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 平行线的判定 教案(共3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3.4 平行线的判定 教案(共3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1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1-10 08:41:11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13.4平行线的判定(1)
教学目标:
1.知道平行线的概念及表示方法,渗透平面上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的分类思想.
2.在操作过程中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理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并会用判定方法进行说理.
3.会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体验并理解平行线的基本性质.
教学重点:平行线判定方法1.
教学难点:用判定方法进行说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在周围世界中到处可见平行线的形象,你能举出在周围所看到的形象为平行线的例子吗?
在小学我们就有平行线概念: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平行”用符号“∥”表示.
如图:直线和是平行线,也称它们互相平行,记作“∥”,读作“平行于”.



师: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重合的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
师:也就是平面上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可以进行这样的分类:
平行
平面上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斜交

相交
垂直
问: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你有办法测定两条直线是平行线吗?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操作1:利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教师在黑板上演示:
思考1:在画平行线中,三角尺起什么作用?
师: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猜想?
归纳:
平行线判定方法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直线平行.(简单地说成: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符号语言:
∵(已知),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思考2:过直线外一点画直线的平行线,可以画几条?
操作2:用平移三角尺的方法画出经过点且平行于的直线.
教师在黑板上演示:
师:通过操作的结果,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平行线基本性质: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师:这个结论有那些关键词:
根据图示,说明直线与直线平行的理由.
∵(已知)
∴ ∠1=___________;(垂直的意义)
同理,∠2=___________;(垂直的意义)
得∠1=∠2(等量代换);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结论: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三、例题讲解
例题1 如图,直线与直线分别相交,且∠1=∠2=∠3 .
(1)从∠1=∠2可以得出哪两条直线平行?为什么?
(2)从∠1=∠3可以得出哪两条直线平行?为什么?
(1)答:∥
解: ∠1=∠2(已知),
∴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答:∥
将∠1的对顶角记作∠4,
则∠1=∠4(对顶角相等),
∠1=∠3(已知),
得∠3=∠4(等量代换),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想一想:∥吗?为什么?(分小组讨论)
归纳: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四、课堂练习

