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1-06 22:10: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科教版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使学生感受米饭在口腔里经过咀嚼后和唾液作用会感觉到甜味,知道这一过程是化学反应。
2.了解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用细心体验、分析推理、实验验证的方法获得结论。
2.能够通过实验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够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合作实验检验假设。
2.培养探索新事物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2.教学难点:分析米饭.淀粉遇到碘酒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教学准备】
学生:每组一些米饭、一些淀粉、小瓶碘酒、一支滴管、棉签以及馒头、土豆、黄瓜、白菜、菜花、马铃薯、红萝卜、苹果、洋葱常见的食物。
教师:米饭、碘酒、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激发兴趣(情景引源)
1.科学处处充满神奇,充满奥秘,又到了我们的科学时间了,今天我们学习内容藏在这张纸里面,想知道吗?我们一起来解密今天的学习内容:米饭,淀粉和碘酒变化。(板书课题)
二.观察探究,获得认知(自主寻源,合作探源)
(一)会变味的米饭
现在我们来做一件既简单又有趣的事:品尝米饭。我们天天都在吃米饭,米饭是什么味道的呢?谁来说一说。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米饭想尝一尝吗?在尝的时候老师有三个要求:
1.刚入口时米饭的味道
2.咀嚼一分钟后的味道
3.猜想米饭变化的原因
把你的发现记录在你们的记录单上。
交流你的发现:米饭为什么会有甜味呢?。米饭是通过嘴咀嚼之后变甜的,那它变甜和口腔里的什么有关呢?
原来米饭中有一种叫淀粉的东西,在我们的咀嚼过程中它与唾液发生了变化,从而变得有甜味了。这个变化后的由甜味物质还是米饭吗?是唾液吗?说明什么?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为化学变化。(板书; 米饭+唾液———新物质(甜味))
(二)会变色的米饭
我们的实验桌上有个试剂瓶,大家可以看一看它里面装的是碘酒. 滴上一滴碘酒在米饭上,会发现有什么现象呢?米饭变蓝了.
板书: 米饭 + 碘酒 ———新物质(蓝色)
这个变化后的蓝色物质还是米饭吗?是碘酒吗?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它也是属于化学变化。
(三)淀粉和碘酒
我们知道米饭中含有淀粉,如果把米饭用淀粉来代替,那淀粉和碘酒相遇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1,认识淀粉
观察方法: 看(颜色和形状) 摸(光滑程度)闻(气味)
淀粉特征:白色粉末状,较光滑,无明显气味.
2.淀粉遇碘
既然把米饭用淀粉来代替,在淀粉上滴上碘酒,观察出现的现象.
通过实验验证了我们的假设得出:
淀粉 + 碘酒 ———新物质(蓝色)
生成的蓝色的物质,它既不是淀粉,也不是碘酒,所以说它生成了新的物质,也是属于化学变化。
三、联系生活,实际应用(展评释源)
1.确定检验方法
通过前面的三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
淀粉遇到唾液会产生甜味
淀粉遇到碘酒会变成蓝色
通过这样的实验,大家有没有受什么启发?有哪些方法来检验物质中是否含有淀粉,你更赞同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科学的检验方法是:淀粉遇碘酒变蓝的特性来检验物质是否含有淀粉。
2.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既然选定方法,我们就一起来哪些物质是含有淀粉的,哪些物质是不含淀粉的?
请一位同学简单叙述一下实验方法。(滴一滴碘酒在要检验的物体上,如果物体变蓝,则说明该物体含有淀粉,如果该物体没有变蓝,则说明该物体不含淀粉。)
首先预测判断馒头、土豆、黄瓜、白菜、菜花、马铃薯、红萝卜、苹果、洋葱中哪些含有淀粉,哪些不含淀粉?
其次,实验交流结论:
含淀粉的是:馒头、土豆、马铃薯、
不含淀粉的是:黄瓜、白菜、菜花、红萝卜、苹果、洋葱
课堂小结:
1.淀粉遇碘酒会变蓝,淀粉遇碘变蓝现象是发生了化学变化。
2.可利用淀粉遇碘变蓝现象来判断物质是否含有淀粉。
四、兴趣活动,拓展视野(拓展开源)
其实,淀粉遇碘酒变蓝的原理被一些传递情报的工作者应用,为了防止机密泄露,往往会用淀粉调制的液体写密信,可以滴加碘酒在白纸上将内容呈现出来.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制作神秘信件吧.
用毛笔蘸淀粉调制的液体,在白纸上写下几个字或者画简单的画,晾干后送给同学,让同学想办法让白纸上的字显示出来。
五、板书设计: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米饭+ 唾液 ———— 新物质(甜味)
化学变化
淀粉 + 碘酒 ————新物质(蓝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