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的吸收----说课(四川省宜宾市)

文档属性

名称 水分的吸收----说课(四川省宜宾市)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9.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08-06-01 13:46:00

文档简介

课件34张PPT。 水分的吸收
--说课 〔北师版〕
七年级 生物(上册)第五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 第 3 节 吸收作用
第1课时 水分的吸收一、说教材二、说方法三、说教学过程四、说教学评价水分的吸收--说课(一)、教材地位和作用。第五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
第1节 光合作用
第2节 呼吸作用
第3节 吸收作用
第4节 蒸腾作用
第5节 运输作用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第五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
第1节 光合作用
第2节 呼吸作用
第3节 吸收作用
第1课时 水分的吸收
第2课时 无机盐的吸收
第4节 蒸腾作用
第5节 运输作用一、说教材承上启下 (二)、教材处理本节课教材安排如下:植物体需要水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根吸水的原因生活应用我的处理如下:植物体需要水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根吸水的原因生活应用意图:这样从宏观到微观,符合初一年学生的思维
特点,易让学生接受。(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植物生活需要水。
②识别根毛,并理解根适合于吸收水分的结构特点。
③阐述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并应用。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地位与学生情况:(三)、教材目标(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探究 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和习惯。
②让学生通过根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初步
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教学重点:
(1)根适合于吸收水分的结构特点。
(2)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教学难点:
(1)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
(2)理解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二、说方法1、教法:
(1)探究教学法
(2) 先学后教、精讲互动、合作训练、分层导学3、学法:
(1)探究学习法
(2)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
(1)多媒体
(2)小组合作实验提高教学效果。发展学生的探究、
合作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
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为了提高全体同学的生物学素养,
倡导探究式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发展不平衡性,我把学生分为ABC三层,进行因材施教。三、说程序1、观察探究根吸水的原因(12分钟)2、实验探究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20分钟)3、当堂小测、巩固反馈(10分钟)4、课堂总结、布置作业(3分钟)活动一:探究根毛吸水的原因(12分钟) 观察探究法初一年的学生好奇心强,为了让他们更
积极、主动地感知根的结构特点。突破重点(1)对比沙漠与绿洲--植物生活需要水有根的植物无根的植物结论:植物靠根来吸收水分--引出探究根的结构。有活力萎蔫活动一:探究根毛吸水的原因(12分钟) 2、观察探究根毛吸水的原因(初步自学) 4、师精讲( 解决难点)
(1)根毛扩大根吸收面积的功能。
(2)根毛细胞壁薄、细胞质少、液泡大,让水分等易
进入液泡。 5、(承上启下)根的结构适合于吸收水分,那么根毛
细胞 为什么 能吸收水分呢? 3、交流、讨论。(合作学习)1、问题情景引出探究 《导学提纲》
1、你先用肉眼观察到的白色绒毛在幼根的 ,
这就是 。根尖着生根毛的区域称 。
根的吸水区主要是 。你接下来用 观
察到放大的根毛。
※2讨论:
◎(1)根着生大量的根毛,能 。
◎(2)根结构特点: 与其
吸收功能相适应?(阅读P88-89)。分层引导小组活动:
A层同学发挥主导探究作用。
B层同学注意引导、帮助他们成为探究的主体。
C层同学是老师关注主要对象,要帮助和促进其 积极
参与探究过程。引导观察、探究发挥A层的小老师作用,
挑战B层,带动C层。 第3节 吸收作用
一、水分的吸收
1、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分
2、根适合于吸收水分的结构特点是:
(1)根毛扩大吸收面积
(2)?根毛细胞壁薄、细胞质少、液泡大 活动二:探究细胞失水和吸水的原理(20分钟) 实验探究法探究是儿童的天性,实验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突破难点让学生在动手发现知识的过程中学会探究,热爱探究清水酱油硬挺软缩引出实验探究细胞吸水、失水的活动。活动二:探究细胞失水和吸水的原理(20分钟)1、问题情景引出探究 。 2、讨论实验方案。 4、交流、讨论。 3、自主实验探究。 5、师精讲。 6、学生小结、反思。 让学生在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
构建知识,从而学会学习。 《导学提纲》
4、你提出的问题是:是 呢?
你的假设是:假设是 使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因。
你的实验方案是:
(1)把重量为 的胡萝卜条分别放在什么样溶度
的溶液中? (你要收集两个数据,是什么呢?)
