC2-、dD-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所以其原子序数为a>b>d>c,原子半径为B>A>C>D,故A、C错误;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原子序数小的半径大,所以离子半径为C2->D->B+>A2+,故B正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D>C>A>B,故D正确。任务一任务二素养脉络随堂检测(1)按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       (填序号,下同)。?
(2)按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              。?
(3)微粒中质子数小于中子数的是        。?
(4)能形成X2Y2型化合物的是        。?
(5)通常情况下,化合价有0价、正价和负价的是              。?
答案:(1)②③④① (2)④①②③ (3)①② (4)①②
(5)④任务一任务二素养脉络随堂检测第2课时 元素周期表
课后篇巩固提升
夯实基础·轻松达标
1.已知某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元素位于第2周期ⅡA族
B.该元素位于第2周期Ⅷ族
C.该元素位于第3周期0族
D.该元素位于第3周期ⅡA族
答案D
解析该微粒对应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2,故为镁元素,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3周期ⅡA族,D项正确。
2.国际理论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已正式确定了第114号和第116号元素的名称缩写为Fl、Lv。下列有关这两种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两种元素位于同一周期
B.116号元素位于ⅥA族
C.两种元素都是活泼的非金属元素
D.114号元素的原子半径比116号元素的大
答案C
解析第114号元素和第116号元素分别处于第7周期ⅣA族和ⅥA族,均为金属元素,A项、B项正确,C项错误;依据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递变规律可知,114号元素的原子半径比116号元素的大,D项正确。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ⅠA族元素又叫碱金属元素,ⅦA族元素又叫卤族元素,0族元素又叫稀有气体元素
B.元素周期表中共有七个周期
C.元素周期表有7个主族,7个副族,1个0族,1个Ⅷ族,共18纵列
D.X2+的核外电子数目为18,则X在第4周期第ⅡA族
答案A
解析第ⅠA族元素(除氢外)又叫碱金属元素,第ⅦA族元素又叫卤族元素,0族元素又叫稀有气体元素,A项错误;元素周期表有七个横行,称为七个周期,B项正确;元素周期表中有18纵列,除8、9、10三个纵列叫做Ⅷ族外,其余每个纵列各为一族,有7个主族、7个副族和1个0族,C项正确;X2+的核外电子数为18,则X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0,X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X位于第4周期ⅡA族,D项正确。
4.短周期元素A、B、C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下图所示,其中B、C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是A元素原子序数的4倍,则A、B、C分别是(  )
A
B
C
A.B、Mg、Si B.Be、Na、Al
C.O、P、Cl D.C、Al、P
答案C
解析根据短周期元素A、B、C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A一定在第2周期,B、C在第3周期。所以设A的原子序数为x,则B、C的原子序数分别为x+7,x+9,所以2x+16=4x,解得x=8,所以A、B、C分别是O、P、Cl。
5.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除0族元素外,短周期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在数值上都等于该元素所属的族序数
B.除0族外,由长、短周期元素共同组成的元素族称为主族
C.主、副族元素的族序数从左到右都是依次由小到大排列(如ⅠB~ⅦB)
D.元素周期表共七个横行代表七个周期,18个纵列代表18个族
答案B
解析氟元素没有正化合价,氧元素无最高化合价,其他短周期主族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在数值上都等于该元素所属的族序数,A项错误;由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可知,主族和0族元素由短周期和长周期组成,B项正确;各族元素的族序数从左到右依次是ⅠA、ⅡA、ⅢB→ⅦB、Ⅷ、ⅠB、ⅡB、ⅢA→ⅦA、0,C项错误;第8、9、10三个纵列为Ⅷ族,其余每一纵列为一个族,共有16个族,D项错误。
6.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是指导学生学好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重要工具,回答下列问题。
(1)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短周期元素中共有   种金属元素。?
(2)硫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
(3)用?AZX形式表示出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   。?
(4)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⑦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则①、②、⑥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用化学式表示),③形成的简单氢化物的结构式为     ,⑦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     ,④、⑤两种元素的金属性强弱关系为        (用化学式表示)。?
