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之水天上来》

文档属性

名称 《黄河之水天上来》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河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12-17 16:4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主备人:丁京奇 审核人: 年级语文组 准印人: 使用时间:
《黄河之水天上来》
时间分配 学习目标:(1)知识和能力:学习作者多角度细致传神描写景物的方法(2)过程和方法:朗读课文,在声情并茂的朗诵中体会作者的感情。(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学生观察感受生活的能力 ,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深厚感情;让学生懂得关爱母亲河,关注生态环境,增强环保意识。
10分钟20分钟15分钟 教学过程:(一) 导入:从单元主题导入——现代作家刘白羽的写景散文——黄河之水天上来。背诵李白诗句及其他,播放课件欣赏图片。(二) 朗读课文,个别读齐读范读相结合,注意正字音辩字形:jí wēi sǒng gāo mán pāngtuó biāo mó即兴 巍然 耸 立 皋兰山 埋怨 滂 沱 狂飙 万仞摩天 xián mǎng yín bǔ yīng luò hài páo xiào chán舷 窗 苍莽 无垠 哺育 璎 珞 惊涛骇浪 咆 哮 巉岩四. 课文讲解
《黄河之水天上来》:
1. 黄河自然概况
黄河全长5464千米,是中国第二大河。它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山东9个省,最后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黄河流域面积为75.24万平方公里,有7条重要支流。从源头到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河口镇为上游,从河口镇至河南孟津为中游,从孟津以下为下游。其间,有水草肥美的天然牧场,有风光绮丽的崇山峻岭,有广阔无垠的肥土沃壤,有雄浑粗犷的黄土高原,有一马平川的关中平原,有历史悠久的三大文明古都(兰州、郑州、济南),有丰富的物产和地下宝藏。整个黄河流域,生息着1.1亿中华各族儿女,所以说她是一条伟大的“母亲河”。 2.整体感知兰州的黄河(1-----3段)——安逸平静、欲扬先抑黄河之水天上来 刘家峡的黄河(4)——奔腾浩荡对黄河的赞美对祖国的热爱直抒胸臆飞机上看黄河(5-----7)——云海怒涛3.文题解读:本文以古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为题,满腔热忱地描述了黄河的雄伟和壮观,表达了对黄河的由衷赞美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4. 重难点探究文中两次写了牧羊人的歌声,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第一次是“霁雨初晴,西北高原阳光格外灿烂。也许是延安生活在我心中的再现,我总觉得空中响着牧羊人的嘹亮歌声”,表现了作者对延安生活的怀念。第二次是这样描写的,“这时,那一曲牧羊人的歌声又嘹亮地响起,不过,这一次它不是在空中,是从我心中飞出,飞下长天,飞下黄河,随着惊涛骇浪而飞扬,而回荡。”这是作者在领略母亲河的雄伟壮观、祖国上空洁白闪烁的白色云团后发自于内心的幸福快乐的感受。这歌声,从他的心里淌出,他要把对母亲河的赞美,对祖国母亲的赞美唱给这个世界,唱给每一个人听。阅读说明文,回答问题:迷雾探踪(1)雾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当接近地面的大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状态时,大量的微小水滴或冰晶微粒悬浮在空中,形成雾茫茫的天气,使视野模糊不清,气象学上把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雾有轻重之分。当水平能见度在1——10千米时称为轻雾,水平能见度低于1千米时称为大雾,水平能见度在500米以下的称为浓雾、平流雾、蒸汽雾、上坡雾、锋面雾等几种。(2)雾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让我们来看看生活中的一个现象:在做饭时,大家总能看到锅的上方有雾气产生,雾的形成和它形成的原理相同,只是形成的范围大,维持的时间长而已。空气中能容纳一定量的水汽。白昼的温度一般比较高,空气中可容纳较多的水汽;但是到了夜晚,地面热量的散失,使地面温度下降,同时影响接近地面的空气层,使空气的温度也降低,当温度低到空气不能容纳原先所有的水汽时,过剩的水汽便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浮游在近地面的大气中,雾就形成了。凌晨时分空气温度低,所以大雾经常出现在早晨。太阳升起后,由于温度的升高,小水滴或小冰晶又变成水汽或降落到地面,雾又渐渐消散了。(3)大雾天气不仅对交通影响很大,而且还危害农业。如果连续几天大雾,将使农作物缺乏光照,进而影响作物生长,诱使病害发生。如小麦抽穗时遇上3天以上大雾,就容易引起赤霉病。(4)专家提醒说,雾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有很大的隐蔽性。据测定,雾滴中含有各种酸、碱、盐、胺、酚、尘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的比例,比通常的大气水滴高出几十倍。人们如果在雾中锻炼或散步,随着活动量的增加呼吸会加深、加快,这样就会更多地吸收到雾中的有害物质,极易诱发或加重气管炎、咽喉炎、结膜炎等诸多疾病。所以,在有雾的天气里,人们应当停止一些户外活动,尤其是一些剧烈的运动。(5)既然大雾能给人们带来危害,那么人们能不能消除迷雾呢?回答是肯定的,可以进行人工消雾。所谓人工消雾,就是指用人工影响的方式消除局部区域内的雾以提高能见度的行为。雾可分为雾区温度高于0℃的暖雾和低于0℃的过冷雾。目前一般有三种消暖雾的方法:一、加热法。对小范围雾区采取一定的措施,加热空气使雾滴蒸发而消失。二、吸湿法。播撒盐、尿素等吸湿物质作为催化剂,产生大量凝结核,水汽附着在凝结核上成为大水滴。三、人工搅动混合法。用直升飞机在雾区顶部缓慢飞行,把雾顶以上干燥空气驱赶下来与雾中空气混合,促使雾滴蒸发消失。10、文章分四个层次介绍了“迷雾”,请分别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一、四层的内容。(2分)11、第(1)(3)段中主要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至少举出三种)(3分)12、第(2)段在说明雾的形成与消散过程中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2分)13、文章在说明雾的危害时,略写了对交通的影响,详写了对人的危害。这样处理详略的理由是什么?(3分)1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是怎样体现语言准确性的?(4分) (1)在有雾的天气里,人们应适当停止一些户外活动,尤其是一些剧烈的运动。(2)据测定,雾滴中含有各种酸、碱、盐、胺、酚、尘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的比例,比通常的大气水滴高出几十倍。(二)阅读《迷雾探踪》10、什么是雾(雾的定义) 雾的消除(人工消雾)11、下定义 分类别 举例子 列数字(答出其中三种即可)12、时间顺序13、雾对交通的影响是大家所熟悉的,故略写;雾对人的危害具有很大的“隐蔽性”,故详写。14、(1)“适当”是既不要全部停止,也不能不加限制,从程度上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2)“据测定”说明后边的结论是确定的事实,从结论的来源上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