(2) 分钟后,取出黄瓜,进行 。需要记录黄瓜
的 。还要记录溶液的 。
※ (3)你组设计的用来收集数据的表格是:
《导学提纲》
◎(4)你看到的实验现象是:
放在清水里的胡萝卜条因吸水而 ,放入盐溶液里的萝
卜条因失水而 。盐溶液的溶度越高,萝卜条失水
越 。
◎(5)讨论:
※A水进入细胞的途径是: 。
※B植物细胞失水和吸水取决于 。
※C当细胞溶液溶度 周围细胞溶液溶度时,细胞吸水。
(大于或小于)
当细胞溶液溶度 周围细胞溶液溶度时,细胞失水。
(大于或小于)
※D、当根毛细胞溶液溶度 土壤细胞溶液溶度时,根毛
细胞失水。 (大于或小于)
※E、一次施肥过多引起“烧苗”原因是:
。 第3节 吸收作用
一、水分的吸收
1、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分
2、根适合于吸收水分的结构特点是:
(1)根毛扩大吸收面积
(2)?根毛细胞壁薄、细胞质少、液泡大
3、根毛细胞吸收水分的原理:
(1)当细胞溶液溶度>周围细胞溶液溶度时,细胞吸水。
(2)?当细胞溶液溶度<周围细胞溶液溶度时,细胞 失水。
(3)当根毛细胞溶液溶度>周围细胞溶液溶度时,细胞吸水。板书设计: 活动三:当堂小测,巩固提高 (10分钟) 当堂小测拓展、巩固知识点,反馈教学效果1、小测2、核对、讨论3、精讲 《当堂小测》
1、当细胞溶液溶度大于周围细胞溶液溶度时,细胞 。
当细胞溶液溶度小于周围细胞溶液溶度时,细胞 。
2、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 )
A、根尖 B、根毛区或成熟区 C、根系 D、根
3、盐碱地里种庄稼幼苗死亡的原因是( )
A、土壤缺乏空气 B、土壤溶液浓度大
C、土壤缺乏养料 D、土壤溶液浓度低
4、土壤溶液进入根毛细胞时,要依次进入( )
A、细胞膜 细胞壁 液泡 细胞质
B、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液泡
C、细胞壁 细胞质 细胞膜 液泡
D、细胞膜 细胞壁 细胞质 液泡
《 当堂小测》
5、根毛的作用主要在于( )
A、增大根的吸收面积 B、固着植物体 C、输导水分 D、输导有机物
6、根毛细胞能够吸水的道理是( )
A、根毛很多、很细,极大地增加了根与土壤溶液的接触面积
B、根 毛细胞数量多,吸收面积大
C 、 毛细胞液泡小,细胞壁厚,细胞液溶度大于土壤溶液浓度
D、根毛细胞细胞壁极薄,液泡大, 细胞液溶度大于土壤溶液浓度
7、一次施肥过多容易造成“烧苗”.这是因为( )
A、该肥不适合这种植物 B、土壤溶液溶度大于细胞液溶度
C、大量的肥料同时进入植物体内 D、施肥的时间不恰当
8、将萎蔫的黄瓜泡在清水中,黄瓜会渐渐变得硬挺,这是因为( )
A、细胞吸水胀大 B、细胞失水紧缩
C、细胞里物质溶解 D、细胞壁变硬 《 当堂小测》 ※9、 为A层同学设计的选作题。活动四:总结延伸、布置作业(3分钟) 梳理知识点,加强记忆,为下一节课做准备。总结、布置作业(1)学生总结、师板书梳理。 (2)学生谈生活应用。 (3)布置作业: (3)布置作业:
〖1〗 寻找生活中1个细胞吸水和失水的例子向周围的人解释
并书面完成。
〖2〗 预习:
(1) 在家庭作业本上记录观察P89页中“用蒸馏水和土壤浸出
液培养的玉米苗” 图片的不同状况。
(2) 收集植物缺磷、缺钾、缺氮等无机盐的文字、图片资料。
(3) 收集无土栽培的文字、图片资料,并找出生活中的例子。
四、说教学评价(一)对学习活动的评价语言表扬、暗示:评价引导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习惯。检查《学案》:评价课堂学习过程。《小测》反馈:评价整堂课的教与学的效果。四、说教学评价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师:设计者、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克服厌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夯实基础(二)、对教学活动评价主体主导教学方法:探究教学法先学后教、合作训练、分层导学 谢谢!