答案(1) F 5 (2)第3周期ⅥA族 (3) 818O
(4)Si>C>N H—O—H Cl2O7 Na>Al
解析(1)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是F;短周期元素中共有锂、铍、钠、镁、铝5种金属元素。
(2)硫为16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3周期ⅥA族;
(3)O的质子数为8,中子数为10,则其质量数为18,该氧原子可表示为? 818O。
(4)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①为C,②为N,③为O,④为Na,⑤为Al,⑥为Si,⑦为Cl。C、N、Si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关系是Si>C>N;③形成的简单氢化物为水,H2O结构式为H—O—H;⑦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Cl2O7;④、⑤两种元素的金属性强弱关系为Na>Al。
提升能力·跨越等级
1.核反应不仅能发电也能制造元素。2016年初国际上确认,利用原子核间的撞击已制造出原子序数分别为113、115、117和118四种新元素,填补了元素周期表的空白,其中113号元素与铝元素处于同一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核反应发电实现了化学能到电能的转化
B.115号元素一定是处于ⅤA族的非金属元素
C.117号元素与F、Cl、Br、I均处于ⅦA族
D.四种新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不同周期
答案C
解析核反应发电是核能转化成电能,故A错误;115号元素是位于第7周期ⅤA族的金属元素,故B错误;117号元素位于第7周期ⅦA族的元素,故C正确;四种新元素都在第7周期,故D错误。
2.根据叙述判断,下列各元素一定属于主族元素的是 (  )
A.X元素能形成+7价的含氧酸及其盐
B.Y元素的原子最外电子层上有2个电子
C.Z元素的阴离子与同一周期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
D.R元素不是副族元素
答案C
解析锰元素能形成+7价的含氧酸及其盐,Mn为过渡元素,因此可以形成+7价的含氧酸及其盐的不一定为主族元素,A项错误;He的最外电子层上有2个电子,属于稀有气体元素,则原子最外电子层上有2个电子的不一定为主族元素,B项错误;主族元素形成的阴离子与同周期稀有气体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Z元素的阴离子与同一周期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Z为主族元素,C项正确;R元素不是副族元素,则R元素可能为0族、主族或Ⅷ族元素,D项错误。
3.已知X、Y、Z三种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且X的原子序数为a,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Y、Z的原子序数之和可能为2a+10
B.Y的原子序数可能为a-17
C.Z的原子序数可能为a+31
D.X、Y、Z一定是短周期元素
答案D
解析若Y、X、Z分别是第2、3、4周期元素,则Y的原子序数为a-7,Z的原子序数为a+17,Y、Z的原子序数之和为2a+10,A项正确;若Y是第3或第4周期元素,则B项正确;若X为第5或第6周期元素,则C项正确;D不正确。
4.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元素①位于第2周期ⅣA族
B.①②③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4
C.④的原子序数比②的大8
D.元素的最高化合价:③=⑤
答案C
解析根据最后一纵列为0族元素可知①为N、②为O、③为F、④为S、⑤为Cl,因此只有选项C正确。
5.元素A、B、C、D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C比B的原子原子序数大1
B.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的元素,与C位于同一周期
C.B的原子与D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D.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的元素,与B位于同一主族
答案D
解析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可知A为H,B为He,C为Li,D为Mg。He元素是稀有气体元素,位于0族。
6.图中曲线表示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按原子序数递增顺序连续排列)及其常见最高化合价的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单核简单离子半径大小为:②<③
B.①、③可以按原子个数比1∶1形成化合物
C.③的简单离子半径在同周期中最小
D.①、②形成的化合物的摩尔质量可能是44 g·mol-1
答案A
解析①的常见最高化合价为+5价,②的常见最高化合价为0价,③的常见最高化合价为+3价,三种元素均为短周期元素,结合图像可知,①为氮元素,②为氧元素,③为铝元素。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原子序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则单核简单离子半径大小为:O2->Al3+,故A项错误;①、③可以形成化合物AlN,原子个数比1∶1,故B项正确;Al3+的半径是同周期元素中离子半径最小的,故C项正确;①、②形成的化合物N2O的摩尔质量是44 g·mol-1,故D项正确。
7.已知V、W、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V、Y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V元素与氧元素能形成两种无色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V
Y
(1)元素Z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2)YO2气体通入BaCl2和HNO3的混合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和无色气体WO,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由此可知YO2和WO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用化学式表示)。?