五、课堂小结
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体会或想法?
六、作业
练习册13.4 (1)
堂堂练13.4 (1)
§13.4平行线的判定(2)
教学目标:
1.在探究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和3的过程中,感受化归的数学思想.
2.在运用平行线判定方法说理的过程中,正确选择判定方法.
教学重点:平行线判定方法2和3的推理过程及几何说理的基本形式.
教学难点:正确选择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问1:上节课我们学习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请叙述.
问2:在“三线八角图”中还有哪些特殊位置的角?
问3:内错角、同旁内角有什么数量关系时,可以得到两条直线平行?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判定方法2
如图,直线a、b被直线l所截,∠1=∠2,直线a、b的平行吗?为什么?
答:平行.
解 将∠1的对顶角记作∠3,
∵∠1=∠2(已知),
∠1=∠3(对顶角相等),
∴∠2=∠3(等量代换),
∴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请试着用文字语言叙述上述发现.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直线平行.简单地说,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符号语言:
∵∠1=∠2(已知),
∴a//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至此,我们已经学会了平行线的两种判定方法,它们分别是“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那么同旁内角具有何种数量关系的时候才能判定两直线平行呢?
2.判定方法3
如图,直线a、b被直线l所截,∠1=∠2,直线a、b的平行吗?(用几何画板演示)
问:∠1和∠2都等于90°时,它们除了
相等的数量关系,还有什么数量关系?
问:是否可以猜测出∠1和∠2的数量关系
应该是什么?
如图,直线a、b被直线l所截,∠1+∠2=180°,
直线a、b的平行吗?为什么?
答:平行.
解 将∠1的邻补角记作∠3,
∵∠1+∠3=180°(邻补角的意义),
∠1+∠2=180°(已知),
∴∠2=∠3(同角的补角相等),
∴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请试着用文字语言叙述上述发现.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直线平行.简单地说,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符号语言:
∵∠1+∠2=180°(已知),
∴a//b(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3.实践运用
例题1 如图,已知∠1=40°,∠B=40°,DE与BC平行吗?为什么?
教师说明:
(1)在图中标出∠1、∠B;
(2)它们是什么位置关系的角?
(3)它们有什么数量关系?
答:平行.
解 ∵∠1=40°,∠B=40°(已知),
∴∠1=∠B(等量代换),
∴DE//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例题2 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已知∠1=60°,∠2=120°,直线a与b平行吗?为什么?
问1:∠1和∠2有什么数量关系?
问2:要说明直线a与b平行,你想到什么?
问3:∠1和∠2是同旁内角吗?怎么办?
答:平行.
解 将∠1的对顶角记作∠3,
∵∠1=∠3=60°(对顶角相等)
∠2=120°(已知),
∴∠2+∠3=180°(等式性质),
∴a//b(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问:还有别的方法吗?
三、课堂练习
1.填空:如图,
(1)∵∠B =∠3(已知),
∴ ∥ ( ).
问1:∠B 和∠3是什么位置关系的角?
问2: 被截线是哪两条直线?
请填空.
(2)∵∠D =∠3(已知),
∴ ∥ ( ).
(3)∵∠B +∠BCD=180°(已知),
∴ ∥ ( ).
(4)∵∠D +∠ =180°(已知),
∴AD∥BC( ).
(5)∵∠4 =∠ (已知),
∴AB∥CD( ).
2.如图,已知∠1=65°,∠2=∠3=115°,那么AB与CD平行吗?EF与GH平行吗?为什么?
解:将∠1的邻补角记作∠4,则
∠1+∠4=180°( ).
因为∠1=65°( ),
所以∠4=180°-∠1=180°-65°=115°.
因为∠2=115°( ),
所以∠2=∠4( ).
所以_____∥______( ).
因为∠4=115°,
∠3=115°( )
所以∠3=∠4( ).
所以_____∥______( ).
其它解法:
五、课堂小结
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体会或想法?
化归的数学思想.
六、作业
练习册13.4 (2)
堂堂练13.4 (2)
§13.4平行线的判定(3)
教学目标:
1.会正确选择平行线判定的三种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进行数学说理的基础训练.
2.在解题的活动中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感受化归的数学思想,体会推理表达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正确选择平行线判定的三种方法.
2.数学说理的准确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思考:如图所示,
⑴因为∠1=∠2(已知),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因为∠1=∠3(已知),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因为∠3+∠4=180°,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证明两条直线平行要抓住基本图形,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是平行线中的一个重要的“基本图形”,所有的与平行线有关的角都存在于这个“基本图形”中.
二、新课学习:
例题4 如图,已知BE平分∠ABC,∠1=∠3,
DE与BC平行吗?为什么?
问1:DE与BC平行吗?
问2:如何说明DE∥BC,需要运用那条判定定理?
问3:怎样证“∠2=∠3”?
解:DE与BC平行.
∵BE平分∠ABC(已知), ∴∠1=∠2(角平分线的意义).
∵∠1=∠3(已知), ∴∠2=∠3(等量代换),
∴DE∥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例题5 如图,已知∠A与∠ D互补,可以判断哪两条直线互相平行?∠B与哪个角互补,可以判断直线AD与BC平行?
/
〖分析〗在图上标出∠A与∠ D, 观察发现∠A与∠ D的有一条边都在AD上,所以AD为截线,即∠A与∠ D是直线AB与直线DC被直线AD所截得的同旁内角,可证出直线AB与直线DC互相平行.
问:要想得到直线AD与BC平行,∠ B必须与哪个角互补?
〖分析〗在图上标出∠B及AD与BC平行,观察图形可知截线只能是AB,∠ B与∠A是直线AD与直线B C被直线AB所截得的同旁内角,因而∠ B与∠A互补,可以判断直线AD与BC平行.
/
解:∠A与∠ D互补,可以判断AB∥DC,∠B与∠A互补,可以判断AD∥BC.
∵∠A与∠ D互补(已知),
∴∠A+∠ D=180°(互补的意义).
∴AB∥D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当∠ B与∠A互补时, AD∥B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例题6 如图,已知∠1=∠3,∠2与∠3互补,那么可以判断哪几组直线互相平行?
问1:猜测有哪几组直线互相平行?
问2:根据题目已知条件,证明哪组直线平行较方便?如何证?
问3:怎样证明AB∥DE?
解:
①AB∥DE,②BC∥EF.
预设1:
∵∠2与∠3互补(已知),∴∠2+∠3=180°(互补的意义),
∵∠2=∠4(对顶角相等),∴∠4+∠3=180°(等量代换),
∴BC∥EF(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预设2:
∵∠2与∠3互补(已知),∴∠2+∠3=180°(互补的意义),
∵∠2+∠5=180°(邻补角意义)∴∠3=∠5(同角的补角相等)
∴BC∥EF(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3(已知),∴∠2+∠1=180°(等量代换),
∴AB∥DE(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补充例题:
已知直线AB、CD被直线MN所截,PE平分∠BPQ,QF平分∠DQN,如果∠BPQ=∠DQN,那么PE与QF平行吗?为什么?
问1:将∠QPE记作∠1,∠BPE记作∠3,∠NQF记作∠2,∠DQF记作∠4,要证PE与QF平行,应说明哪对角相等?为什么?
问2:为什么∠3=∠4不能证明PE与QF平行?
∵PE平分∠BPQ,QF平分∠DQN(已知),
∴∠1=∠BPQ,∠2=∠DQN(角平分线意义),
∵∠BPQ=∠DQN(已知),
∴∠1=∠2(等量代换),
∴PE∥QF(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师:在很多情况下,题目中的已知条件不能直接说明结论成立,因此必须根据这些已知条件,结合学过的知识,如对顶角相等,角平分线、互余、互补等,设法转化这些条件,使之成为判断两直线平行的直接条件,所以灵活地选择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离不开对“基本图形”的掌握和对已知条件的充分“挖掘”.
三、练习巩固:
1.如图,弯形管道ABCD的拐角
∠ABC=120°,∠BCD=60°,管道AB与CD平行吗?为什么?
看图填空,并在括号内填上理由:
(1)如图(1),因为∠1=∠2(已知),
所以______∥______ ( ) .
因为∠2=∠3(已知),
所以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 如图(2)因为∠1=∠2(已知),
所以______∥______ ( ) .
因为∠B=∠C(已知),
所以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根据图中给出的条件,指出互相平行的直线
四、课堂小结:
证明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
五、作业
练习册13.4 (3)
堂堂练13.4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