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2张PPT。20.古代诗歌五首七年级语文人教版(下) 杜甫《望岳》杜甫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世称“诗圣”,其诗是“诗史”。因曾居长安城南的少陵以西,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官致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代表作品《春望》、“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 《新婚别》 、 《垂老别》 、 《无家别》等 。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远望——泰山秀美(虚写)近望——泰山高大(实写)泰山之景细望——心情激荡、眼界开阔想象中登泰山顶所望之景诗人的感受王安石登作者简介: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临川先生文集》。宋神宗时,他致力于政治改革,表现了他勇于革新,不畏众议的精神。飞来峰《登飞来峰》思路 《登飞来峰》是一首哲理诗。这首诗借写景抒发了诗人广阔的政治胸怀,以理入诗,表现了作者高瞻远瞩、不畏困难的心怀。一二句叙述自己行动,为后文议论打好基础。三四句议论,由前两句自己的生活经验体悟到一种人生哲理。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释义:不怕被漂浮的云彩遮挡住双眼,
只是因为自己处在(山)的最高处。
哲理:观察事物,解决问题,要站得高,看得远,否则会被眼前的小事所羁绊。游山西村(陆游)游山西村从今若许闲乘月,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莫笑农家腊酒浑,拄杖无时夜叩门。 陆游(1125—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是中国文学史上作品最多的诗人之一,尤其是在蜀时所写的那些悲壮激昂的爱国诗篇,影响极大。后来,他把自己的全部诗歌和文集题名为《剑南诗稿》和《渭南文集》。 “六十年间万首诗”,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作品最多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的主要内容和最突出的主题是表现‘恢复神州”的爱国主义精神。在这些充满爱国激情的诗里,他以激越悲壮的声音, 唱出了广大人民渴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抒发了自己“一生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和“报国欲死无战场”的悲愤。热烈地期待着有朝一日能据鞍杀敌,为国捐躯。除了大量的爱国诗篇,陆游还有很多写景和抒发生活情感的优秀作品。
诗眼:是第二句,即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关键是一个“又”字。
顺序:“事→景→情”式,即首联叙事,二三联写景,尾联抒情。
写法:借景抒情,一个个景点,纷至沓来,语言清新婉丽,情趣盎然。
上一步
乙亥杂诗龚自珍(1792~1841)清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是近代思想启蒙的先驱。又名巩祚,字璱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出身于世代官宦学者家庭。他和林则徐等人共同开启了抨击时弊,抗御外侮,通经致用的进步思想,被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材。shìyīn依仗、依靠沉默不语己亥杂诗 采用语意双关的手法,表面上祈求神灵给沉寂的大地带来新的生气,实际却是对朝廷的呼吁。译文:中国大地要想生气勃勃就需要风雷激荡,这种万马无声的局面实在令人悲哀。我劝天帝能够重新振作精神,不限于一种规格或方式去选用治国的人才。【赏析】 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
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观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 “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比喻尖锐猛烈的改革。从大处着眼、整体着眼、大气磅礴、雄浑深邃的艺术境界。《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创作的一组诗集。己亥为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这一年作者48岁,因厌恶仕途,辞官离京返杭,后因迎接眷属,又往返一次。在往返京杭的途中,共写了315首七绝,总题《己亥杂诗》。图解结构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变革 万马齐喑——————九州生气 不拘一格 《己亥杂诗》中的批判、呼唤、期望,集中反映了诗人高度关怀民族、国家命运的爱国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