(3)W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甲的水溶液显碱性。在微电子工业中,甲的水溶液可作刻蚀剂H2O2的清除剂,所发生反应的产物不污染环境,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Z的气态氢化物乙与甲混合时有白烟生成,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第3周期ⅦA族
(2)3SO2+2NO3-+3Ba2++2H2O3BaSO4↓+2NO↑+4H+ SO2>NO
(3)①2NH3+3H2O2N2+6H2O
(4)NH3+HClNH4Cl
解析根据V元素与氧元素能形成两种无色气体可知,V为C,Y为S,由V、W、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可知,Z为Cl。
(1)Cl在周期表中位于第3周期ⅦA族。
(2)SO2被HNO3氧化成SO42-,HNO3被还原成NO,生成的SO42-再与Ba2+形成BaSO4,根据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配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SO2+2NO3-+3Ba2++2H2O3BaSO4↓+2NO↑+4H+,根据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可知,还原性SO2>NO。
(3)根据W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甲的水溶液显碱性可知W为N,NH3(N显-3价)具有还原性能被H2O2氧化成无污染的N2,H2O2被还原成H2O,根据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可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3H2O2N2+6H2O。
(4)HCl与NH3结合生成NH4Cl。
8.X、Y、Z、R、W为五种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已知:
①X元素的原子半径是所有原子中最小的
②Y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2倍
③Y与R可以形成YR与YR2两种化合物,其中一种是造成温室效应的物质之一
④W与R能形成原子个数之比为2∶1和1∶1的化合物甲和乙。请回答问题:
(1)R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2)Y、R、W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顺序为        (用元素符号表示)。?
(3)X2R与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第2周期ⅥA族 (2)Na>C>O
(3)2Na2O2+2H2O4NaOH+O2↑
解析氢元素的原子半径是所有原子中最小的,所以X是氢元素;Y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2倍,则最外层电子数是4,即Y是碳元素;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所以R是氧元素,O与C形成CO和CO2两种化合物;W与R能形成原子个数之比为2∶1和1∶1的离子化合物甲和乙,则W是钠元素,与O元素形成化合物Na2O、Na2O2。
(1)R为氧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2周期ⅥA族。
(2)C、O、Na三种元素的原子,Na的电子层数最多,所以Na的原子半径最大,C与O是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所以C的原子半径大于O,则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的关系是Na>C>O。
(3)乙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
贴近生活,拓展创新
★现有下列短周期元素的数据(已知Be的原子半径为0.089 nm):








原子半径(nm)
0.074
0.160
0.152
0.110
0.099
0.186
0.075
0.082
最高化合价
+2
+1
+5
+7
+1
+5
+3
最低化合价
-2
-3
-1
-3
(1)⑧号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上述元素处于同一主族的有        。(用元素符号表示)?
