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6张PPT。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618年) 唐太宗(李世民)武则天 唐玄宗(李隆基)贞观之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开元盛世盛唐气象民族关系社会风气文学艺术对外交往经济繁荣和睦开放多彩友好政治安定积极进取
文明开放这时候的大唐帝国一切都是最美的,
美到唐玄宗自己都觉得功德圆满了,该享受生活了。不用开元了,于是把年号改成了天宝,
这一改不要紧,
生生把自己开挂的前半生改成了
惨不忍睹的后半辈子,
也顺带着把帝国从强盛的顶峰推向了
坠落的后150年……第7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1.知识与能力:了解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知道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局面,思考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知道唐朝衰亡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比较唐玄宗前期和后期统治所采取的不同措施,分析唐朝衰亡的原因,学会以史为鉴,初步掌握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2)阅读相关诗文和史料,培养提炼有效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历史问题的理解。
(3)识读《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直观认识五代十国时期政权的更迭与分立,培养从历史地图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政治清明与王朝兴盛的关系,体会农民起义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思考国家分裂的历史教训。
学习目标一、安史之乱二、黄巢起义和唐朝灭亡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材料一 白居易《长恨歌》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一、安史之乱问题一:唐朝中期,地方节度使为何敢向中央政府发起争夺权力的战争?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腐败原因1:开元末年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问题一:唐朝中期,地方节度使为何敢向中央政府发起争夺权力的战争?材料二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原因2:社会矛盾尖锐。材料三 开元以后,在边防普遍设立节度使制度,他们的权力越来越大,至于“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兵甲,又有其财赋”。边镇兵:49万
中央军:9万原因3: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天宝十节度使分布图一、安史之乱问题一:唐朝中期,地方节度使为何敢向中央政府发起争夺权力的战争?材料四 安禄山兼三大兵镇独掌15万的兵力,拥兵边陲,其手下骁勇善战,甚获玄宗宠信,引来宰相杨国忠忌恨。两人因而交恶,而唐玄宗又对此不加干预。安禄山久怀异志,加上手握重兵,就以讨杨之名举兵叛唐。原因4:安禄山担任三地节度使,逐渐扩张势力。下列各项,哪些是安史之乱爆发的主要原因?请在□内画√。
□皇帝荒废朝政 □发生严重灾荒
□杨贵妃得宠 □节度使势力膨胀
□农民负担过重 □军队战斗力薄弱一、安史之乱2.经过一、安史之乱3.影响安史之乱造成北方地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杜甫诗《无家别》中有“寂寞天宝后,圆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 世乱各东西。 ……四邻何所有? 一二老寡妻”之句。 想一想:这场战乱给人民造成了什么样的灾难?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特别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人们流离失所,大量死亡,千里无人烟。(1)带来灾难;(鼎盛)(2)唐朝由盛转衰;(3)造成藩镇割据的局面。藩镇的
割据性 问题二:这场战争造成了哪些消极影响?一、安史之乱问题三:安史之乱能否避免?有何启示?1、能否避免?2、有何启示?前半生英明神武后半生惨不忍睹开元盛世安史之乱由盛转衰经 济政治对外关系繁 荣稳 定和 睦盛唐气象安史之乱以后唐朝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公元755年安禄山的叛变,近于(唐朝)全朝代时间上的中点,可以视作由盛而衰的分水岭。这样一来,前面一段有了137年的伟大与繁荣,而接着则有151年的破坏和混乱。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一、安史之乱二、黄巢起义和唐朝灭亡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1、黄巢起义:(1)原因:知识小链接:唐朝末年8个皇帝,有7个是宦官根据自己的需要拥立的。“立君弑君废君有同儿戏”一般,至高无上的皇帝成了宦官手中的驯服工具。所以,宦官专权,加深了政治的黑暗,加速了唐朝的衰落。中央地方宦官专权兼并战争①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统治腐朽唐朝后期政治藩镇割据②藩镇割据态势严重,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中央无力控制;百姓生活赋役繁重生活困苦连年灾荒农民起义(黄巢起义)③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连年灾荒。1、黄巢起义:(1)原因:昔时繁盛皆埋没,举目凄凉无故物。
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
——韦庄《秦妇吟》(2)经过:(3)影响: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2、唐朝灭亡:标志:907年,朱温建后梁,唐朝灭亡。一、安史之乱二、黄巢起义和唐朝灭亡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巧助记
五代有更替
梁唐晋汉周,
前边都有后。
十国分南北
前后蜀,南北汉。
南唐南平曾为伴。
吴越吴闽楚十国,
割据混战天下乱。所以,五代十国的政权特点是唐末以来 局面的延续。(根源或实质)五代实质上是夺取了中央权力的藩镇所建立的政权,十国则是割据各个地方的藩镇势力的继续。藩镇割据问题四:唐朝灭亡后,中国的政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如何看待这种变化?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根据下列材料和教材25页相关史事,归纳五代十国时期历史有何特点?特点二: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特点一:开国君主是掌握军权的武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更迭特点五代唐末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根源或实质),北方政权更迭,南方经济得到一定发展发展趋势十国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唐朝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开元盛世唐朝建立年份贞观之治五代十国开元年间天宝年间本课小结 由盛转衰 唐朝灭亡 致命打击 安史之乱 朱温夺权 黄巢起义五代十国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1.唐玄宗统治后期,贪图享乐,不理政事,最终导致边将叛乱,唐朝从此日趋衰落。历史上把这一叛乱称为( )
A.大泽乡起义 B.隋末农民大起义
C.安史之乱 D.唐末农民大起义C2. 下列不属于安史之乱爆发原因的是( )
A 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腐败
B 社会上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日益紧张
C 各地的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
D 节度使权力越来越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D当堂达标3.下面示意图反映了唐朝由兴盛到衰亡的过程,图中的横线处应该填写( )
A.黄巢起义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安史之乱D4.《水浒传》宋江酒后浔阳楼题诗,其中一句道“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下列关于黄巢说法正确的是( )
A.建立后梁
B.平定安史之乱
C.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D.导致了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C5.抓住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主要手段之—。关键词“907年”、“朱温”、 “唐朝灭亡”反映的主题是( )
A.开元盛世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后梁建立D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有人口37140000;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有人口41419712;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有人口52919712;唐肃宗乾元三年(760年)有人口16990309;唐穆宗长庆元年(812年)有人口15762432。
阅读后请回答:
上述唐朝人口从统计表看曾出现过一次直线上升、两次下降,其中一次急剧下降时期发生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有什么后果?事件:安史之乱。后果: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