请多指导!《水分的吸收》说课稿
龙文中学 王琳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水分的吸收》,这是北师版生物教材第5章《绿色植物的生活方式》第3节吸收作用的第一课时。关于这节课我的设计思路是:
说教材
1、教材地位:
绿色植物的各种生活方式都离不开水,所以水的来龙去脉问题是贯穿本章的一个重要知识纽带。本节课在此正好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解决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中水的来源问题,启下为学生接下去学习无机盐的吸收、植物的蒸腾作用、运输作用等水的去向问题做好铺垫。
2、教材处理
本节课的教材安排如下:
我的处理是:
说明:这样从宏观到微观、形象到抽象符合初中生形象思维特点,让学生易于接受。
3、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的特殊地位和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②能够识别根毛,并理解根适合于吸收水分的结构特点。
③阐述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并应用。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和习惯。
②让学生通过根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初步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4、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以上教材的特殊地位以及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
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
(2)根毛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教材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难点是:
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
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二、说方法
教法:
为了提高全体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根据本节课教材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我采取了:
探究教学法
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我又结合采用了:
洋思的“先学后教,精讲互动、合作训练,分层导学”的教学模式。
由于学生个体间发展的不平衡性,所以我每个环节都进行分层导学。(把学生分为ABC三层,即(好/中/差)进行因材施教。)在整堂课中,我是以洋思教法为主线安排教学活动,把探究教学法应用于新课的先学阶段。把这两种教法完美地结合,以达到更好地突破重点和难点。
2、教学手段: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采用了:
多媒体辅助教学
小组合作实验法
3、学法:现代教育的核心是提倡人本主义,提倡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本节课从学生的发展和课程需要让学生用以下方法进行学习。
探究学习法
合作交流法
练习法
“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些什么。”这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泰勒对学生学习活动本质的理解。本节课我尽量让学生充分地动口、动手、动眼、动脑,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的学习氛围中,在发现知识的过程中学到了知识,学会了学习,更加热爱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说程序
活动一:探究根毛吸水的原因(9分钟)
1、情景导入:为了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我采用对比沙漠和绿洲的景观--引导植物体的生活需要水分,再通过一组有根和无根植物的比较引导植物主要靠根吸收水分。那么根吸水的原因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观察小麦幼苗的根。
2、观察探究根毛 初一的学生探究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为了进行分层导学、让学生高效的自学、突破重点,我主要用以下的自学提纲分解难点来引导他们观察探究学习。学生在完成自学提纲的过程中能很好地观察与初步自学根的结构特点。这过程中老师巡视,注意发挥A层同学在小组中的主导作用,重点引导B层和帮助C层同学。为了让学生能更认真地落实学案,下课前老师要组织检查记录自学提纲的完成情况。
1、你探究的问题是: ?
你先用肉眼观察到的白色绒毛在幼根的 ,这就是 。根尖着生根毛的区域称 。根的吸水区主要是 。你接下来用 观察到放大的根毛。是什么样的呢?(与同学交流一下)
※2讨论:◎(1)根着生大量的根毛,能 。
◎(2)根结构特点: 与其吸收功能相适应?(阅读P88-89)。
说明:设计讨论题目的是发挥A层同学的小老师作用,挑战B层,带动C层。
3、请C级同学拿学案投影,学生核对答案、讨论。这时老师注意收集问题。这是学生进一步的相互学习。
4、师对问题冲突的部分进行精讲,解决学生难以突破的问题:
(1)根毛扩大根吸收面积的功能。
(让学生比较洗脸和洗头,哪个灰尘多。得出根毛扩大表面积的功能)
根毛细胞的结构特点。
(通过图片来让学生形象感知,以突破重点。)
(3)引导根的这些结构特点正好与其吸收功能相适应,这是生物学上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老师的精讲,目的是让学生能深入理解知识点。
5、学生小结,师板书总结。
6、(承上启下)根适合于吸收水分,那么根毛细胞为什么能吸收水分呢?
活动二:实验探究细胞失水和吸水的原理(18分钟)
1、创造问题情景激疑
(1)为了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我让学生观察放入清水中的萎蔫萝卜条和浸在酱油中的萝卜条的不同现象,为什么会这样呢,你们能否设计实验帮老师找原因?
2、学生交流讨论实验方案。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实验的思路会更清晰。
3、师引导设置对照组,但不要求统一实验方案。
重点以溶液中的萝卜条为例子讲解细胞溶液溶度和周围细胞溶液溶度的概念。并让学生在具体的例子中拓展.如:土壤中的根等.
3、学生自主实验探究。
(1)学生在自学提纲的引导下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并完成提纲,师特别强调小组长做好本组成员的分工、合作的协调。老师巡视、引导、解疑,并做好问题记录。
3、你提出的问题是:是 呢?
你的假设是:假设是 使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因。
你的实验方案是:
(1)把重量为 的胡萝卜条分别放在溶度为 ① ② ③ ④ 的溶液中。(你要收集两个数据,是什么呢?)
