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 4.3北京喜讯到边寨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下 4.3北京喜讯到边寨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花城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01-06 18:54: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京喜讯到边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对音乐结构的听辨力。
2、感受乐曲的情绪。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体会,理解音乐热烈、欢快的情绪。
2、学生对各段音乐结构的听辨,鉴赏感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乐曲彝、苗族的音乐风格,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点:
感受乐曲的情绪和听辨乐曲的结构。
教学难点:
听辨乐曲的结构。
教学用具:
音响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欣赏《欢天喜地》营造欢乐气氛。
二、背景介绍
老师介绍乐曲的创作背景。
1、《北京喜讯到边寨》是由郑路、马洪业作曲的一首管弦乐曲,创作于1976年12月。“喜讯”指的是1976年党中央粉碎了“四人帮”篡党夺权的阴谋,把中国从危难中解救出来。作曲家用彝、苗族的音乐风格表现了“喜讯”从北京传到西南边寨,各族人民热烈欢呼,载歌载舞,一片欢腾的情景。
2、全曲是由引子及八段音乐构成的,表现了各种不同的欢庆场面。
三、分段欣赏
(一)听引子部分。
提问1.音乐开始的引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提问2.力度上有什么变化?
提问3.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
学生回答后师小结:引子牛角号吹响了,号声在山谷中回荡,喜讯传到山寨。这里用圆号模仿牛角号的声音,奏出号召性的音乐。
(二)听第一、二、三乐段。
提问1、每段分别由什么乐器演奏?
提问2、各段各表现了什么样的场面?
学生回答后师小结:第一段强烈的舞蹈节奏,引出了热情奔放、高亢矫健的旋律,这是第一主题。它是由单簧管、双簧管,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演奏。
第二段是活泼、轻快的第二主题,由双簧管、短笛、长笛、小提琴、木琴等乐器轮流演奏。
第三段是由小提琴、中提琴奏出的昂扬而流畅的旋律。小号在句尾作模仿,伴以清脆的木鱼和铃鼓声,音乐继续发展,热烈的情绪逐渐高涨起来。
(三)、听第四、五、六段。
提问1、音乐在力度和音色上是怎样对比的?
提问2、表现了什么样的舞蹈场面?
学生回答后师小结:第四段乐曲突然轻了下来,双簧管奏出轻盈而富有苗族民歌色彩的音调。
第五段:小号奏出粗犷奔放的旋律。
第六段:牛角号的音调又响起来了。小提琴运用跳弓的演奏方法,奏出了活泼、愉快的音调。
(四)、听第七段和再现段。
提问1、音乐重复了哪个乐段?
提问2、结尾时力度和速度有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后师小结:第七段和再现鼓乐齐鸣,以宏伟的音响再现第一主题,乐声辉煌灿烂,把万民欢腾的热烈情绪推到了高潮。结尾时,圆号又吹起了号角,象征着各民族团结一致,继续前进。
四、当全曲欣赏完第一遍后师提问:对哪个乐段的印象最深?
五、听辨乐曲的结构
听全曲第二遍,让九个学生用数字卡片按音响每乐段的开始在黑板上排列起来,音乐中的过渡用“——”表示。其他学生在课本中标注乐段。
六、小结
听全曲第三遍后对乐曲进行全面概括。
通过词语填空检测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看屏幕上的小结,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词语。
这首乐曲开始由圆号吹出了模仿号角的引子,接着乐队全奏出()的旋律,好像表现了人们听到喜讯后载歌载舞的群舞场面。经过三个乐段的变化之后,()领奏出一段()的具有()族音乐特点的旋律,好像一位苗族姑娘在翩翩起舞,这时管乐和木琴奏出一个强烈对比的旋律,好像人们在对舞的场面。接着乐曲开始那()的旋律又出现了,人们完全沉浸在狂欢的喜悦中,最后鼓乐齐鸣,把情绪推向了高潮,在()的气氛中结束全曲。
七、参与创作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为乐曲编配节奏并演奏。
八、课堂小结
学生自己表述对这首音乐的感受。
师提问: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
课堂在欢乐的气氛中结束。
板书设计:
北京喜讯到边寨
引子——牛角号、圆号
第一段——单簧管、双簧管、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
第二段——双簧管、短笛、长笛、小提琴、木琴
第三段——小提琴、中提琴、小号、木鱼和铃鼓声
第四段——双簧管
第五段——小号
第六段——牛角号、木琴、小提琴
第七段——小号
再现——鼓乐齐鸣,圆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