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美术
年级:三年级
备课人
授课课时: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授课题目
《魔幻的颜色》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三原色和三间色,学会用三原色调配三间色的技能,学会运用色彩调配进行绘画表现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颜色融合去探究三原色调配三间色的方法,通过生活体验感知色彩融合所产生的色彩美感,通过绘画创作学会运用色彩调配创造性的表现生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体验色彩学习的快乐活动中,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想象力,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色彩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用三原色调配三间色,并能使用原色和间色对生活中的事物有创造性的进行表现
教学难点
怎样运用三原色调配三间色的方法调配富于变化的色彩,怎样创造性的表现生活中的色彩世界
学情分析
三年级是从低年级转向高年级的重要阶段,是小学的重要阶段。他们在色彩方面有了初步的认识。从对形色的认识,扩大到质感的认识,可以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准备
教师
水粉颜料、水粉笔、透明塑料杯、教学课件等
学生
水粉颜料、水粉笔、水粉纸、调色盘、小水桶、抹布
教学过程
教育教学扎记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2分钟)
1、师: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在色彩的王国里,有着许多我们喜欢的小伙伴,红的花,绿的草,蓝的天,还有我们身上穿的五颜六色的花衣服,你们喜欢这些颜色吗?
2、观看课件,通过欣赏身边的色彩或美术作品中的色彩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世间万物只有一种色彩,会变成什么样子?”
3、在学生了解色彩重要性的基础上,引入课题。
4、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色彩的世界,学习《魔幻的颜色》,一起去认识色彩世界的五彩缤纷好吗?(出示课题)
二、欣赏分析、实践授新(大约8分钟)
1、动手操作
老师用透明的杯子,分别装进调好的三原色的色水,然后现场分别进行混合实验:“红+蓝=?”“红+黄=?”“黄+蓝=?”,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色彩的变化。鼓励学生发言、交流,加深学生对色彩变化的实践过程印象。
2、问:“在刚才的实验中,同学们看到色彩有哪些不同的变化呢?”问:红、黄、蓝三种颜色称为什么呢?引出三原色。(色彩中最基本的颜色,是其他颜色所不能调配出来的。)
问:它们分别相加调出的颜色又称为什么呢?引出三间色(是由两种原色混合而成的。)
3、接着老师出示教学挂图,并进行总结——红、黄、蓝三色为三原色。由两种原色调配而成的颜色称为间色,如:橙、绿、紫。
三、动手实践,合作创新:(大约18分钟)
??? 根据学生的不同喜好,分层布置作业,让每个学生体会到绘画的乐趣。
1、临摹画一幅作品。2、自己想象创作一幅七彩彩虹。
3、自由组合共同完成一幅作品。
在明确作画要求后,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创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评价,课外延伸:(5分钟)
在课堂上办一个画展,让学生将他们的作品贴在作品栏里,并展开讨论:你最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并鼓励学生自由上台介绍自己的作品。通过学生自评、互评,使学生学会学习和自我教育。引导学生思考,“你用三原色调出三间色了吗?”“你调出的三原色和三间色跟老师塑料瓶中的有什么不同?”。
五、课堂小结:(1分钟)
教师归纳讲解,再次巩固本节课学到的三原色和三间色的知识 。
六、教学拓展(1分钟)
试着运用三种原色调出自己喜欢的颜色,并且画出自己心中的彩虹。
教学反思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主要是让学生认识三原色,尝试使用水粉或水彩,体验调色。并通过观察两个原色调和之后产生的色彩变化,说出由两个原色调出的第三个颜色,学生能调出预想的颜色,并用它们涂成一幅作品。
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认识三原色和三间色,我要求学生提前准备A4纸、颜料及相关辅助材料。学生在了解基本色彩的基础上加以调配,在学生们自己探索、观察三原色、三间色过程中,我向他们抛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色彩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我们的生活是五彩缤纷的。在此基础上完成一幅与生活相关的作品。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乐于通过自己的实践尝试调配各种不同的颜色,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此过程中学生既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又学到了美术色彩知识。但由于初次使用颜料绘画,所以大部分学生绘画时,色域水的比例掌握程度不是很理想,导致下课时候纸都没干、作业不能及时完成。
学生们交的作业我都会很好的保存,希望每张作业的汇集,可以看到同学们点点滴滴的进步。希望美术教学带给孩子们的是一种——美好的感受。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感受不同比例的两种原色调出的间色也是不同的。如:黄色和蓝色配比,黄色比例大,则颜色偏向黄色等。