(2) 分钟后,取出黄瓜,进行 。需要记录黄瓜的 。还要记录溶液的 。
(3)你组设计的用来收集数据的表格是:
条件
测定项目
周围溶液溶度
◎(4)你看到的实验现象是:放在清水里的胡萝卜条因吸水而 ,放入盐溶液里的萝卜条因失水而 。盐溶液的溶度越高,萝卜条失水越 。
◎(5)讨论:
※A水进入细胞的途径是: 。
※B植物细胞失水和吸水取决于 。
※C当细胞溶液溶度 (大于或小于)周围细胞溶液溶度时,细胞吸水。
当细胞溶液溶度 (大于或小于)周围细胞溶液溶度时,细胞失水。
※F、当根毛细胞溶液溶度 (大于或小于)土壤细胞溶液溶度时,根毛细胞失水。
※G、一次施肥过多引起“烧苗”原因是: 。
说明:(1)、(2)、(4)小题均要求独立完成,而(3)(5)要求A层和B层尽量独立思考完成,C层则会理解A层同学的作法就可以,故设为讨论题。
4、学生讨论
投影B层学生的自学提纲,学生核对答案,并讨论。
5、师精讲:师解决学生疑难,并结合动画演示,精讲:
细胞失水和失水过程和原理。
水进入细胞的途径。
〖3〗联系生活应用原理。“一次施肥过多引起‘烧苗’原因”
6、学生小结实验探究的收获,师幻灯出示板书补充.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让学生让学生在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建构知识体系,在快乐、充实中学到了知识,学会了学习。以达到突破重点和难点的目的。
活动三:当堂小测、巩固提高(8分钟)
当堂小测:
1、当细胞溶液溶度大于周围细胞溶液溶度时,细胞 。
当细胞溶液溶度小于周围细胞溶液溶度时,细胞 。
2、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 )
A、根尖 B、根毛区或成熟区 C、根系 D、根
3、将萎蔫的黄瓜泡在清水中,黄瓜会渐渐变得硬挺,这是因为( )
A、细胞吸水胀大 B、细胞失水紧缩
C、细胞里物质溶解 D、细胞壁变硬
4、土壤溶液进入根毛细胞时,,要依次进入( )
A、细胞膜 细胞壁 液泡 细胞质 B、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液泡
C、细胞壁 细胞质 细胞膜 液泡 D、细胞膜 细胞壁 细胞质 液泡
5、根毛的作用主要在于( )
A、增大根的吸收面积 B、固着植物体 C、输导水分 D、输导有机物
6、根毛细胞能够吸水的道理是( )
根毛很多、很细,极大地增加了根与土壤溶液的接触面积
根毛细胞数量多,吸收面积大
根毛细胞液泡小,细胞壁厚,细胞液溶度大于土壤溶液浓度
根毛细胞细胞壁极薄,液泡大, 细胞液溶度大于土壤溶液浓度
7、一次施肥过多容易造成“烧苗”.这是因为( )
A、该肥不适合这种植物 B、土壤溶液溶度大于细胞液溶度C、大量的肥料同时进入植物体内 D、施肥的时间不恰当
※8、盐碱地里种庄稼幼苗死亡的原因是( )
A、土壤缺乏空气 B、土壤溶液浓度大
C、土壤缺乏养料 D、土壤溶液浓度低
※9、
说明:小测卷都要体现了期末、中考的考试方向,达到精练的目的。1~7题为必做题,第9题主要为A层同学设计的选做题。
设计目的是:
(1)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2)促进学生重视课堂学习。
(3)拓展、巩固知识点。
活动五:总结延伸(3分钟)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师出示板书重现知识要点。
师请学生谈谈生活中这类现象并解释。
布置作业:(屏幕出示)
寻找生活中1个细胞吸水和失水的例子向周围的人解释并书面完成。
预习:
在家庭作业本上记录观察P89页中“用蒸馏水和土壤浸出液培养的玉米苗” 图片的不同状况。
收集植物缺磷、缺钾、缺氮等无机盐的文字、图片资料。
收集无土栽培的文字、图片资料,并找出生活中的例子。
目的:梳理、升华知识点,加强记忆。布置作业既达到复习又起到预习准备的功能。
六、 板书设计
第3节 吸收作用
一、水分的吸收
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分
根适合于吸收水分的结构特点是:
根毛扩大吸收面积
根毛细胞壁薄、细胞质少、液泡大
根毛细胞吸收水分的原理:
当细胞溶液溶度大于周围细胞溶液溶度时,细胞吸水。
当细胞溶液溶度小于周围细胞溶液溶度时,细胞失水。
当根毛细胞溶液溶度大于周围细胞溶液溶度时,细胞吸水。
四、说评价
1、对学习活动的评价
本节课老师注意用语言等评价方式鼓励、引导良好的课堂学习行为、态度。其次,主要通过检查《学案》的完成情况来评价观察、实验探究的过程是否认真参与,通过小测卷的完成情况来评价学生整节课的学习效果,也促进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2、对教学活动的评价
本节课在课堂程序上采用洋思的“先学后教,合作训练,分层导学”的教学模式。同时又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采用了发现教学方法,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应用中学到了知识、学会了学习,从而更加热爱学习,克服 “厌学症”。既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又注重夯实基础知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以老师为主导,老师是课堂的设计者、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