(2)元素①和⑥能形成两种化合物,其中较稳定的化合物与C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含锂材料在生活中广泛应用,如各种储氢材料(Li2NH等)、便携式电源材料(LiCoO2等);36Li和?37Li作核反应堆最佳热载体,37LiH和?37LiD用作高温堆减速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36Li和?37Li属于同种核素
B.37LiH和?37LiD的化学性质不同
C.37LiH和?37LiD是同种物质
D.氧化性:Li+E.金属性:BeF.半径:K>Na>Li>Li+
答案(1)第2周期ⅢA族 Li和Na,N和P
(2)2Na2O2+2CO22Na2CO3+O2 (3)CEF
解析根据原子半径及化合价分析可得①~⑧号元素分别为O、Mg、Li、P、Cl、Na、N、B。(1)⑧号元素的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2周期ⅢA族;题给元素中处于同一主族的有Li和Na,N和P。
(2)元素①和⑥能形成两种化合物,其中较稳定的是过氧化钠,过氧化钠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
(3)36Li和?37Li互为同位素,属于不同的核素,A错误;37LiH和?37LiD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B错误;37LiH和?37LiD都是氢化锂,是同种物质,C正确;Li、Na、K、Rb、Cs的金属性依次增加,故其阳离子的氧化性从强到弱的顺序为Li+>Na+>K+>Rb+>Cs+,D错误;Be、Li、Na、K的金属性依次增强,E正确;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大,同一元素的原子半径大于其阳离子半径,故粒子半径K>Na>Li>Li+,F正确。
课件37张PPT。第2课时 元素周期表知识铺垫新知预习自主测试1.在1~18号元素的原子核外,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呈现周期性变化,最外层电子数由1递增到8(若K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由1递增到2)。
2.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半径呈周期性的变化。在核外电子层数相同的情况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稀有气体除外)。
3.在1~18号元素中,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化合价呈现周期性变化。最高化合价从+1到+7(O一般不显正化合价、F无正价),最低化合价从-4到-1(稀有气体除外)。知识铺垫新知预习自主测试一、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2.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1)把电子层数目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向右排成横行。
(2)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性质相似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向下排成一纵列。知识铺垫新知预习自主测试3.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周期。知识铺垫新知预习自主测试(2)族。
元素周期表共有18个纵列,16个族,包括7个主族,7个副族,1个0族,1个Ⅷ族。元素周期表中族的划分如下表:知识铺垫新知预习自主测试(3)元素周期表中的其他信息。
①每一格中包含的信息。②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区。
沿着元素周期表中铝、锗、锑、钋与硼、硅、砷、碲、砹的交界处画一条线,即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氢元素除外)。分界线附近的元素,既能表现出一定的金属性,又能表现出一定的非金属性。知识铺垫新知预习自主测试二、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重要元素及其焰色试验(焰色反应)
1.部分重要元素
(1)ⅡA族元素。知识铺垫新知预习自主测试(2)ⅤA族元素。 (3)过渡元素。 知识铺垫新知预习自主测试2.焰色试验(焰色反应)
多种金属或其化合物在灼烧时能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这在化学上叫作焰色试验,亦称焰色反应。如钠的焰色呈黄色,钾的焰色呈浅紫色等。焰色试验的操作步骤:
洗—将铂丝(或光洁无锈的铁丝)用稀盐酸冲洗烧—把稀盐酸冲洗过的铂丝(或铁丝)放在火焰上灼烧至无色 蘸—用红热的铂丝(或铁丝)蘸取试样 烧—将蘸取试样的铂丝(或铁丝)放在火焰上灼烧,观察火焰的颜色 洗—将铂丝(或铁丝)用稀盐酸冲洗干净后备用 知识铺垫新知预习自主测试【微思考1】短周期元素中族序数与周期序数相同的元素有哪些?
提示:短周期元素中族序数与周期序数相同的有三种元素,分别是氢、铍、铝。若族序数(或周期序数)为1,则为氢;若族序数(或周期序数)为2,则为铍;若族序数(或周期序数)为3,则为铝。
【微思考2】最外层有两个电子的元素一定是ⅡA族元素吗?
