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关三叠
【教学构思】
用“阳关三叠”这一主题将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并贯穿始终,在教学中有机渗透人文知识。
师生交流、互动互学、创设民主和谐教学氛围。
师生用多种形式(歌唱、朗诵、表扬、舞蹈)共同体验、感受音乐。
运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升教学的实效性。
【教学目标】
对古典艺术“阳关三叠”作品为体裁,感受我国古典音乐的风格特点及背后的人文风情,并主动地探索与古典艺术相关的基础知识。
在聆听、歌唱、创造、表演的过程中,加强对古典艺术“阳关三叠”的体验,更好的把握音乐特点。
提高学生的感受能力,创造能力及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我国古曲艺术的基本特征及审美特征,通过学唱《阳关三叠初步体验我国古曲艺术的韵味。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及对古典艺术的兴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预设1
教学预设2
设计意图
创
设
环
境
导
入
1、上课之前播放《阳关三叠》音乐。
2、提出问题:从小学带现在听过广为流传的歌曲有哪些?
3、今天我们要听一首有着几千年历史并且还在被人们所传颂的古曲。
4、出示课题——《阳关三叠》
5、一起像古人一样朗诵这首快炙热口的七言律诗。并请个别学生表演朗诵。
1、《阳关三叠》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699—759)《送元二使安西》谱写的一首琴歌。
提出问题,将教学引入特定意境,引起学生强烈兴趣。
朗诵时特定意境引起学生共鸣。
了
解
相
关
知
识
2、了解《阳关三叠》诗词的含义
3、介绍诗人王维及其创作背景(教师讲故事)
4、分别解释“阳关”与“三叠”的含义(图片与文字相结合)
用图片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及教师讲故事的方式了解相关知识,为下一步学唱做铺垫。
体验古曲唱腔
1、完整欣赏三叠
2、提出问题:歌曲有什么特点?在什么地方充分表达出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那种无限关怀的思念之情?(旋律以五声商调式为基础,音调纯朴而富于激情,在后段的八度大跳及"历苦辛"等处的连续反复呈述,情真意切,表达了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无限留恋的诚挚情感。歌曲结尾处渐慢、渐弱,抒发了一种感叹的情绪。)
3、先跟随音乐模唱第一叠,注意把握歌曲特点。
4、跟随老师学习前四句并和伴奏音乐。
1、先带着问题听音乐,听到中段,带领学生自然的哼唱四句诗词,将整个教学引入自然、轻松的意境,为后面探索音乐特点做下伏笔。
2、歌唱时,由优美的歌词引起共鸣,加强情感体验,把握好作者要传达的思想。
不断提醒学生歌唱的方法技巧
拓展与创造
分组创编,用自己的形式来表现“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
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提高学生的模仿能力、实践能力,也是一种所学的归纳、整理与反思。
学生若无困难,则直接分组创编。
若学生有困难,则教师先创编一个表演给学生看,作为范例,然后学生分组创编。
即兴创作教学是音乐学科的重要内容,创作本身也是音乐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学生交流表演,教师也参与创作与学生共同表演,对各组做出评价。
3、思考在生活中遇见的《阳关三叠》(歌曲、画、菜、舞蹈)
在课堂中形成师生互助、共同学习的姿态,评价采取多种形式,关键是引发学生思考与审美。
课
堂
总
结
1、一起边唱并根据诗词内容比划动作结束课堂。
2、鼓励学生多多了解关于古曲艺术。
回顾所学知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教学流程图】
导入教学 了解相关知识 欣赏体验 拓展创造 总结
组织教学 新授内容 提升 培养创
升华教学
【教学反思与体会】
本节课从新课程理念出发,重视合作学习、探究活动、小组协作等课堂学习和组织形式,将评价反馈机制贯穿在课堂学习中。从课堂的展开情况看,这些方法的运用起了很好的效果,学生的热情较高,他们积极参与体验活动,课堂气氛活跃,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教学局面。带给我的启示是要重视学习方法的选择,从最大限度上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新课程突出的是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的发展作为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本节课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强调学生的感受和体验。通过让学生听、唱、创造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感知古典音乐艺术风格特点。通过图片讲故事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不断思考,通过特定的问题,循序渐进,成功突破难点,让每个学生都学会咏唱古曲,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使学生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新课标提倡音乐学科的人文性,重视音乐文化的渗透。本节课在音乐文化的选择上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运用比较巧妙,起到恶劣很好的丰富课堂、促进学生了解古典音乐艺术文化的作用。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学生的潜能是不可估量的,在教学中一定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业,教师可以做到教学相长,让自己的教学更加生动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