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 科学教案-3.4 日食和月食教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下册 科学教案-3.4 日食和月食教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1-06 22:04: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
学校
教师
课题
《日食和月食》
章节
第三单元《宇宙》第4课
学科
科学
年级
六年级
教材分析
“日食和月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宇宙》的第4课。通过“地球的卫星——月球”、“月相变化”和“我们来造环形山”这三篇课文,学生主要了解了人类认识月球的过程、探索月球的历史、月球的基本知识以及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而出现的月相周期变化等。“日食和月食”这一课正是在此前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认识月球在天空中自西向东地围绕地球公转,从而产生了地球上最常见的天文现象——日食和月食。
日食和月食,是学生听说过或观察过的两个有趣的天文现象。教材把这两种现象作为学生学习的主题,不仅仅是因为这两种现象对学生有吸引力,还在于这两种现象都涉及了学生在本单元要建立起来的有关宇宙的基本概念:天体是运动着的,日食和月食都是因为地球、太阳、月球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形成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认识天体运动的典型素材,也是本单元学习的基础。
“日食和月食”一课的知识目标是指导学生认识日食和月食的成因;能力目标是要培养学生运用实验的方法认识事物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培养探索宇宙的兴趣;科学思想教育目标是要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相信科学不迷信的态度。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科学研究方案的重要性。
设计理念
1、首先从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日食发生的全部过程,充分利用学生前概念因势利导引出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设计中,我把日食的形成的原理作为教学的重点,把月食的形成原理,作为一个探索作业的形式,倡导让学生自主学习,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
2、以图解为载体,促进理解。天文知识的学习,一般是不可能直接观察到的。所以,我就利用图解来让学生初步认识发生日食和月食的条件。这也是一种直观教学的方法。
3、充分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来让学生亲历“实验”的科学探究,使学生身临其境,加深理解。重现日食和月食发生时候的现象,这样使笼统的东西更加形象化,从而有利用协助学生加深理解。
4、在教学的最后环节,拓展延伸练习,利用电子书查阅有关日食和月食的资料并进行互动交流。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知识加以拓展和延伸。
学情分析
六年级同学通过中年级的科学课学习,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科学态度,并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方法和能力,例如模拟实验、类比推理的能力。本课教材对月食部分的光学传达原理进行了淡化处置,突出了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同时也不再强调用文字表述月食的形成过程,而是让同学通过模拟实验和类比推理,自行总结月食发生的原因,既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也突出了以科学探究为主线的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在月球运动过程中,如果太阳月球、地球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或地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或月球)的光,这时地球上的人们就会观察到日食(或月食)现象。
过程与方法
1、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模拟实验的方法探究日食的成因。
2、能对模拟实验中的各种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
3、能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在模拟日食发生实验的过程中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的特点,意识到设计实验方案的重要性;意识到模拟实验与客观真实是有一定差距的,天文现象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
学时
一学时
教学重难点
及措施
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认识日食的成因。
2、教学难点:根据日食成因推想月食成因。
3、措施:充分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来让学生亲历“实验”的科学探究,使学生身临其境,加深理解。重现日食和月食发生时候的现象,这样使笼统的东西更加形象化,从而有利用协助学生加深理解。
教学准备
三球仪 、 有关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媒体使用及分析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1
出示ppt。播放一段日食视频,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日食发生的全部过程,充分利用学生前概念因势利导引出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播放一段视频《日食》
观看视频《日食》
学生描述和交流
播放一段日食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学生对于日食这一科学现象所具有的前概念,通过学生的描述和交流激发学生探究日食的兴趣。从而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日食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会有日食现象……从而导入新课。
通过这种“逻辑思维形式”帮助学生认识到“最有可能挡住太阳光辉的是一个星体,这个星体就是月球”。
2
出示ppt。日食出现瞬间的图片为学生认识日食形成的原因埋下伏笔
讨论的问题①太阳被遮挡的局部边缘是什么样的?(弧形的)这说明挡光的天体是什么样的?(圆的)
②在日食过程中,有时太阳的整个球面都被挡住了,成为黑色,这说明挡光的天体,从地球上看有多大?(与太阳一般大小)哪个天体可能是这样的?(月球)
③太阳被遮挡的局部从哪边开始,向哪边移动?(从西边开始,向东边移动)这说明什么?(说明这个天体是自西向东运动的)哪个天体是这样运动的?(月球)

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环节
媒体使用及分析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
教师出示ppt。三个天体在宇宙中不停地运行着的动画,给学生直观感受,便于学生进一步思考:这三个天体在这样不停地运行着,它们的位置关系有没有可能出现什么特殊的情况呢? 让学生进行猜测。这里让学生设计一个模拟实验,帮助他们验证自己的猜测。
教师演示多媒体课件并适时点拨、讲解
以图解为载体,促进理解。天文知识的学习,一般是不可能直接观察到的。所以,我就利用图解来让学生初步认识发生日食和月食的条件。这也是一种直观教学的方法。

在教学设计中,我把日食的形成的原理作为教学的重点,把月食的形成原理,作为一个探索作业的形式,倡导让学生自主学习,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
2
日食形成示意图出示ppt。,进一步验证学生的猜想。月球围绕地球转,地球围绕太阳转。当月球转到太阳和地球的中间,三个天体大致成一条直线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月球的影子就会落到地球上处在月球的影子里,处于月影里的人就会看不见或看见部分太阳,这时就会发生日食。
教师演示多媒体课件并适时点拨、讲解
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讨论交流
3
由于月球的影子落在地球上位置是不同的,出示ppt。从而指导学生认识本影、半影和伪本影。在这个环节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模拟身处本影、半影和伪本影中所看到的不同日食景观,从而引导出:日全食、日偏食和日环食。
教师演示多媒体课件并适时点拨、讲解
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环节
媒体使用及分析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
教师再次出示三个天体运动的动画ppt。引导学生思考:三个天体既然都在不停地运动着,除了刚才的情况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情况出现呢?
教师演示多媒体课件并适时点拨、讲解
学生讨论交流
充分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来让学生亲历“实验”的科学探究,使学生身临其境,加深理解。重现日食和月食发生时候的现象,这样使笼统的东西更加形象化,从而有利用协助学生加深理解。
2
——当月球转到地球背着太阳的一面,三个天体大致成一条直线时,引导学生思考:这时会发生怎样的现象?教师出示ppt。进而使学生推理月食的形成:月球围绕地球转,地球围绕太阳转。当月球转到地球背着太阳的一面,三个天体大致成一条直线时,月球就处在地球的影子里,太阳照在月球上的光被地球挡住了,这时就会发生月食。
教师演示多媒体课件并适时点拨、讲解
学生讨论交流实验
3
学生认识月食成因后,紧接着播放一段月食视频ppt。给学生欣赏月食美丽奇观,自然过渡到最后的教学环节。
教师演示多媒体课件并适时点拨、讲解
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环节
媒体使用及分析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让学生进入“日月馆”继续领略精彩瞬间!利用一本电子版的“日月馆”。 让学生在教师自制的电子书中浏览,查找相关的资料,此段活动的反馈是让学生将查阅到的相关资料在大屏幕上进行交流汇报来体现,从而实现学习和认识的统一。
教师演示多媒体课件并适时点拨、讲解
学生在教师自制的电子书中浏览,查找相关的资料
利用电子书查阅有关日食和月食的资料并进行互动交流。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知识加以拓展和延伸。
板书设计
《日食和月食》

日食
月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