提示:不一定。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包括ⅡA族、0族元素的氦及部分过渡元素。知识铺垫新知预习自主测试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ⅠA族全部是金属元素。 (  )
(2)原子及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序数。 (  )
(3)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或大于3且小于8的元素一定是主族元素。 (  )
(4)原子的最外层有1个或2个电子,则可能是ⅠA、ⅡA族元素,也可能是副族、Ⅷ族元素或0族元素氦。(  )
(5)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的元素一定位于第2周期。 (  )
(6)两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相差8,则周期序数一定相差1。 (  )
答案:(1)× (2)× (3)√ (4)√ (5)√ (6)√知识铺垫新知预习自主测试 2.坦桑石是一种被世界公认的新兴宝石,这种宝石于1967年在坦桑尼亚的阿鲁沙地区被发现。其组成为Ca2Al3(SiO4)3(OH),该宝石的成分中所含的元素不属于短周期元素的是(  )
A.Ca B.Al C.Si D.O
答案:A
解析:短周期元素是指前三周期的元素,Al、Si在第3周期,O在第2周期,B、C、D项不符合题意;Ca在第4周期为长周期元素,A项符合题意。知识铺垫新知预习自主测试3.根据中学化学教材中所附元素周期表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短周期元素中既有金属元素,又有非金属元素
B.L层电子数为奇数的所有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数相等
C.所有主族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与它的族序数数值相等
D.某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3,则该元素位于第5周期ⅦA族
答案:C
解析:氟元素没有正价,氧元素一般不显正价,C项错误。知识铺垫新知预习自主测试4.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的认识正确的是(  )
A.ⅠA族元素又可称为碱金属元素
B.每一族只包含一个纵列
C.0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均有8个电子
D.前三个周期为短周期,其余为长周期
答案:D
解析:ⅠA族包含碱金属与氢元素,除氢之外的其他元素属于碱金属,A项错误;Ⅷ族包括三个纵列(8,9,10三个纵列),B项错误;稀有气体氦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所以并不是所有0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均有8个电子,C项错误;短周期包括1、2、3三个周期,其余周期为长周期,D项正确。知识铺垫新知预习自主测试5.短周期元素X、Y、Z、M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X的一种高硬度单质是宝石,Y2+电子层结构与氖相同,Z的质子数为偶数,室温下M单质为淡黄色固体,回答下列问题:
(1)M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的第    周期,     族。?
(2)Z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是    。?
(3)X与M的单质在高温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四种元素中的    (填元素符号)可用于航空航天合金材料的制备,其单质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知识铺垫新知预习自主测试解析:元素X的单质是一种高硬度的宝石,则X应是碳元素;Y2+电子层结构与Ne相同,则Y是Mg;室温下M单质为淡黄色固体,则M是硫元素;Z的质子数是偶数,介于Mg和S之间,则Z是硅元素。
(1)M元素是S,位于元素周期表第3周期、ⅥA族。
(2)Z元素是Si,Si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SiO2。
(3)X(C)与M(S)的单质在高温下反应生成CS2,该反应的化学方(4)四种元素中只有Mg是金属元素,密度比较小,是制取航空航天合金材料的原料,该金属比较活泼,能与盐酸反应生成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2HCl=MgCl2+H2↑。任务一任务二素养脉络随堂检测 有关原子序数的推断
问题探究
根据元素周期表中指出的部分元素回答问题。(1)表中c与f、e与h两组元素的原子序数差各是多少?
(2)表中d与e、g与h两组元素的原子序数差各是多少?
