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1 我们身边的物质教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1 我们身边的物质教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1-06 22:08:42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我们身边的物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我们身边的物质》
【课程类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材分析】 《我们身边的物质》一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章《物质的变化》中的第一课,是帮助学生理解物质本质的重要一课,是学生学习本单元的铺垫,也是教师对学生概念进行前测的一课,在本单元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本课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物质在变化”以及“让物质发生变化”。其实,本课开头首先要做的是让学生明白“物质”的概念,然后再带学生深入体会物质的变化特征这两部分的内容。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相对来说发展较好,但是因为生活经验不足,头脑中还存在一些不正确的前概念,例如,在本课中,学生可能认为物质只是一些实体的物体,对于光、声音等感官类的物质可能认识不全面。而且,该阶段的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能力尚显不足,因此课堂探究活动需要教师的适当提点与指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归纳的方法,学生知晓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并理解“物质”的概念。
通过比较的方法,学生明白物质都是在发生变化的,有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有些物质变化后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通过实验的方法,学生知道物质不仅可以在自然条件作用下发生改变,也可以在人为作用下发生改变。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学生能够运用举例、分析、归纳、比较等方法,对物质的变化进行分析。
2. 通过组内对比和组外对比实验,学生体验物质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认可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着的,初步建立起唯物主义物质观。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加深实证意识和安全实验的科学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生能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变化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生知道物质的存在不仅可以通过直接观察来感知,也可以通过间接观察来感知。
【教学用具】 塑料瓶(或易拉罐)2个、装水和冰的玻璃杯各1个、火柴( )盒、新铁钉和锈蚀的铁钉各1枚( )份、10cm短铁丝( )根、透明玻璃杯( )个,纸片4张( )份、蜡烛( )支、热水1壶
【课前准备】 将每组分组实验的材料分类放好,一组材料包括1盒火柴、新铁钉和旧铁钉各1枚,短铁丝1截,空玻璃杯1个(实验时再由教师给学生倒注热水),纸片4张,蜡烛1支
【教学过程】
一、导入(10分钟)
教师自我介绍,介绍的时候,告诉学生自己是来自杭州的。然后,问学生有没有去过杭州,有没有看过春天的西湖。播放一段西湖的视频(若找不到的话,可以由图片代替),视频播完后,教师提问在这里面看到了哪些物质。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我们生活在物质构成的世界里,刚刚大家讲到的这些物质都是可以直接观察到的,那么,我们看起来空的地方存在物质吗?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回答。若学生没有想到,教师可以提出充斥在我们周围的空气是不是物质?学生如果意见不一致的的,请学生讲讲证明空气是或者不是存在的物质的想法。学生如果讲不出来的话,教师可以举例:电扇扇动时会产生风,风就是流动的空气等例子。如果学生基础还好的话,教师还可以提问声音等是不是物质,以加深学生对物质的认识。最后,教师综和讨论结果,ppt给出物质的概念。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导入,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于本课的学习兴趣。接着利用谈话和提问的方式,使学生一步步深入地了解物质的概念,理解物质的本质。
二、新授(15分钟)
教师再次明确我们生活在物质构成的世界里,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还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会影响我们的生活吗?在接下来一整个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就会慢慢深入进行关于“物质”的研究。
教师呈现塑料瓶或易拉罐,将其中一只瓶子压扁后,拿出另一组对照实验——常温的水和温水。同时要求学生还要进行火柴燃烧、铁钉生锈和热水的实验,特别明确实验目的以及实验注意事项,然后学生分组实验,同时实验过程中填写实验观察表。实验完成后,让学生交流实验报告,在教师的稍加引导下,学生明白物变化不仅是状态和大小等会发生变化,有些物质变化还会产生新物质,而且变化速度也是不一样的。教师提问:从刚刚大家的实验观察来看,物质是会发生变化的吧?学生回答是后,教师接着提问:那是不是世界上所有的物质都是会变化的?存在不会变化的物质吗?引起学生思考,说出依据。没人回应的话,教师利用新铁钉和旧铁钉,问学生能不能在短时间内使它发生变化,不管是使它发生形状变化,或者新物质。学生回答不能,问学生既然我们当场不能使铁钉发生变化,那这个新铁钉到底会不会发生变化。学生回答会。教师进一步提问那它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学生会讲出一些,比如锈蚀后变成旧铁钉那样。然后教师提问,这些变化使我们短时间直接可以通过肉眼观察得出来的吗?学生回答不能。教师总结像铁钉、岩石等物质发生变化的速度比较缓慢,持续时间较久,虽然不能通过肉眼看到,但是变化确实是存在的。最后,在大家的讨论中,学生明白世界上所有物质都是在发生变化的,不存在不发生变化的物质。
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比较物质变化的特点,明白世界上的物质都是在变化的,从而形成对物质变化的初步认识。本环节实验中,要特别强调实验的规范操作,一确保实验的安全性,促使学生增强科学素养。通过提出“世界上存在不会变化的物质吗?”这样的反问的方式引起学生思维的碰撞,引起学生的思考,促进学生学习。
三、实验探究(10分钟)
教师提问:既然所有的物质都是在变化的,那么物质的变化是自然的呢,还是人为的?变化方式是唯一的呢,还是多样的?学生回答物质变化既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人为的,变化方式也可以是多样的。然后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来证实自己的观点,同样分发给学生纸片、蜡烛,强调注意事项后,让学生分组实验,并且填写实验观察记录表。实验结束后,请几位同学分享实验结果,大家交流。然后,确定“物质的变化既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人为的。”
设计意图:学生进一步通过实验来探究物质变化的原因以及物质变化的方式,加深对于物质变化的理解。虽然前一环节已着重强调了实验规范操作和注意安全的问题,但是本环节实验前,还是要简略提到实验注意点。
四、知识拓展(5分钟)
教师先带领学生回顾一下本课的知识点,然后幻灯片给出学生以前学过的与物质变化有关的古诗句,请学生回答诗句中涉及的物质,以及其变化的形式、速度、变化原因等,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亲近感,提升学生对于科学学习的兴趣。同时,布置与本课相关的配套作业本的练习,时间允许的话,学生当堂完成作业。
本课结束。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中国古诗词来巩固学生刚掌握的知识,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物质和物质变化无处不在,本环节的练习联系了语文学科的知识,也具有一定的创意性和趣味性,能够提高学生对于科学的兴趣,加深对于科学课程的学习。
【板书设计】
我们身边的物质
直接观察
间接观察
物质在变化:形状、大小、新物质……
让物质发生变化:自然、人为
【实验表格】
物质在变化记录表 第 小组
物 质 变 化
变化状况(形式)
变化速度
易拉罐压扁
水结成冰
火柴燃烧
铁钉生锈
热水冒汽

让物质发生变化记录表 第 小组
物质名称
使用的方法
发生了哪些变化
有无产生
新的物质
纸片
?
?
?
?
?
?
?
?
?
蜡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