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7张PPT。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上图中展示的是毛泽东《七律·长征》,概括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赞扬了红军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那么,中国工农红军为什么要长征?他们在途中遭遇了哪些艰难险阻?作为新中国的儿女,我们都应该了解二万五千里长征,因为这是一部倾注了红军战士对祖国对人民无限热爱的历史,没有这段历史,就没有新中国的今天 !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方志敏贺龙彭德怀邓小平 从1927年到1930年,共产党在各地发动了100余次武装起义,开辟了十几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在革命根据地内,共产党建立红色政权和工农武装,发动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开展土地革命。 1928年春天,方志敏发动弋阳横峰起义,贺龙、周逸群领导洪湖和湘鄂边起义,在此基础上,分别创立了闽浙赣和湘鄂边根据地。7月,彭德怀发动平江起义,成立红五军,逐渐开辟了湘鄂赣根据地。11月,吴光浩等人领导了黄安麻城起义,成立红七军,开辟了鄂豫皖根据地。1929年12月,邓小平、张云逸等领导了百色起义,开辟了左右江根据地。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进行土地改革,分得土地和粮食的农民为了保卫土地革命的成果,踊跃参加红军,巩固和发展了革命根据地。一.长征的原因方志敏建立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吴光浩等建立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贺龙等建立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彭德怀等建立湘鄂赣革命根据地邓小平等建立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工农武装割据示意图中国工农红军粉碎敌人四次“围剿”情况简表
(1930——1933)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为什么?实力悬殊!但四次反围剿均取得了胜利。原因是什么?材料:
前四次反“围剿”是根据毛泽东指定的战略方针和作战原则,“敌退我进,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大步进退,灵活出击,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博古李德 1933年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 ,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德国人李德等的错误指挥,强令红军打陈地战,消耗战,(毛泽东的红军作战原则是游击战,运动战)红军苦战一年,伤亡重大,被迫进行战略转移——长征。什么是“左”倾错误?“左”倾错误的原因?1.缺乏对中国国情全面深刻的认识;
2.机械照抄照搬苏联经验。急于求成、激进、冒险中央红军长征走过的第一桥--瑞金武阳桥 长征前的红军队伍 由于红军末能粉碎蒋介石的第五“围剿”,被迫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大转移。1934年9月下旬,蒋介石在庐山下令实施重兵合围瑞金、最终消灭中央苏区红军的“铁桶计划”。当时担任赣北第四行政专署专员兼保安司令的莫雄早就与共产党取得了联系,会议结束的当天晚上,他就将这一最高机密的文件交给了地下党员项与年。项知道这一情报关系红军的生死存亡,为了通过敌人层层哨卡,他自毁容颜,装成乞丐,历尽艰辛,于10月7日将情报送到瑞金。10日,中共中央决定红军主力立即转移。战略大转移(1934.10)瑞金二.长征的过程红色故都----瑞金瑞金纪念馆中国工农苏维埃政府旧址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湘 江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湘江战役:
长征途中,红军拼死英勇冲杀,突破了敌人四道防锁线,渡过了湘江,但是损失过半,只剩三万多人。渡过乌江,夺取遵义
乌 江渡过乌江,夺取遵义:长征途中,敌人在红军前去湘西的路上设下埋伏,在这关键时刻,毛泽东提出了不去湘西,改道贵州,夺取遵义的正确决定。遵义会议
2.遵义会议遵义会议旧址遵义会议----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1935.01))①主要内容组织上:
批判博古等人在军事上组织上“左”的错误;
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推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军事上:
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三人负责指挥。毛泽东 周恩来 张闻天 王稼祥 朱德 参加遵义会议的主要领导人②历史意义 遵义会议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2.遵义会议1935年1月贵州遵义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红军和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朱德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的狂妄计划,红军以少胜多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说,长征是无与伦比的,而四渡赤水又是"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四渡赤水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塔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金沙江度过金沙江使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大渡河上有座泸定桥大渡河泸定桥飞夺泸定桥
强渡大渡河泸定桥纪念馆飞夺泸定桥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大渡河十七勇士》 强渡大渡河爬雪山夹金山夹金山位于川西高原的东端,海拔4124米,是当年中国工农红军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雪山忠魂过草地草地一望无际的草原是比雪山更可怕的死亡地带,很多地方都是死水潭,脚踏上人就陷下去,出不来了。但是红军没被困难吓倒,继续前进!苦不苦 想想红军二万五累不累 看看革命老前辈红 军 过 草 地突破敌人重兵把守的腊子口,来到吴起镇
吴起镇会议遗址 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与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会师。刘志丹 刘志丹在1928年5月领导渭华起义失败后,经过艰苦斗争,到1935年春,陕甘红军发展到5000余人,在20多个县建立了红色政权,成为当时仅存的一块革命根据地。9月,毛泽东从敌方报纸上知道了陕甘革命根据地的消息,决定把那里作为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的战略落脚点。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部分将士留影1935年10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历经艰辛终于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1.2.4)在会宁会师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三大主力会师(1936.10,会宁)宣告长征胜利结束!会宁会师楼红四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一方面军会宁会宁渡过湘江后,红军由
出发前的8万多人,
减少至3万多人.到达陕北后红军仅留下6000人 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三.长征胜利及伟大意义 长征途中,红军不仅要冲破国民党重兵的围追堵截,还要克服自然界的重重险阻。过大雪山时,空气稀薄,气候寒冷,疲惫不堪的红军战士只要休息一下,就会浑身冻僵,长眠在那里。过草地时,许多战士陷入沼泽,不幸牺牲。粮食奇缺的红军只能吃树皮、草根维持生命。长征精神: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开始:1934.10 瑞金出发遵义会议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左”倾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时间:1935.01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铸就了长征精神 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内容: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等意义:转折点、成熟的标志胜利:1936.10,会宁会师,
保存骨干,转危为安。转折:转危
为安开始标志北伐是高潮找到正确道路 遵义会议是转折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一条曲折的、充满荆棘的道路。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前,由于红军在“左”倾错误思想的指导下,第五次反“围剿”遭到失败,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被迫战略转移。遵义会议的召开,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地位,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从而使党中央和红军能胜利完成长征,转到抗日的前线,开始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巩固练习1.1934年,中央红军进行长征的主要原因是( )
A.将革命形势推向全国
B.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C.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D.北上抗日
2.红军长征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是在哪一事件后( )
A.四渡赤水 B.渡过乌江 C.渡过金沙江 D.飞夺泸定桥 BA3.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①四渡赤水 ②遵义会议召开③渡过乌江 ④强渡大渡河?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②④①??? D.③②①④
4.“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这首诗是朱德为纪念遵义会议而作。“群龙得首”是指遵义会议确立了谁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
A.博古?? B.陈独秀??? C.毛泽东?? D.邓小平DC5. 毛泽东于1935年10月著诗《七律·长征》:“……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诗中表达了红军哪一次胜利会师的喜悦心情( )
A.遵义会议??? ?? B.会宁会师????
C.井冈山会师??? D.吴起镇会师
6.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
A.红军指战员英勇善战
B.日本加紧侵略中国,国民党力量受到牵制
C.长征路上地势险要,便于红军作战
D.遵义会议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BD七律长征 1、结合红军长征的路
线图写出中央红军长征的
起止地点。
瑞金、会宁
2、毛泽东成为中国共
产党的领导核心是在什么
事件之后?
遵义会议
3、通过读毛泽东的
《七律·长征》可以感受
到红军战士的什么精神?
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长征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