提示:(1)c与f原子序数相差8;e与h原子序数相差18。
(2)d与e原子序数相差1;g与h原子序数相差11。任务一任务二素养脉络随堂检测知识归纳
原子序数的关系
(1)同周期ⅡA族元素与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的差值。(2)同主族相邻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差值。
每周期元素的种类如下表:任务一任务二素养脉络随堂检测A、B为同主族元素,A所在周期有m种元素,B所在周期有n种元素,A在B的上一周期,设A元素的原子序数为a。
①若A、B位于ⅠA族或ⅡA族(位于过渡元素左边的元素),则B的原子序数为a+m。
②若A、B位于ⅢA至ⅦA族(位于过渡元素右边的元素),则B的原子序数为a+n。任务一任务二素养脉络随堂检测典例剖析
例1已知A、B是元素周期表中同主族相邻的两种元素,A、B所在周期分别有a、b种元素。若A的原子序数为x,则B的原子序数可能为(  )
①x+a ②x-a ③x+b ④x-b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以ⅦA族的元素F、Cl、Br、I、At为例进行分析,它们的原子序数分别为9、17、35、53、85,所在周期元素种数分别为8、8、18、18、32。如9号为氟元素,9+8=17号为氯元素,即①x+a正确;如17号为氯元素,17-8=9号为氟元素,即②x-a正确;同理③、④都正确。任务一任务二素养脉络随堂检测变式训练1-1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之差为2的两种元素不可能位于同一主族
B.若D-核外有36个电子,则元素D位于第4周期ⅦA族
C.第3、4周期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一定相差8
D.位于同一周期的甲、乙两种元素,甲位于ⅠA族,原子序数为x,乙位于ⅢA族,乙的原子序数一定为x+2
答案:B
解析:原子序数之差为2的两种元素可能位于同一主族,例如H和Li,A项错误;若D-核外有36个电子,则元素D是Br,位于第4周期ⅦA族,B项正确;第3、4周期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不一定相差8,也可能相差18,例如Cl与Br的原子序数相差18,C项错误;位于同一周期的甲、乙两种元素,甲位于ⅠA族,原子序数为x,乙位于ⅢA族,则乙的原子序数不一定为x+2,还有可能为x+12或x+26,D项错误。任务一任务二素养脉络随堂检测变式训练1-2(双选)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前四个周期,两两相邻的5种元素如图所示,若B元素的核电荷数为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D的原子序数之差不可能为2
B.E、B的原子序数之差可能是8、18或32
C.5种元素的核电荷数之和可能为5a+10
D.A、E的原子序数之差可能是7
答案:AC
解析:由题中所给5种元素的位置关系可以看出D一定不是第1周期元素,A项正确;由题意可知5种元素在前4周期,所以D、B、E分别为第2、3、4周期的元素,由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可知5种元素一定在过渡元素右边,所以D、E的原子序数分别为a-8、a+18,A、C的原子序数分别为a-1、a+1,C项正确。任务一任务二素养脉络随堂检测 推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问题探究
第114号元素具有良好的力学、光学、电学性质。推断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其主要化合价以及最高价氧化物的性质。
提示:第7周期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8,可知114号元素位于第7周期ⅣA族,应为金属元素,ⅣA族元素主要化合价为+2、+4价,114号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易得到电子,有较强的氧化性。任务一任务二素养脉络随堂检测知识归纳
推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方法归纳
(1)利用原子结构与周期表的关系进行推断。原子结构与元素 周期表的关系 例如,某原子核外最外层有7个电子,有3个电子层,则可推出该元素位于第3周期ⅦA族,是氯元素。
(2)利用稀有气体元素的位置和原子序数进行推断。
各周期0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任务一任务二素养脉络随堂检测①若某元素的原子序数比邻近的0族元素大1或2,则该元素应处在相应0族元素所在周期的下一个周期的ⅠA族或ⅡA族。如确定88号元素的位置:88-86=2,则88号元素位于第7周期ⅡA族。
②若某元素的原子序数比邻近的0族元素小1、2、3、4、5时,则应分别处在相应0族元素同周期的ⅦA、ⅥA、ⅤA、ⅣA、ⅢA族,如确定84号元素的位置:86-84=2,则84号元素应位于第6周期ⅥA族。任务一任务二素养脉络随堂检测典例剖析
例2(2019北京理综,8)2019年是元素周期表发表150周年,期间科学家为完善周期表做出了不懈努力。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曾主持测定了铟(49In)等9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被采用为国际新标准。铟与铷(37Rb)同周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In是第5周期ⅢA族元素
C.原子半径:In>Al
D.碱性:In(OH)3>RbOH
答案:D任务一任务二素养脉络随堂检测解析:In与Al同主族,是第5周期ⅢA族元素,A正确 In的中子数是66,电子数是49,差值为17,B正确;根据元素周期律,主族从上到下,元素原子半径依次增大,故原子半径:In>Al,C正确;根据元素周期律,同周期从左到右,主族元素原子半径依次减小,金属性渐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渐弱,故碱性:RbOH>In(OH)3,D项错误。
