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 《认识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
年级学科 九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 北师大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是初中数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分式方程等基础之上学习的,通过生活中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建立一元二次方程,并通过观察、类比、归纳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这是学习一次方程、方程组及不等式知识的延续和深化,进一步解决以前我们不能解决的问题,也是函数等重要数学思想方法的基础。本节课是研究一元二次方程的导入课,它为进一步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起到铺垫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九年级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已有生活经验,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要求学生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项、及各项系数的辨别,根据具体问题列出一元二次方程,体会方程的模型思想。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自主观察、探究一元二次方程定义,结合合作交流、练习法等学习方法的辅助,充分掌握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数学建模的分析、思考过程,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体会学数学的快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用数学的意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在这之前的学习中较为熟练地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以及分式方程等有关知识,对方程已经不再陌生,并能够很好地将方程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在知识、能力储备上为本节课奠定了基础。但是,我们的学生建模以及计算能力方面还比较弱。所以学生在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过程中仍存在障碍。
四、教学过程
解决问题---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五、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提出问题 什么叫做方程?我们学过那些方程? 学生回顾思考,并积极回答问题 复习方程的定义,及所学方程的类型,为即将引入的一元二次方程做好铺垫。
2、出示课件,展示4个问题:已知:边长为x的正方形的面积是4,你能列出怎样的方程?已知:矩形的面积是8,宽长为x,且长比宽长2,则长用含x的代数式可以表示为_______,你能列出怎样的方程?已知:菱形的面积是24,较短的对角线比较长的对角线短3,设较长的对角线长是a,则较短对角线用含a的代数式可以表示为_______你能列出怎样的方程?三个连续正整数,前两个数的平方和等于第三个数的平方和,若这三个连续正整数中的第一个数设为x,那么其余两个正整数用含x的代数式依次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_、根据题意,你能列出怎样的方程?3、出示课件,板书上面四个方程,并引导学生整理这四个方程(1) x2=4 (2)x(x+2)=8 (4)x2+(x+1)2=(x+3)24、根据所列出的方程提出问题:(1)上述四个方程有什么共同特点?(2)你能类比已学的三类方程的定义给出它的定义吗? 请试着归纳一下这类方程的定义。5、引出课题:《认识一元二次方程》,板书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x的整式方程,并且都可以化成ax2+bx+c=0(a,b,c为常数,a≠0)的形式,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学生认真思考,举手作答,并在练习本上记下所列的方程 复习第一章几何知识,顺势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通过解决问题,列出方程,观察此类方程的与所学方程的不同和相同之处,类比、归纳、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6、板书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强调书写、进一步剖析一般形式:把ax2+bx+c=0(a,b,c为常数,a≠0)称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强调:(1)方程特征:左边:方程的左边按未知数x次数降幂排列;右边=0(2)一元二次方程的项和各项系数 学生尝试归纳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学生认真听课,做好笔记 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对细节地方加深理解记忆,做题中避免错误
7、老师出示课件,展示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中常见的五类题型(1)定义的考查例1:判断下列式子中哪些是一元二次方程?试说明理由(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的考查例2:将下列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并分别指出它们的二次项、一次项和常数项及它们的系数: (3)一元二次方程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二次项的系数a≠0综合 (4)列一元二次方程例4:幼儿园活动教室矩形地面的长为8m,宽为5m,现准备在地面的正中间铺设一块面积为18m2的地毯,四周未铺地毯的条形区域的宽度都相同你能求出这个宽度吗? 例5:如图,一个长为10m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的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为8m.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1m,那么梯子的底端滑动多少米? 8、课堂小结同学们畅所欲言,谈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方法,也可谈自己的困惑…… 9、布置作业 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并请9位学生判断,识别哪些是一元二次方程,其他学生可以补充,允许提出疑问 学生小组讨论,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黑板将方程化成一般形式,并能准确的写出二次项,一次项,常数项,二次项的系数,一次项的系数,同时派本组成员上进行点评 同桌相互讨论,并选择程度好点的学生上黑板讲解,其他同学评价 学生认真审题,小组讨论找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并完成所给问题解:如果设花边的宽为xm ,那么地毯中央长方形图案的长为 m,宽为 ________m,根据题意,可得方程:(8 - 2x) (5 - 2x) = 18学生认真审题,小组讨论找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并完成所给问题解:由勾股定理可知,滑动前梯子底端距墙 m如果设梯子底端滑动X m,那么滑动后梯子底端距墙 ________m根据题意,可列方程:72+(X+6)2=102 同桌交流,共同完成。 如果我们每位同学说出自己的一小条独到见解,那么我们的收获将不仅仅停留在自己的思维空间里…… P31 1、2预习教材 此例的选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也是本节出现的一类题型,通过问题的解答,体会一元二次方程模型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时应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共享资源。 此例的选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也是本节出现的一类题型,通过问题的解答,体会一元二次方程模型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时应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共享资源。 巩固新知。学会学习的方法
教学板书1、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 3、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数x的整式方程,并且都可以化成ax2+bx+c=0 例1 例3 例5(a,b,c为常数,a≠0)的形式,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把ax2+bx+c=0(a,b,c为常数,a≠0)称为 例2 例4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1)2x2-7x+5=0
(4)4-7x2=0
例3、已知关于x的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