①副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不等于族序数(ⅠB族、ⅡB族除外),副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1~2(钯除外)。
②最外层电子数大于或等于3而又小于8的元素一定是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1或2的元素可能是主族、副族或0族He元素。任务一任务二素养脉络随堂检测变式训练2-11995年我国科研人员在兰州首次合成了镤元素的一种同位素镤-239,并测知其原子核内有148个中子。现有A元素的一种同位素,比镤-239的原子核内少54个质子和100个中子,则A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A.第3周期ⅠA族
B.第3周期ⅡA族
C.第4周期ⅦA族
D.第5周期ⅠA族
答案:D
解析:镤-239的原子核内有148个中子,则镤-239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91,A的同位素比镤-239的原子核内少54个质子,A元素的质子数为37,A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7。A元素的原子序数比第4周期的0族元素氪的原子序数(36)大1,则A元素位于第5周期ⅠA族,D项正确。任务一任务二素养脉络随堂检测A.元素R位于周期表中ⅤA族 答案:D 任务一任务二素养脉络随堂检测任务一任务二素养脉络随堂检测1.稀土元素是一类有重要用途的资源。铈(Ce)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铈的原子序数是58
B.铈属于非金属元素
C.铈原子中的质子数是58
D.铈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
答案:B
解析:根据示意图可知铈的原子序数是58,A正确;根据元素名称“铈”可判断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B错误;根据示意图可知铈原子中的质子数是58,C正确;根据示意图可知铈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D正确。任务一任务二素养脉络随堂检测2.假设x是第ⅡB族中某元素的原子序数,那么原子序数为x+1的元素在(  )
A.ⅠB族 B.ⅢA族 C.ⅢB族 D.ⅠA族
答案:B
解析:x是第ⅡB族中某元素的原子序数,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可知,同周期ⅡB族后面是第ⅢA族,则原子序数为x+1的元素位于ⅢA族。任务一任务二素养脉络随堂检测3.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整个元素周期表中,非金属元素约占五分之一
B.第2周期元素从Li到F,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C.因为Al比Na失去电子数多,所以Al比Na的还原性强
D.整个元素周期表由7个主族、7个副族、1个0族和3个Ⅷ族组成
答案:A
解析:整个元素周期表中共有118种元素,其中非金属元素有24种,非金属元素约占五分之一,故A正确;根据元素周期律,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故B错误;物质的还原性的强弱与失去电子数的多少无关,与失去电子的能力有关,Na比Al容易失去电子,则Na比Al的还原性强,C错误;元素周期表有7个主族,7个副族,1个0族,1个Ⅷ族,Ⅷ族包含8、9、10三个纵列,其余各族均为1列,共有18纵列,故D错误。任务一任务二素养脉络随堂检测4.(2017北京理综,7)2016年IUPAC命名117号元素为Ts(中文名“ ”,tián),Ts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s是第7周期第ⅦA族元素
B.Ts的同位素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数
C.Ts在同族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弱答案:D
解析:117号元素位于第7周期第ⅦA族,根据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可知,Ts在同族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弱,A项、C项正确;同位素原子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由于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电子数也相同,B项正确;核素符号左上角的数字表示质量数,根据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则中子数为176的Ts核素的任务一任务二素养脉络随堂检测5.A、B、C为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A、C两种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等于B原子的质子数,B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1)A、B、C三种元素的名称分别为      、      、      。?
(2)B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    周期   族。?
(3)C的单质与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写出A的气态氢化物与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任务一任务二素养脉络随堂检测答案:(1)氮 硫 氟
(2)3 ⅥA
(3)F2+H2=2HF
(4)2NH3+H2SO4=(NH4)2SO4
解析:A、B、C为短周期元素,从A、B、C的相对位置看,A、C只能处在第2周期,而B处在第3周期。设A的原子序数为x-1,则C的原子序数为x+1,B的原子序数为x+8,则有x-1+x+1=x+8,x=8。所以A、B、C的原子序数分别为7、16、9,对应的元素分别为N、S、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